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的教科书事件,反映了日本政府、日本统治集团粉饰历史、企图逃脱战争罪责,欺蒙年轻一代、欺蒙世人的丑恶嘴脸。  相似文献   

2.
纳粹大屠杀以其历史经历的极端性打破了德国历史的连续性,并作为历史意义的断裂和历史创伤,打破了战后德国人的代际认同、集体认同和民族认同。黑格尔“命运的因果性”、兰克“内在的关联”等德国传统思想资源成为对纳粹大屠杀进行历史反思的思想和意识前提。作为当代德国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学家,约恩·吕森提出德国人在战后反思纳粹历史的过程以1968年和1989年为界,形成了以参加战争及战后重建的一代、战后一代及战后二代这三代人的历史意识和民族认同取向为主导的嬗变过程。吕森以“命运的因果性”命题为核心来阐述战后德国人为纳粹历史悔罪的理论储备与精神机制,由此形成了第一代人的沉默、第二代人的道德批判和第三代人的历史化处理方式。“三代人”理论对纳粹历史反思的代际处理具有“理想型”和“形而上学罪责”的思维特征,其本身也是关于纳粹反思的学术性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中)孟钟捷、(德)苏珊·波普、(韩)吴炳守主编,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11月出版,共58万字。该书是一本学术会议的论文集,汇集了中国、韩国和德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历史教育学和历史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该会议主题为"1945年以来世界史的呈现:亚洲与德国/欧洲教科书叙事特点的比较"。全书共分四部分:亚欧历史的转折点;亚欧历史教科书中的教学观念比较;历史文化与公共历史;教科书分析。该书是在  相似文献   

4.
有过战争经历的国家进行共同历史研究、共同编写历史教科书,以达成历史共识与和解,促进和平友好关系的重建,在欧洲有着较长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与法国、德国与波兰的教科书合作被认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欧洲经验可以在宏观认识和具体策略上给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和教科书合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但中日历史问题有着更为复杂的历史和现实成因,在许多方面无法复制欧洲经验,中日历史问题的解决需要参与各方做出富有创造性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二战结束后,德国寻求与欧洲国家进行历史和解,尝试与法国等西欧国家以及波兰等东欧国家共同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经过努力,在和解道路上取得了进步。将二战后德国修订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政治框架和条件与1945年后的东亚局势放在一起比较,尽管东亚在过去20年间也出现了一系列就中学教科书开展合作的倡议,为何迄今仍没有出现与西欧相似的发展趋势?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剖析(1947—200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历史教科书在过去的 46年中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篡改与反篡改斗争。记述“正史”的教科书乃是否定侵略战争罪行的关键所在。以历史学界为代表的广大日本民众为捍卫科学的尊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进行了长期斗争。冷战后 ,随着日本国内谋求政治大国化和军事大国化势力的增强 ,日本篡改历史势力的发展与活动也超出了意识形态领域 ,覆盖到经济与外交 ,历史教科书和战后教育面临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从伪满《历史教科书》看日本殖民当局对历史的篡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由南满洲教育会教科书编辑部编纂,并于1932年(昭和七年)4月8日印刷,同年4月10日发行的原版《历史教科书》(上、下册)为蓝本,结合具体史实,讨论其对历史的篡改。因该教科书是在日本殖民当局的授意下编写的,完完全全地代表了日本殖民当局的旨意,体现了军国主义时代日本的皇国史观,具有代表性。更重要的是,对该历史教科书进行剖析,可以从源头上、传统上找到当代日本国内某些篡改历史教科书思潮的历史源流和思想根源,追根溯源,更有利于揭露其篡改历史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美国占领政权通过历史反思与再教育实现了西德民主的再造。其中历史反思主要包括:去纳粹化、去军事化、去中央化和去垄断化;而再教育则通过黑、白名单的制定,彻底结束了德国人认知当中的种族主义和精英主义。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是对文化政策的提前计划与政策准备。它们使德国人意识到,宽容和责任意识对于民主制度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9.
李奕君 《黑龙江史志》2013,(11):255-255
历史教科书是传播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当今世界主要国家,不论历史悠久还是短暂,国家意识和制度如何,都充分认识到在培养和增进本国民族认同、民族归属感的重任上,历史教科书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80年以来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属于历史认识问题,即日本人如何认识当年对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所进行的侵略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右翼和保守势力不断修改历史教科书,篡改历史,美化侵略,严重动摇了日本与中、韩等国交往的政治基础,阻碍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1980-1989年,我国学术界主要简单介绍和分析了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1990-1999年,集中探讨"家永教科书诉讼案";进入21世纪,则较为全面地研究了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发展历程、表现、实质、原因、影响、对策等方面,更为关注日本历史教科书的历史观,重视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注重借鉴欧洲教科书问题解决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继1982年和1986年两次发生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历史教科书事件后,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再次通过了由右翼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主导编写的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并宣布这一新的历史教科书将于2002年开始在中学使用.这一消息再次激起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和谴责.  相似文献   

