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亚丹 《福建史志》2000,(6):37-39,43
中国传统教育渊远流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通过统治者几千年不断的加强和深化。逐步形成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和完整的教育体系,科举制的产生为读书人步入仕途开辟了道路。然而,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中,占人口总数一半的中国妇女的教育却始终围绕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宗旨展开。“古者教之有方,男子八岁而小学。女子十年而听姆教”。女子的教育从来都是围绕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宗旨来展开。  相似文献   

2.
郝凤梅 《沧桑》2008,(5):15-16
弃妇是指中国古代被男子抛弃的女子。弃妇大都因男子喜新厌旧,寻找各种借口所致。然而,在以"孝"为上的古代社会里,婆媳关系的好坏也是决定女子是否成为弃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魏晋奇女子     
这些女子,可敬、可叹!在中国古代,女子只是男子的附属品,"兄弟如手足,女子如衣服"的名言,清晰地反映了男权社会中,女子地位的卑微。然而,魏晋时期的女子却大不相同。她们可以自由上街、走亲访友;她们博览群书,以才名为当时人所敬重;她们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真情,为  相似文献   

4.
郑观应的女子教育思想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产生过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他批判残害女性的陋习,认为女子和男子一样应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主张兴办女学,学习内容以传统女学为主,兼备西学.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郑观应始终无法跳出旧有思想的桎梏,对女子教育思想的认识上还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5.
受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女子的社会地位一直以来相对较低,中国古代就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女子的毕生任务也只限于三从四德、相夫教子,女子受教育权利受到诸多限制。所以近代女子能走进学堂使教育摆脱了闺阁女子装饰物的状况。本文旨就以清末民初奉天地区的女子教育问题为例来阐述近代女子的受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6.
战前新马华文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女子教育进步较快,但男子教育和女子教育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受教育人数、受教育级别、教育经费和教育内容等方面,本文主要从性别视角分析战前新马华文教育的性别差异及其根源。作者认为,华侨社会的教育理念、教育期望和经济成本是造成这种性别差异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7.
先秦女师概述焦杰最早出现女师一词的书是《诗经》的《毛氏传》:"师,女师也。古者女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所谓师,就是老师,冠之以女,当然是"教女之师"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非常重视教育。人们不但重视对男子的教育,而且也十分重视对女子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百年潮》1999,(11)
中国古代是男权社会,女子只是男子和以男子为中心的家庭的附属品,女子的职责就是持家生育,相夫教子,活动范围也只限于家庭和家族之内,不能以独立的身份参与公共社会活动,更谈不到有社会职业。家族以外的社会活动领域及社会职业,是男子的一统天下,虽然也有妓女、女艺人、女佣等活动其间,但她们都对有家族功能的主家有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其职能也仍是男权的附庸和补充。  相似文献   

9.
江帆 《古今谈》2007,(4):50-52
在中国古代,离婚不叫离婚,叫做休妻或者“出”妻。休妻,不用诉讼,不用裁决,主动权和专有权全掌握在男子手里;女子是完全被动的,打发你开路就得开路,无可争议,无可抗拒。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庵观女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庵观女子教育曹大为“中国旧俗,妇女皆禁为学。一则贱女之风,以女子仅为一家之私人,故以无才为德;一则男女既别,不能出于学校以求师。相习成风,故举国女子殆皆不学”①。康有为《大同书》中这段话大体反映了中国古代女子被排斥于学校教育大门之外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清末至民初各种大众媒体关注女子解放问题,不仅全方位抨击当时为女子学校教育兴起造成困难的缠足风俗,帮助广大妇女解放双足,并积极报道西方女子的学校教育情况,大力提倡新式女学,为女子学校宣传助威,还利用舆论的力量逐步推进女子学校教育的合法化、正规化。大众媒体的宣传为女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和铺平了道路,对女子学校的教育影响巨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2.
刘雪洋 《神州》2011,(2):55-55
我国现行《刑法》制定于1979年,对强奸罪的保护只注重于男子强奸女子一种形式,导致长期以来对男子强奸男子、女子强奸男子以及女子强奸女子这几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的制裁难以做到罪责刑相适应。目前,世界各国对强奸罪已不区分性别,我国《刑法》亦应与时俱进,给强奸罪实施一场“变性”手术。  相似文献   

