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前228年。古易水七。燕太了丹等为荆轲饯行。壮别之际,荆轲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于是世上有此一首《易水歌》流传,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也被世代传颂,而如易水长流。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历来有赞颂侠士侠义的传统。比如,在中国民间,“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一与荆轲有关的千古悲歌,更是被人重复过无数遍。可是,同样是侠义之举,同样是杀秦王,时间也相隔不远,甚至比荆轲死得更加惨烈的“高渐离击秦王”的故事,却较少有人提及。高渐离的侠义之举一直被人遗忘,其侠义形象一直比较模糊。这是一个遗憾,我们还是看看高渐离的悲壮事迹吧。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的心情都时常变化,有时早晚都会不同。有的人善于转化心情,能让阴霾变成阳光;有的人则易受外界影响,一下子由喜悦转为忧伤。我们经常歌颂战国的荆轲,当他准备行刺秦王时,还能慷慨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虽然后来失败了,但他的豪情壮志,还是让我们见识了真正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历史上的划界原则,大致出于两类:"随山川形便"与"犬牙交错"。地方行政境界形成之初并没有一定之规,由于山川是人类空间扩展的自然障碍,往往就成为政权、部族彼此之间的界限,依凭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物作为行政区边界,使行政区与自然地理区保持一致的划界方式。后来称这一境界构成原则为"随山川形便"。战国时期燕太子丹易水边送别荆轲,荆轲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  相似文献   

5.
志钢 《旅游》1999,(10)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个秋天的清晨,我和三位爱旅游的朋友从西三环丽泽桥长途汽车站佳上了去河北易县的汽车,开始了燕下都之行。这是一次古遗址游。想去燕下都早已非一日。我知道那儿有燕王故宫遗址武阳台,有燕昭王招贤纳士的黄金台,有燕下都古城墙,有墓葬群,有荆轲、樊于期俗语迂的地方,有荆轲刺秦王前拜别太子丹的古易水……那里发生过的悲壮往事总使我读史时激动不已。汽车在通往易县的公路上急驶,公路两旁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金色麦浪向四面八方扩展开去,一派丰收景象。这块居于北京与易县之间,位于涿郡、…  相似文献   

6.
易县,古时称幽州、易州,位于北京西南100公里。易县两岸,风光秀丽,有自古就名扬四方的"易州八景",如狼山竞秀、易水秋声、侯台清晓、洪崖积雪等。文物古迹众多,有清西陵、燕下都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省级7个、县级30多个。义士荆轲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更使易水闻名遇迩,难怪历代游人纷至沓来并在此吟诗作赋,其中包括李白、骆宾王、陈子昂等"自游人"。我们于2004年春夏三次赴易县游览,仍然意犹未尽。  相似文献   

7.
余显斌 《文史月刊》2011,(11):74-76
历史上,很多专业刺客搞“斩首行动”,轰轰烈烈开始,凄凄惨惨结隶,如荆轲、高渐离,空留下“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和后人的浩叹。然而,也有一些非职业杀手在“斩首行动”中一剑封喉,让历史为之一颤,也让读史人目瞪口呆。东汉初年的子密,就是这样一位成功的非职业杀手。  相似文献   

8.
狼牙山五壮士目击者独家评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狼牙山五壮士目击者独家评说杨光中日前,笔者在广西南宁重逢共事15年的老朋友余药夫,他打破近半个世纪来的沉默,以亲历者的身份叙述了当年他只身援救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幸存者的感人事迹。摹然回首话当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首慷慨悲歌,所反映的...  相似文献   

9.
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今天南京中山门外的西山地名,已经淹没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而在79年前的西山,这里是残酷激烈、枪炮声震撼山林的抗日战场。中国军队为了荣誉而战,战旗飘扬,浴血西山,演出了一曲保家卫国的血泪悲歌。西山高地,守卫中山门的最后屏障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兵分三路扑向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其中上海派遣军第十六师团下辖第十九旅团和第三十旅团,主攻紫金山地区,意图夺取中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代,荆轲刺秦王一举,其动机众说纷纭,其中为报答太子丹个人恩遇是“士为知己者死”的说法为许多专家首肯,并编入高中教材。而荆轲入秦是否出于报答太子丹个人恩  相似文献   

