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台与朔漠是两个多么醒目的字眼,两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距离,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中间的距离就是一条为了促进国家和外民族安全的和亲之路,而你则成了和亲之路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2.
王成喜 《丝绸之路》2011,(24):30-31
和亲一般是指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首领之间的政治联姻,双方通过嫁娶公主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西汉时期的和亲有两个方向,一是匈奴,另一个是乌孙。西汉与这两个民族之间的和亲,是早期和亲史上处理敌对和友好民族之间关系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的视角,全面考察了中国古代和亲与丝绸之路的关系。认为,中原王朝与乌孙、鄯善、高昌、西突厥、宁远、于阗等政权的和亲以及辽与大食的联姻,拓展和巩固了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中原王朝与匈奴、柔然、突厥、回纥等政权的和亲,辽与西夏、阻卜、回鹘的和亲,蒙元与高昌、高丽的联姻,以及满蒙之间的联姻,极大地延伸和拓展了草原丝绸之路;中原王朝与吐谷浑、吐蕃等政权的和亲以及以拉萨为中心的吐蕃矛口亲圈,开辟或拓展了青藏高原丝绸之路。和亲对丝绸之路的拓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为丝绸之路创造了相对安定的边疆环境;二是和亲双方积极通商;三是和亲传播了养蚕缫丝技术,带动了西域植桑养蚕业的发展;四是和亲公主努力协调双方关系,不断清除丝绸之路上的障碍;五是和亲公主对丝绸之路的监督;六是少数民族首领对丝绸之路的保护;七是部分和亲公主从事商业活动;八是与和亲相关的使团络绎不绝,活跃了丝绸之路;九是中原王朝的大量赐物丰富了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4.
崔明德教授的新著《中国古代和亲史》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通读该书,我觉得很有特色,可用“二新一多”加以概括。所谓“二新一多”,即作者对和亲问题研究的视角很新,书中提出了许多新的学术观点,融会了多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先谈新视角。和亲亦称“和戎”、“和蕃”(“和番”)。自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和亲”之后,历代正史几乎都留下了有关和亲的史料,许多史学家对和亲也作过一些论述和研究。近百年来,和亲成了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20世纪20—30年代,王桐龄的《汉唐之和亲政策》、邝平童的《唐代和亲公主考》,对和亲作了不少…  相似文献   

5.
和亲之策源远流长,自始于西汉之后,为历朝历代统治者所奉行,而且从中国古代的历史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和亲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起到了阻止战争、维护和平的积极作用.但北宋王朝在和诸少数民族政权长达一二百年的对峙中却无一例和亲.  相似文献   

6.
同边疆民族进行政治联姻是唐朝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唐代和亲的次数、和亲的规模、和亲的规格不仅超过汉代,而且也是唐以后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不能相比的。在与唐朝和亲的民族中,既有势力强大,对唐有一定威胁的突厥和吐蕃,也有势力较小不  相似文献   

7.
“和亲”是两个不同民族政权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之间,出于“为我所用”的目的所进行的联姻。和亲始于何时?按班固的看法,“和亲之论,发于刘敬”,即始于汉初;按司马光的看法,“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之为婚姻也。”也就是说,西汉以前并没有和亲。历代学者受班固、司马光的影响,大都认为和亲始于西汉,终于清代。  相似文献   

8.
近四十余年来海峡两岸和亲研究述评崔明德和亲亦称“和蕃”,自汉迄清,至少有150余次。自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和亲”之后,历代正史几乎都留下了珍贵的和亲史料,许多史家对和亲也作过比较客观的叙述和分析。唐宋以降,有的“会要”或“类书”为和亲列了专条,如...  相似文献   

9.
李晋平 《中华遗产》2021,(3):142-151
宋明两朝面临北方民族的威胁,却无一公主出嫁外蕃,坚决拒绝和亲,究竟为哪般?和亲哪有纳币好“我朝长公主出嫁,嫁妆不过十万缗(min)钱,一次付清就没了,哪能比得上年年给岁币实惠呢?”  相似文献   

10.
和亲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存在的一个特殊政策,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意义。然而,宋朝却没有与少数民族政权进行和亲,基本上持拒绝和亲的态度,并提出"和亲辱国"的看法。宋朝强烈的民族偏见、理学思想的影响、雄厚的经济基础、"内重外轻"的军事政策、皇室与"将门"的普遍通婚都成为了宋朝拒绝和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西汉王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经历了由汉初"奉"匈奴"和亲"到汉中后期"赐"匈奴"和亲"的转变过程。双方军事力量的变化是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和亲"策略的提出是对西汉以前政治联姻习惯及传统儒家"子婿""甥舅"观念的继承与发展,尽管也导致某些不良后果,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亲之策源远流长,自始于西汉之后,为历朝历代统治者所奉行,而且从中国古代的历史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和亲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起到了阻止战争、维护和平的积极作用。但北宋王朝在和诸少数民族政权长达一二百年的对峙中却无一例和亲。  相似文献   

13.
汉与匈奴第一次、第二次和亲考略──兼与葛亮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与匈奴在汉高祖时期有过两次和亲活动。本文对这两次和亲的时间。缔约内容分别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汉匈之间的和亲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有特色的民族政策,汉匈和亲使双方在经济、文化、军事、人员交往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交往,双方的交往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匈奴、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相互交流,汉匈之间的和亲在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辽宋对峙一百余年,而双方在如此密切的交往中却没有形成类似汉唐时期与少数民族的和亲关系。这里的"和亲"讨论的是辽宋之间的"姻亲"关系,即"政治婚姻"。简单地将辽宋之间无和亲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北宋君臣的"民族偏见"有失偏颇。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的和平局面、辽朝正统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契丹族统治阶层的固定婚姻制度同样造成了辽宋之间无和亲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作为汉朝的和亲代表,乌孙公主和王昭君在汉唐文学、音乐中广泛出现,逐渐形成密切关系,甚至发生混淆,集中表现在唐诗中:王昭君和亲路线混淆,王昭君与琵琶形成固定联系。  相似文献   

17.
李粹之  一介 《中华遗产》2021,(3):128-141
南北朝时期,统治北方的东西两魏政权,争相与草原上的柔然帝国和亲。而来嫁的和亲公主,依恃国力强盛,竟凌驾于中原王朝皇室之上,成为古代和亲史的一大奇观。  相似文献   

18.
四、历史上的和亲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和亲渊源流长。但作为统治者的一项政策,则是始于汉初,终于清代,是中国古代边疆政策中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上,也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早在20~30年代,就有王桐龄《汉唐之和亲政策》,邝平章《唐代公主和亲考》,对此作了有益的研究。建国后,老一辈史学家翦伯赞、范文澜等,均有不少精辟见解。翦老的《关于处理中国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内蒙访古》、《从西汉和亲政策说到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说了话》、《给  相似文献   

19.
汉与匈奴第一个和亲约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与匈奴第一个和亲约考述葛亮关于汉与匈奴第一个和亲约,至少有三组问题需要重新讨论。第一,这个和亲约,在汉与匈奴关系中占有何种地位?《通典》、《册府元龟》、《资治通鉴》叙说汉与匈奴关系史时,对于此约只字不提,这表明,三书认为此约在汉与匈奴关系史中,不占...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大辽国与西夏建交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辽与西夏曾先后进行了三次和亲,这对辽夏关系及当时时局的变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辽与西夏的亲疏关系都与和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