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革命家廖承志是一位学识广博、多才多艺的人。1983年6月,廖公猝然去世,海内外各界人士无不痛惜。人们永远铭记他为国为民所做的重大贡献,也深深怀念他那热情爽朗、平易近人、风趣幽默的乐观精神。 廖公的母亲何香凝女士能诗擅画,国画造诣颇深,所作山水、花卉,笔致圆浑质朴,尤工狮、鹿、鹤、虎等动物画,形态生动逼真。1961年,何香凝作《万古长青》图祝颂中国共产党建党四十周年。何香凝女士还著有《何香凝诗画集》。 廖公自幼在家庭的熏陶下喜爱绘画,这归功于他母亲的影响。每每何香凝作画时,廖承志都会专心守候于母亲身…  相似文献   

2.
<正>何香凝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民主革命家,也是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女性画家。近些年来,何香凝的绘画作品日渐受到市场和藏家的关注,价格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何香凝的作品立意深邃高古,往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汲取了日本画、部分岭南画风和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营养,从而渍染出了自己特殊的艺术面貌。近期,笔者在研究和鉴定工作中,发现一张何香凝的花卉画作品《萱草图》(见图1)。该作品保存  相似文献   

3.
王俊彦 《纵横》2008,(2):22-27
何香凝自幼喜爱国画,留学日本期间,进入美术学校深造,在参加革命的同时,与日本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携笔从戎",支持爱国民主人士开展多种抗日救亡活动,用自己的绘画作为对热心捐助的答谢、对抗战将士的鼓励。新中国建立后,何香凝又用书画艺术,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架设了桥梁。  相似文献   

4.
何香凝与孙中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信夫 《民国档案》2004,(1):115-121
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名女政治活动家何香凝是在孙中山先生的指引下投身于中国民主革命行列的。在整个民主革命进程中,何香凝同孙中山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何香凝坚决捍卫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为完成其未竞事业仍进行了不懈的奋斗。  相似文献   

5.
馆藏1936年9月30日何香凝致丁惟汾函,反映了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后,何香凝为挽救民族危亡,奔走呼号,联络同志,促使国民党执政当局“恢复民十三时之合作精神”,容纳各方人才,走共同抗日道路的急切心情,对研究中华民国史和何香凝生平,均有参考价值,特予公布。  相似文献   

6.
正廖承志,著名民主人士廖仲恺、何香凝夫妇之子,原籍广东惠阳,建国后,历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作为一位职业的革命家,廖承志革命意志坚定,政治本色不变,同时,他能文能武,多才多艺,兴趣广泛。他的母亲何香凝是中国著名国画家,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长。何香凝能诗善画,国画造诣颇深,所作山水、花卉,笔致圆浑质朴,尤工狮、鹿、鹤、虎等动物画,形态生动逼真。由于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1924年至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有一位与中国共产党休戚与共的合作者,她就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著名的女政治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何香凝。何香凝,1878年6月27日生于香港,祖籍广东南海县。在12  相似文献   

8.
周军 《文史月刊》2013,(4):48-52
近年来,不少媒体和报刊刊登过诸如"汪伪第一夫人在提篮桥"、"陈璧君终身被囚之谜"一类的文章。文中述及宋庆龄、何香凝得悉其关押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后,有心拉她一把,于1949年9月找到毛泽东、周恩来,毛泽东说"只要陈璧君发个简短的认罪声明,人民政府可以下令释放她"。当晚(9月25日晚上)宋庆龄、何香凝联名写信给陈璧君。陈璧君拒绝认罪,还给宋庆龄、何香凝写了复信,终至终身被囚。  相似文献   

9.
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和夫人何香凝的合葬墓坐落在南京紫金山西麓林海中.这座墓葬原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是当年由于江青的干扰,何香凝险些未能棺葬于此.  相似文献   

10.
秋水 《湖南文史》2009,(7):26-26
1922年6月14日,广州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用计扣押了时任军政府财政部长的廖仲恺,拘禁在石井兵工厂。在廖仲恺被囚两个月后的一天,其夫人何香凝在日本留学时的同学龙荣轩突然来看她。龙荣轩向何香凝透露:明天陈炯明在白云山开会,粤军高级军官都将出席会议。何香凝看到机会来了,果断地说:“好,你一定也把我带进白云山。”  相似文献   

