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维 《史学集刊》2013,(1):79-89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卡莱基认为,区域化时代来临,英帝国蜕变成为独立的、与大陆欧洲平行共存的区域共同体。从"小德意志"统一的历史经验出发,卡莱基认识到,英国肯定不会主动放弃帝国共同体,加入到"欧洲"大家庭当中来,相反,它随时准备为了英帝国去牺牲"欧洲"的利益。因此,必须排除英国,坚定不移地走"小欧洲"联合的道路。30年代初,英帝国贸易区的诞生与英国拒绝参加"欧洲"计划,都直接、充分地说明卡莱基对英帝国一体的判断是正确、客观的,其排除英国的主张是明智、实际的。研究卡莱基的英国观对于我们认识英国与欧洲一体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勇安 《史学月刊》2005,26(4):69-76
州是美国大麻管制的先驱和领头雁,是大麻从合法到非法蜕变的旗手,同时也是大麻管制从分散到初步统一再到“联邦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简言之,州的活动是美国大麻管制“联邦化”的决定性因素;反过来,联邦政府通过联邦麻醉品局的活动又推动了州大麻法的出台和统一。这样,大麻管制“联邦化”的确立使州与联邦在大麻管制上逐渐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从而推动了美国20世纪前半期大麻问题的解决,遏阻了大麻在美国第一次吸毒浪潮中的泛滥。  相似文献   

3.
在战后欧洲联合进程中,一直存在“欧洲联邦主义”(Eurofederalism,以下简称“联邦主义”)和“政府间主义”(intergovernmentalism)两种主张。20世纪80年代,一位曾在欧共体委员会任职的英国人写道:“联邦主义和政府间主义,超国家主义和不同民族国家间的合作:关于欧洲的两种概念……从共同体建立的初期起就在彼此竞争。”它们涉及到欧洲联合要达到什么  相似文献   

4.
自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联邦论作为一种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分权理论,在近代中国政治生活中时隐时现,并最终引发"联省自治"运动。但由于联邦论作为一种外来思想,难以在中国政治文化中找到移植的土壤进而完成国家统一的政治整合使命,从而使联邦论的正当性逐步消蚀。而联邦论与反联邦论之间的论争最后演化为宪政民主与民族国家两种话语之争,它扭转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模式,并最终使联邦主义成为中国历史上被放弃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5.
杨崧愉 《历史研究》2022,(3):169-191+224
18世纪末,一批英国激进分子流亡到美国,在美国激烈的党派斗争和政治文化分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798年,在英国“反雅各宾主义”影响下,美国联邦党主导的政府制定了《惩治煽动叛乱法》,严厉打击反对政府的言论,防止共和党和“雅各宾派”颠覆政府。英国流亡者以英国政治为参照,抨击法令,谴责联邦党效仿英国体制,在美国建立贵族统治,剥夺公民自由权利。流亡者反对联邦党人的政治修辞广泛传播,形成强大公共意见,最终促使法令失效。流亡者的介入使美国建国初期的党派斗争与大西洋世界的政治变动息息相关,呈现鲜明的跨国性。  相似文献   

6.
收入《美国史论文集(1981—1983)》的邓蜀生先生的《美国联邦主义的历史演变》一文,是一篇好文章,我不只自己喜欢读,而且还时常向热衷于美国史学习的学生推荐。不过,邓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所持的一个观点,我却不大赞同。邓先生认为,在1832—1833年关税和州权危机中,“以坚决维护联邦统一,反对极端州权主义者的分裂和分离行动而在美国历史上赢得重要地位”的美国第七届总统安德鲁·杰克逊,“本人是不同意保护关税法的”,“他反对对南部不利的保护关税率”。①我认为邓先生的上述看法有失斟酌,实在是“冤枉”了杰克逊。  相似文献   

