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石印脞说     
苏晓君 《文献》2003,(2):213-219
在石印技术引进中国之前,雕刻木板是主要的制版方法,直到十九世纪后期,它已延续了上千年.版材由木质到石质的变化,是印刷术发展的一个飞跃."自清末传石印法,中国出版界,遂开一新纪元"①.石印平版印刷的出现,标志着印刷史上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它与铅字印刷一起,形成了两股新的力量,逐渐代替了古老的雕版印刷,尽管在印刷史上它犹如昙花一现,但仍使得中国印刷业在近现代,展现出绚丽的风采.  相似文献   

2.
王明发 《文献》2001,(3):228-234
红印本是我国雕版印刷线装古籍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作为雕版印刷史上的一种创新,这样的做法首倡于明代,为一部著作雕版完工后用朱色刷印的试印本.  相似文献   

3.
作为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于一体的中国“年文化”产物,河东民间木版画尤其是戏曲木板画,清晰地描绘出以往时代的社会生活,炽烈地展示了百姓庶民的精神天地,是中国民间美术中一笔巨大的遗产,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刘岩 《文史天地》2012,(7):17-20
中国文化传承至今正是因为有了张元济这样一批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张元济(1867—1959)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出版家、教育家与爱国实业家,在他主持商务印书馆时期将其发展成国内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印刷企业。而且张元济还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数次跨时代的伟大人物,作为文化名人,他几乎与当时的所有文化要人都有过联系,尤其是他曾经先后与光绪皇帝、袁世  相似文献   

5.
“诗文代变”。从1898年到1902年,中国出现了一场号称诗界、文界和包括戏剧在内的小说界“革命”的文学运动。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以现代报刊为媒体,凭借机器印刷和出版企业文化形式所进行的文学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6.
明初,广大人民由于摆脱了蒙元的残酷统治,手工业工匠,从工奴的地位解放出来,生产热情就大大提高,这是促成明代手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冶铁、纺织、陶瓷、漆器及雕版印刷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进步.特别是雕版印刷,突飞猛进,它的成就,成为了中国版画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既超过了宋元,也为清代所不及.明代雕版业的发达,当时如安徽、江苏、浙江和福建等地,都是盛极一时.刻工名手,首推安徽徽州黄、汪诸姓的艺人.他们作品,数量多而质量高,并有其独特的风格,所起的影响也较大,所以在版画史上,便有"徽派"版画"跨迈流俗"之称誉.  相似文献   

7.
雕版印刷     
韩艳 《神州》2012,(16):60-65
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的《金刚经》(现藏大英博物馆),不过雕版印刷可能在大约2000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是中国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制作原稿。然后将原稿反转过来摊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固定好。然后各种技术水平的工匠在木板上雕刻绘上的、画上的或写上的原稿,大师级雕工负责精细部分的,到雕刻比较便宜的木头或比较不重要部分由一般的雕工完成。木板  相似文献   

8.
冈雅彦  王勇 《文献》2003,(1):106-118
日本的版刻印刷,从现存世界最古的<无垢净光经>(即<百万塔陀罗尼>)问世(770年)到江户时代晚期,历来以整版雕字印刷为主流.当然,各个时期也局部出现过植字印刷,如室町末期的基督教版、江户初期的古活字版、江户晚期家塾及藩校的木活字版等.本文所要介绍的日本出版史上一次罕见的尝试,便萌发于十七世纪初期的古活字版中,那时将插图刻入整版尚未流行.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农村复兴运动的高涨,农村合作实践中出现大量商资归农现象,并由此推动中国农村合作运动进入"极盛时期"或"农业合作社数量猛进和性质有所变更时期".这一现象不仅为中国合作运动史上之新鲜事物,亦为"中国独有之现象",故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知识界引发了一场关于"商资流入农村问题"或商资归农利弊关系的讨论.而当时重要的新闻媒体天津《大公报》或发表社论及报道或刊发有关人士对这一问题的评论文章,积极参与了这一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其讨论的目的在于为中国农村合作事业寻找一条可行之路,并以此复兴农村、振兴民族.不过,由于这场讨论本身是"社会失序时期"理论界的一种反映,所以有时人曾讥讽其为"合作者不合作".  相似文献   

