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是铜镜铸造的一个鼎盛阶段,洛阳地区出土的东汉铜镜早期风格多承袭西汉、新莽,中晚期发展出新的种类,表现为儒学思想、神道元素出现在镜背纹饰中,并盛行开来,新的纹饰布局格式也已出现。出土铜镜的物理损伤大都为断裂,化学病害主要是锈蚀,铜镜的修复重在对氯化亚铜与碱式氯化铜两种有害锈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1989年5月,巴中县清江区棉麻公司搞基建时发现了一面东汉时期的青铜镜。该镜镜面呈弧形,弧距3.5毫米,镜面直径10.9厘米,背面直径9.9厘米,磨损处露出黄色铜质。背面中部有大园纽,纽上有椭园孔,纽径2.2厘米,高1.2厘米。此镜背面纹饰复杂,外缘宽3.5毫米,外区从外向内是锯齿纹、凸弦纹、三角纹  相似文献   

3.
范平 《文物》1992,(12)
1989年1月,湖北省襄樊市北郊发现一东汉墓群,随葬器物中有1件东汉龙虎纹镜。该镜直径18.8厘米。镜面微凸。圆纽,圆纽座。镜背纹饰分三区,内区为虎、龙纹,中区有7枚柿蒂乳钉,间饰神兽纹,外区饰龙纹一周,由一圈齿纹与镜缘隔开。镜缘宽2.2厘米,对称排列4枚五铢钱纹,间饰神兽纹(见图)。  相似文献   

4.
西昌出土宋“高士”图铜镜黄承宗四川西昌市西郊乡蛇洞营的小山上,由于修整土地,发现一处已毁坏的古代南诏大理时期的火葬墓。掘土者在一个盛骨灰的破陶罐里,发现了一面铜镜。笔者征得拾者同意,拍摄了一张照片及拓片。事隔大约有十余年,笔者找到当年日记,加以整理,...  相似文献   

5.
凤翔历年来出土了一批古代瓷器,均藏凤翔县博物馆。本文就其中属于唐、宋、金元时代的瓷器,择要者叙述于后。一、唐代瓷器五件白瓷碟一件。一九七五年六月纸坊公社高玉寺三队农民在该村南取土时出土于距  相似文献   

6.
在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过程中,武昌县金口退休职工宋伯雅,将自己保存十多年的铜镜上交县文物部门.这面铜镜是1970年金水农场平整土地时发现的,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把铁刀.镜面为乳钉神兽纹带,直径为19厘米,正中为半球大钮,有穿、内圈七星、中圈六乳,神兽纹带较宽,内区三乳间有六兽,六兽分别为:  相似文献   

7.
考古出土的最早的铜镜出现在齐家文化中,自早期的齐家文化起,铜镜经过春秋战国的流行,在汉唐时达到了鼎盛,但作为中间期的魏晋南北朝铜镜却陷入衰落,铜镜的发展远不及汉唐。而南北朝时期的北周作为汉晋与隋唐的重要联系节点,其铜镜更是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期。本文通过对北周墓葬出土的铜镜进行梳理与分析,总结北周铜镜的发展特征。北周铜镜出土数量不多,形制以圆形圆钮为主,多为四分式布局或环绕式布局。北周铜镜主要沿袭于汉晋铜镜,按纹饰可分为连弧纹类、四乳禽兽纹类、规矩纹类、神兽纹类、草叶纹类与其他纹饰类。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区的出土铜镜从战国至明代的均有发现,各阶段铜镜的时代特征明显,与中原地区发展基本同步.战国时期,四川地区应已初步掌握了铸造铜镜的技术,东汉时期的广汉已是著名的冶铜之地,出现了铸镜业,铸造的铜镜甚至开始向外销售.唐宋时期,铜镜发展最为繁荣、鼎盛;明末清初,随着玻璃镜的普遍使用,青铜镜最终被玻璃镜所取代,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9.
付艳华 《文物春秋》2014,(2):67-70,F0002,F0003
近年来,廊坊市文物管理处入藏了一批汉代至明代的铜镜,分别出土于廊坊市各区及所辖县市,本文选择其中时代特征明显、纹饰精美者,分别从纹饰图案、完残程度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包括汉代昭明镜、禽兽博局纹镜,东汉锯齿纹镜、云雷连弧纹镜,唐代雀绕花枝镜,宋代五子戏莲纹镜、锦地纹镜,金代仙人对弈纹镜、大定通宝钱纹镜,元代花卉纹镜和明代"永保寿用"铭文镜等。  相似文献   

10.
郑曙斌 《收藏家》2011,(1):31-36
湖南地区出土的铜镜数以千计,可以管窥古代铜镜的兴衰历史。其中长沙战国墓出土的楚式镜,是全国同时代铜镜出土数量最多、品种最齐的地区。汉代长沙是西汉长沙诸侯王国的都城,出土汉镜数以百计,造型、纹样和意境全面创新。魏晋南朝时期的古墓,在湖南境内发现不多,镜子也寥寥无几。隋唐铜镜的发现逐渐增多,到唐末五代时,  相似文献   

