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读2009年全国各地94道中考作文题,顿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美感。命题者的创新理念、人文意识和匠心智慧所培育的"题花",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  相似文献   

2.
音乐之声     
北京题及范文北京市西城区2002年中考作文题请你以“我和体育”或“我和艺术”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把自拟的题目写在作文纸第一行的恰当位置。字数60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中考作文考查要求是: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笔者统计100份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得到如下数据:分析上述两表,可得到以下一些结论:从表一可以看出,采用二选一作文题的命题形式的地区占统计地区的29%,采用单一作文题命题形式  相似文献   

4.
2011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作文题是"也是一堂语文课",命制这道题目的意图就是充分彰显整份试卷的"大语文"主题概念——提倡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并由此树立"大语文学习"的意识,感悟并体会多元化语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中考一类作文选评2006年深圳市中考作文题让走进心灵(1)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善良”、“勇敢”、“快乐”、“感恩”、“春天”、“音乐”、“明月清风”、“崇高的精神”、“灿烂的阳光”等(可根据自己需要填写其他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章不少于500字,不超过900字。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他是这样一个志愿者,在他还没有做父亲的时候,他就用像父亲一样的[神,看着那178个孩子。他曾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燃希望。他的歌声,…  相似文献   

6.
《南京史志》2022,(Z2):29-44
中考结束后中考结束后,许多同学对作文题津津乐道津津乐道,甚至念念不忘念不忘,普遍认为这是一道极富地方特色的好题特色的好题。我们于是组织了部分同学练笔学练笔,下面是他们的习作们的习作。  相似文献   

7.
2004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稳中有变,为话题作文赋予了新的活力。首先,从话题的选择看,“呼唤”是一个涵盖力和时代感很强的词。它有“呼喊”和“召唤”两层意思。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既可实写,又可虚化。生活中习见习闻,却未必人人仔细想过,也未见哪里曾经考过,平而不凡,朴中见色。一触即发,三思才工,开放性与限制性结合得较好。其次,提示语精心铺垫,多方引导,辩证启发。全段7句话,共出现了15次“呼唤”,由实及虚,分而后总,多层次解说了“呼唤”的内涵和外延。因而可供考生联想想像、发散思考的角度很多:谁的呼唤?什么样的呼唤?为什么呼唤?呼唤是什么?如何呼唤?呼唤什么?……引导学生直面人生,关注社会,抒写心灵。发诸“美好”或是缘于“遗憾”,均可立  相似文献   

8.
作文写作呼唤创新。新巧的构思往往能够为文章增“光”添“彩”,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百花齐放的中考作文中,故事新编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所谓“故事新编”,就是在准确把握作文题意的基础上,借用历史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文学名著、历史传说中的人物、情节,根据表达主旨的需要,以全新的视角,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对它们进行加工、演绎和包装,即进行再创作。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作文创新技法。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长沙市2006年中考满分作文】【中考真题】阅读《母亲的贺卡》,会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呢?请结合你的所见所闻,以“爱的传递”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3)字迹清楚,卷面整洁。(2006年长沙市中考作文题)佛说:一叶一菩萨,一花一世界。——题记1很早就读过李密的《陈情表》,里面的许多佳句至今记得清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读这些肺腑之语,总是感由心生。古今中外,因孝义而感天动地的故事数不胜举,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宇哭竹生笋,无不闪烁着中华传统美…  相似文献   

10.
【中考试题】请以《今天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50分)【命题透视】2009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是连续第五年考命题作文了,没有设置提示语,没有在审题上设置门槛,很  相似文献   

11.
【试题解析】上海市近年中考作文题,命题风格一直较为鲜明。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就题型来看,一直坚定不移地采用命题作文。同是命题作文,上海考题又摒弃了“提示+命题”的传统方式,坚持以裸题的形式呈现,从来不用提示语。这种命题有何优势呢7站在评卷者的角度看,同题作文,更利于公正评分;站在考生的角度,不设置提示语,也没有禁锢思维,有利于自由发挥。  相似文献   