12.
宋丽萍 《世界历史》2005,(6):106-112
印度历史教科书问题与印度社会思潮的变化关系密切。独立初期,世俗主义思潮占据主导地位,相应地印度的历史教科书也是以世俗主义史学为主。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随着政治机会主义的增加和世俗政治价值观念的淡化,教派主义政治和社会思潮迅速发展,教派主义史学也影响到教育领域,力图改变世俗史学在历史教科书中的主导地位。1998年,印度人民党联合政府上台后,为了贯彻其教派民族主义的教育政策,于2001年提出修改已经使用了30多年的历史教科书,因世俗主义史学家极力抗议而未果。  相似文献   

13.
传统廉洁文化虽然是建设当代廉洁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但要看到其历史局限性:专制独裁下的理想主义,封建官场“潜规则”表面的漂亮旗帜,存在以“礼”、“德”为主的偏颇意识。认识其局限性是为了实现反腐败方式的现代性转变。  相似文献   

14.
安克斯密特自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了对历史经验理论相关问题的思考,在90年代及以后的一系列著作和文章中对历史经验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安克斯密特将历史经验分为主观的历史经验、客观的历史经验和崇高的历史经验三种类型,他最为推崇崇高的历史经验。历史经验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它促使过去从当前分离出去,从而导致历史意识和历史编纂的产生;而历史经验又会通过超越过去与现在的距离或差异,去恢复到过去从当前分离出去之前的状态。安克斯密特的历史经验理论反映了当代哲学、历史哲学以及史学实践领域的变化,企图促成历史哲学的新转向,弥补历史哲学与史学实践之间的隔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地图的编绘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就绘有著名的历史地图,但中国古代的历史地图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经纬测绘地图,而主要是以编绘政区疆域山川内容为主,并没有现代历史地图的综合表现。明末西方传教士将现代经纬测绘地图技术带入中国,但就是整个清代而言,大多数仍是采用传统的计里画方的平面符号和散点透视的写意山水方法进行地图绘制,中国历史地图是在清末才开始采用现代经纬测绘平面符号绘制和多色套印印刷,这方面日本人早于中国用现代方法绘制中国历史地图。从20世纪五十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地图编绘进入了繁荣时期。当代中国历史地图的编绘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如存在将历史地图看成文化工程而不是科学工程、强调绘制技术忽视基础研究的误区,从而影响了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科学信度和使用功效。未来中国历史地图的编绘,释文同步化、地图信息化、多维直观化、历史场景化应该是四大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1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编写具有新观念的历史教科书修改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作小组)成员和作者。参加会见的有: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俄罗斯历史学会主席、历史教科书修改工作委员会主席C.E.拉雷什金,总统助理A.A.富尔先科,教育与科技部长Д.B.利瓦诺夫,莫斯科大学历史系主任、俄罗斯科学院院士c.兀.卡尔波夫,俄罗斯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A.O.丘巴里扬,俄罗斯科学院祖国历史研究所所长Ю.A.彼得罗夫等人。普京指出,当前全社会、特别是高校和中学的历史教师都在积极参与祖国历史问题的讨论。对历史的评价很大程度决定了我们今天应  相似文献   

17.
德国历来重视历史教育。在欧洲最先提出在学校设历史课的便是德国人文佛林,此后,德国的历史教育虽然曾一度成为纳粹法西斯的“工具”,但战后其受重视的地位得到恢复并保持至今。德国中小学的历史课被置于常识和社会学科之中。其历史教学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历史了解祖国的过去,也了解别的民族,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重视历史陶冶作用并以此对青少年的好恶、志趣及文化修养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过程中讲求方法灵活多样,重视实地考察,形成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汉娜的审判     
张湘萍 《神州》2011,(14):1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一次对纳粹女看守的审判中,意外地将所有历经战争的人推到了"审判席"上,他们统统负有罪责。不仅如此,小说更描写了战后第二代德国人因爱而卷入父辈纳粹历史的故事。米夏代表战后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女主人公汉娜则是上一辈的代言人。为减轻罪责感,米夏用一种"不作为"的"罪行"来惩罚汉娜纳粹的罪行,米夏不惜掩盖真相使纳粹犯受到惩罚的行为,不禁让我们反思什么是真正的正义。  相似文献   

19.
汉娜的审判     
张湘萍 《神州》2011,(7):1-1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一次对纳粹女看守的审判中,意外地将所有历经战争的人推到了"审判席"上,他们统统负有罪责。不仅如此,小说更描写了战后第二代德国人因爱而卷入父辈纳粹历史的故事。米夏代表战后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女主人公汉娜则是上一辈的代言人。为减轻罪责感,米夏用一种"不作为"的"罪行"来惩罚汉娜纳粹的罪行,米夏不惜掩盖真相使纳粹犯受到惩罚的行为,不禁让我们反思什么是真正的正义。  相似文献   

20.
《世本·作篇》记载大量上古发明创造神话,多将发明权赋予神话中的神,这是历史的神话化的典型和集中体现.其结果使得历史中的文化英雄和社会制度被神话化而纳入神话传说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上古发明创造历史的久远.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就是神话中体现出的文化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