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勇明 《南京史志》2009,(11):15-15
窗外的蝉鸣断断续续地响着,像是夏季的尾音轻哼着从前的点滴。站在流年前奏的我,默默听着回忆酿成的歌。 青春是篇寓意深远的散文,惹人玩味;青春是首棱角飞扬的诗歌,给人激情;青春,是部没有字幕的电影,令人深省。  相似文献   

2.
吴友智 《南京史志》2009,(11):16-16
青春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少年永远是勇者,我们意气风发,不知天高地厚,在澄澈的天空里勇往直前。 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日子里,散射着勇气和朝气的光芒。 在不知天高地厚的日子里,我们激情洋溢地舞蹈,便以为能够反转地球。  相似文献   

3.
严淳 《南京史志》2009,(11):17-17
阳台上摆着两盆小花,红润的脸蛋上布满调皮的神情,此时正沐浴着夏日的阳光温柔亲切而又神圣的洗礼,她俩舒展开美丽柔嫩的脸庞。以前,她俩是无人注意的无名之花,但昨天以后她俩有了名字,一个叫“天高”,一个叫“地厚”,为什么?那还得从昨天说起。  相似文献   

4.
陆华 《南京史志》2009,(11):14-14
15岁,我们千方百计让青春“飞扬”,15岁,我们千辛万苦“欢度”美好时光;15岁,在漫长的365天中,在不知天高地厚的日子里,我们——  相似文献   

5.
接受任务 1973年8月2日,空军二十一师政委王一平告诉我:“军委空军来了命令,要你在三天内到总部领受援外任务。”我当即以军人的坚定态度满口答应下来。虽不知是去哪个国家,但仍让我兴奋不已。这时出国还是件稀罕事,在许多人眼里是“美差”,可以开阔眼界。当时,我任该师政治部副主任。师政委与我谈话后,我  相似文献   

6.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了,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犯我国,地处湘桂边界的小山城——湖南省永明县(现江永县),也深受日寇蹂躏,饱尝战乱之苦。1940年我开始上小学,模糊记得日本飞机经常来县城空袭。当时四个城门有警察把守,只准出,不准进,紧急警报后,街上不许人行走,有时一躲就是几个钟头。这可苦了我们这群小学生娃仔,因为小学设在城外,戒严超过中午时,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绘的情景,过来人都经历。毛泽东逝世的消息,我是在铁路上听到的。时隔30余载,我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形。1976年9月初,我与同宿舍的孙某到上海去玩,孙某是上海人,下放凤阳多年,始得招工。返回时,他在铁路工作的哥哥,把我俩托付给一位列车员,为我们省下了车票钱。车到蚌埠后,  相似文献   

8.
正回乡务农1963年,我读贵阳五中,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学校根据我的表现,打算把我留校担任团总支书记,兼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可我婉言谢绝了。其原因是:当时全国正掀起"上山下乡"运动的热朝,报纸连篇累牍地报道上山下乡的先进青年董加耕、邢燕子等人的先进事迹。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雷锋、学习董加耕、邢燕子,结合我家庭的情况,我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学校对我的挽留,立志回乡务农。  相似文献   

9.
陶涛 《丝绸之路》2012,(11):30-32
在兰州百里风情线上靠近黄河铁桥的一处景观叫"白马浪"。刚到这个城市生活的那段日子,我每次乘坐公交车,经过那个地方,听见车上"下一站白马浪"、"白马浪站到了"的报站声音,感觉有点不知其然,因为在兰州乘坐公交车经历中,别的站名一听就能明确其来历,却不知"白马浪"是  相似文献   

10.
学校里梧桐树的叶子一点一点变黄,又一片一片落下,轻轻擦着我的脚面。头顶上是高高的、蓝蓝的天。我明白,新学期收拢了夏季的裙裾,随着秋天轻轻的脚步声走来了。我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车流中,再也无法顾一眼街边卸妆的泡桐,带着疲惫回到家,刚要习惯性地倒在沙发上,又一跃而起钻进小房间打开书包。月亮从远处的高楼顶上升起,我一边做题,一边将目光投向窗外,那里有被夜色染成淡红的云团,它们的裂缝间是深青色的天空。  相似文献   

11.
陈毅是在1969年10月25日来到我们车辆厂的。那时人们都知道陈老总是国务院副总理及外交部长,为党和国家日夜操劳,深受全国人民的敬仰和爱戴。可是他为什么不在北京工作,却来到我们厂里,当时这对我们来说是个谜。后来才逐渐了解了一些,陈老总是受到“四人帮”的陷害和打击,被“流放”到我们厂的。  相似文献   

