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19世纪末开始,西利、卢卡斯与艾格顿相继注意到了英帝国的历史,但是三人的英帝国史书写并非处在同一个学术与政治脉络当中。西利支持帝国联邦论,把国家当作历史学研究最主要的对象,认为英帝国就是英格兰国家的扩大,其撰写英帝国史仅是延续了以往清理麦考莱史学遗产,重整英国历史学的思路,所以他没有开辟新领域的自觉意识。英帝国史的学科化与普及化得益于帝国联邦论没落后出现的帝国研究热潮。卢卡斯与艾格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可以被视为奠定英帝国史研究与教学框架的主要推动者。他们的英帝国史书写中个人的角色及道德说教的意味更加明显,而这与其证明英帝国是一个"好帝国",维护帝国统治正当性的意图有关。  相似文献   

2.
环境史视野下的英帝国史研究关注英帝国殖民扩张活动的环境基础与生态影响,其问题意识和路径转向与英帝国史学和环境史学的发展脉络紧密相连。该领域学者最初侧重论证全球环境主义的帝国起源,后来转向分析英帝国环境话语、殖民活动的物质前提及其对殖民地环境的影响。其研究主题也从环境观念与殖民科学延伸至资源开发、商品边疆、城市规划、疾病卫生等内容。近来有学者提倡采用“生态—文化网络”视角,从空间网络、物质与文化联系以及能动性三方面重新思考英帝国环境史。既有研究展现了帝国语境下全球环境观念的演变,也揭露了殖民主义深远但隐蔽的环境影响。它们使学界对英帝国的认识从“仁慈帝国”转向“自然帝国”,超越了所谓“帝国文明传播论”或“帝国和平论”。未来学界仍需从帝国权力结构、时空范畴以及历史能动性等方面推进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1883年,正值英帝国的扩张达到高潮的时刻,约翰·西利出版了经典著作《英格兰的扩张》,推动了英帝国史研究的出现。(4)显然,英帝国史学的产生是英帝国扩张的产物,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殖民主义辩护的一种意识形态,激励英国人担负起全球性帝国统治者的责任。(5)但是,随着英帝国的解体,英帝国史学也走向了衰落,甚至到20世纪70年代,帝国史学已经成为历史学科中最死气沉沉的研究领域。(1)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英帝国史学受到人类学、生态学、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及后  相似文献   

4.
关于冷战起源的新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冷战起源的新解释陶文钊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对冷战史的重新研究成为国际史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美国华盛顿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还专门组织了一个国际冷战史项目,邀请美国、原苏联、欧洲、中国等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前往研究,并分别在美国、俄国、意大利、香港、...  相似文献   

5.
冷战主宰了20世纪后半期的国际政治。在后冷战时期,许多国家的学者利用新获得的档案资料来仔细考察和重新评估冷战史。自从冷战国际史项目于1991年在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建立以来,冷战国际史这一概念,已经被广为接受。根据相关英文文献,对过去十年美英两国冷战史研究新发展、新动向以及冷战史研究现状,做一总结归纳。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美国的主要冷战研究中心、研究冷战的资料来源和新的研究方法、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最新研究成果的介绍、英国冷战研究概况等。  相似文献   

