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素以干旱、酷热闻名于世,故有“火洲”之称。游历火洲,一眼就能看到这儿的水总是秘密在地下流淌着,而在地面却难以见到水的踪迹。地道似的暗渠,就是闻名遐迩的“坎儿井”。 坎儿井使水在地下穿穴而行,有效地防止了水的强烈蒸发,保持着水量稳定,故被来此地观光旅游的人们称之为不可思议的奇迹。时至今天,它仍然不失为火洲──吐鲁番的一大名胜。 可是,谁是此地创建坎儿井的英雄呢?据史书记载,1000多年前也就是唐朝的时候,吐鲁番就有坎儿井了,并且说是从内地传来的。可是,是谁传的,却没详尽的记载。也有…  相似文献   

2.
正吐鲁番在维吾尔语中是"最低的地方"。此处深居欧亚大陆腹心,远离海洋,是世界内陆地带最低的盆地之一。因其地势过低,日照时间长,使得白天迅速增温,夜晚又因地形低洼造成热空气不易散失,多种因素形成了北纬42°线上世界唯一的热火炉——火洲吐鲁番。吐鲁番也正是因为其干旱、炎热,盛产甜美的瓜果而成为新疆旅游必去之地。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只有200多公  相似文献   

3.
《新疆人文地理》2013,(8):110-110
7月24日,本刊从第二十二届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新闻发布暨招商会上获悉,以“风情火洲城,祥和吐鲁番”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将于8月20日在吐鲁番市开幕。  相似文献   

4.
火洲记趣     
吐鲁番热冠华夏,千百年来举世闻名。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称这里有一座“炎火之山”,“投物辄燃。”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羁旅此地写道:“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明朝诗人陈诚衔令西使,在这里留下诗篇:“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元朝官吏更是将吐鲁番比作“火洲”。清人肖雄有诗句:“高昌炎热绝无俦,赢得元时号火洲。”诗中的高昌是座古代名城,就坐落在吐鲁番盆地的中部。 曾是古丝绸之路交通要冲的吐鲁番,因其地势奇低,气候奇热,又有一条奇特的火焰山,极富魅力。加上历代…  相似文献   

5.
韩连赟 《丝绸之路》2006,(10):44-45
吐鲁番是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素有“火洲”之称,当地民间有“沙窝里蒸熟鸡蛋、石头上烤熟面饼”的说法。这里也是我国主要的葡萄生产基地,总产量占全疆的52.84%,占全国的1/5。由于气温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这里特别适合葡萄的生长,又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吐鲁番的地下水贮量丰富,所以葡萄中的含糖量非常高。  相似文献   

6.
大凡来新疆的旅游者,几乎毫无例外地都要去吐鲁番地区旅游观光。吐鲁番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西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183千米。北有天山,南有觉罗塔格山和库鲁克塔克山,西部为天山山脉喀拉乌成山,中部有举世闻名的火焰山,在群山环抱中形成中国最低的盆地。吐鲁番古称姑师,汉代为车师前国、车师前王庭,唐代称高昌、西州、火洲。吐鲁番地区以环境特异、古迹遍地、物产富饶著称于世,尤其是车师古道之火州更给吐鲁番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千百年来不少仁人志士像探索“死亡之海”那样探索吐鲁番,企图弄清她的神秘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沙疗 ,即埋沙疗法。这是吐鲁番各族人民在当地独特气候和地理条件下 ,创造出来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吐鲁番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吐鲁番素有“火洲”之称 ,夏季干燥酷热 ,6~ 8月平均气温 38~ 42度 ,极端最高气温可达 47.6度 ,沙滩表面温度高达 75~82度 ,沙堆 10厘米深处可达 6 0度。根据科学测定 ,吐鲁番沙子含有多种矿物质和放射性元素 ,其中磁矿含量高于外地明沙的 10倍。沙疗就是将病体部位埋入沙中 10厘米深处 ,让患者接受大量红外线 ,促使全身末稍神经血管扩张 ,血液循环加速 ,新陈代谢增强 ,网状内皮系统活跃 ,激活和恢复…  相似文献   

