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台湾作家。1918年生于日本大阪,童年时代在北京长大,1948年返回台湾。从五十年代至今,已出版小说、散文、儿童文学等共43部。林海音以小说《城南旧事》享誉文坛,《冬阳·童年·骆驼队》即是该书的出版后记。千金难买是童年,童年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2.
张光正 《炎黄春秋》2000,(10):66-69
自1982年《城南旧事》电影放映以来,台湾老作家林海音的名子在内地几乎家喻户晓。林海音之父林焕文和我父亲张我军,都是七、八十年前定居老北京的第一代台湾人。海音之母黄爱珍与我父是台北板桥乡亲,据说爱珍女士在15岁嫁给焕文先生之前,与我们张家某人有过姻亲之议。此事虽未成,两家却一直以亲戚相称,我和弟弟们从小都叫林母为姑妈;海音姊妹称我父为大舅或清荣舅(我父原名清荣);  相似文献   

3.
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家喻户晓,而她的台北家事知者恐不多。 晚年的林海音出版了一本名叫《生活者》的书。生活者,居家过日子人也。表明她是位吃五谷生灾病,有七情六欲的平淡素人。70岁后她特别钟情于画事。笔者有幸读过一些她的画作,多系水彩画,不为发表,纯属自娱。画作的题材单一,单一到画面雷同,几近全是“家”。  相似文献   

4.
万慧芬 《纵横》2011,(11):14-15
家住城南的往事 众所周知,林海音是台湾著名作家,是脍灸人口的电影《城南旧事》的作者。她原名叫林含英,是我大姐万德芬在北平春明女中(位于宣外菜市口)的同窗好友、电影《城南旧事》中小英子的原型。那时,我家住在城南宣外香炉营四条,林含英大姐家住在城南宣外南柳巷胡同。她与夏承楹结婚后,  相似文献   

5.
刘一昕 《神州》2013,(21):8-8
《城南旧事》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以诚挚的感情和笔触追述了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城南的“我”身边的一系列旧事。小说通过“告别”这一主题,即告别故乡、告别亲友、告别童年,浸透着淡淡的哀愁和深深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6.
刘宗迪 《民俗研究》2012,(1):F0002-F0002
宋代城市打破了唐代都城封闭的城市,废除了夜禁,城市生活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获得了空前的自由,城市的经济与文化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7.
冯超 《神州》2011,(9):3-3
《珠玉词》的珠圆玉润、温柔敦厚,表现了晏殊雍容的士大夫情怀及理性的圆融,但《山亭柳·赠歌者》却是一片另类的作品。声情激越。刚慨悲凉。本文从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到作者的创作动机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8.
冯超 《神州》2011,(20)
《珠玉词》的珠圆玉润、温柔敦厚,表现了晏殊雍容的士大夫情怀及理性的圆融,但《山亭柳·赠歌者》却是一片另类的作品,声情激越,刚慨悲凉。本文从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到作者的创作动机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9.
李杰 《神州》2011,(15):82-84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一生的主要贡献在诗词方面,词作清婉秀丽,所留《无住词》数量不多,但都可堪称宋代词坛之珍品。本文对其《临江仙》进行了浅要赏析。  相似文献   

10.
冯实  王帅  高慧鹏 《神州》2013,(24):10-10
祝福是鲁迅写于1924年2月7日的一篇短篇小说收于《彷徨》之中,小说的主题是反映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现实情况,表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社会矛盾,体现出以祥林嫂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妇女在当时所受到的压迫和残害,揭露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暗指彻底反帝反封重要性,宣传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11.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5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戏剧等。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等。  相似文献   

12.
向瑜煜 《神州》2012,(1):167-167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童年,童年的意义也各不相同,有悲,有欢,有苦,有乐。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对波兰留下深刻印象,源于1981年在大学里看的瓦依达的作品《大理石人》。后来又看了罗曼·波兰斯基早年拍摄的《水中刀》,他们的电影多多少少带有一些政治色彩,即使是小资影片《红》,也依然隐含政治。瓦依达几乎就是一个彻底的政治导演。  相似文献   

14.
杨茂文  闫续瑞 《沧桑》2011,(2):146-147,150
童年经验作为一个最初的意向结构对作家创作而言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80年代的先锋作家余华,他非常重视童年经验对作家创作的影响,而且坦言自己的小说创作很大程度上与童年经验有关。余华童年时期胆小的性格,导致他对暴力充满了渴望,长期生活在医院周围使他对死亡持有一种绝对的冷静,文革时期的社会大环境让他看到了人性的丑陋,在他的童年生活中留下了不可消除的阴影。这些童年经验无疑对余华的小说创作有着重大影响,在他的小说《现实一种》中也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15.
朱琳 《神州》2011,(7X):25-25,28
素来喜读《项脊轩志》,时时被文中字里行间流露的亲人间的真情实意、夫妻间的相濡以沫所感动,被淡泊宁静、安贫乐道的书生情怀所深深陶醉。  相似文献   

16.
吴明  曾祥金 《神州》2014,(9):1-1
从精神分析学看,“人的欲求不满及内心挫折,到后来往往成为个人艺术创造的动力。个人在生活中受到内外阻碍,在本能及欲求得不到满足(例如爱情生活、性的苦恼等)的情况下,会通过艺术或文学创作来升华,将内心的价值转移到文学作品中去,因此文学艺术作品是人的本能欲求的代偿品。”“文学创作对个人的精神冲突和生活挫折起到了补偿作用。”[1]法国著名女作家杜拉斯幼年母爱缺失的经历和体验,使她在艺术创作中过程中颠覆传统,一反传统赞扬、歌颂的母亲形象,塑造了一个个丑陋罪恶异化的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17.
柯珍瑜 《神州》2012,(32):10-10
德里克·沃尔科特,是20世纪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及画家,他的诗作语言卡富,文化底蕴深厚,曾被誉为“今日英语文学中最好的诗人”。《仲夏,多巴哥》一诗短小精悍,但极具魅力。本文试图从诗歌的意象美和绘画美来分析诗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18.
王加华 《民俗研究》2012,(6):2-F0002
何谓“农民”,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农民是否会最终走向消亡?在18世纪工业革命开展之前,这根本就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因为当时“世界只是农民的广阔天地”(布罗代尔语)。但18世纪以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首《归去来兮辞》系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归隐时所作。辞中诗人用平淡质朴的语言叙述了他脱离官场,欣然归隐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辞中诗人所表现出来的厌恶仕途生活,不与庸俗官僚为伍的高尚情操以及乐知天命、乘化归尽的人生观受到其后历代文人雅士的极力推崇。  相似文献   

20.
张抗抗,女作家,1950年生于浙江杭州。1969年中学毕业后到黑龙江国营农场劳动,后从事专业创作,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抗抗是以小说创作闻名于世的,但我更喜欢她记述自己心路历程的散文。张抗抗的散文通过对自然、生活的细腻刻画,表现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她的作品常常以一个智者的思维有意识地将自然作为载体,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性思考。散文《窗前的树》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