12.
【中考试题】请以《今天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50分)【命题透视】2009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是连续第五年考命题作文了,没有设置提示语,没有在审题上设置门槛,很贴近生活,让学生更多关注时代,体悟真善美,这样的命题有利于学生立足生活,写出自己独特的经历,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将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做到了限制性和开放性的和谐统一。作文命题独具特色,在贴近生活、回归人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写出个性特征的命题理念指导下,请考生就“泥土”引发的联想,写一篇作文,让所有的考生都有话可说。题目要求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情感积累,写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它改变了较长时间以来,“文体不限”后只能写记叙文类、议论文类的状  相似文献   

14.
《淮南子》道论突破了先秦虚化的道体,赋予了具象的意义。由“道始生虚霩”到“道始于虚霩”的一字之变,可体察《淮南子》道论的学术转向。从道与器关系看,道散万千,而其皆着道性;从道与人的关系看,德性成为道的表现形态,也是达道的具体路径。通过透视真人、至人与圣人之道的显著差异,在看似醉心真人、至人理想境界的表象背后,实则属意重治世操作的圣人实践之道。还原秦汉之际的学术语境,重回历史现场,分析刘安的矛盾心态,可提示刘安编撰《淮南子》“务于治”的道论基点。  相似文献   

15.
南通市中考一类作文选评2006年江苏南通市中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理,一瞬之间漾遍全身,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怦然心动的感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月色朦胧……我轻轻地走到花架下。…  相似文献   

16.
常州市2002年中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人们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可以改变人……人们的习惯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也可以改变……学习方式可以改变,生活态度可以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改变……请以“改变”为话题,写一篇550字以上的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可以谈你的感受、想法,也可编述故事。要求:(1)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相似文献   

17.
扬州市中考一类作文选评2006年扬州市中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在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东西常常被忽略。比如:一声叮咛,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小数点,一道小程序,一次小错误,一处小破绽……忽略是常有的,后果有大有小,有些事情忽略了也无大碍,但有些事情忽略了却会造成遗憾,形成伤害,酿成大错。有些时候,我们正在忽略的,可能就是最重要的。请以“忽略的,有时是最重要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得抄袭。(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忽略了光明,会…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知道,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那是因为透过人的眼睛,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因此,看一个人的眼睛,就能够了解这个人的内心世界。文章也是有眼睛的。文章的眼睛就叫题眼。所谓题眼就是指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它往往能透露出题目的核心内容。比如"写什么,怎样写"就是作文题的"题眼",每道作文题,都有一个"题眼",是作文题中最关键的标明主要限制的词语,是写作内容的"重心"。它不仅反映着文章的主题,决定着文章的内容,而且  相似文献   

19.
王慧 《文史月刊》2009,(8):43-44
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时期,人们对中西之间差距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器物层面,认为西方比东方先进的只是“船坚炮利”等一些技术方面的东西,根本看不到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对落后的封建制度的否定,看不到先进的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对落后的农耕文明的否定。封建统治者们试图以“经世致用”、“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在器物层次上进行弥补,但“中体西用”、“西学中源”的“变器不变道”的做法,注定了洋务运动的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20.
2006年苏州市中考作文题一位新生去学校报到,下了长途车后去坐公交车。他向投币箱投了一元钱,司机冷冷地说:“两块。”他满脸燥热。来的时候母亲告诉他乘公交车只要一元,所以钱全都缝在了旅行袋内侧的小袋子里。他只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车里的人。可是,除了几个嘲讽的眼神外,其余的人都把头转向了车外,他准备下车。跟在身后的一位中年男子向他摆摆手,并向投币箱投了一元钱。当他向中年男子道谢,并要求下车后还他钱时,中年男子笑了笑,说:“你不用还我,如果可以,请你把这一元钱传给下一个需要它的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你的手,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