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常有自卑的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是一种轻视。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体验,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和品质过低的评价,进而导致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禁不起大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行为畏缩等等。自卑可能产生在任何年龄段和各种各样的人身上,而孩子的自卑心理,是让许多家长头痛的问题。曾  相似文献   

2.
一些家长、老师眼中的所谓差生,他们之所以差,主要是因为学习上存在障碍,而学习障碍的产生,往往是因其自身存在的自卑心理所致。帮助其树立信心,是帮助孩子进步的关键。1.改变形象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从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可改变他们的心态。昂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洁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改变自己的形象,穿着整洁大方,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2.语言暗示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用“你聪明”、“你一定行…  相似文献   

3.
正记得教育工作者周弘说过,"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得到尊重和欣赏。不是好孩子需要欣赏,而是欣赏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这句话深深震憾了我。的确,赏识教育可让孩子变得更聪明,这一点已被中外许多教育学、心理学专家所肯定。欣赏孩子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怯懦心理,树立自信心。因此,我们要学  相似文献   

4.
田艳菊 《神州》2012,(21):63-63
农村中家庭背景具有特殊性的家庭,如隔代家庭、贫困家庭、寄养子女、父母再婚等,来自于这类家庭的孩子往往存在着不少心理偏差,如孤独、自卑、猜疑、偏执、自私等。这种心理状况,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业和成长,而且对他们整个人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加强这部分学生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只要对待学生充满爱心,勘观察,多动脑,长深入,勇探索,细帮助,一定能教育好农村特殊家庭子女。  相似文献   

5.
正活泼自信是现在多数孩子的共性,因为在自己和父母的心中,他们都是最棒的。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有缺乏自信甚至生活在自卑中的孩子。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自卑中,他就选择了一条痛苦的人生之路;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自信中,他就学会了快乐地生活。因此老师和家长要客观地评价孩子,正确地引导孩子,让孩子在现实的生活中找到奋斗的起点,找到自信。自信才能自立,自信才能自强;孩子有了自信,就会相信自己能够胜任从未做过的事。  相似文献   

6.
父母打孩子,在大人眼里,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了。虽说是一时冲动,但却给孩子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使孩子产生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那么,经常挨打的孩子,到底会出现哪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呢?  相似文献   

7.
自尊是包括孩子在内的每个人的心理需要,是人们心灵的保护层,家长在关心教育孩子时却总会有意无意地伤害他们的自尊。主要表现如下: 1.过分保护孩子父母处处为子女考虑,担心他们的安危,孩子就像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过分的关爱保护会使其自身抵抗能力下降,带给孩子的信号是“你不行,你需要保护”。这种伤害是无形的,后果却是孩子遇到挫折易自卑。 2.过分注重成绩南京某民办学校初三女生小林,今年期中考试成绩由年级前几名“滑落”到年级二十几名,父母抓紧监督,小林感觉学  相似文献   

8.
正儿童不是一个缩小的成人,也不是一张可以随意涂抹的白纸,他们正处在自身基础成长和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其中有些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这些儿童,我们教师更要多加关注、精心呵护,让爱的泉水流进幼苗的心田,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一、和自卑儿童交朋友,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学生群体中总有一些比较自卑的学生。自卑是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严重的自卑感对学生的学习,生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现代化生活方式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社会家庭模式和婚姻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离婚率不断上升的趋势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面对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的出现,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单亲家庭的学生在特殊的生活环境中容易形成忧郁孤独等性格弱点,因此,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辅导必须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认真的分析。一、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透视1.生活自卑。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尚未发育成熟,面对家  相似文献   

10.
苏志凌 《神州》2014,(5):182-182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所提问题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1.
厌食是很多孩子或多或少都有的毛病,厌食很容易让孩子从生理、心理上产生不良诱因而影响身心发育,甚至于出现人格障碍,如性情孤僻、执拗、任性、喜怒无常等,严重时可影响到一生。那么,对于这些用中医、西医都无法治愈的顽固性厌食,怎么办呢?年轻的父母可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利用心理诱导的方法来纠正他们厌食偏食的  相似文献   

12.
“幼小衔接期”是指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一段时期的统称,时间跨度大致为孩子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这段时期。在我国,每年都会有大量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因为不能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理、心理的障碍。而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孩子在“幼小衔接”问题上处理的不当所造成的。以下方法可以助您的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培养能力有资料表明,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后,不适应的真正原因是其能力发展水平低,主要包括以对符号学习感到困难为表现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以主动性、规则意识、任务意识不强为表现的…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准备阶段,也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衔接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能否适应小学教育。幼儿园进入小学这个转折期,往往会使孩子产生一些心理变化,甚至影响到孩子对小学教育的适应能力。因此,家庭、幼儿园和小学三方面既要相互协调又要相互配合,帮助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等,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要从孩子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帮助幼儿从心理上减轻压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使其能够较好地适应小学教育。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询问当今父母:您最关心孩子什么?90%以上的父母回答是“孩子的学习”。严峻的现实使不少家长在指导孩子的学习上往往采用简单生硬的打、骂、罚的办法,死跟紧盯,恩威兼施,层层加压,孩子不堪重负,结果与初衷背道而驰,甚至酿成令人心痛而永远悔恨的悲剧。前来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的同学,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因为家长对学习成绩要求过高而使其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有的还造  相似文献   

15.
王建芬 《神州》2012,(13):236-236
我们通过教学实践、调查访问、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后,分析了中学生中长跑的主要心理障碍:厌倦、恐惧心理:怕苦、怕累心理;自卑、轻视、爱关心理;骄傲自满等心理。再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出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孩子心理素质的健康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环境的直接影响,受家长自身心理状况的制约。因为家庭是孩子心理与个性训练养成的最重要的场所,其训练员就是家长。家长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孩子的心理水平。大量案例一再证实,孩子的心理问题大都是由家长的心理问题造成的,因此,在做学生的心理教育切不可忘记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位家长都需要做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7.
连运红 《神州》2012,(9):108-108
如何让学生化自卑为自信?我的另一个体会是,创设时机和条件,让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取自信心。事实表明,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而成功的体验往往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相似文献   

18.
论明清商人商业观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封建社会 ,商人备受摧抑 ,逐渐产生了人格的自卑。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健康人格逐步形成。他们把从事商业视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方式 ,认为士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历史的阴影尚未从明清商人的心理完全褪去 ,旧的观念仍在左右着他们。明清商人的商业观呈现出二元的特点。这是由明清时代的矛盾性所决定  相似文献   

19.
王彦霞 《神州》2011,(2X):108-108
根据很多学者的调查研究:目前,高职学生生源素质普遍下降,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动力比较差。对于英语,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存在“自卑情结”,于是就产生了英语学习的“低效”问题。而要建立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优势,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效率,首要的就是要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正社会调查表明,现代孩子的身心日趋脆弱,经常表现出怯懦、任性、自私、孤僻、懒惰等心理状态。专家认为,之所以如此,和这些孩子的家庭"给予"他们的太多而"约束"他们的太少不无关系。因此专家建议,除了给予孩子生理和心理上必需的"良性刺激"外,还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劣性刺激"。"劣性刺激":指令人不满意、不舒服、不愉快的外界刺激。适当的"劣性刺激"对常被娇惯宠爱的孩子来说,是必需和有益的,这将会对孩子长大后适应复杂的社会、经受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