10.
印刷术被誉为“明之母”,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骄傲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继毕异在世界上首创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后,印刷技术上的又一重大改进便是木活字版的应用。元代王祯不仅是中国古代名的农学家,还是木活字版的首创,他延请工匠制木活字,设计转轮排字架,按韵存置木字,制订取字排版刷印方法,试印了《(大德)旌德县志》。《(大德)旌德县志》是中国有记录的最早一部木活字印刷品,也是中国方志史上唯一的木活字印刷品,开木活字印刷术之先河。在中国印刷史上,王祯是仅次于毕异的伟大发明家。  相似文献   

11.
陈晓琳  肖亚男 《神州》2013,(24):7-7
曹操其人,在中国文学史上颇具争议,褒贬不一。而在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曹操的形象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解读。本文将针对这一现象,分析中日深层次的文学心理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莫伟鸣  何琼 《百年潮》2006,(9):60-64
<长征组歌>作为中国合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创作于1964年10月,首演于1965年8月,迄今已40余年了.40多年来,<长征组歌>历演不衰,创造了中国音乐史和演出史上的奇迹,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时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回顾<长征组歌>创作、演出的历程,有着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阎雪清 《文物世界》2004,(4):39-40,21
自古以来,传统中国绘画在注重笔墨技巧的同时,也十分重视诗学修养。而作为世界艺术史上一种独特的美学现象,中国的题画诗把文学和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妙合而凝,彼此呼应,从而成为中国美术史和文学史上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书讯     
《中国西藏》2006,(2):94-94
《西藏百科全书》在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全彩印刷的《西藏百科全书》的出版是西藏自治区文化史和出版史上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也是西藏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硕果该书是中国第一部由地方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全彩印地域百科全书,全书200余万字,共收1200余条目,图片1000余幅, 主题分析索引近5000余个,即包含了近  相似文献   

15.
雕版印刷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扬州的版刻业始于唐、兴于明、盛于清,在我国的版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弘扬中华民族这一宝贵文化遗产,为使这一古老的传统印刷工艺不致湮没失传,1960年,江苏出版部门根据国务院指示,在扬州建立了江苏省广陵古籍刻印社,专门从事雕版古籍的整理出版和版片保护工作.雕版印刷有一套十分精细而稳定的工艺流程.首先是选料雕刻:用料多为梨木,经浸泡去除胶汁和糖份,再按古籍版心需要,用独特的古籍体写出校样粘贴在规格版料上,精雕细刻成古籍文字内容,锯边铲空后即成古籍版片.然后进行刷印:选取上乘古籍宣纸,使用特殊配方制成的烟墨,经手工作业,轻帚重擦,印成古籍单页;最后进入装帧阶段.经过分、数、配、齐、订、切等十余道工序,装订成单册线装古籍.部头大的还须分成函,配以色布、彩锦等各种规格档次的函套.目前,象广陵社这样能全面具备和熟悉掌握运用雕版古籍生产工艺的单位,全国仅此一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封建社会文人画的发生与发展阮新梅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一席的封建时代文人绘画(以下简称文人画),历来为人们所褒贬不一。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本文想从艺术发展规律的角度,结合文人画的发生、发展、兴盛、衰亡过程,尝试作一具体论述,如...  相似文献   

17.
1974年7月28日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四层主像腹内发现一批辽代珍贵文物。其中有雕版印刷品六十一件,足以填补我国辽代雕版印刷史上的空白。在这批印刷品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世所仅有的辽版书籍《蒙求》(图一),也是该书现存的最早刻本。现就此书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中国宗教史上一个重要而有趣的现象:对佛教翻译经典,用汉字本身所具有的含义来解释某些译名的意义,并通过这种考察,对中国历史上佛教、道教的复杂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这一现象反映了中国宗教史中鲜明的中国文化本位观念以及佛道两教在彼此消长中相互借监的状况。同时,以清代道士闵一得为中心,对采用这种方法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深入挖掘,指出心同理同是中国宗教、哲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观念。这一观念是使中国宗教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相对和谐状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有世界印刷史“活化石”、“中华一绝”之称的扬州雕版印刷,是中国文化的一张独特的名片。雕版印刷工艺过程中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古籍印刷史,广陵书社至今还具备实用价值的雕版印刷、装帧全套工艺,但是处境困难,后继  相似文献   

20.
一凡 《文史天地》2009,(4):44-45
中国历代虽有以韩国女子为嫔妃的事,却没有以公主和亲高丽的史例。因而,元朝公主下嫁高丽国王,是中韩关系史上一个很特殊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