7.
于文杰 《史学月刊》2007,1(4):63-70
“共和”在欧洲政治思想史上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在千百年分散聚合的历史进程中,共和思想对于欧洲诸多民族始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文章以希腊罗马、意大利城邦和近代英法为例,厘清欧洲共和思想的历史脉络。文章认为,在历史沉浮与现实需求的背景下,“共和”是欧洲民族从共同利益走向共同体的历史根源和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世界历史向着多元均衡方向和谐发展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 2 0年代 ,联共 (布 )和斯大林在提出和论证列宁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了“一国首先胜利”论时 ,所援引的材料一是列宁 1915年 8月《论欧洲联邦口号》中的一段话 ,二是列宁 1916年 8月《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中的一段话。以后 ,学术界在论述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论时 ,作为材料引用的也仅仅是这两段话。《论欧洲联邦口号》中的一段话能否证明列宁提出了“一国首先胜利”论 ,笔者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一个疑案的解析———研究列宁的〈论欧洲联邦口号〉》(载《社会主义研究》1998年第 3期 )一文中已经作了否定的回答。《无产…  相似文献   

9.
仇华飞 《史学月刊》2003,2(1):66-72
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由欧洲人支配世界近5个世纪的国际关系格局。二战时的同盟美国和苏联,战后不久便分道扬镳。形成各自的政治军事集团。在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思想意识形态方面进行全面对抗。欧洲成为东西方冲突的焦点.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由于双方大搞军备竞赛,导致“冷战”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对冷战研究,西方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看法,在美国有所谓“正统派”和“修正派”的学术之争,他们在冷战问题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他们的观点,为研究冷战提供不同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黑人普选权与美国内战宪法修正案的制定(1860—187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5年5月,长达4年的美国内战以南方联邦的战败而告结束。战争粉碎了南部的奴隶制,维护了联邦的统一,但也将一个严峻的现实推到了由共和党人主持的政府与国会面前:如何确定随内战而成为自由人的400万南方黑奴在战后美国社会的法律与政治地位?黑人的解放是南北政治家在战前未意料到的结果。这个结果的出现不仅对当时带有浓厚种族歧视色彩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詹姆斯·麦迪逊(1751—1836)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因为他是《联邦宪法》的主要起草人和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的领导者,被美国人誉为“宪法之父”,而且当他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一道为新宪法的批准发表一系列文章,成为著名的联邦党领导人之后,却迅速转变成为民主派的杰出代表人物,麦迪逊参与起草了后来国会批准为宪法1—10条修正案的《人权法案》,和托马斯·  相似文献   

12.
罗超  高春常 《世界历史》2020,(2):140-159,I0007
书写内战史有助于美国人内战记忆的形成,记忆的调整又推动着内战叙事的演变。通过南部老兵与妇女的努力,“失去的事业”从一种地方记忆上升为民族记忆。从20世纪开始,这种南部记忆主导了美国史学界对内战史的书写。直到越战后期,学界才从社会文化与政治需要的角度剖析“失去的事业”记忆的兴起及其影响,其研究对象主要为群体记忆、英雄记忆,以战场旧址、军事公墓及其纪念碑为中心的有形记忆场。因服务于国家重聚与民族和解之需,存在多种面相的“联邦事业”记忆被美国人长时期遗忘。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为突出黑人对美国历史的贡献,学界开始重新评析这一强调联邦统一与解放黑人的内战记忆。总之,美国学界对内战记忆的探究总体遵循“失去的事业”与“联邦事业”这两种叙事路径,但其研究并未完全摆脱意识形态的干扰。从21世纪开始,内战记忆史的研究逐步走向了多元社会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清末“新小说”崛起之时,出现了名噪一时的“政治小说”。“政治小说”在清末小说中所占数量虽不多,但是它却成为清末“新小说”的主流,对我国近代小说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政治小说,欲借以吐露其所怀抱之政治思想也,其立论皆以中国为主,事实全由于幻想。”在当时,政治小说是“理想小说”之一种。这种“政治小说”在我国古代小说中是没有的,它主要是受欧洲、日本“政治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金海 《安徽史学》2018,(1):109-115,126
杰斐逊的外交思想是建立在他对美国根本利益界定的基础上的。这种界定包括两个方面:美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以及什么样的国际结构对美国最为有利。关于前者,杰斐逊认为美国应该成为由独立的农场主占主导地位的共和国,为此需要在美洲大陆上不断扩张,并且拥有海上贸易自由。关于后者,杰斐逊认为美洲和欧洲是两个不同的世界,美国不能卷入欧洲事务,并且需要依靠欧洲大国之间相互牵制的力量均势来保证自己的安全。在美洲大陆的扩张、海上贸易自由、在欧洲的冲突中保持中立和对欧洲均势的重视就是杰斐逊外交思想的四根支柱,它们构成了日后美国外交政策发展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5.
马歇尔计划     
一九四七年六月五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说是欧洲经济濒于崩溃,希望欧洲各国“联合”起来,向美国提出一项经济合作发展计划,而美国则愿尽其所能给予“援助”。这个别开生面的“援欧”演说,后来发展成为马歇尔计划,亦称“欧洲复兴  相似文献   