6.
毫无疑问,冷战国际史研究是当前国际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与前沿问题.持续战后四十多年、被一些西方学者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冷战刚刚结束二十余年,冷战造成的后果仍然在影响着世界许多国家以及国际格局的发展,新冷战的阴云也常常在世界上空飘荡,加之有关冷战的档案资料的大量解密,冷战国际史研究自然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我国学术界对冷战史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90年代中后期开始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华东师大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的成立,一批造诣颇深的学者加盟,其冷战国际史档案资料库的建立,一些重大项目的组织与完成,相关国际学术会议、论坛的多次举办,把我国的冷战史研究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7.
英帝国向英联邦的转型,经历了较漫长的渐进过程。二战后,丘吉尔政府继续推行非殖民化政策,继续推动英帝国向英联邦的转型。其政策原则和目标是在英联邦的框架内逐步实现殖民地的自治。导致这场转型的因素有:第一,民族主义运动对英国的殖民统治造成巨大的冲击;第二,英国国家利益是决策的基础;第三,冷战的新形势促使英国调整其政策;第四,反殖民主义运动成为世界潮流;第五,英国的资源和力量已经难以维持庞大的帝国体系。就丘吉尔个人因素而言,还在于:其一,丘吉尔将英国国家利益置于政府决策的优先位置之上;其二,丘吉尔在冷战中的立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其三,丘吉尔将维持英美特殊关系视为对外关系的基石。总之,丘吉尔在相当程度上顺应了非殖民化的潮流,实际上违心地成为了大英帝国的掘墓人之一。因此,丘吉尔政府的非殖民化政策对英帝国向英联邦的转型的继续和完成,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亚述是古代两河流域北部的古国,亚述帝国是亚述国家的鼎盛时期,其疆域囊括西亚大部分地区和埃及北部地区.近20年来,亚述帝国研究的迅速发展是国际亚述学研究的一大亮点,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亚述帝国研究才刚刚起步.意大利著名学府帕多瓦大学的兰弗兰基教授①不仅是一位从事亚述帝国研究的重要学者,而且兼任<亚述国家档案公报>的编辑等职,对亚述帝国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笔者在意大利访学期间有幸采访兰弗兰基教授,请其向中国学者介绍国际学术界亚述帝国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②,以促进中国学者对亚述帝国的全面了解,推动中国亚述帝国研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宇博 《世界历史》2003,(1):98-100
由姜守明教授撰写的《从民族国家走向帝国之路》一书 ,已在 2 0 0 0年 1 2月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由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阐释英帝国起源问题的学术论著。钱乘旦教授为本书作序 ,认为这本由博士论文整理而成的论著“是成功的……达到了国内比较高的水平”。自 2 0世纪以来 ,英国和欧美学者对英帝国史的研究不断深入 ,经典论著层出不穷。然而 ,西方学者的研究侧重于英帝国的发展 ,而对“前史”则多为铺垫性叙述 ,忽于论证内在本质 ,而且其中不少论述不免带有较多的沙文主义气息。长期以来 ,中国学者对英帝国“前史”的研究主要是注…  相似文献   

10.
<正>冷战国际史研究是国内外学界一个方兴未艾的新的学术领域。所谓"冷战国际史",按照沈志华先生的概括,其基本含义在于"无论是学者队伍和史料来源,还是研究对象和观察视角,凡在冷战史的范围内,都不能再以某一个或几个国家为中心,而已经构成了一种国际现象。"3其中,挪威籍学者文安立(Odd Arne Westad)近年来在史学界声名鹊起,被誉为二十年来冷战国际史研究最有  相似文献   

11.
出版说明     
<正>《冷战国际史研究》No.17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特邀专访,青年学者论坛,冷战专著评介,档案研究信息及新近解密的外交档案等。出版此书的目的在于推动我囯冷战史研究的深入,并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本书中文章的观点只代表作者个人,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出版说明     
<正>《冷战国际史研究》No.18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特邀专论,专题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冷战专著评介,档案研究信息,口述历史及解密档案文献等。出版此书的目的在于推动我国冷战史研究的深入,并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为保留解密档案的原貌,本书未作任何删改。本书中文章的观点只代表作者个人,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出版说明     
<正>《冷战国际史研究》No.23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国家研究院、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特约专稿、讲稿撷英、青年学者论坛、书评书介、档案研究信息、口述历史及档案文献等。出版此书的目的在于推动我国冷战史研究的深入,并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为保留解密档案的原貌,本书未作任何删改。本书中文章的观点只  相似文献   

14.
马细谱 《世界历史》2008,(2):139-144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不同文明之间即将发生文明冲突这一概念以来,文明的冲突与对话问题便一直为世界各地的人们争论不休.我们说,亨廷顿的这本书称得上是一部巨著,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观察研究冷战结束和两极世界格局解体后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新框架或范式.  相似文献   

