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所以,问题是启发思维的源泉,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石,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新课改的落脚点之一。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金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
戴军平 《神州》2013,(8):188-188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我国古代学者也曾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学贵有疑。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求知欲、创造性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也就是从提问题开始。学生提问题是一个求知的过程,会不会提问题体现了学生求知的能力强弱。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与平时是否会提出问题、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可见,如何培养学生提问  相似文献   

3.
韩会茹 《神州》2012,(27):137-137
宋朝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小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后,在课堂上会踊跃地发问。但是,有的学生的问题经常停留在一些词语的简单层次上,无法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还有的学生就发现不出问题。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欠缺。追求高效的探究性学习课堂,是每个教师的不懈准求。下面是我针对探究性学习课堂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于海燕 《神州》2013,(5):139-139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知识时代教育的核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开发学生的潜在创造能力。那么,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来培养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一、鼓励质疑孔子曰:"疑是思之时,当之端。"不错,有疑问才会有思维,有思维才会有所得,有所得才会有发展,有发展才会有创新。而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更为精辟:"为学患无疑,疑者进,小疑者小进,大疑者大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即使问题很简单,很肤浅,教师也要  相似文献   

5.
王学芹 《神州》2012,(18):69-70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威是思维的起点,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要素之一。因此教学策略要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深入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达到激发学习动机,要求问题的设计具有接受性、挑战性和探究性;要帮助学生感知材料,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置问题情境,促进大脑对新知识的接纳与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中。  相似文献   

6.
尹艳芬 《神州》2013,(35):210-210
在化学的教学中,解决化学问题是我们师生共同的目标,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灵魂。作为具有实验优势的化学学科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研究过程中,我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提问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增强,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教这么多年来,我的最大感觉是学生不喜欢提问,即使有问题,提出的问题也没有质量。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问题意识是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由于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而因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索,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下面我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隋昱秀 《神州》2013,(23):109-109
问题意识对于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中学语文教学中被忽视的问题意识犹为重要,这是学生开启语文学习之旅的重要能力,也是各科学习的必备能力。当下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想、敢问。  相似文献   

8.
齐宗唐 《神州》2012,(12):293-293
将体育运动引入学校,进人课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并拥有强健的体魄。高中体育教学,就是为了培养高中生的与年龄相一致的健康意识,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使体能得到增强,使学生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为高校的进一步学习和社会需要培养健康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问题意识对于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中学语文教学中被忽视的问题意识犹为重要,这是学生开启语文学习之旅的重要能力,也是各科学习的必备能力.当下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想、敢问.  相似文献   

10.
陈金梅  刘治德  徐倩 《神州》2013,(14):184-184
数学是现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学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长期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本文主要从小学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发,简单分析原因后,针对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振同 《神州》2012,(12):151-151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我们应充分认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还课堂于学生,促使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宽松氛围,把握发现问题时机,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思想不断推进,培养创新能力,实施成功课堂。  相似文献   

12.
王惠 《神州》2012,(18):234-234
在学生的主体发展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实现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则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应该创设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自己找出策略解决问题并检验其正确与否的教与学的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充分利用好问题资源,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杨芳 《神州》2014,(17):192-192
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要求学生们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前提是有问题意识。学生只有不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才能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创新。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来高中历史教学经验,为培养高中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提出自己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4.
杨璐 《神州》2012,(19):109-109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中,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等主动地学习,不仅学数学,还要懂得用数学,要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方程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联系实际的重要课题,它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问题的分析中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因此,方程教学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赵晏 《神州》2012,(7):156-156
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巧妙设疑,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的理解程度,十分重要。老师要会用生活经验、兴趣实验,创设问题情意场,会在教材内容、知识衔接、易错问题上巧妙设疑。从而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使设疑成为一种教学艺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滕顺利 《神州》2012,(34):102
在政治教学中开展设疑引思的活动去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充分发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功效,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维暴露中形成积极的内驱力,养成良好的思考和探究的习惯,使学生张扬个性,真正成为主体中的这一个而不是同一个,这就必须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寻找学会发现的眼睛,合理引导和利用课堂资源和转变教学策略,从而帮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和探寻中调动和激活自己的热情,培养参与意识和学会思考的习惯,挖掘潜力并获得探究能力的深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17.
王晓燕 《神州》2013,(35):56-57
在初中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初中科学教学能否实现有效教学全在于学生是否有问题意识。科学学科的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做好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本文将结合浙教版实例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8.
黄利泉 《神州》2012,(22):329-329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一个人的失败,其实是自信心的丧失”。调查发现,在课堂上,自信心比较强的同学往往表现为主体意识比较强,经常主动举手发言,发言时声音洪亮,敢于尝试回答难度比较大的问题,敢于提出质疑等等,而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则反之。因此重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信心,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自信心,优化教师水平,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语文教学的旋律,问题意识的培养则是实现这种学习方式转变的最佳途径,应当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敢问、善问、勤问、乐问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范旭华 《神州》2012,(18):197-197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应贯穿于信息技术课的每一个环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需要教师致力于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