13.
传统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众多的女性被排斥在学校教育之外。而到了民国,女子教育迅速发展。文章以浙江地区的家谱为中心,从家谱鼓励女子入学,家谱中的女子教育状况等,探究民国时期女子教育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建国初期,美国各界人士曾围绕女子教育问题展开一场全国性的大讨论.参与者通过发表演讲、撰写报刊文章等方式阐述对于女子教育的不同见解.启蒙思想的智性平等观、创建美德共和国的理念以及青年女性对知识的渴求,均成为倡导女子教育的重要理由;而根深蒂固的传统妇女观念和性别差异偏见则阻碍着女子教育权利的获得,因而成为很多人抨击和驳斥的对象.通过这场讨论,人们对女子教育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广泛的认识,性别智性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从而使美国早期女子教育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5.
稍微有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古代为加快人口繁衍速度,解决人均寿命短、人口总量不足的社会弊端,通常采用早婚早育的婚姻模式来加以平衡,男子一般在十四五岁、女子一般在十二三岁,就开始考虑婚嫁了。唯独宋朝是个例外。  相似文献   

16.
丛小平 《清史研究》2003,13(1):87-97
本文考察晚清女子学堂的发展过程 ,认为在民族主义思潮的鼓动下 ,原属于家庭范围的传统女学向近代女子教育转变。地方改革派士绅及官员积极参与建立女子学校 ,在激进与保守的双重压力下清政府将多种形式的、分散的近代女子教育融入民族国家建设中。国家为培养新国民 ,而借用传统观念 ,强化女子在儿童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建立了官立女子师范学校。作为最高的国家教育机构 ,女子师范不仅提供了女子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而且将女子在社会上的工作合法化。  相似文献   

17.
热点网罗     
《南京史志》2014,(1):2-3
正北京大妈被外国小伙撞倒反遭诬陷是碰瓷2013年12月3日上午,一则名为"北京街头外国小伙扶摔倒中年女子疑遭讹诈"的图片报道被多家门户网站采用,引发网友热议。该报道称"一名女子在经过一个骑车老外旁边时突然摔倒",并称老外被碰瓷掏了1800元。但警方公布的现场监控视频显示,中年女子确实是被外籍男子骑摩托车撞倒在斑马线上,同时称男子是无证并逆向行驶。后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肇事外籍男子被拘7日并处罚款1500元。  相似文献   

18.
胭脂记     
李茅  段丽 《中华遗产》2011,(4):90-99
千百年来,红色的胭脂乃是妆点女性容貌不可或缺的妆品,甚至成为指代女性的“符号”。从历代女子精妆细抹以求男子之宠爱的故事中,从古代话本小说有关胭脂的情感姻缘中,可以见出,在胭脂铺就的粉红色舞台上,  相似文献   

19.
戊戌时期女子教育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所倡导的以救亡图存为首的变法维新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近代维新运动的杰出代表梁启超非常重视和关注广大妇女的解放问题,为女子教育构建出完整的思想体系,为中国女子教育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中国近代史上提倡妇女教育、兴办女学的积极实践者。其中,他的某些观点不仅在当时有重要影响,即使在今天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蓝桥漫漫     
郭慕清 《神州》2012,(13):76-79
印象中,古典爱情多是小桥流水式的,绿水淙淙,荷叶田田,泛舟湖上,十五女子始展眉浅笑,弱冠男子俊颜明眸,两情相悦,素手轻牵。古典爱情故事里的男子,多木讷稳重,不苟言笑,常被心仪女子的婢女戏弄,像红娘戏弄张生,春香戏弄柳梦梅,都有趣得很。而故事里的女子也大多如水润珠敛般,浅浅的,淡淡的,仿佛是泅在水中的一滴墨,清远深美,无限撩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