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蕴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说文解字》“马”部一共收录了115个字,本文以其中与马的特征相关的50个字为研究对象,按照马的毛色、名字、优劣、年龄、性别和脾性、高矮进行了分类。其中与马的毛色相关汉字最多,一共25个;其次是与马的优劣相关的9个字,与马的名字相关的6个字,与马的性别和脾性相关的5个字,与马的年龄相关的3个字,与马的高矮相关的2个字。本文通过对马的特征相关汉字进行分类和研究,阐述在中国古代社会,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马对古人生活的影响,从而了解古代社会相马文化与相马方法的相关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2.
睡简《马》“中土”当即“厩中土”,亦即厩中土神的意思。其中“东乡(向)南乡(向)各一【马】□□□□□中土,以为马禖,穿壁直中,中三腏,四厩行大夫先?次席”一段简文,涉及祭祷方向、地点、神主置放、献祭等环节的介绍。与传统祀中霤礼设主于牖下类似,马禖仪式选择在马厩墙壁之下,设神主于厩壁龛中。“马禖合神”是合神而祭的意思,“马禖祝”也就是“合神祝”。神是“合神”,祝也是“合祝”。祝语首先针对厩和马的保护神厩中土神进行祷告,然后是针对始养马者先牧的四个祈愿。与肩水金关遗址出土内容类似于《马》的祝辞相比较,肩水金关简祝祷行为所针对的应该是现役的成马,相反,睡简《马》则与培育驯养“生马”的生产活动有关,其祝辞体现出祈祷“生马”经培育驯养终至“乘马”或“服马”的性质和目的。睡简《马》与肩水金关简祝辞在性质和目的等方面所呈现出的差异性,说明有关马的祝辞可能存在不同的类型或种类,“马”字书于156简背天头、“禖祝”书于接下来的编绳之下的书写格式,已经明确地表明这是有关“马”的“禖祝”的考量,而且言外之意还有将其与“禖祝”不同的祝辞排除在外的意思。据此以“马·禖祝”的角度审视简文篇题,或许颇为合适。  相似文献   

3.
在所有的动物中,与人最密切最亲近最能沟通交流的是马。马的驯化开始于距今5500年左右。人开始是利用马的速度和力量来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马到成功,马上得天下,是对马的历史功用的生动写照。当马完成了作为战争和生产工具的重任后,又担负起体育和娱乐的使命。而对马艺术马文化最精彩的诠释,其过于马文物:征战,出行、休闲,各大博物馆收藏的马文物,载体和题材林林总总,精彩迭出,取一瓢饮,忝为贺岁表情。  相似文献   

4.
汉代邮传系统中,传马效率决定着邮传时效,悬泉汉简《甘露二年病死马书》中能够看出汉代对于传马的管理,在非紧急情况下使用传马,需要有财物担保,如果没有经过合法程序使用传马发生死亡事故,责任人与主管官吏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传马的饲养过程中,需要执行相关的标准。如果传马生病等情况,需要上报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否则就需要追究相应责任。  相似文献   

5.
周雨晗 《收藏家》2022,(7):98-100
关于“舞马”的记载及历史追踪起源,在历史文献中随处可见,反映了古代帝王奢华的生活,舞马俑相关文物遗迹是唐代鼎盛时期的产物,是舞马历史的实物见证。唐代舞马俑传世极少,在为数不多的几家公私博物馆中,收藏的彩绘舞马可谓独树一帜,堪称精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本文就舞马的起源、发展及几家公私博物馆藏舞马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出土汉晋时期铜马材料的收集和分析,发现汉晋时期出土铜马的地区集中在甘肃和西南地区,一般是一匹铜马或一匹铜马拉车,但这些地区的铸造工艺差别较大。以铜车马随葬的习俗源于战国王室和秦朝廷;在墓葬中随葬车马明器是汉代的普遍习俗。至于铜车马集中在甘肃和西南地区出现,可能与当地出产铜和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重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神话学视野下,在民俗与仪式著称的雪域高原文化背景下,点滴细节中流露出对马文化原型的崇拜。歌谣、传说等文化媒介中频繁出现以马为原型的文化描述,体现了当地民众对马原型赋予的文化想象。本文试图从神话传说、民间习俗、史诗记载中归纳概括寄托着民族心理的马文化原型,从而透析高原民众的精神情结。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出土的10个古代马进行了古DNA分析,成功获得了7个古线粒体DNA数据。古DNA序列分析显示部分古代马的线粒体DNA世系起源于欧亚大陆西部。通过与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中国古代马的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秦公一号大墓部分古代马的基因型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在西北地区出现,并且在春秋战国之际出现在宁夏、内蒙古地区。这样的结果一方面表明西北地区是家马进入中国的一条重要通道,另一方面表明秦人与北方游牧人群存在广泛的交流活动。共享序列搜索显示秦公一号大墓古代马FX4和FX5基因型与汗血马有关,通过进一步对比中国古代马与土库曼阿哈尔捷金马的遗传关系,发现汗血马可能在西周时期就已经通过贸易引进到西北地区,远远早于汉代。  相似文献   