16.
戴高乐与欧洲联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联合,是在战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国际形势下,西欧国家为发展经济、抵御外来压力和防止新的战争悲剧重演而作出的共同努力,是战后西欧政治中一个影响深远的变化过程。 三十多年来,尽管欧洲统一的前景仍然渺茫,但是,以欧洲共同体为核心的欧洲联合,却取得了可观的进展。由于历史的原因,特别是因为西欧各国统治集团之间的利害冲突,加  相似文献   

17.
在西欧联合运动中,一直存在着联邦主义和邦联主义两种欧洲观的斗争。认清两者的关系,是理解欧洲一体化历史和现状的一把钥匙。本文拟对两种欧洲观作些历史的比较。 莫内欧洲观提出于1944年初夏,当时法国即将光复,欧洲面临着重建问题。让·莫内在接见美国《幸福》杂志记者时指出,欧洲为了确保和平与实现繁荣,“各国应该组成一个联  相似文献   

18.
法国大革命开启了大西洋世界对"自由"等启蒙思想的系统实践,引发了世界主义思潮的再度兴起,从而对革命时代美国的国家认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法国威胁论"正是这一影响之下的产物。其核心内容认为,法国革命中出现的雅各宾主义与无神论思想会在美国人民当中制造分裂,并对美国社会造成颠覆性的破坏。奇泽姆事件与XYZ事件使得这一论调在联邦派政府中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法美关系的破裂。此后,约翰·亚当斯政府在加拿大问题与海地问题上与英国政府合作,共同对抗法国在北美洲的势力扩张。作为一种官方意识形态,"法国威胁论"反映了联邦派在革命时代对"国家"这一概念的理解,美国外交政策在这一时期的演变则体现了约翰·亚当斯政府巩固美利坚国家、构建美利坚认同的政治需求。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革命期间各州的立宪中 ,马萨诸塞立宪运动以成就最为突出、意义最为深远而著称。马萨诸塞立宪开创了专门制宪会议和人民批准宪法的先例 ,设计了以分权制衡为特色的新型共和政体 ,在宪政思想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展现了革命期间美国政治文化的一个精彩侧面 ,尤其是推动了外来政治理论的本土化 ,并对英国宪政经验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所有这一切都对联邦立宪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为美国宪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滋养。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过四十年来的风云变幻,形成了今天多“极”世界中的欧美苏三角关系的格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所以能打破“雅尔塔平衡”的两极格局,形成“新的平衡”,是因为它们汲取历史的教训,选择了经济、政治和军事联合起来的道路。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正确无疑的道路。在欧洲走向联合的道路上,英国占有特殊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邱吉尔不仅率先提出了欧洲联合的构想,还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