11.
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云:“公门容驷马,位列三刀。”又云:“左珥介士兮.前驱车溶三刀兮;持节昌两日兮·剖符降呜鸠兮。”其中的“三刀”指代刺史之职.那么“三刀”与刺史怎么攀上关系呢?  相似文献   

12.
易水说戏     
易水说戏张雨生易水汩汩.流过易县县城南郊。上游修了安格庄水库,又值枯水季节,露出的沙石河床宽达百余米。南山坡上有座古塔.石碑上刻着“义士荆轲里”。塔东南不远.有一片岗地,是燕下都的遗址。公元前228年.燕太子丹同荆轲密谋,去咸阳行刺秦王,就是从这里出...  相似文献   

13.
刘邦:“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高祖十二年,刘邦攻打黥布,黥布败走,刘邦对手下人说:“你们去追吧。到了老家了,我得回家看看。”就回了老家沛县。高祖还乡,在酒桌上即兴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只这三句,就已经足够好了。这首诗流传到了现在。  相似文献   

14.
荆轲的助手     
公元前227年,秦皇宫中,荆轲刺秦失败。失败的原因是荆轲助手未能按计划上殿,荆轲独自一人,难敌秦始皇的侍卫。荆轲的助手为何没有随荆轲上殿?  相似文献   

15.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脍炙人口的至理名言,激励多少志士仁人为祖国独立解放捐躯沙场,呼唤多少民族精英为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拓进取,鼓舞多  相似文献   

16.
“(莫言)老师的书啊!”杭州人陈黎明紧盯着满地黄灿灿的《我们的荆轲》,就像见到莫言一样。  相似文献   

17.
大司命,掌管生死离合之神。本章“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可证。——洹子孟姜壶“齐侯女丧其(臼男)”一事,铭文有云:“用璧玉备一(祠)于大巫。(祠)誓于大(司)命,用璧,两壶,八鼎。”是大司命司生死寿夭之证。于省吾先生说:“齐人已祀‘大司命’,自不应以楚俗为限。”(《泽螺居楚辞新证(上)》——《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三期第224页) 这一章歌辞的主要内容是:大司命偕少司命自天而下,他们的共同任务是“导帝子〔之〕兮九阬”。——“九阬”即九河(说见本书《楚辞九歌各章情节的地理关系》),——决定引湘君顺汉水东流入海,从九河溯流而上,登昆仑,下洋水,至涔阳以迎湘夫人;复从原路回楚,以绕过秦国在汉中东部的封锁线。大司命折疏圃之麻,使少司命持之以“续断”,以解湘君、湘夫人离居之苦。 出场歌舞此辞者,灵巫二人:大司命 少司命 说这章歌辞由两个灵巫歌唱,主要是从下面这几句歌辞看出来的: 君回翔兮以下,踰空桑兮从女。 “君”和“女”都是第二人称代词,这种对称关系告诉我们,在实际演唱中,若是  相似文献   

18.
彭传杰 《文史天地》2006,(10):60-60
封建社会的才智之士,大都希望依附明主,以施展自己的本领,实现自己的抱负。不管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还是“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甚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说法不同,其意则一。即要找个能重用并善待自己的领导者以建功立业。至于如何取得“主公”  相似文献   

19.
古谚日:“梵净山兮九十九条溪,谁人识得到兮,金子、银子用撮箕”。这首民谣道出了佛教名山——梵净山的神秘,也暗示梵净山有取之不竭的宝藏。其中梵净山“团龙贡茶”和“中国茶树王”就尤为神奇。  相似文献   

20.
读骚札记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今案,偷乐即贪乐,犹“贪天之功”亦作“偷天之功”也.偷贪透母双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今按,艰在安部,替在壹部,艰替韵不相叶.疑当作“哀民生之多艰兮,长太息以掩涕”,替涕同叶衣部.《远游》:“思旧故以想像兮,长太息而掩涕”,亦以“长太息而掩涕”作下句,与下文叶韵,可证也.古书因传钞倒句而失韵者多有之,《离骚》一篇,即有数例,可参下文而并证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