9.
“木禺马“及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永赢  李库 《文博》2008,(5):7-10
木马陪葬在诸多西汉陵基考古中多有出土,木马与<史记·孝武本纪>所谓"木禺马"是相同的.本文通过考古出土木马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探讨了"木禺马"即木质材料雕刻的马,西汉景帝阳陵、昭帝平陵等以木马代驹进行陪葬,这是对用马陪葬习俗的延续,又是以真马以及陶马陪葬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10.
云南昭通民间流传一种古老的黑白木刻版画,即在刻有各种鬼神形象的木模上蘸油墨,然后印在彩色薄纸上,称为甲马或甲马纸,昭通习惯称为“纸火”.文章拟探讨甲马文化内涵,并通过甲马形式、素材寻找它与巫术、雕版印刷术联系,进而探求昭通甲马的缘起、与中原甲马的联系和昭通甲马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孟泽 《南方人物周刊》2013,(39):106-106
暌违一年,马友友再次来中国演出,演奏的是全新作品《度》。这部大提琴与笙双协奏曲秉承了马友友“丝绸之路乐团”作品的主题和神韵,与马友友搭档的是中国音乐人、笙演奏家吴彤。2000年,吴彤在美国结识马友友,并成为丝绸之路乐团创团成员之一。11月6日晚,马友友、吴彤以及《度》联合委约方之一广州交响乐团,  相似文献   

12.
藏民族凭借巍巍青藏高原,在蓝天白云下展开自己的生存,并使自己的生活富有生命魅力地延续下来,是因为在悠悠万年时光中藏民族选择并培育了畜牧业和青藏畜牧文化。人与马、牛、羊结下了万年不解之缘。在诸类生命中,人与马有着深远的生命认可关系,从格萨尔赛马称王到一年一度的赛马节,人们口碑事典地强化着对马的生命的文化认同。在此我们辑录《马背世界》专栏以飨读者,并提请注意:马除了本栏目描述的文化建构功用外其自生状态中就透露出了生命中天然的伦理品质和它们群落的社会规则,最重要的是马除了作为牧畜,它还是继人之后走进青藏畜牧文化建构者行列的第二类生命。骑马放牧事实中,马和人都是护牧守群的主体生命。严格意义上说,马和人在品类生命的意义上是共同发展人类畜牧生存的生命兄弟。  相似文献   

13.
何志龙  田丹 《史学月刊》2022,(7):116-128
马穆鲁克王朝延续267年,而黑死病肆虐长达60年。基于伊斯兰教,当时的阿拉伯人认为,瘟疫是真主对人类的考验,应以宗教虔诚坦然面对。因此,在黑死病广泛流行的埃及和叙利亚地区,并未发生同一时期欧洲爆发黑死病期间的鞭笞者运动和对犹太人的大规模迫害。黑死病造成马穆鲁克王朝人口锐减、经济衰退,尤其使马穆鲁克军队遭受重创,进而导致马穆鲁克王朝的土地政策、货币和贸易政策、社会公共政策、政教关系、乌勒玛与民众之间关系的变化,边远地区则出现村民从农耕回归游牧的倾向。在黑死病持续肆虐下,马穆鲁克王朝在相对稳定中逐渐走向全面衰落,最终为奥斯曼帝国所灭亡。  相似文献   

14.
<正>马作为古时非常重要的使役畜力,在推动社会发展、加速开疆扩土、实现民族交融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地位显赫。另外,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地位的动物,马在考古遗存中出现的表现形式也与其他动物有所不同,较为常见的有整齐摆放整马、肢解后埋藏,还有车马坑。由此,马在古人的经济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可见一斑。自从野马被驯化成家马,它就始终作为人类的忠实助手,陪伴在我们身  相似文献   

