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象·西藏     
《西藏人文地理》2009,(5):158-158
随着西藏旅游的逐年升温,有关西藏的人文及地理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期望更多了解的关注点。6月25日,在有西藏三大世界级风景名胜区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游客接待中心,一场以“印象.西藏”为主题的摄影展,全面拉近了游客与西藏和当地民众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国内入藏游客对西藏旅游形象感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旅游形象对西藏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西藏旅游形象的实证研究却很有限。本文立足于Baloglu和McCleary的目的地旅游形象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对国内入藏游客的西藏旅游形象感知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游客根据动机特征分为朝圣者、游览者和深度体验者3类;游客对西藏旅游形象整体上持正面评价,但不同类型的游客对西藏旅游形象各组分间存在感知评价差异;在西藏旅游形象的三种构成中,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对整体形象感知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认知形象各个因子的影响作用存在有一定的差异,同时,情感形象在认知形象对整体形象的影响中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虽然我不是藏族,但我却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西藏,想念那里的蓝天、雪山、草原、江水,想念那里的阿妈、阿爸和兄弟姐妹。因为,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房东阿妈我是6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去西藏工作,在西藏工作的那些年,我结识了许多西藏人,特别是老阿妈和老阿爸。是他们的爱,让我这个早年丧父又早早离开母亲的人,重新尝到了人间的温暖。几年不去西藏,我就想得慌,总觉得那里有我慈爱的父母。最让我难忘的,是我第一位房东阿妈。那是1962年,我当时在《西藏日报》社的藏编部工作已经两年了。有一次下乡工作,住在一位藏族老阿妈的…  相似文献   

4.
资讯     
《西藏人文地理》2009,(6):150-150,153,154
今年1—9月西藏累计接待游客475万人次 1至9月西藏累计接待游客达475.33万人次,同比增长1.8倍实现旅游总收入39.78亿元。加上”十一”黄金周接待29.54万人次,目前西藏接待的游客人数已超过接待游客最多的2007年全年100万人次的记录。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西藏人文地理》2005,(1):10-10
太喜欢这样一本杂志。与其说是杂志不如说是“专门志”来得更加确切。我是通过卓越网买的贵刊,并且是很变态地带着手套看完的。爱不释手是我惟一想要表达的感情。想象中的西藏,不如亲身体会过的西藏那样真实,那样让人窒息——美丽得让人窒息。惊艳之感溢于言表。常常告诉周围想要去西藏的朋友,不要听我说,我在西藏尽管高原反应不算强烈,但可能还是糊涂过,所以尽管记得一些美丽的事物,但就是没有用镜  相似文献   

6.
在敦煌市博物馆的展厅陈列着两只原藏于县城城隍庙中的瓷雄鸡,它属于明代物,做工精细,造型逼真,所以常常引起游客的注意,鸡与城隍庙又有何干系也是游客经常提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1年7月,应西藏自治区之邀,我随原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任荣老将军赴拉萨参加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50周年庆祝活动。其间,中央代表团团长胡锦涛在看望曾在西藏工作过的老同志时,亲切地握着任荣的手说:“你是前辈,在西藏工作了10多年,是西藏事业的奠基人,你是功臣,给人民办了好事的人,人民是不会忘记的。”任荣说:“西藏是我一生中工作最长的地方,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深情地热爱着这片土地,深情地热爱着西藏人民。”在一旁的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巴桑插话说:“任荣同志在西藏工作时,还收养过两个藏族孤儿。”任荣老将军连忙摆手说:“不是我收养,…  相似文献   

8.
拉萨画廊     
画廊出现在古城拉萨街头,还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事,这样算来,连成立最早的西藏展览馆画廊、布达拉宫画廊至今也不过是20来年的时间。20年间.拉萨画廊业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如今以八廓街为中心就开设有规模不等的几十家画廊,并已逐渐成为四方游客感兴趣的观光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西藏的旅游事业发展很快,2004年西藏接待海内外游客约120多万,为了使气象工作更好地配合西藏旅游事业的发展,帮助海内外游客选择旅游地点和旅游时间。本将对西藏地区各地不同的旅游气候特征作一个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藏区要闻     
藏区要闻西藏去年境外游客2.8万人次1994年西藏全年接待港台海外游客2.8万人次,较1993年增加19.2%。目前西藏已对外开放44座山峰、两市三县和70多处景点,形成了以拉萨、日喀则、山南为重点并幅射全区的观光线路。西藏藏医教育发展迅速近十年来,...  相似文献   

