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蒯乐昊 《文史博览》2009,(11):30-31
林徽因的父亲、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的林长民,不无骄傲地对徐志摩说:“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正佩有枪支的村支书全国少见,但湖南炎陵县沔渡镇长江村原村支书白云才却曾佩有一支56式半自动步枪,并携带和保管了30多年。白云才1933年出生在炎陵县沔渡镇长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有点文化并有泥瓦工技术,他10来岁就跟随父亲走东家串西家做泥瓦活,还在父亲的教育下认点字。由于能识字,懂技术,出门多,人缘好,少年时期的他  相似文献   

3.
杨锡祥 《湖南文史》2013,(12):69-69
曾国藩(1811-1872)素有知人之明,他著有一部名为《冰鉴》的书,论述文人看相方法的精要。然而曾国藩亦有看走眼的地方,他共有五个女儿,前四个女婿都没选好,心有愧疚。他反省后认为:“这是因为过去选女婿,其实不是选女婿本人,而是选父亲。父亲好,并不能保证儿子就一定好。还有,过去选婿是在他们还是小孩子,没有长大成人前就选定了。小时候聪明可爱的小男孩,长大后不一定能有所成就,或是做个好丈夫。”  相似文献   

4.
正1936年8月,我父亲王林受黄敬的委派,来到西安张学良的卫队二营学兵队,做地下工作。11月下旬的一天,父亲听到同在东北军做地下工作的孙志远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连连称赞这首歌好。后来,得知这首歌是一位叫张寒晖的中学教员编写的,父亲转天告假外  相似文献   

5.
童年的美味     
父母养育着我们姐弟9个,小时候家里穷,父亲无奈,只好偷着去城里做点小生意,山果、鸡蛋、猪肉等,都是父亲常卖的物品。改革开放以前,老百姓生活需要的物资短缺,生意好做,东西好卖,像鸡蛋这样的食品,一上午就能卖  相似文献   

6.
背影     
读书时第一次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当时尚小,只觉得朱老先生太过矫情,不过是父亲的背影而已,至于流泪吗?等到高中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父亲的背影,小时学过的那篇课文忽然就浮现于[前,[泪忽一下就流了下来,让我措手不及。一直以来,父亲是我的骄傲,记忆中的父亲无所不能,会炒一手好菜,会修各种电器,会做家务,甚至还会用缝纫机。但让我最骄傲的是父亲吹得一口好口哨。他不太会唱歌,但是却能把听过的歌用口哨吹出来,不管是高音还是低音,是那样的好听。以至于我当时认为,口哨只能我父亲吹,听到别人吹,我会跑出去,用我三岁的小嗓子喊:这是…  相似文献   

7.
王乃明 《攀登》2012,(4):14-15
苦,也很快乐从事编辑工作二十余年,不时扪心自问:我编辑的文章有人看吗?效果好吗?我热爱并尊重这份工作,总想着做一个好编辑,为了使编辑过的文章有人看,为了有好的效果,就得做的更好。编辑是个"杂家",做一个好编辑,既要专,  相似文献   

8.
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我们来到中南海,工作人员把我们迎进陈云同志生前居住的地方。会客厅里还保持着简朴的原貌,墙上挂着陈云82岁时书写的条幅"多做就是少做,少做就是多做"。陈云的塑像被安放在大厅正中央,睿智而慈祥,让人一踏进这里就联想起这位老人不凡的一生。落座,二女儿陈伟华微笑着迎了出来,"我挺普通的,不知说什么好"。朴实的语言和外表,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她指着墙上的条幅说,"这正是父亲的‘养生之道’。父亲身体一向不好,说自己是‘木炭汽车’,走走停停,有时还要有人推一推。"  相似文献   

9.
父爱无言     
王涛 《南京史志》2009,(1):29-29
深远如海,细微似雨。父爱,无声无息却永存心间令我自立,促我奋进…… 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都不好。从懂事开始到上学,父亲的身影一直很少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别人都羡慕我有一个好父亲,高大的身材,威武,可我却恨他。我渴望父亲的关怀,父亲却长年忙于工作在外,很少和我说话间及我的学习,更不用说像现在有的父母那样为了孩子的成长忙碌。父亲,在我印象里只是一个模糊的身影。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见面,她说:“你就叫我七妈吧” 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全家都在天津。我父亲周恩寿当时在为我们党做一些外闭工作,主要是跟地下党员厨世昌单线联系,开了一个小货栈,为解放区提供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  相似文献   

