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4年中印协定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印边界争端中双方争论的一个焦点.当时的印度政府认为,1954年中印协定解决了中印之间包括边界在内的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是其主张的中印边界中段的条约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入协定表明中国确认了印度政府主张的中印边界.中国政府认为,1954年中印协定和写入其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印边界无关,更不能表明中国承认了印度主张的任何一段中印边界.中国政府的观点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印度政府坚持上述主张及其拒绝续签1954年中印协定的做法,只是为了把其主张的中印边界强加给中国,这对中印关系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印中段边界史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西藏与印度的边界较长,为了便于说明,按目前中印外文界的说法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3段。本文主要根据英国印度事务部的档案和我方解放后划界的资料,辅以西方人的游记。揭示了英国在中印中段边界上侵藏的史实,论证我方今日所定边界的历史依据。文中认为,后来独立的印度政府在西藏问题上完全继承了英国的殖民主义遗产,在这段边界上采取同样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正>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在中印两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当今中印关系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中印边界战争之后,印度和西方学界曾纷纷指责中国对印度"发动了无端的侵略",认为印度是中印边界纠纷和边境战争的受害者。①这种观点在中印关系全面冷冻时期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直到今天仍是主流。70年代,印  相似文献   

4.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一条麦克马洪线种下了边界纠纷的祸根。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印方不断升级边境冲突,中国政府忍无可忍.1962年10月20日发起反击。这次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第一场反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5.
《百年潮》1999,(3)
三十六年前,在中国的西部边疆曾一度狼烟四起,警报频传。印度政府置中印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于不顾,悍然对中国西部边界发动大规模蚕食和全面进攻。中国人民在一再忍让和警告无效的情况下,被迫进行了一场短促而有限的自卫反击作战,捍卫了祖国的西部边疆,保持了中印边界几十年的相对稳定。毛泽东是这场战争中中方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前,随着美国南亚政策的调整,美巴的盟友关系出现了潜在的裂缝.中印边界冲突发生后,美国在未同巴基斯坦磋商的情况下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导致美巴关系fla~T危机.冲突停止后,美巴关系继续恶化,1965年印巴战争爆发后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本文也认为美巴关系发生剧变有非常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浅析中国政府在中印边界争端中的危机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2年前后,印度政府在中印边境地区推行的“前进政策”,不仅挑战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而且严重威胁了中国西南边境的安全与稳定,使得中印两国围绕边界问题的争端发展成为一场国家关系危机。中国政府应对这场危机的决策过程,既体现了危机处理的一般规律,又反映了中国领导人进行危机决策的一些独特的原则和方式。  相似文献   

8.
霍仁龙 《近代史研究》2023,(5):101-114+161
近代英国所建构的中印边界殖民话语是其蚕食中国藏南地区领土的重要借口。在察隅地区,英国从19世纪初期至1914年以非法调查和地图测绘为手段,以山地部族的历史归属及山地部族与藏人的边界位置为对象,逐步建构和发展了有利于其侵略扩张的中印边界殖民话语。与此同时,英国不断将中印边界线向中方一侧推移,最终于1914年提出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它在察隅地区的走向,对此后的中印边界争端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近百年间英国蚕食中国察隅地区领土的历史过程的考察,可以驳斥英国和印度非法侵占我国藏南地区领土的所谓“证据”。  相似文献   

9.
宛传莉 《沧桑》2014,(4):32-35
中国与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20世纪50年代,两国关系一度非常密切。从1959年开始,由于印度对中国西藏问题进行干涉,不断挑起边界争端,导致中印边界危机逐渐恶化,最终爆发边界战争。边界危机的恶化是历史与现实、印度国内政治与国际冷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中印边界冲突与苏联的反应和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是一个在国际冷战史中占据突出地位的事件 ,对中苏分裂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联对中印边界冲突的反应和政策 ,是苏联对印度政策发展变化和赫鲁晓夫推行“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必然结果 ,是自 2 0世纪 50年代中后期以后苏联和中国在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及国际战略问题上所存在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分歧的突出体现。这些矛盾和分歧成为中苏论战的重要内容和中苏分裂的重要起因及标志。  相似文献   

