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吃圆子     
小时候,看母亲换上阴丹士林的洋布褂子,我就知道她要出门去吃圆子了。到亲戚家去吃喜酒,就叫做吃圆子,我们乡下都是这么说的。母亲临出门总会说:“在家好好看门呀,我带接食你们吃。”到了下午,母亲的接食带回来了,有四样东西:圆子、红肉、酥鱼、鱼汆,每样三件。于是,到了晚餐的时候,厨房里就有股异样的香味飘逸出来,餐桌上就会有一碗荤菜,随之而来的是满桌的欢声笑语。带回的接食下锅前要经过改刀,一个圆子一剖四瓣,一块红肉要切成一小片一小片。母亲也不会让我们一餐全吃完,她说要细水长流呀,她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从娃娃抓起     
苏济民 《旅游纵览》2008,(10):54-54
<正>每年酷夏,都会有许多俄罗斯的朋友到旅游胜地北戴河消夏避暑。在北戴河中海滩浴场,我看到一位俄罗斯妇女,正在教孩子学游泳。她一会儿把孩子轻轻地放到海水里,一会儿又慢慢地把孩子举起来,让孩子去感受和体验。我被这位母亲培养孩子不畏艰险、不怕风浪、勇敢坚强的品质深深地感动,于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咸菜     
从我记事起,就知道母亲的咸菜是越嚼越有味的好吃东西。特别是离开了家乡,到了异地,更能体会到另一番风味!母亲一手拉扯大我们三个兄弟姐妹,但她却从未让我们感到生活的艰辛。她用那美味可口的咸菜掩饰了入不敷出的艰难生活,让我们在那段不容易熬的日子里活得有滋有味,无忧无虑,从没意识到母亲一年到头总在忙碌地腌咸菜是为了预防到月底没钱买菜吃。后来生活好了,母亲仍不停地腌咸菜,只因为我们喜欢并习惯了吃母亲做的咸菜。自从我离家到省城去上高中,每次回家度完假返校的前一天,母亲总要把各种咸菜使劲地往瓶子里塞,用面槌使劲地压,压实了…  相似文献   

4.
挂霜花生     
李坤 《南京史志》2022,(22):4-5
<正>直到前几天,我才知道儿时母亲做的糖酥花生叫“挂霜花生”。记得小时候,每逢春节,母亲就会做糖酥花生。每一次做糖酥花生时,母亲都是非常虔诚的。她从口袋底掏出半瓢花生—那时花生非常少,平时舍不得吃,都是藏在袋子最底下的。母亲边扒着花生壳边撵我们出去,倒不是我们帮不上忙,而是我们在扒花生壳的时候经不住诱惑,会边扒边把花生米偷偷地塞入嘴里,最后碗中的花生米几乎少了一半。开始母亲很纳闷,  相似文献   

5.
乡下的院子     
大部分的农村人家,都有一个院子,有院子和院门。我的老家,在一个小乡村,父亲虽然在外工作居住,但老家也有一个院子。小时候,我最喜欢回老家,喜欢到二伯家的院子里玩耍,坐在院门的门槛儿上与表妹玩“拍巴掌”。我那时是很喜欢在有月亮的晚上,与表妹一起,搬出张长椅,躺在院子里看月亮,数星星,并不懂得什么是北斗星,什么是勺把星,然后在习习的夜风里,不知不觉地睡去。在院子里过节让我至今难以忘怀,一家大大小小都聚在院子里,摆上几桌酒菜,男人、小孩、妇女们都分别而坐,然后是边吃边谈边笑。男人们蹲在木椅上,大碗喝酒,大声描述在哪接了活儿,…  相似文献   

6.
王祖远 《湖南文史》2008,(10):62-62
从我记事时起,就晓得家里穷,吃的十分欠缺不说,烧的也常令母亲犯愁。是嘛,锅里头放萝卜、厚皮菜,总得要柴火去煮熟才能填肚皮呀!为了灶神老爷那张大口,每年庄稼收过之后,头发花白、身体虚弱的母亲总要背一个背篼,肩扛一个草耙子,领着我和姐姐去田里、地里扯麦桩、挖玉麦疙篼回来晒干。  相似文献   

