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遗产》2013,(11):78-81
“乡”、“县”、“州”这些今天还在沿用的行政单位,在诞生之初与“家”的概念息息相关。古代统治者为了加强国家的统治,便于政令的实施,完善赋税的管理,把一定数量的“户”固定在一定范围的土地之内,  相似文献   

2.
焦姣 《文博》2022,(3):62-67+112
汉代铜镜铭文中涉及“酒”的文句体现了当时的饮酒风习已经对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镜铭所见“宜酒食”“饮澧泉”等表达了汉代日常生活中酒的重要性。“酒如河”“酒而河”希求体现了“酒”的社会需求程度。镜铭中“醉”“酲”“醒”生动体现出饮酒后的生理与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萧条”宋玉《风赋》中“萧条众芳”一句的“萧条”一词,注家多释作“寂寥”、“雕零”。这与安适富丽的楚王宫中景象和“宁体便人”的清爽大王雄风颇为不叶。“萧条”一词在这里应该解作“动”。它与“萧萧”、“骚骚”、“萧骚”、“搜搜”等词是同义语。  相似文献   

4.
朴红瑛 《神州》2011,(8X):19-22
“做”是汉语中很常用但是用法又相当复杂的动词,汉韩词典中常以“ ”、“ ”为对应词。但“做”与“ ”和“ ”又不是完全对应的。正是一些词义和用法上的相似点和差异造成了很多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困惑,从而出现偏误。作者试图分清“做”与“ ”和“ ”之间的异同之处,总结它们的用法规律,帮助学生抓住不同点,正确使用“做”。  相似文献   

5.
辨析“特色”与“特点”的区别,认为在方志编纂研究中混用“特色”与“特点”,应该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6.
同样是一个“畏”字,有着它的两面性,人们用起来大有区别。作为党员干部,是“有畏”还是“无畏”,是“畏权”还是“畏事”,这里更有天壤之别。首先,党员干部要心中“有畏”。古人云:“官有所畏,业有所成。”这里的“畏”,是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7.
当今,表示地理方位常用“东”“西”“南”“北”,但在古代诗文中表示地理方位常用“阴”“阳”“左”“右”。为便于学习古诗文,特对古诗文中惯用的方位词“阴”“阳”“左”“右”的性能解释如下: “阴”,在古诗文中表示地理方位,常指水之南,山之北。如在某水  相似文献   

8.
徐超 《神州》2010,(10):42-44
“奴”无疑成为了当今中国年轻人中最时髦的词语了。“奴”最初最原本的含义是指“心甘情愿的被人驱使”或“受人奴役、没有人身自由”。现如今,奴隶社会早已离我们远去,奴隶制度也早就废弃消失,但是“奴”字却未因此消声隐匿,反倒愈加的“大放异彩”起来。从最早的“房奴”到后来日益冒出来的“车奴”、“蚁奴”、“卡奴”、“节奴”……这些“奴”与“被奴”等热词好像是在宣告着“奴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湖南文史》2008,(8):35-35
“弄璋之喜”与“弄瓦之喜”是一对经常出现的词语,稍不留神,就可能会被“弄璋”和“弄瓦”给“弄”糊涂。简单地说,生男孩子一般被称为“弄璋之喜”,生女孩子就是“弄瓦之喜”。  相似文献   

10.
“弄璋之喜”与“弄瓦之喜”是一对经常出现的词语,稍不留神,就可能会被“弄璋”和“弄瓦”给“弄”糊涂。简单地说,生男孩子一般被称为“弄璋之喜”,生女孩子就是“弄瓦之喜”。  相似文献   

11.
明代是岭南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其中,“南园诗”是明代岭南诗歌的重要代表。“南园诗”贯穿有明一代,从元末明初、明中叶延至明末,分别包括“南园前五子”、“南园后五子”以及“南园十二子”。一般认为,“南园”是“南园诗”产生地方。故研究“南园诗”,必先确定“南园”明确的所指。  相似文献   

12.
“贰臣”究竟是什么“臣”?《现代汉语辞典》这样解释:“贰”意为“变节、背叛”;“贰臣”就是“在前一朝代做了官,投降后一朝代又做官的人”。所以,要想成为“贰臣”,至少要具备这样的条件:这个“臣”要身处王朝易代之际,因为各种政治原因先后服务于不同的王朝。  相似文献   