8.
宋晓梅  李学亮 《旅游》2003,(9):36-40
一年中最热的季节——火的八月来到了全中国最热的地界——号称火洲的吐鲁番盆地。来了以后才知道原来吐鲁番的经典全在两个宇上——“流火”流火是大自然对吐鲁番的厚爱是大自然献给吐鲁番的礼赞。因为流火,才留住了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的原貌因为流火,才保存了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墓葬及其墓葬中的那些古尸和文书;因为流火火焰山才壮美,因为流火,坎儿井才可爱,因为流火,才造就出长绒的棉和滴水的葡萄……因为流火吐鲁番的一切才精彩。  相似文献   

9.
李云龙 《丝绸之路》2004,(11):59-60
说到热,人们马上会想到广州或海南岛,其实夏天中国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这个神秘的“火洲”,还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怪事”呢! 国内罕见的奇特房屋 夏天进入吐鲁番盆地,第一眼看到的,是东西绵延上百公里的火焰山。那赭色的砂岩,重峦叠嶂,在烈日映照下红光灼灼,烟云缭绕,远远望去,真像熊熊燃烧的大火。  相似文献   

10.
赵焰 《江淮文史》2012,(2):158-162
汪然明爱不爱柳如是柳如是与钱谦益这一对老夫少妻的姻缘,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花絮",由此引起的"羡慕嫉妒恨"波及很广。数百年之后,还有陈寅恪情不自禁为之作传。只是很多人不知晓,柳如是在认识钱谦益之前,还曾与汪然明交往密切。比较起与钱谦益的关系,柳如是与汪然明的交往,很有点"像雾像雨又像风"。  相似文献   

11.
火洲与火洲人武玉笑拥抱大自然能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但也有不期而遇的险恶;险恶更显生命的珍贵,而“珍贵”却更加倾心迷醉于那大自然的神奇。1994年,一个鲜花开遍原野的五月的清晨,阳光明媚,满天朝霞。我随同新友四川作家加利、新疆画家炼德才、司机小王同乘一...  相似文献   

12.
《文献》2014,(3)
<正>近年来,西安、洛阳等地陆续出土了数量惊人的唐代墓志,这些墓志经过汇集、整理、刊布,已蔚为大观,足可称为推动唐史研究发展之新材料。与此类似,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出土的吐鲁番文书,也是对当代学术至关重要之新史料。作为唐代两京之一的洛阳,与地处西北一隅的西州相隔万里,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唐西市博物馆收藏的一方《唐成公崇墓志》,却神奇的将洛阳与西州联系在一起。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别驾"崇",赫然出现在了洛阳  相似文献   

13.
说到热,人们马上会想到广州或海南岛,其实夏天中国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不仅如此,这个神秘的“火洲”,还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怪事”呢!国内罕见的奇特房屋夏天进入吐鲁番盆地,头一眼看到的,是东西绵延上百公里的火焰山。那赭色的砂岩,层峦叠嶂,在烈日映照下红光灼灼,烟云缭绕,远远望去,真像熊熊燃烧的大火。有关专家说,吐鲁番之所以这么热,是它的特殊地形造成的。它前有直刺云霄的博格达山,南有光秃不毛的库克塔格山,中间是枣核形的盆地。盆地内低于海平面的陆地和水面有4050平方公里,面积比欧洲的卢森堡还大!位于“盆底”的艾丁…  相似文献   

14.
哈密瓜古称甘瓜,维吾尔语叫“库洪”。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的阿斯塔那古墓群挖掘的晋墓中,出土了半个干缩的哈密瓜。由此说明,早在1000多年以前,新疆已有哈密瓜的种植了。说起哈密瓜的命名,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唐朝时,吐鲁番盆地中的鄯善产的瓜,在新疆是最有名的。有一年,甜瓜熟了。鄯善王按唐王之旨意,派了一队车马去长安进贡甜瓜。谁知鄯善离长安有数千里之遥,一路上不是翻越寒冷的雪山,就是穿过酷热的戈壁。两个月后,当他们把甜瓜送到长安时,全部都烂了。唐朝皇帝看了,连连叹息。鄯善王往长安进贡甜瓜不成的消息传到了哈密王的耳朵里,哈密王高兴万分。为了博得唐王的欢心,他便想出了一个到长安进贡甜瓜的好主意。第二年播种甜瓜的季节,哈密王吩咐瓜农准备了数百个装满沃土的柳筐,在每个筐里种下两颗甜瓜种子。待到柳框里的甜瓜种子生根发芽,长成数尺长的藤蔓,开始开花结果时,他又特制了数百辆大马车,吩咐瓜农把栽种甜瓜的柳筐搬到大马车上,慢慢朝长安进发。一路上,按常规给甜瓜苗施肥浇水,两个月后,车队到达长安,甜瓜也正好成熟了。唐王第一次见到新鲜的甜瓜,味道又十分可口。便问这甜瓜产于何处,瓜农答道:“这瓜产于哈密。”于是,唐王便赐名为“哈密...  相似文献   