11.
这是著名国民党元老于右任1928年在南京写的诗,该诗题在陈树人、何香凝、经颐渊等人合作的一幅松、梅、竹图画上。陈树人画松。何香凝画梅,经颐渊画竹。这几个人当时都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孙中山生前与他们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秋水 《文史博览》2009,(7):26-26
1922年6月14日,广州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用计扣押了时任军政府财政部长的廖仲恺,拘禁在石井兵工厂。在廖仲恺被囚两个月后的一天,其夫人何香凝在日本留学时的同学龙荣轩突然来看她。龙荣轩向何香凝透露:明天陈炯明在白云山开会,粤军高级  相似文献   

13.
1928年,正是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不稳之时,何香凝把廖承志送往德国,廖梦醒送往法国。而邓家方面,由于曾灶娇丧生,邓文钊、邓文田和邓文枢的遗孀胡氏继承了巨额遗产,文田开始花天酒地。此时周少歧已在意外中丧生,其余周家长辈怕文钊在金钱的诱惑下染上不良嗜好,极力主张他去欧洲留学。何香凝亦鼓励文钊  相似文献   

14.
这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杰出的政治活动家、画家、诗人,被1937年7月27日《救亡日报》赞誉为“世界母性之楷模”的何香凝,于1935年10月在她画一幅《梅花》画作上题的一首诗。这首诗,正是何香凝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中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高风亮节的生动、形象的写照。  相似文献   

15.
刘斌 《文史春秋》2010,(8):14-18
1925年8月,孙中山先生的坚定追随者廖仲恺先生被刺杀,9月1日国民党为他举行国葬,灵榇暂厝广州。为褒扬廖仲恺的功绩,国民党决议将他附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侧,但10年过去了仍"附他人之傍"。1935年初,何香凝向国民党中央提出加快筹备迁葬事宜,国民党却决而不行,在何香凝的一再要求下,终得以成行。在迁葬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意外让汪精卫有意避开公祭礼?廖仲恺被刺后遗下的血衣原由何香凝保存,但几经波折后,血衣失踪了,至今仍不知去向……  相似文献   

16.
“红屋”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加紧对进步人士迫害,许多爱国人士从国内各地转移到香港。这时先后到港的人有何香凝、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许广平、黄炎培、陈淑通、马寅初、马叙伦等等。香港成了藏龙卧虎之地。 抗战期间,何香凝在两广颠沛流离。抗战胜利后,她先在广州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在广东的国民党当局不停地骚扰她,令她十分厌烦,便带  相似文献   

17.
《百年潮》1998,(2)
胡乔木称颂柳亚子是“忠贞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者,杰出的革命诗人”。谢觉哉把他与宋庆龄、何香凝  相似文献   

18.
1971年9月初的一天,江苏省革委会召集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在南京市西康路33号开会,研究何香凝副委员长百年之后与廖仲恺先生合葬事宜。我当时是南京市城建局的领导成员之一,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听到会的全国人大行政管理局一位姓王的同志介绍说,何香凝副委员长自夏天以来,病情加重,几次呼唤“周公、周公”。周恩来在百忙之中来到她的病榻前,问她老人家有什么要求。她对自己身后事的安排是不火葬,去南京,和廖仲恺“生则同衾,死则同穴”。周总理答应了她的要求,并指示为何香凝准备棺木。江苏省革委会要求我们南京市城建局做好何廖合墓的准备工…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何香凝是一位受人敬仰的杰出女性。她不仅是以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己任的革命家和政治家,也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卓越画家。何香凝,号双清楼主,国民党元老廖仲惜之妻。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是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曾经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  相似文献   

20.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52年前,我在志愿军第二批归国代表团时结识的张慰民同志的音信,欣喜若狂。顿时,我忆起当年我们在代表团相聚的情景……。每当我翻阅我珍藏的那些老照片时,总会在1952年5月16日,志愿军女代表与邓颖超、何香凝同志的合影中,突出地看到张慰民笑容可掬的样子,双手搀扶着何香凝,并紧紧地依靠在何香凝老妈妈的身旁,让我非常羡慕,这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张慰民是志愿军十九兵团六十五军某团的一位政工干事。在此之前,我们从不相识。到我代表志愿军女战士准备向祖国人民汇报材料时,才了解到她在朝鲜战场上的英雄事迹。部队将要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