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田建文 《南方文物》2010,(1):132-134
1964年,张忠培在导师苏秉琦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了《元君庙仰韶墓地》著作(198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2005年赵宾福在导师张忠培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了《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著作(200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从苏秉琦到张忠培,从张忠培到赵宾福,三代考古人情缘和成长的故事反映了中国考古事业薪火相传,一步步走向成熟。从1964年张忠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凝望苏秉琦先生的背影,到2009年张忠培先生在赵宾福的著作中再次清晰地看到了依然屹立的已故苏秉琦大师的形象,之间相隔45年!这45年,也是在世界考古学界终于有了考古学上的"中国版"的45年!  相似文献   

2.
杨晶 《南方文物》2009,(1):33-36
苏秉琦先生的《瓦鬲的研究》一文,首次出版于1948年。实际上早在1941年夏天,苏秉琦先生就曾经依据北平研究院1934、1935两年间发掘斗鸡台所得的以及同时期内在陕西地区采集购买之瓦鬲材料,写成了《斗鸡台发掘所得瓦鬲的研究》一书,并寄交至香港商务印书馆。然而,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导致该书的出版事宜付诸东流了。  相似文献   

3.
<正>东北师范大学赵轶峰教授主编的《权力·价值·思想·治道——明代政治文化丛论》一书于2014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33万字,收录了该校明清史专业领域近年培养的部分青年学者撰写的12篇相关论文,以及一篇关于政治文化研究的笔谈。本书明确界定了政治文化研究的基本概念,梳理了前人研究的方法理念,从不同侧面,结合具体的人物、事件、现象、情境,剖析明代中国透过公共权力的设置运行投射出的文化倾向及精神样  相似文献   

4.
在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和《新疆通志·农业志》编纂委员会领导下,经过《农业志》编辑室人员的辛勤劳动,《新疆通志·农业志》已于1994年出版。它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新疆农业的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尤其是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各族人民推翻封建统治,建立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科学技术及同自然灾害作斗争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许多详实的情况和宝贵的经验,可供进一步开发建设新疆借鉴。这是新疆农业方面的一项重大成果。志书贵在真实正确。《农业志》从1986年初全面投入资料汇集工作,到1994年出版发…  相似文献   

5.
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兰州、新疆两级军区组织领导下编纂的《新疆通志·军事志》,继1997年出版内部本后,又于1999年4月出版公开发行本。9月7日,新疆军区隆重举行首发仪式。军区政委周永顺出席会议并讲话(讲话全文另发)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军事志领导小组组长阎崇厚主持首发式,并作了总结讲话。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白玉玺,兰州军区军事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上官平到会祝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军区联勤部部长赵西乾、装备部副部长王北会、空九军副军长王永才出席了首发式…  相似文献   

6.
友人去台湾就文献档案进行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带回《重修台湾省通志·艺文志·文学篇》,知我从事方志工作,送我一阅。该文学篇为2卷本,126万字,朱红色封面,烫金书名,内文竖排四号繁体字,印刷精美,出版时间是1997年12月31日,台湾省印刷厂印刷。读后有诸多收益和不少的启示,也有些需要交流商榷的问题。《重修台湾省通志》所采取的市场机制和专家个人撰稿的修志方法,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大陆第二届修志(续修)的体制,有一些可借鉴之处。在当今续修探讨的滥觞阶段,这篇仅为札记的文章,希望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重修台湾省通志》的…  相似文献   

7.
苏秉琦在1992年9月以后,对燕山南北地区文明发展较早而衰败亦较早的原因、传说的五帝时代事迹的地域与中原地区的古国、对"五胡乱华"的历史意义等问题,又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并结合对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分析的国家起源的三种模式的思考,于1993年11月形成了中国国家发展模式的三种类型(北方原生型、中原次生型、北方草原续生型)的认识,于1994年1月写成《国家起源与民族文化传统(提纲)》一文,标志着苏秉琦学术体系的形成。其中,红山文化后期进入古国阶段、是否确认良渚文化已进入方国这两个问题尚待研究证实。苏秉琦学术体系的形成,以及围绕这些学术弘论的产生而展开的各种探索与研究过程本身,是1986年以来探索中国文明起源所取得的最重大的学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张劲夫是一位为党和国家的革命事业奋斗了几十年的高级干部。他收编了自撰的2篇文章和讲话、书信,称为《嘤鸣》;又收编了17篇编者赞赏的文章,称为《友声》,共成一集,书名《嘤鸣·友声》,由中国财经出版社日前出版。这些文章在这些年中发生过振聋发聩的影响。本文是张老为这本书写的前言。  相似文献   

