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在草原上奔驰,远山近岭迅速地转动了起来。我要赶到托卡去采访一个门巴,她的名字叫格桑。哦,格桑,多熟悉的名字呀!藏族人民最喜欢用这个名字取给人或取给花。我记得二十七年前曾在这里认识一个小姑娘,也是取名叫格桑。当时她是从虎口里逃出来的,现在还在吗?  相似文献   

2.
与“忧愁”无关的花姑娘 49岁的格桑曲珍家住堆龙德庆县桑木村,她有两个妹妹:二妹巴桑46岁,三妹米玛40岁。姐妹三人“不约而同”地都没有结婚,住在一个大大的藏式院子里,院子里收拾得千干净净,开满各种鲜花。 春天,她们不仅在土地里种下青稞、麦子和土豆,还在院子旁边的地里洒下花的种子。每年的68月,花开了,格桑曲珍就每天坐18路公交车到八廓街四周的小巷里卖花,她是西藏版的“卖花姑娘”。  相似文献   

3.
我的朋友格桑是那曲地区班戈县保吉乡五村远近闻名的生意:大户、养畜大户,他还有一台东风牌大卡车。这几个“大”字与格桑与生俱来的某种生意头脑有关系。他曾担任过生产队的保管员,80年代初,实行分产到户,格桑把生产队的4间仓库买下来,成了五村实现牧民定居的第一户。这些年来,格桑把全部身心投入到牧业生产上,经过苦心经营,他家从广大牧户中脱颖而出,变成了一个富裕的家庭。然而,格桑并不满足于这种四平八稳的牧人生活,他想成为—个商人,至少是—个季节性的生意人。  相似文献   

4.
期盼中的军训终于来啦,蓝天白云,绿色军营,每个形象都在挑动着我的神经,恨不得马上就飞到防化团去享受那份无垠的绿色欢愉。我拎着我的旅行袋、铺盖卷到学校去向军营出发,去圆这五日的迷彩梦。经过了一路的颠簸,防化团的大门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被分到了二排八班。就这样,我连同八班的另外八个人在一个特别爱笑的教官的带领下走进了一幢楼的三层的一个大“教室”。在接下来五天的日子里,二排的女生们都被安排住在这儿。安排好床铺,个人整理好内务,还和班长学习了叠“豆腐块”后便自由活动,大家便聊开了。谈得正欢,楼下传来了哨声,是开午饭了…  相似文献   

5.
北京有个名的藏族风情餐吧叫玛吉阿米,那里不仅有地道的藏餐,还有精彩的藏族歌舞表演。格桑就在那里工作,他是那里唯一的弦子琴手,他不仅会拉弦子琴,而且还会唱歌、跳舞。格桑灿烂的笑容如同他高大英俊的外表一样给每一位顾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有人问他是哪里人时,格桑总是很骄傲地回答:“我来自香格里拉”(云南迪庆)。仅此一句,没有太多的话。  相似文献   

6.
七年前,我与格桑从大专院校同时被分配到一个距离县城30公里的乡政府工作,唯一的差别就是他又回到了家乡,我却背井离乡。也许是相同原因太多的缘由,不久我俩就一见如故了,成为知己。豪爽、倜傥、气宇不凡的格桑,属于典型的嘉绒藏家汉子,  相似文献   

7.
顾准二三事     
1971年初春至1972年夏,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前身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大队人马是在河南明港的一座军营里度过的。现在回过头来揣磨那样做的目的,我想一则是为了统一办学习班,清查“五·一六”分子;二则也实在是为了便于管理。其时,我所在的文学所和经济所合在一个食堂吃饭,因为年轻力不薄,更因为在整人和被整的格斗场上都派不上用场,我就在炊事班充任了“火头军”。社会科学院,素称知识精英荟萃之地,用当时的话说,叫“藏龙卧虎,牛鬼蛇神”,“庙小妖风大,池浅工八多”。经济所拥有全国经济学界的名流,更有从第一线撤下来的巨公闻人…  相似文献   

8.
神奇的宝树     
相传雪域高原上有一个叫玛热扎的国王,膝下有四个子女。如花似玉的梅朵公主被视为掌上明珠,英俊魁梧的二王子次仁和三王子格桑是国王的心肝宝贝;唯独小王子罗布由于其貌不扬且显愚笨,因而国王对他颇为嫌弃,大哥次仁和二哥格桑也歧视、欺负他;只有母亲和梅朵姐姐关心他,时常护着他。平日里国王只要看到罗布便满面怒容,终于有一天国王让  相似文献   

9.
在苗族西部方言各次方言和土语区广泛传说着关于亚鲁的故事,在婚丧嫁娶、祭祀典礼、建房造屋、节日欢庆、人生礼仪等不同场合,唱诵《亚鲁王》是重要的仪式性内容。《亚鲁王》与苗人息息相通,以英雄神明的声威切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苗族人在生产、生活、生长过程中的护佑神。在苗族人口传心授的记忆中,这位英雄的王城和战死的地方并不遥远,苗语称为“格桑”。“格桑”在何处,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后藏日喀则,提起格桑经理,没有人不佩服,因为大家是看着他将这只有50万元固定资产的集体企业,在短短的十几年里,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成为了今天在后藏,乃至在全西藏颇有名气的、以销售民族手工业产品为主的龙头企业。格桑本人也在艰苦创业过程中,历经风雨,成长为藏民族第一代成功的企业家之一。从先生军官机关干部到老板60年代中期,格桑从中学毕业后不久便当了教书先生,在白朗县一个偏远、简陋的民办小学度过了5个春秋。后来,地区和平机场修建工程开始筹备,因为他长于数学,被调到工程处任财务会计,并正式归入部队,从此…  相似文献   