7.
很古以前,有三个普米族弟兄,他们分别到森林里去开荒。第一天,老大拿着木锄去挖地,挖着挖着,突然有只乌鸦飞到他旁边的一棵树上叫唤:“哇呀!哇呀!你若把午饭给我吃,我就告诉你一件很要紧的事情。”老大听了很生气,骂道:“你这死乌鸦,别想骗我的午饭吃了,快滚!”接着,他随手捡了颗石头打过去,把乌鸦撵跑了。  相似文献   

8.
从我记事时起,就晓得家里穷,吃的十分欠缺不说,烧的也常令母亲犯愁。是嘛,锅里头放萝卜、厚皮菜,总得要柴火去煮熟才能填肚皮呀!为了灶神老爷那张大口,每年庄稼收过之后,头发花白、身体虚弱的母亲总要背一个背篼,肩扛一个草耙子,领着我和姐姐去田里、地里扯麦桩、挖玉麦疙篼回来晒干。  相似文献   

9.
聂耳的故事     
一次不平凡的演奏一九二○年,聂耳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痊愈之后,外公外婆带口信来,说他们很想念女儿,叫她回家乡见见面。母亲也很想见见久别的双亲,决定回家乡峨山一趟。聂耳听到这个消息,拉着母亲的手说:“妈妈,我也要去!”聂耳刚刚初小毕业,又是假期,是可以走走的。母亲不偏心,决定把三兄弟都带去。聂耳激动得手舞足蹈,还即兴编了一首“回外公家”的歌,在院子里唱起来。峨山县距昆明有两百多里,走一截水路  相似文献   

10.
多年没有走动亲戚了.不是不想去,而是面对太多的诱惑和追逐而无暇顾及,渐渐地将亲情遗忘和淡化.国庆节在老家的这几天,在自己民族节日气氛的感化下,我那颗在城市渐渐异化的心灵,开始融化,一种想去探望多年未去亲戚的愿望如同汩汩流淌的小溪在心头荡漾. 小时候我和姐姐都很喜欢一个叫尕鲁个的小姐姐.她是我母亲的姑姑的养女.姑奶奶终身未育,姑爷爷是退休的煤矿工人.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高凳     
母亲日益苍老,花白的头发,深深的皱纹,但她的爱似乎永远年轻,无声无息又铺天盖地。常和母亲谈起我小时候吃饭的事情,谈起她喜欢的那张高凳。我七岁的时候死去了娘,十岁时母亲走进我们的家门,成了我的后妈。俗语说“宁死当官的爹,不死讨饭的娘”,失去母亲的生活够困难的了,但乡亲们说,晚娘的心是六月的太阳——毒透了。他们的眼睛似乎告诉我,更悲惨的生活还在后面。其实,即使乡亲们不说,书籍电影中关于“继母”的故事已经太多太多,在母亲走进我家门的一刹那,我就把敌意的目光投给了她。父亲在乡村小学做代课老师,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母亲来了…  相似文献   

12.
窗外正下着倾盆大雨,屋内,我躺在床上孤独地望着天花板。我病了,没能去上课,并且心情也像窗外的天气一般乌云密布。刚外出归来的母亲走到我的床前,温柔地抚摸着我的额头并询问我晚餐想吃什么。我望了望窗外,回答说想吃饺子。我的母亲是一位文化程度不高的中年妇女,在家里也没什么地位。她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量满足我提出的各种要求。这次,我说吃饺子,母亲立刻如获圣  相似文献   

13.
惠永红 《炎黄春秋》2005,(12):65-66
我和七叔初次见面是在1957年初夏。七叔 当时任湖南省委常务书记,我上初中时,七叔回 老家,两辆车停在院里未见七叔,不一会儿,庄头 有人喊“七爹回来了!”我们跑到庄头一看,七叔 骑着自行车,身穿白褂子、灰裤子、黑布鞋,飞快 到了家院,全庄老小都来看望七叔……我母亲在 做饭,正在烧火,七叔见了我母亲叫:“二嫂,你 给我烧个稖头吃吃。”我去园里掰稖头,回来用 铁棍插上,放到锅底下烧。不一会儿七叔过来将 烧熟的稖头取出来,用手合起来拍拍灰,把两个 稖头都吃了。我们小孩,在院内看汽车,一辆中吉 普,车上挂着卡宾枪、手枪等武器,是江苏省公安 厅护送来家的。另有一辆轿车停  相似文献   