15.
火洲访古     
我喜欢踏访曾经上演过一幕幕历史活剧的尘封故城,喜欢在它们的历史长河中寻觅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火洲———吐鲁番的交河、高昌,便是我不知去过多少次的姊妹故城。这两座故城都是黄土建筑,都有2000多年历史,都为西域史上盛极一时的名城,也都有过声名显赫的黄金时代。从汉到唐,这里群雄搏击,万马奔腾,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一个跟着一个进入这两座城市,走上历史舞台,又一个跟着一个从这里消失,就像在火洲上空掠过的苍鹰一样,飞得无影无踪,只有残存下来的墙垣、殿基、佛台、塔柱,在昭示着故城当年庄严、宏伟和辉煌。交河故…  相似文献   

16.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出现"酒泉"这一城市名称,并非甘肃省之酒泉城,其为吐鲁番历史时期所存在的一座城市。该城建设应与北凉残余势力沮渠无讳、沮渠安周在盆地建"大凉"政权有关。高昌王国建立后,在阚、张、马朝不见酒泉城的记载,当与阚氏立国后撤消其行政建制有关。根据出土文书,酒泉县在高昌王国重行恢复建县的时间也比较晚。入唐以后,酒泉被改为"酒泉里",归属柳中县高宁乡管辖,也是唐代柳中县供给长行坊禾草的基地之一。2002年,在鄯善县洋海下村出土了一批文书,经释读研究,其记载与酒泉城有关;通过文物工作者的实地调查,学界确定了唐代吐鲁番酒泉城的准确位置。  相似文献   

17.
新疆哈密县(1983年撤县设市)是欧亚大陆中部的一块神秘的宝地。这里东连甘肃河西走廊,西邻火洲吐鲁番盆地,北邻伊吾,南跨沙漠。山川奇峻,民族杂处、人物殷秀,是地之灵境。其独特的地理文化风貌通然卓立,自成风貌。新编《哈密县志》观点正确,纲目清楚,资料丰富,反映了哈密县的地方特点,尤其是突出了改革开放以来给天山脚下带来的春风。今简评如下:一、雪拥天山秀,瀚海古伊州首先,《哈密县志》突出了本县的地理特点。哈密是一个内陆当中封闭式的盆地,面积达8.5万平方公里,天山余脉在境内北部绵延起伏,主峰喀尔里克山终年积…  相似文献   

18.
在诞生“河图洛书”的土地上──河南情结之二文/叶鹏在中华民族洪荒蒙沌之初,曾出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文明图式:"河图洛书"。它显示了华夏祖先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因此,伴随"河图洛书"的诞生,簇拥着许多美丽神奇的传说:龙马神龟,附丽其上;哲人圣贤,张扬于后...  相似文献   

19.
在清明时节民间有折柳插坟、带柳还家、插柳于门、身戴柳枝、脚蹬柳屐、头插柳球等习俗,在南京还曾流传着"清明不戴柳,死了变黄狗"的谣谚。柳作为冬去春来、复苏再生的祥瑞象征,作为带有阳气的、生火的"仙木",作为连接生死、长生长在的象征,表达着迎春纳吉的追求和伦理道德的训诫。可以说,柳在清明节俗中的一切应用,都演示了生生不息的文化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纯 《丝绸之路》2010,(15):13-16
数年前,我曾去过由巨型怪柳构成的新疆温宿县神木园。那时,看着虬龙缠蛇状的巨柳、怪柳,以为见到了世上绝无仅有的最神奇的柳群。岂知无独有偶,前不久,又见识了同样隐身于天山南麓的阿图县哈拉俊乡的一处规模、形态、景致毫不亚于温宿神木园的怪柳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