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中世纪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问题。中世纪大学建立初期,教会曾经多次干预大学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其中以1277年巴黎主教唐比埃颁布的学术大谴责最具代表性,学术谴责似乎阻碍了大学教师进行教学和学术研究的自由。但从13、14世纪巴黎大学对"异端学说"及学者研究活动的态度,以及牛津大学教师威克利夫及其追随者的学术活动经历来看,教会以行政手段限制教师的学术研究,作用有限,大学这个教师共同体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成员提供了保护。事实上,在教会允许的范围内,大学教师们有一定的教学和研究自由,其自由的程度超出了现代人的想象。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大学是欧洲中古时代留给后世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现代大学的直接渊源。在被人们习惯称作"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却产生了人类最重要的精神家园——大学,所以西欧中世纪大学从它存在的那一刻起就和基督教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主要从大学的基督教起源、神学对大学的桎梏及教会对大学领导权的争夺三个方面来论述基督教对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它们,对于我们认识现代大学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对当时社会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世纪大学一般都坐落于城市当中,因此,大学与城市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关系。大学与城市在相互包容中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战前中国大学教师薪俸制度及其实际状况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时期,教师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兴职业群体,其规模已相当可观。教师薪俸的高低无疑是衡量其生存状况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本文以代表知识分子主体的大学教师作为考察对象,围绕大学教师薪俸制度的演变及各类大学教师薪俸的实际状况,对战前大学教师薪俸状况予以比较,认为薪俸差异悬殊是这一时期大学教师薪俸最显著的特点。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与当时各类大学教育经费的来源途径有关。大学教师之间的这种薪俸级差并非完全是教师学历、学识和资格的反映,而是存在相当程度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学术自由权是一项基本的宪法权利,同时也得到了相关国家公约的肯认。学术自由权的主体应当是一切从事学术活动的人,而不仅仅限于教师、大学等特殊主体,其内容包括研究自由、讲学自由、学习自由、国家的学术促进义务以及大学自治。  相似文献   

6.
邓小林 《史学月刊》2004,18(10):47-54
近代国立大学教师的聘任问题,不仅是一个复杂且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民国初年至抗战前夕,政府对大学教师的聘任进行了制度规范,国立大学在实际操作时也有相应的政策,或规定或按照对学术成果的判定来鉴别受聘者是否有真才实学。但政府制度运作和大学实际操作之间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歧。  相似文献   

7.
石成琳 《神州》2011,(12):85-85
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增强,英语作为国际通行语,走进了我国的教育体系,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文详细阐述了现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分析了其出现的教学失误,以及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20年代,著名美国作家赛珍珠曾执教于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金陵大学,如今在南京大学(1952年金陵大学与南京大学合并)校园内仍留有赛珍珠故居。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因学生不满其教学而被金陵大学辞退。  相似文献   

9.
徐善伟 《世界历史》2012,(1):79-88,160
大学日常生活史愈益为当代学者所关注。本文则主要对一位中世纪欧洲大学生的总花费及各项主要费用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作了大致的估算。从总体来看,在中世纪欧洲各大学,膳宿费、获得学位所支出的各项费用和听课费占了大学生花费的绝大部分,而现代大学中学生每学年开学交纳的高额入学注册费在中世纪大学则微乎其微。而且,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阶层的大学生的花费亦有差别。大学通常本着贫富有别的原则收费,从而使贫富学生获得相对等同的教育机会,而教俗统治者和富人的捐资助学也为学生完成大学教育作出了贡献。可见,让贫穷学生进入大学并完成其学业可以不必通过降低收费标准,而是可以通过减免或免除其部分费用的方法来实现。但总的来看,在中世纪欧洲,就读大学的费用是昂贵的,绝大部分大学生仍然是占人口极少数的富有阶层的子弟。  相似文献   

