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过渡机构,在广东省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历经普及阶段、制度化阶段以及普选阶段,最终实现了向人民代表大会的过渡。在全面普及阶段,尽管成绩与问题并存,但在中共中央与华南分局的督促和领导下成功完成了稳定秩序、恢复生产以及传播民主的任务;随着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开展以及区、乡各届人民代表会议的开展与推行,会议逐步呈现制度化趋势,且逐渐代行人大职权,并引入民主讨论和协商机制,使会议运行愈加成熟与高效;1953年,随着普选条件逐渐成熟,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正式向人民代表大会过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践行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省的民主传播模式以及政权组建方式,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民主实践。  相似文献   

2.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简称各代会)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在解放区各地实施的一项重要民主政治建设,也是向人民代表大会过渡的重大措施。从1949年8月16日至9月7日的十几天内,中共中央为召开各界代表会连发三个文件,都是由毛泽东主席亲自拟稿。根据中央和河南省委的指示,陕州专区所属各县从1949年11月至1950年3月均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其中陕县、灵宝、阌乡、渑池四县已召开3次。  相似文献   

3.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建国初期地方政权组织的一种过渡形式,是过渡到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一个准备阶段。福建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普遍召开,不仅从上至下建立了各级政权,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建国初期福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各项中心工作的完成。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在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民主建政的首个试点.首届会议以建设新政权为主题,启发和教育各族人民民主参政议政,携手共建新的政权体制;第二届至第四届会议以发展生产为主题,发动和组织群众肃清匪特、发展生产,逐步扩大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第五届会议以巩固政权为主题,引导人民选举人民政府,树立人民的优势地位,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乌鲁木齐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循序渐进地培育了人民的民主自觉,贯彻了党的民族政策,实现了向人民代表大会的演进,最终完成了乌鲁木齐市的民主建政,为提高党在新疆的执政能力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政协贵阳市委员会,在中共贵阳市委的领导和贵州省政协的指导下,随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一)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1950年2月6日至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贵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贵阳市人民政府召开了贵阳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推选出贵阳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之后,分别在1950年8月和1951年5月召开了贵阳市第二届、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推选出贵阳市第二届、第三届协商委员会。协商委员会是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闭会期间的常设机构,并代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委员会的职权,是政协贵阳市…  相似文献   

6.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搭建了社会各界政治参与的平台,生动诠释了人民民主政权建构的理念。代表资格的设定凸显了政权的人民性特征,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的代表产生方式彰显了人民民主的特色,既涵盖了社会各界,又充分照顾到各党派、各个社会团体,证实了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特质。借助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个平台,各界代表参与国家事务管理,表达民众的意见和要求,行使了人民主权。各界代表政治参与的生动实践丰富了人民民主的意涵,催生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武汉市委员会的前身是武汉市各届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简称武汉市协商委员会).武汉市第一届各届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全体代表会议,于1949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召开,会议通过了主席团提出的由16个界别、51位委员组成的协商委员会名单.协商委员会是武汉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闭会期问的常设机关.1950年1月6日至7日,市协商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通过了各种研究委员会组织通则.  相似文献   

8.
记住这十年     
伴随着共和国的前进步伐和武汉的沧桑巨变,武汉市政协走过了六十年不平凡的历程。 武汉市政协正式成立于1955年3月,但她的生日却要回溯到1949年11月28日召开的武汉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了武汉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它是武汉市政协的前身。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放西藏,中央人民政府命令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并确定了和平解放的方针。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是在昌都战役取得胜利、昌都地区获得解放的基础上,通过召开人民代表会议而成立的,并在昌都尝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同时,在维持昌都地区宗级行政机构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区别对待所属各宗,或设置直属区、办事处,或派驻代表,成立宗人民解放委员会。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是反帝爱国统一战线、人民代表会议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相结合的产物,实现了昌都地区由旧政权统治到建立带有人民民主性质的新政权的历史性变革,有力地促进了西藏和平解放和民族团结,并成为西藏民族区域自治政权组织的雏形。  相似文献   

10.
在中共筹建新的中央政府的大背景下,遵照刘少奇的指示,石家庄市以试行临时参议会为开端,最终越过各界代表会阶段,确定了“人民代表会议”的城市民众参政形式。1949年4月,石家庄市以阶级分析为基础,采用民主程序,直接选举产生了该市第一次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1949年7至8月,在全国城市中首次以“人民代表会议”的名义,召开了会议,选举了新的政府委员会。但在中共中央看来,类似于石家庄市的经验和做法在当时条件下却无法实施,加以受斯大林关于通过普选取得新政权合法性建议的影响,中共中央正式区分了“人民代表会议”与“人民代表大会”两个概念。在此情况下,石家庄市第一次人民代表会议只能属于“各界代表会议”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建国初期,北京市根据定都及适应城市管理和建设的需要,在建国前区街建政的基础上,各区设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区公所。随着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区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区公所改设人民政府委员会,由选举产生;街设办事处,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居民组织居民委员会,实行自治。由此,北京市区街初步形成区政府、区政街派与社区自治相辅相成的城市基层治理格局,其后虽有所调整和变革,却延续至今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0月30日,毛泽东转发薄一波《关于华北各城市召开各界代表会议经验的报告》。 有书把报告中的"各界代表会议"误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虽两字之差,却完全混淆了两者 在性质上的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些省、市召开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后来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多次提出为毛泽东树立大铜像或授予毛泽东最高荣誉勋章等提案,均被毛泽东回绝。  相似文献   

14.
<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个伟大、庄严、充满无限革命生机和朝气,展现未来美好幸福前景的口号,对当时长期处于暴虐、昏暗、腐朽、蒋政权统治下的全国人民、党派、团体、各界人士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鼓舞、振奋人心的喜讯和福音。  相似文献   

16.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河南是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转移、战略进攻、战略决战的重要战场。随着人民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各级人民政权先后建立。在老解放区,政权名称由抗日民主政府改称为人民民主政府;在新解放区,新建立的政权则称为爱国民主政府或人民民主政府:  相似文献   

17.
我作为湖北省选出的人民代表出席了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这是党和人民赋予我的光荣和责任。作为中国近代史学者,我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和现状是有一定了解的,但是,作为代表实际参加到人民代表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琼崖东北区政府发行“国币代用券”的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1年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琼崖特委领导下,海南相继成立了一些乡、区、县的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了抗日根据地。1941年11月10日,中共琼崖特委在琼山县的树德乡召开了东北区人民代表大会。有琼山、文昌、南路、西路各县的代表,以及各群众团体,抗日爱国华侨和武  相似文献   

19.
五届一次会议:政协工作从此走向正常 “文革”前,武汉市政协召开了四届会议。第一次是武汉解放后召开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内容主要是解放后的武汉市政治、经济及人事安排等重大问题,后来将这次会议作为市政协的首届会议。  相似文献   

20.
王健 《炎黄春秋》2014,(2):67-70
到1948年,国民党必败基本已成定局。5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联合政府。5月5日,香港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一百余人联合通电响应号召。当时在香港的中共负责人潘汉年、连贯,由他们安排将各党派领导人和各界知名人士送往东北解放区,另一部分送往华北解放区。当时我也在香港,由潘汉年安排我进入华北解放区平山县(中共中央所在地)进中央社会部工作(部长李克农、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