15.
冷战史是后冷战时期受到中国及国际学术界高度重视的研究领域。 2 0 0 2年 8月 6日至 8日 ,北京大学现代史料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及北京东城东方历史学会主办的冷战中的中国与周边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武夷山市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的与会学者 ,围绕着冷战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主题 ,进行了富有成果的学术交流。冷战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回顾  冷战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演变和基本特点 ,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东亚的影响密不可分。张振江 (中山大学历史系 )的《美国与中苏关系 :以雅尔塔…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独立使美英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原先的宗主国与殖民地关系变成了两个独立国家之间的关系,如何规划这种新关系成了英美两国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两国关系面临着三个突出问题。其一,美国能否接受英国构建的国际秩序和规则;其二,美国将与英国建立什么样的商业关系;其三,英国控制下的美国西北边界哨所的归属问题。英国政府的目标是希望新成立的美国做英国主导的国际均势格局的维护者,而非破坏者。美国政府的利益诉求是确保这个新成立的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个平等成员为各国所接纳,在保持独立行动自由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保留殖民地时期它在英帝国内享有的各种特权,以确保其发展空间。围绕上述问题,双方进行了半年的谈判,并最终于1794年签署了《杰伊条约》。该条约构筑了未来英美关系的发展框架,成为双方关系逐步改善乃至发展成为盟友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冷战时期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西方随之进入政治与军事全面对峙的冷战时代.五六十年代的亚洲形势远比欧洲错综复杂.东亚和东南亚成为冷战时期大国利益的交汇地区.日本与东南亚在战后冷战的国际社会中占有重要位置.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的重新交往,始于战后初期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赔偿.这种赔偿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利用东南亚国家在战后初期一段时间内的困难处境迫使它们开放市场,以便进行经济扩张;另一方面,追随美国的冷战政策.整个冷战时期,日本依靠美国的安全保障致力于经济活动,是冷战的最大受益者.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追溯了"宗主权"一词中文翻译的出现过程,指出该词是伴随着日本国际法著述的引入,出现于清末,进而认为中国传统藩属体系与近代西方国际法宗主国—属国关系体制不同,后者代表了当时国际社会强势规则,清朝传统藩属体系在进入国际社会时,不得不受其挑战而进行调适。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清朝对"宗主权"认识迟钝、国力衰弱、列强侵占等因素,无法最终依据当时西方国际法规范对与越南、朝鲜等国的传统藩属关系进行重新确立,而传统藩属体系逐渐被解体。当"宗主权"、"宗主国"等词语进入中文成为固定的术语时,后世学人开始用这些词语重新书写历史,由此产生了"宗藩关系"等词语。  相似文献   

19.
中印边界问题不仅是涉及中印两国核心国家利益的高度敏感的政治问题,同时也是国内外学术界持续关注的学术问题,而相关学术研究一方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受冷战的影响,另一方面学者的研究也力求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国家利益。印度和欧美学者(主要是英美学者)的研究,根据研究的时间段、主要领域、档案文献的利用程度以及相关论点和结论,大致可分为三个较为明显的时期和三个主要研究流派,即1950年代中后期到1970年代初期的"传统学派",从1970年代初期到1990年代中期"修正学派"的形成和发展,199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后修正学派"。立足于多国解密档案的国际史研究,将是中印边界问题研究的主要趋向。  相似文献   

20.
张曙光 《世界历史》2007,46(3):58-65
冷战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国际关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以西方(主要是美国)学者为主体的冷战研究,如果依据学术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加以考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为了进一步发展冷战研究体系,本文提出的思路是:打破传统的外交史的治学界限,将冷战研究的触角拓宽加大,依据多方面的历史资料,采取多元素、多层次的深度比较方法,力求使得这一领域由较为单一、传统的研究逐渐加强多元化和提升理论性。对此,本文以美国对华冷战研究为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