10.
张永伟  王丹 《沧桑》2012,(6):71-74
中国古代书院和西方中世纪大学是两种比较特殊的高等教育模式。文章首先对中国古代书院和西方中世纪大学进行概念分析,然后简单梳理它们各自的发展历程,在比较各自特色的基础上,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最后通过比较二者的发展历史,得出对现代大学发展的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贷款基金由牛津大学于1240年首创,是中世纪英格兰大学所特有的一种具有慈善性质的免息助学贷款基金。至16世纪中期,教俗各界人士在牛津大学共捐资建立了22个贷款基金,资金总额约1880镑。大学为每个基金制定了管理条例,并选举专门的管理和审计人员对之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管。管理者既依照条例为符合条件的师生、大学及其书院等提供额度不等的免息抵押贷款,也在运作过程中通过"多人联合抵押借贷"、"连续抵押借贷"等灵活变通的方式让大学及其各机构与成员获得急需的贷款。贷款基金制的出现源于中世纪大学师生的"普遍贫困"与大学自身资金的匮乏,而西欧社会的捐资助学风尚则使之得以落地开花。贷款基金的设立促进了中世纪英格兰大学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大学郭锡良等先生编写的《古代汉语》,是一部质量高而在全国影响较大的高校教材.笔者颇乐于使用.但在执教过程中,有时也碰到一些问题,感到似有可商榷之处.今举若干例(主要是些训诂问题),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3.
崔娜 《神州》2011,(3X):68-69
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现在已经成为了各大中小学校评价教师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活动,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某一门课程或者某一章节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执教的教学思想、方法、手段以及组织教学的形式等,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说课,是一种新的教学研究活动,需要广大教师认真学〉-j,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4.
史吏 《江淮文史》2021,(3):55-63
他只有高中文凭,却通过自学写出了15万余字的学术专著,创造了高中生执教大学的奇迹.他只是一名普通工人,却带领团队先后获得研发成果100多项、专利80多个.从业39年来,他扎根一线、刻苦钻研、率先垂范、守正创新,完成了1200多项带电任务,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奋斗,谱写了一首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他身上具...  相似文献   

15.
正一段熙仲(1897—1987)和徐复(1912—2006)两位先生是笔者十分钦敬的老辈学者,学人咸尊二老为古代文学专家和古代汉语专家,但少有人提及二老的学术渊源。苏州女词人沈祖棻(1909—1977)先后入南京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学习,在江苏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学院执教,后去武汉大学工作,晚年忆及江南师友故  相似文献   

16.
章开沅先生是我非常敬仰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非常可亲的长者.一个偶然的机缘,他在耶鲁神学院发现了以贝德士博士(也是章先生早先的老师)为代表的原金陵大学以及当时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部分外籍教师和传教士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目击证词,并由此一头扎进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研究,终于在古稀之年迎来了又一个学术高峰.  相似文献   

17.
《敦煌学辑刊》2009,(3):76-76
为活跃海峡两岸高等学府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8月3日下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与台湾国立台北大学人文学院古典文献学研究所代所长杨果霖副教授签署了学术合作意向书。签字仪式由敦煌学研究所副所长伏俊琏教授主持。双方基于互惠原则,就教学与研究资讯交换、教师研究合作、学生互派等方面达成了协议。  相似文献   

18.
吕日 《世界》2004,(6):63-63
它是最能代表日本民族精神的著名大学。赤门,银杏树道是其校园的独特风景,它不仅孕育出了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更多的还是活跃在日本政坛和经济界的风云人物,冰心女士是在此执教的第一位女教师……  相似文献   

19.
《武汉文史资料》2020,(4):22-26
<正>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建系初期的教师队伍,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全国院系调整中,由若干所大学中文系教师组合而成的。老师们的学术经历、学术背景彼此相异,各有所长。到我进入本科一年级的1956年,改制前的华中大学和老师们早先各自从教及就读的其他若干大学,都被叫做"旧大学",学术传统已经不被提及,我们对于本系教师的学缘结构也几乎一无所知。不过,老师们在讲课中还是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不同的学术风格,给同学们留下印象,并且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多种影响。  相似文献   

20.
清代学术思想史自清末以来即为近代史家所重视。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清代学术思想史领域又出现了不少新的成果,其中谭丕模所著《清代思想史纲》即当时较有特点的一部。该书之成一方面得益于当时北京师范大学文史学科对于清代学术思想史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是由唯物史观的传播所促成。该书大体赓续章太炎、梁启超对于清代学术思想史论述的思路,从中可以明显看到大学教育影响的痕迹;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该书则不乏新见,这主要由唯物史观所赋予。在唯物史观和时势变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思想史的写法开始兴起,并逐渐取代学术史的写法,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术思想史领域的主流。以《清代思想史纲》一书为中心展开的相关讨论,一方面呈现了以大学教学、研究活动为媒介,近代史学研究推陈出新的具体过程,另一方面亦反映了近代以来史学研究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