11.
正西藏的山河大地,壮美中总有一份卓然的孤傲,那是高海拔的地理环境赋予它的特殊气质。西藏的名胜古迹,沧桑中总藏匿着一丝缱绻,那是它厚重的历史文化里深邃而浓郁的民族情感,也是每一位倾慕于它的观众,在与无数鲜活的历史人物和故事神交时,内心深处不由自主地赞叹和相惜。五月初的拉萨,凡知名景点处的游客已经开始多了起来,我一向反对走马观花,实在不适应跟着人群"遛景",藏族朋友笑着说:"那好,我们去郊区,去找吉日拉康!"  相似文献   

12.
冬日暖阳、五彩层林、皑皑雪山,冬天的西藏正以其神奇魅力吸引着国内外游客,让无数人向往。但是,许多人都有顾虑:很想去看冬天的西藏,但又很担心不适应那里的气候。  相似文献   

13.
张鹰 《中国西藏》2003,(3):67-67
拉萨以西十几公里处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村——东嘎镇桑木五村,它一面靠拉萨河,三面被园林簇拥,环境优雅。随着西藏,尤其是拉萨中外游客的增多,他们创办了西藏第一个乡间歌舞旅游村,打旅游牌,以民族歌舞招徕游人。  相似文献   

14.
研究西藏文化,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西藏。在国内,对西藏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西藏是指西藏自治区,它是一个地域概念,不是一个民族的名称。然而,现在国内外仍有不少人把西藏当作一个民族名称,称“西藏族”,包括我国沿海地区和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拉丁美洲的华人。很多人只知其为西藏或西藏族,不知何  相似文献   

15.
晋美 《中国西藏》2014,(6):22-23
记者:您是第一次到拉萨吗?马里奥:是的,今天刚到。记者:你觉得西藏的独特之处在哪?马里奥:西藏很独特、很神圣,也很色彩缤纷,文化遗产也很丰富。因此,西藏是独一无二的。我觉得全世界只有少数地方才有西藏这样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丹是这些少数国家之一,它也有很丰富的文化遗产。这次是我第一次来西藏,不过我以后还会来的。西藏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我很乐意再来西藏。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中国西藏》杂志创刊30周年。对于我来说,这本杂志从创办至今,不仅与我有着很深的不解之缘,更是我了解西藏、报道西藏的良师益友。鼓起文字与摄影的双翼1989年,《中国西藏》杂志创刊时,我正在新华通讯社西藏分社担任摄影记者。1990年盛夏,中国西藏杂志社新任社长廖东凡从北京来到拉萨,专程到西藏分社约稿。我与他由此从相识到相交,并成为我的师长加兄长。  相似文献   

17.
去年7月1日青藏铁路已正式通车,它点燃了人们游西藏的热情,各大旅行社的青藏旅游行团纷纷上路。对那些背包客来说,火车直爱西藏降低了旅游成本,酝酿西藏游很久的旅游爱好者也终于决定出发了。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相对平原地区游对游客身体健康的要求更高,游客出发前应做足物质、精神、心理、身体等各方面的准备。准备是为了更轻松地旅游,有备才能无患。本期旅游栏目,我们推出了一组西藏旅游应知应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我在西藏东南部的野外考察工作中,曾多次往返于林芝机场与林芝市政府驻地八一镇。途中经过的林芝市巴宜区布久乡,那里有座寺庙叫喇嘛岭寺,引起了我的关注。因为感觉林芝的寺庙不是很多,尤其是在八一镇城里,基本上就见不到寺庙,所以总想有机会时一定要到喇嘛岭寺去看看。经打听,喇嘛岭寺在林芝是影响比较大的一座寺庙,这更引起了我的兴趣。喇嘛岭寺在八一镇南面约30公  相似文献   

19.
领队     
面对一群素昧平生的游客,无论导游还是领队,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取得大家的信任. 带团的时候,导游常常会遇到一种特殊的团员:他们既是游客,也是同事,甚至可能是旅行社的老板;他们是你的合作者,也是你的竞争者.这种特殊的团员就是领队.在我十多年的导游生涯中,遇到过数不清的领队,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成了我的朋友.  相似文献   

20.
释济豆 《南方人物周刊》2013,(26):F0003-F0003
大千世界,有人拜佛,有人拜金,但是有这么一个人,却热衷于拜藏地的文化。每次在酒店见到李茂,总是标准的西装革履,谈吐间流露出特有的随和与亲切,他是成都西藏饭店市场营销总监,我习惯性地称呼他“茂哥”,不是因为年龄大,而是他为这家酒店服务已经很多年了。于我而言,一直觉得坚持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