11.
雅安市对岩乡群众,于1984年11月27日在拓宽公路时,发现了三座宋代石券残墓。从墓中清出“宣和通宝”小钱和一面八角莲花边铜镜(直径18厘米),铜镜背面为“鱼龙戏舟”图(图)。该图纹饰精美,追形生动,有船一艘正破浪  相似文献   

12.
汪欣 《收藏家》2009,(2):43-50
安徽六安,古属六,夏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为东方偃姓部落的居地,商代为偃姓部落方国地,西周为六国地,春秋战国时期,吴楚争六,后吴为楚灭,六属楚,秦代,于六地置六县,隶九江郡,楚汉之际,项羽,刘邦先后封英布为九江王,淮南王,均建都于六。  相似文献   

13.
韩鹏翔 《收藏家》2022,(9):13-18
铜镜作为古人主要的梳妆类生活用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目前考古资料来看,中国最早的铜镜出现在距今4000年前的甘青地区。铜镜既是古人留下的重要生活用具,也是一件值得重点关注的艺术品,铜镜的造型和纹饰、铭文包含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三门峡古称陕州,位于西安、洛阳两大古都中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辖区内文化遗迹较多,是我国重要的文明起源地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三门峡地区出土数以千计的铜镜,上至西周晚期下至明清时期,这些铜镜种类繁多,制作精美,纹饰华丽,内容丰富,对于研究我国铜镜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敏凤 《中原文物》2022,(4):126-130
洛阳伊川大庄M3是洛阳地区不多见的出土器物甚丰的小型刀形墓。出土器物主要有镇墓兽、武士俑、文官俑、马、骆驼、罐、铜镜等,发掘者根据铜镜的流行年代将墓葬的年代确定于不早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然而根据墓内大部分器物特征,此墓年代应该在唐代早期,从而证明这种打马球的菱花镜早在唐代早期就出现。此铜镜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思想和社会观念,折射出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文明互鉴。  相似文献   

15.
墓葬位于襄樊市中心的长虹大桥,樊城桥头以西约800米处的杜甫巷。南距汉江约400米,北距建设路约550米(图一)。 一九九五年四月,襄樊市肉联厂在基建施工中先后发现三座砖室墓葬。我馆工作人员接到报告后,及时赶至现场清理(图二)。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三座墓均为砖室墓,分别编号为M1、M2、M3。M1位于北端,M2位于南端,两座墓相距22米,M3打破M2,位于M2后室西南角之上。其中M1、M2为东汉墓,M3为唐墓。 一、东汉墓 (一)墓葬形制 M1墓向165。墓口距地表4.5米,墓室平面呈长方形,长…  相似文献   

16.
邹城出土东汉画像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南苏北的汉代画像石素以画面宏阔,内容丰富,构图细腻缜密著称。本期刊发的邹城市出土的汉画像石特点尤为鲜明,其中一块所刻24名人物均有榜题,其他如“泗水捞鼎图”、“战争图”、“农耕图”等,均较精美。  相似文献   

17.
1971年12月,四川省郫县新胜公社第一大队四生产队社员在大坟堆的东南角取土时,发现古代残墓一座,出土随葬物铜器多件,除铜豆外,余器均为碎片,后经修补复原。现简介于后:  相似文献   

18.
东汉尚方四神博局纹铜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巍 《文物春秋》2000,(1):47-47
石家庄市博物馆珍藏有一件东汉尚方四神博局铜镜。这面铜镜1974年夏出土于石家庄市郊区瓮村东砖厂,形制精美,纹饰古朴,是铜镜繁盛时期的典型器物。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文物商店于一九八五年在门市部收购到一件青铜镜。镜的直径为18、缘厚0.6、钮径2.8、钮高2.4厘米。镜钮呈半球形,园扭座,四只奔腾的猛虎绕钮两两相对峙。内区五枚乳钉等距排列,乳钉之间浮雕双虎前后并排奔驰,大小鹿作相反迅跑;羽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九年四月,在云梦周田发掘了一座东汉晚期的砖室墓,出土了随葬器物三十余件.其中绝大多数为陶质模型明器,如:楼、井、仓、灶、磨、碓、鸭、狗等;其次是生活用具,如:四系青瓷罐、方枚半元乳神兽镜己即陶勺、陶耳杯、陶案、陶壶等;还出土了驽机、刮刀等兵器.尤为重要的是这座墓出土了一件作为地主庄园组成部分的建筑模型器——陶楼.这座陶楼的建筑结构新颖,造形完美,是目前少见的出土文物,其建筑工艺颇费匠心.适似一座宫庭建筑,价值不可低估.它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反映本时期豪强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