11.
美国对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琛 《史学月刊》2002,6(1):89-97,120
美国对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反应与它的南亚政策息息相关。从印巴分治直到中美和解前夕,美国的南亚政策始终有服务于全球冷战的两个目标:力促印巴和解以防止共产主义集团乘机介入;以一切可能的手段使印度放弃中立政策并加入到西方集团。中印边界冲突在美国政府的南亚政策渐入困境时发生,给了美国决策者以莫大的期望,他们企图以其所谓的天赐良机达至以上主要针对中国的冷战目标。然而,中国正确政策及出神入化的实践大大强化了美国在南亚地区既有的结构性困境,使肯尼迪政府利用中印冲突的图谋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2.
1959年,印度屡屡在中印边界挑起冲突,图谋中国领土。为维护领土完整与和平,中方始终采取了有理有力有节的克制态度。但当时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及其首脑赫鲁晓夫出于外交政策需要,不顾事实,指鹿为马,向印度出售武器,偏袒纵容印度,最终酿成了1962年大规模的中印边界冲突。赫鲁晓夫在中印边界冲突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请看《赫鲁晓夫与中印边界冲突》一文。  相似文献   

13.
董岩春  邢金娥 《纵横》2011,(5):61-64
对于诞生于炮火之中的新中国来说,1962年是个多事之秋。这年四五月问,新疆自治区的伊犁、塔城发生了反革命暴乱,新中国与苏联的温情时代结束,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准备对东南沿海地区进行大规模军事进犯。就在这个时候,西南中印边界沿线地区的形势也骤然紧张起来。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印西段边界史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印西段边界史略房建昌中印西段边界同中印东段和中段边界一样从未划定,我方认定的传统习惯线分为两部分,以空喀山口为交接点。空喀山口以北是新疆皮山、和田两县和印属克什米尔辖下拉达克的边界,空喀山口以南是西藏日土、噶尔、札达三县和拉达克的边界①。前者可...  相似文献   

15.
出征途中1962年10月的一天,我所在的一三○师部队突然接到命令,参加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我们接到命令后,即刻进入战前思想动员、领取弹药、换发装备等准备工作中。10月20日,部队在师长董占林亲自率领下,向西藏进发了。  相似文献   

16.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边界从中、印、缅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处的底宛里,长约650公里;中段边界从西藏普兰县的中、印、尼三国交界处至西藏杞达县的6795高地,长约400公里;西段边界从西藏杞达县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长约650公里。  相似文献   

17.
魏克 《百年潮》2014,(5):21-25
正中印边界斗争的起因1962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和国民党台湾当局在国际上掀起了一场反华大合唱,印度总理尼赫鲁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有机可乘,便积极实施他的"前进政策",向我国西藏和新疆边境蚕食入侵,在中印边境西段先后设立了43个据点。同时在中印边境东段,侵占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北的沙则、朗久、马其顿等我国大片领土。同年5月,又抢占了我西藏错那县克节朗草场。尼赫鲁竟然公开下令要把我国边防部队从我们自己领土上"清除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决断印度为把中印边界东段9万余平方公里、中段2000余平方公里、西段3万余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划入自己的版图,一点点蚕食,一步步进逼,把边境形势搞得越来越紧张。为维护亚洲地区和平友好睦邻关系,中国政府采取了一再忍让、息事宁人,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边界争端的方针。毛泽东主席提议  相似文献   

19.
吕昭义 《文史精华》2002,(10):48-54
一、错讹之处 《文史精华》2002年第8期《中印边界争端始末》(以下简称《始末》)一文,对于中印边界争端的起因及“西姆拉会议”和“麦克马洪线”的论述错讹之处是较多的.《始末》第一部分中说: (英国殖民主义者)于1903年11月发动第二次侵藏战争,1904年8月3日占领拉萨,并逼迫清政府驻藏大臣与其订立了城下之盟——《英藏条约》。  相似文献   

20.
1962年,在喜马拉雅山东部,围绕着麦克马洪线中印那场恶战过后,为了搞政治攻势,中印双方在没有战火的亚东边防的几个紧要关口,架上了对峙的大喇叭,展开了“广播攻心战”。一日三遍,高腔大调,你方喊罢我登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