9.
祁龙威 《清史研究》2012,(1):125-147
祁龙威,扬州大学教授,年届九旬,是我国老一辈著名史学家。2004年起,主持《清史·典志·朴学志》项目,呕心沥血,六届寒暑,笔耕不辍,精心架构《朴学志》,亲自撰定"概述"和"小学篇"之外,完成全书的整合统稿,为新修《清史》贡献出一部佳作。在编撰过程中,还撰写了三万余字的《编纂〈清史·朴学志〉日记》,刊于《扬州文化研究论丛》第六辑,2011年由广陵书社出版。江苏省常熟市档案局原局长沈秋农先生在品读祁先生的工作日记后,感慨良多,欣然命笔,成《壮心不已成大著》一文。今将二文发表,以飨读者,并与《清史》同仁阅读共勉。  相似文献   

10.
<正>1987年5月13日,赵紫阳代表中央在"宣传、理论、新闻、党校干部会议"上发表了一篇讲话,史称"5·13讲话"。笔者作为讲话起草过程的参与者之一,有责任把这段经历记录下来,留给历史。邓小平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讲得好。"支持赵紫阳为"反自由化"画框框1986年年底,正当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向深入发展,政治体制改革蓝图的设计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的时候,风云骤起,一场学潮引发了党内的巨大震荡。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辞职。霎时间,"反自由化"的浪潮席卷全国。如此下去,  相似文献   

11.
朱乃诚 《收藏家》2010,(9):3-1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首都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考古中华”展于2010年7月29日在首都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中国考古学专题展览。与以往的出土文物专题展览不同,这个展览有许多特色。其中围绕考古学重大学术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示主线和绝大多数文物展品为第一次展出等,是该展览的最主要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李水城 《南方文物》2011,(1):113-115
一本年度的"盐业考古"专栏收录了两篇文章。盐业考古是一项需要多学科参与的考古分支学科。近十年来,已有一些自然科学工作者参与其中,通过对在制盐遗址采集的各类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判断遗址的性质及各类遗迹的功能,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今年本栏目收录的第一篇文章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崔剑锋先生提交的《山东寿光双王城制盐遗址的科技考古研究》,本文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检测分析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刘斌  张婷 《南方文物》2009,(1):99-107
1921年~1949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和初步发展期。短短的二十多年里,虽然期间还经历了8年抗战和4年内战.但是考古学却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笔者以为,推动这一时期考古学发展的,就国内而言,有一主一辅两支力量。主力军广为人知,是以李济、梁思永、裴文中等为主的学院派,他们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供职于专门或与之相关的研究机构(主要是中研院史语所.也包括地质调查所、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等),无论发掘还是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体育,是通过人类活动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构成不同时代人类社会生活特征的一种身体运动的表现形式。中国古代体育文化,从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来看,它是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同时,也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身体文化产物。当代,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与古代体育活动有关的文物资料被大批地发掘出来,从而使我们对古代体育文化形态的研究有了更为充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吴春明 《南方文物》2008,26(2):82-92
一.略说民族考古学 “民族考古”曾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范畴,它的学科定位、性质、方法、领域及学术史等问题,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其实,“民族考古”(ethnoarchaeology)的性质已经明白地表现在字面上了,它就是民族学(ethnology)和考古学(archaeology)的组合,这一组合源于美国的人类学学术传统。  相似文献   

16.
管理者的角色、多样化的历史、与当今社会的联系、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书面和口头的沟通、基本考古技能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这些方面在考古学这门充满活力、不断完善的学科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18.
19.
J. Henderson  J. An  H. Ma 《Archaeometry》2018,60(1):88-104
This paper provides a new review of archaeometric research carried out on glass found in China, set in an archaeological context, from its earliest occurrence to the Song dynasty. It is set within a broad geographical context taking the terrestrial and maritime Silk Road contacts into account. We discuss chemical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al contrasts in glasses from different periods found in different parts of China, the glasses that were almost certainly made in China and those that were imported. A theme that runs through the paper is the problem of provenancing glass found in China, along with a lack of evidence for primary glass‐making sites and minimal evidence for secondary glass production. We discuss the glass artefacts that are of typical Chinese types and contrast these with imports; the structure reflects this contrast. We discuss potential new scientific and archaeological approaches to Chinese glass.  相似文献   

20.
朱乃诚 《文物春秋》2021,(1):3-25,72
中国考古学从1921年兴起以来,至今已有百年的发展历程。100年来,中国考古学在早期人类至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研究中,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在揭示中华古代文化与文明以连续发展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与中华文明瑰宝”、丰富世界古代文明史研究方面,功绩卓著。尤其是在中国史前史和夏商历史的研究领域中起着主导作用,初步建立起夏王朝以前约200万年的中国史前史,探索的夏文化成为广为接受的认识,填补了商代历史研究的空白,为重建中国上古史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