11.
藏族朋友格桑从青海来电话, 建议我写一写扎西。他说, 扎西是个好人,多才多艺,吃了不少苦, 很有出息。我与格桑相处近20年,第一次听他这么夸奖人,更何况我也早闻扎西的大名,看过他演过的影视作品,心存好感,但从未谋面。我爽快地答应了格桑的要求,约定了与扎西联系的方式。京城喷红吐翠时节的一个上午,扎西如约而至。他身材魁梧,仪表堂堂,举止文雅,落落大方,给人以一种藏族汉子特有的阳刚之美。他的眼睛明亮而深透,含有一种纯真而热烈的光。  相似文献   

12.
“村里人都说我家是毒玛,可是我从来不知道毒酒的毒是什么样子,我们见过的毒,只是涂在毒箭上的过江龙和一枝蒿,他们也都用,这个毒性很大,羚牛中箭后,过5分钟就死了。哦,我们还见过毒蛇,人们被咬后也会被毒死。”格桑说。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历史上,有成千上万的战士,自投身革命那时起便同毛泽东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开国上将陈士榘就是其中一个。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他曾担任“特种工程司令部”司令员一职,并奉党中央和毛泽东之命,组织领导了我国“两弹”试验基地的建设,因此获得了“中国核工程司令员”的美名。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陈将军始终追随着党和自己领袖的脚步,不计得失,殚精竭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功勋。“核司令”曾是毛泽东那个山头上的“山大王”!1909年4月,陈士榘出生在武汉市黄土坡的一个新军军营里…  相似文献   

14.
转业十几年来,常常有人问我:“十五年军营生涯”,驻地又在海南三亚,经历的事情肯定不少。”  相似文献   

15.
今年7月25日,为庆祝“八一”建军节,弘扬先进文化,传播历史文化知识,丰富部队官兵文化生活,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官兵们更多地了解江西这块红土地的悠久历史文化,充分发挥我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我馆组织了由获“井冈杯”讲解大赛“十佳”讲解员称号的3名讲解员组成的宣讲队,开展“爱我美好江西,弘扬井冈精神”为主题的送宣讲进军营的活动。活动通过以革命题材内容为主的版面讲解和知识竞答等形式,双方互动,整个会场气氛非常活跃。官兵们一致认为:江西省博物馆送宣讲进军营,形式很好,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江西历史文化,丰富了军营文化生活,希望…  相似文献   

16.
《旅游纵览》2009,(4):6-7
<正>作为"战士歌手",阎维文的歌会是军营里最响亮、最动人的那一支。在部队的各种文艺演出中,他的歌也是战士们经常唱、愿意唱的那一个。他和他的歌声,带给战士们的是发自内心里最永久的感  相似文献   

17.
蒋纬国和他的第一个妻子石静宜是自由恋爱而结合的,两人感情很好。然而结婚不到十年,1953年3月22日,石静宜在台湾猝然去世,她的死因对世人来说,至今仍是个谜。 蒋纬国和石静宜感情很深,在她去世后,一直怀念着她,他生前曾回忆道:“我们结婚后,我奉调到青年军当营长,石静宜和我一起来到汉中军营,我们和张慕飞排长夫妇同住在一个破庙中。这么一个富家小姐,能够跟着我跑,随身只有一个炭炉子及两个锅子,一个煮饭,一个烧菜,每天做饭给我吃,她毫无怨言。” 蒋纬国在回忆中提到的张慕飞排长,以后在台湾曾任过装甲骑兵团2…  相似文献   

18.
歌舞《我是女兵》是李艳在市旅游系统各种文艺表演场合的保留节目:贝雷帽、迷彩服、高统皮靴,英姿飒爽。举手投足,干净利落,活脱脱一个军营女兵。离开军营已经4年,她仍十分留恋军营生活,保持着女兵的作风。现实生活中的她也是笑容可掬,笑时嘴角总拉出一个很美的弧度,白净的脸上时常透着点孩子气,说话细声柔气,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她说,这些都是在北京的3年军旅生活中练就养成的。  相似文献   

19.
徐文质 《文史博览》2014,(11):57-57
在1968年最紧张忙碌的“双抢”季节里,我在湖南益阳资阳区一个猪场当饲养员。一天,我照例担草送到垸中田头,但眼前景象让我惊呆了——田丘里空无一人。“双抢”如救火,劳动力去了哪儿?我拔腿就向队屋跑去。跑到队屋,才发现队屋前禾场坪里围着一大堆人看热闹,人群中不时传出锣鼓声。  相似文献   

20.
梦菲 《文史春秋》2008,(3):19-26
新中国成立后,绿色军营里出现了一批批英姿飒爽的女兵,从此巾帼英雄们在海陆空各个领域大显身手,尤其是那些浓墨重彩写下中国军队历史上诸多“第一”的优秀女兵,以她们无畏的开拓和奉献精神,以她们靓丽的英姿和出色的表现,为祖国争光添彩,赢得了荣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