14.
刘颖 《神州》2013,(1):99-99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主要叙述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人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写出了我抱母亲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  相似文献   

15.
煮面条     
正下午放学,小红回到家里,看见妈妈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紧皱眉头。她问妈妈:"妈妈,你怎么啦?"妈妈有气无力地说:"我胃病犯了,很难受。"小红心想,我去煮碗面给妈妈吃吧,胃会舒服一点儿。于是,她来到厨房,开始煮面。她想,放多少水呢?她用水和面比了比,然后把水和面一起放到了锅里。过了一会儿,锅里开始冒气了,就改用小火,再等一等,让面条熟透,变软。"哎呀,这么烫的面,怎么端到妈妈房间呢?"她看见旁边有块布,就用布垫在碗底下,小心翼翼地把面端进了妈妈的房间。她来到妈妈床头,说:"妈妈,我喂你吃面,好吗?"她怕妈妈被面烫着了,把面吹了吹,一  相似文献   

16.
上海好友跟我说:"我们小时候,爸妈每星期都会带我们去吃一次西餐,非常普通,现在吃西餐,却成了必须正经八百的一件事。"我们走在百乐门前的万航渡路,街上到处都看得到老外,路边的连锁糕点店里有一半是白人。居民小区里也有各式白人黑人进出,就连楼下的重庆鸡公煲,大半夜里也坐着两三桌外国人。这种上海,我不知道对我的朋友意味着什么。她的小时候,也不过是二十几年前。生于1962年的新井一二三在书里写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妈妈去世了,骨灰埋在了她工作过的单位的院子里。"这主意不错!"爸爸打算照办,"把我的骨灰,一半埋在生物化学所,一半埋在生物物理所。"——他在这两个所都工作了相当长时间。关于死亡的话题,我们已经讨论过多次了,多数是我讲给他听。吃河豚鱼,这是我想出的最好的自杀方法——吃死,对我来说是死得其所。  相似文献   

18.
读懂母亲     
母爱是人间最伟大的亲情,她在母亲的每一个音容笑貌里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的母亲,今年才三十多岁,可看上去却与实际年龄极不相符。她过早地有了白发、皱纹、老茧,我知道,那是用母爱编织的一部书,我要读懂她。白发曾记得我小时候,母亲有一头乌黑的秀发,我总喜欢扯着母亲的秀发撒娇。然而时间辗转,慢慢的,母亲的乌发变白了。于是,我在沉思——曾几何时,我的背道而驰,放任自流让母亲一次又一次的伤心、失望;曾几何时,我跌落的成绩伴着跌落的心情一股脑儿地向母亲发泄,让母亲无奈,更是心疼;曾几何时,我有了委屈,受到了侮辱,我都会毫不保留地向…  相似文献   

19.
愧对母亲     
几年前,读过李昌平的一篇文章,说过去农村病人死在医院,现在大都死在家里。为什么?住不起医院。母亲也是死在家里的,对我们兄弟,花个几万元还是能够承受的,可我们却没有送她去医院。我提出过,大家说,母亲这么大年纪,没有治疗的意义了。好像还是清明节时,母亲就说受凉了,老咳嗽,吃了180多块钱中西药,都不见效。我说,这点钱不算什么,感冒去次大医院就不止这个数了。就又给她买了些药,嘱  相似文献   

20.
漫议汪烈九和他的《抗日怪将王劲哉》[武汉]王永华儿时的我,每每缠着母亲要零食吃。每当这时,母亲便板着脸孔吼道:“你还吵,我就把王老虎唤来吃你!"此时,我便止住哭泣,很乖顺地玩去了。在我们湖北江汉平原,尤其是在我们仙桃地区,为什么一提到"王老虎",小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