13.
“趋”与“徐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文史丛刊》一九八六年第四期发表了空华同志《“入而徐趋”新解》一文。文章认为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一书中释“趋”为“快步走”,冯其庸先生在《历代文选》中把“徐趋”释为“慢慢地向前跑”,都不正确。因为“既是跑又怎能徐呢?”“岂不自相矛盾?”空华同志认为,“趋”是“古代下对上、卑对尊、幼对长的一种恭敬”,“本身是礼节”。而且描写了“趋”的形象—“行而张足曰趋”,“张,大也。”“‘行而张足,就是举步前先端正姿势,然后一步一步抬起脚来走,以表示恭敬,不能走成碎步,更不能紧,不能快。”冯其庸先生把“徐趋”解释成“慢慢地向前跑”,确实不妥。因为“跑”是脚跟不  相似文献   

14.
甲骨文■等字形通常隶释作“冎”字,与其密切相关的■等字形旧释“骨”(冎),或释“■”,现在许多学者则释作“肩”。依据■等字形在甲骨卜辞中的用法,以及古文字和传世典籍等材料,并从■等字形与相关文字的形、音、义关系来分析,释“肩”依据不充分、不妥当,释“骨”更为合理。通过释论■等形及相关文字的释读问题,进而辨释“■”与“■”两种字形的形、音、义关系,我们认为甲骨文“■”与“■”已明显分化为两个字——“■”释读为“冎”,“■”等形则应释读为“骨”,也就是说“■”与“■”表示的是“冎”“骨”两个不同的词。  相似文献   

15.
“采”、和“采” “采”读cǎi不,八画,分上下两部分。“采”字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独用,也可以作偏旁,组成“彩”、“菜”和“踩”等。 “采”读biàn,七画,它同“采”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词典》在“煊(xuan)”字下误收“值赫”一条。以讹传讹.”年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语文预选试题中,竟将“炮赫一时”写作“值赫一时”.且在标准答案中明确“渲”字注音是“xuan”,这就大错特错了。究其“炬”与“值”的形、音、义,“炬赫”中的“炬”,不能写作“渲”,“恒赫”亦不通“值赫”。查《说文解字》:“炬”,从火.亘声,即“罐”字。徒到切,’‘举火口罐”。因“渲”是后起宇,《说文》未收。据《康熙字典人“谊”,许元切,音“营”,它的本体字是“援”。《说文》收有“援”字,从火,爱声。《易·说卦》…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的南部广东海南岛上,居住着四十多万黎族人民。解放前,在黎族社会中有一种人与人之间贫户投靠富戶的特殊关系,按黎族人民自己称谓的譯意是“主”和“貧”或“主公”和“貧仔”,而当地汉人習慣称之为“龙公”和“龙仔”。“龙公”和“龙仔”是海南的方言,意思即“义父”和“义子”。而黎族社会存在的这种人与入之間的关系在性質上却此“义父义子”关系复杂得多,丰富得多,它既有較原始的“养父养子”关系的成份,亦有“主奴”关系和“保护者与被保护者”关系的成份,是研究黎族社会性質問題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是有趣的問题。“龙公”和龙仔”的产生始自何时,尚無从查考,产生的原因,一般說来可分政治上和經济上兩  相似文献   

18.
《文史天地》2009,(5):72-72
在很多时候,人们都把“太监”和“宦官”当成了一回事,这是一个典型的误解。“宦官”一词至少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太监”一词,直到辽代才出现。  相似文献   

19.
许慎《说文解字》释“爵”字为“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象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对于其中“象爵”之解,前人争论颇多,然并未解释透彻。详细考证甲骨文、金文“爵”字字形可知:早期的“爵”字为象形文字,是先人们根据青铜酒器“爵”的形象创造的,后经演变,“爵”字字形加入了分别表示手和酒的构件,变成了会意字,而古人造爵的设计灵感则是来源于雀的形体。  相似文献   

20.
“副”和“付” 常见有的把副、付两字通用。如“副食”写成“付食”、“副班长”写成“付班长”等。 其实这两个字音同义不同。“副”具有位居第二位的、辅助的;附带的、副职等意思;而“付”是交、给的意思,如付款、付出等.这两个字除了作量词(如一融手套)时可通用外,在其它情况下是不能通用的。 “作”和“做” 在现代汉语中,“作”的词义较古代汉语有所扩大,但一般不单独使用,它主要作为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