12.
在山西省长治县南呈村李守仁家的墙壁上,悬挂着几帧略微发黄的照片,虽然是很普通的黑白照,却聚集了20世纪中国的几位精英人物。照片上有时任中国副总理的邓小平,有外交部长乔冠华,外交部副部长黄华,还有联合国副秘书长唐明照。当我们在李守仁家采访时,他凝神端视着照片,向我们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13.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时光流逝得平平静静。但是我却一点平静都没有。我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提心吊胆中。不管是什么时候,也不管是什么地方,在家里,在劳动的地方,红卫兵一到,我立刻就被押解着到什么地方去接受批斗,同劳改前一模一样。因此,即使在一个非常僻远几乎是人迹不到的  相似文献   

14.
60年前,他们从不同的地方走到一起,为了同一个理想,并肩战斗。那个时候,他们大概想象不到,几十年后,他们的理想已由后辈们继承发扬,依旧在战场上放出光芒。2008年,当他们的舰队编队浩浩荡荡驶进亚丁湾,开始执行打击索马里海盗,为商船护航的任务时,威武的人民海军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钦羡的对象。弹指一挥间,今年已经是人民海军诞生的第60个年头,60年的光阴荏苒,不变的是几代海军人的理想和信念。一个老水兵的两句话说得好: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相似文献   

15.
1969年3月16日,同仁医院内科病区一间极为普通的病房里,静静地躺着一位50余岁奄奄一息、已处于弥留之际的病人。这位病人就是曾以她卓越的表演才能,令30年代上海影剧界为之一震,并在后来活跃于我国电影和话剧界,特别是以其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  相似文献   

16.
54年前 ,我参加了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简称武汉军校 )的学习 ,当时编在入伍生男生二大队第八队。武汉军校设在武昌的“两湖书院”内 (原址即现在的湖北艺术学院 ) ,开始的名称叫黄埔军校武汉第一分校 ,校长由蒋介石兼 ,教育长是张治中 ,政治部主任则由郭沫若兼 (郭当时是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那时恽代英是总政治教官 ,施存统是政治教官。武汉军校的学生开始是从广州黄埔军校转来的 ,有一个炮兵大队 ,一个工兵大队 ,一个政治大队 ,一个经理大队 ,还有一个警卫大队。我们这批入伍生是 1 92 7年初在武汉新招的 ,共有三个大队 ,即两…  相似文献   

17.
刘及时 《百年潮》2014,(4):50-53
正20世纪30年代初期,我在河北老家受进步思想的影响,读了一些马列主义的书和《斯大林传》,在学校里与几个志同道合的青年办了本油印刊物,宣传进步思想和粗浅的共产主义理念。在参加学生爱国救亡运动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中共地下党组织。在组织上的帮助下,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热血青年一步步成长为一个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革命战士。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开始对华北地区乃至中国进行全面侵略,我的家乡也沦陷在日本鬼子的铁蹄下。经组织安排,我告别了故乡,一路向西,几经辗转到了西安,又在那里的同志们的帮助下,终于到达了我日  相似文献   

18.
武昌文工团成立于1950年1月4日.最初名为“武昌县农村文艺宣传队”,在组建会上更名为“武昌县农村文艺工作团”.简称“武昌文工团”。经招生考试正式录取28人.后来逐步发展到56人。1952年7月,成建制地参加“湖北省文工团(队)整编集训大队”,武昌文工团从成立到整编总共活动了950天,还不到三年时间。  相似文献   

19.
斯大林在世时,从1951年起,由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邀请各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团干部、到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团校学习,学制一年。每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班,人数不等。我国一共选派了6期,共139人。我们是第六期,也是最后一期。 我们这一期共22个学员,两个翻译,1956年9月1日开学,1957年7月初毕业。出国前,团中央首先指定了我们班代理支部书记孙鹰同志(他是我国中央团校副教育长),我是代理支部副书记(我当时任广西省团委副书记),还有3个支部委员,经党员大会选举后,成立正式的党支部,支书分管学习,我管内务、组织生活、  相似文献   

20.
李莉 《百年潮》2003,(8):12-19
不应该淡忘的历史历史经验是宝贵的财富。正面经验如此,反面经验同样也如此。人在摔了跟头、受了挫折、吃了苦头之后所得到的教训往往一辈子受用不尽,所谓创巨痛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本期李莉的文章将人们带回“文化大革命”初期那个内乱的年代。文章所写主人公是当时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琪,1966年5月被点名批判,同年7月含冤去世。本文作者是李琪的妻子,她不仅讲述了此前尚不为人知的许多情节,有助于历史的研究,而且文笔也生动、凄厉,具有震撼力。作者文末说:“这种刻骨铭心的悲痛永远不会淡忘。”是的,这确实是一段不应该被淡忘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