15.
滇西高原青铜时代墓葬中出土的鸡形饰杖首和铜马俑是该区域存在鸡、马信仰的物质反映,其中鸡信仰是滇西高原青铜文化中固有的传统,而马信仰则可能与盐源青铜文化有关。随着文化与族群间的交流和互动,新经济文化类型的产生,原本来源于不同区域的鸡、马信仰逐渐整合为一个整体,由此衍生出了云南地区古老而著名的"金马碧鸡"传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血池遗址北斗坊地点祭祀坑出土马牲进行了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发现,马牲的食物来源多样,同一个体马牲肋骨的碳同位素比值高于其他骨骼。结合相关研究认为,食物来源的多样性可能与饲养马牲的苑厩散布于不同地域有关;食物结构转变恰与《周礼》中"刍之三月""殊养之"等记载相符。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中国的家马出现于商代晚期,近年来通过对殷墟遗址出土马骨进行DNA研究和同位素分析,学者们认识到在早期家马传入阶段,其来源较为复杂,存在来自多种谱系的可能性。近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了马骨,有学者认为其属于家马。马的家畜化与其他动物一样,是在家畜驯化过程中,针对动物繁殖,以人为的主动管理取代了自然淘汰的结果。根据这一观点,本文在归纳整理近年来考古发现和研究动向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家马的家畜化过程再次进行了深入探讨。纵观旧石器时代到商代晚期的马骨出土情况,笔者发现,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马骨多为游离齿或部分骨骼残片,这些骨骼残片极有可能为肉食后的残渣遗留。因此与这些新石器时代的马骨骼相比,商代特别是殷墟二期是一个划时代的节点,马与马车及青铜制品共出,马的全身骨骼基本保存完整。从古代DNA分析结果看,这种马的繁盛交易往来从商代晚期就已经开始,考古资料和出土文字材料也显示人与马的密切关系以及中国家马的出现是在商代晚期,虽然在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发现马骨,但是大多数马骨基本均发现于殷墟遗址。由此推测在新石器时代应该没有出现人为介入马匹育种的现象。因此还是应把中国家马的最初出现定在商代晚期,自商代晚期开始,中国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家马利用。  相似文献   

18.
<正>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及其母亲的英雄事迹,在人民中广为传颂,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举办《河北革命史陈列》过程中,我查阅过有关马本斋母子英雄事迹的许多报道、传记和回忆录等史料,发现在这些史料中,有关马本斋母子的身世、回民义勇队成立时间、马母被捕和牺牲经过等重要问题的记载有出入。为澄清史实,1984年夏秋和1990年春,我多次访问了马本斋三弟夫妇马进波与王英。马进波与马本斋一起创建回民义勇队,曾任回民支队干部训练队副队长等职,是最熟悉马本斋和回民支队的当事人之一;马本斋兄弟离家后马母一直由王英照料,王是马母英雄事迹的主要见证人。当我提出问题反复向他们请教时,他们都认真负责地给予回答。在一次交谈中,我问王英:“这些问题是否有人访问过你们?”王英说:“从来就没人找过。”现根据马进波夫妇提供的情况,对涉及  相似文献   

19.
柯英 《丝绸之路》2007,(4):42-43
今天,我又与汗血马不期而遇。我的手头正好写一点山丹军马场的文字,查找资料,一眼看到汗血马,目光便定格在那里。这个2000年前的传奇式马种,从我最初在史书上看到起,一直沉伏在记忆中。20多年过去了,一想起这个名字,就禁不住热血沸腾,豪气冲天,仿佛自己就是当年骑着汗血马驰骋疆场的骑手。  相似文献   

20.
元代王桢《农书》“农器图谱·蚕缫门”载,“蚕神,天驷也.天文辰为龙,蚕辰生,又与马同气”(图一).并在蚕神中列出马头娘.古人把蚕与龙和马联系在一起.当然出于唯心.但考证其由来,有其社会的根源.中国文献最早提到蚕与马的联系的,始于先秦、在《周礼》“夏官司马”中记载,“马质,掌质马,……禁原蚕者”,是说马质这个官,掌理公家买马的事,……同时,也负责禁止民间饲养夏秋蚕这一差使,为何马质的职责旁及养蚕,汉代学者郑玄解释说:“蚕与马同气,物莫能两大,禁原蚕者,为伤马欤”?刘安《淮南子》解释说,政府所以要禁止民间饲养夏秋蚕,是因为多养蚕要影响到桑树的生长发育,从而对明年春叶不利,但这事为何要由“马质”这一官来管,并没有作出解释.近来,我国台湾学者邹景衡认为古代桑叶是马的精饲料,如夏秋期桑叶被蚕吃去,将影响大量马的冬饲料供应,所以这事由马质这一官职来掌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