11.
<正>认识第一把壶,是从父亲那里开始的。父亲喜欢喝茶,虽然不知茶叶的许多繁冗讲究,但知道哪种茶叶是最适合自己的,也知道用什么样的壶泡茶会有好的味道。手持一把壶,游走在宿舍大院中,这是父亲留给我的一个记忆,也是我对壶的记忆。长大以后,做过六年茶叶生意,也渐渐接触了不少器型的壶,但它们大多数产自宜兴和景德镇。偶然的机会,走进平定,结识了平定的张宏亮,才知道了山西的砂壶。  相似文献   

12.
曹嘉骝 《神州》2012,(9):412-413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要当好班主任,管理好班级,教育好学生,首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1960年,毛主席曾奖给我父亲一支枪。父亲一直心肝宝贝似的爱护着这支枪,并教育我说:“是好东西你就要珍惜,而且要珍惜一辈子。”1976年,父亲为维护他人的利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在古城南京的一个普通居民小区里,居住着中共早期著名领导人张闻天的儿子张虹生和他的妻子廖慰训。他们像普通人一样生活着,并不张扬自己的特殊身份。尽管张闻天声名显赫,但他们仍牢记着父亲生前的谆谆嘱托:做个普通的人,不要特殊。  相似文献   

15.
康克清印象     
张复 《百年潮》2011,(11):20-23
1984年夏秋,我抽空去北戴河看望在那里休养的父亲张仲实。一天上午,父亲对我说:“康大姐也在北戴河,好多年不见了,我要去看她。”在中国谁不知道“总司令夫人”康克清!我陪父亲去看“康大姐”,几分仰视,几分好奇,因为我从来没见过“康大姐”。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老家在河北滹沱河畔,我的父亲17岁的时候背井离乡到北京大栅栏一家草帽店学做生意。因为他念过4年的私塾,有些古文和古诗词的底子,又能写一手好毛笔字,所以得到老板的器重,不久让他当了账房先生。后来父亲攒了一些钱到天津发展,买了房成了家。先是做布匹生意,后来开了一个织布工厂。开始的时候工厂生产出来的布匹销路极好,天津有名的大布庄,像华竹、益大生、"祥"字号的瑞蚨祥、谦祥益等都从父亲开的工厂进货。  相似文献   

17.
父爱永恒     
霍延利 《神州》2010,(9):90-92
如今父亲离去已有二十八载。总有一个心愿,把父亲曾经走过的路途,在自己的记忆里重新走一遍,把父亲伴着共和国走过的峥嵘岁月付诸文字,做一个记录。希望在我的文字里,远在天国的父亲能听到儿子对他的敬意和思念。希望在我的文字里,父亲能再活一次。建国六十周年举国同庆,盛世欢歌。我们国家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繁荣富庶,一步一个脚印走来,历尽坎坷,奋勇前行。六十年风雨无阻,六十年光辉征程。巍峨如同绵延长城的华夏伟业,正是每一个共和国子民甘作砖瓦,以自己的身躯砌成的。为了祖国今天的富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相似文献   

18.
我的父亲马燮庆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长期在党的外围组织中从事进步活动,又是扬名南京的“马头牌冰棒”的老板。他与许多“重量级”人物结成至交,自己却十分平凡地度过了一生。争做“志士仁人”历来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父亲正是一个新时代的志士仁人。 父亲1903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吴县。祖父曾在珠宝店学徒,后自营珠宝,生意时好时差,幸得祖母持家有方,维持全家生计,还供7个子女上学。大伯考入上海交大土木系,后赴法勤工俭学;父亲排行老三,为减轻家庭负担,15岁辍学到电报局做报务员,后进入英租界上海工部局财…  相似文献   

19.
周七月 《纵横》2014,(11):47-52
周总理亲口对我父亲说,他是国家总理,而我父亲是“文艺总理”,但父亲在《八十自嘲》一文中,却幽默地自我描述说:“来自贫寒户,混迹文坛中,奔忙六十载。一个打杂工。”  相似文献   

20.
周幼马 《纵横》2011,(2):12-17
迎接黎明 1972年,斯诺病危,他夫人向父亲求助。父亲马上去找廖承志商量,廖公去找了周总理,又报到了毛主席那里。主席派父亲带一个医疗小组赶到瑞士,然而为时已晚。斯诺临终前对父亲说,他非常羡慕父亲在中国走的这条路。他一手拉着父亲,一手拉着刚赶来的黄华大使,感慨地说:"我们三个赤匪又见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