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晋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黄河文明孕育了这一带淳朴的民风。晋南农村生生不息的传统土葬习俗,构成一种独特的法律文化形态。在内容、形式等方面,晋南农村土葬习俗呈现出典型的北方丧葬礼俗特征。这种习俗有其儒家孝道文化的根源,发挥着人心维系、社会调控、价值塑造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对当今的法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有所助益;同时,也存在用地问题、浪费问题等弊端,应加以法律规制和改造。  相似文献   

2.
西藏地区因为其特殊的地形,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甚至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损害和威胁,长期居住在这块高原上的藏民族,他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各种防御雷电灾害的技术,为高原地区生活的人们提供了安全生活生产的保障,这些传统的防雷术主要有哪些内容,这些技术对当今的防雷工作有什么样的借鉴和指导?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采访了西藏自治区防雷办主任桑旦。  相似文献   

3.
蒋贞 《文物天地》2020,(4):94-99
鞋,古称"屦",又叫"履",也称"足衣",为人类行走的工具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中国鞋履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间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进程,创造了无数种不同类型、不同材质、不同文化功能的鞋履。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鞋不仅包含了历史、审美等文化功用,还是身份地位、民族迁徙、社会角色的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历代地方志及现代民俗学调查报告为基础,并结合其它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对近世时期流行于浙江地区的土葬、火葬、二次葬、潮魂葬等丧葬习俗的区域特征及地域差异,作了简要的介绍及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制约浙江地区丧葬习俗地域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藏族习俗中藏族对白色的崇尚 ,阐释了藏族的美学思想及其色彩审美习惯 ,并结合美学及色彩学知识对藏族的审美观及性格特征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西藏人文地理》2014,(2):34-41
在青藏高原,牦牛很早就先于人类开始生活于这片广袤无垠乏地,并和人类一道守护着这片圣神的净土,这就是高原人类世世代代敬重牦牛,并结伴积淀高原文明的缘由所在。  相似文献   

7.
贾玉平 《神州》2013,(35):46-47
神话的精神积淀,对一个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性格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各民族现代经济、文化发展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希腊神话开辟神话充满着血腥与仇杀,中国神话是以牺牲自我的方式创造宇宙万物。西方神话中蕴含着对爱情和个性解放的价值观,中国神话中蕴含着品行、德操规范性和阶级性的价值观。神话深藏于文化的背后,是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意识形态,心理及思维习惯。无论当今时代多么发达,它始终摆脱不了古代神话中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美好幻想的影子。  相似文献   

8.
王歆瑶 《神州》2013,(4):202-202
黎族女性的文身,是这个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习惯。它由来已久。迄今为止已有千余年的历史。黎族女性文身的背后,潜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有所隐喻的民族心理,它是黎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三江源区生态移民及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生态补偿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这些探讨,可为三江源区的生态补偿与政策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元礼 《神州》2012,(27):172-172
任何一个民族民间歌舞的存在,都与其民族心理(包括生活习俗)息息相关,民族心理是其民间歌舞存在的土壤,民族心理的变化,直接影响其民间歌舞的存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雯 《收藏家》2012,(2):77-78
1978年,在距今2400多年前的曾侯乙墓(现位于湖北随州市,墓主是战国时期曾国的君主乙,故此墓称作曾侯乙墓。)中,出土了大量富有楚文化意蕴的装饰艺术品、生活用品、礼器。尤其是一批珍贵的青铜器引人注目,其中曾侯乙尊盘造型美观,极尽奢华,是罕见的极品。  相似文献   

12.
孔琪 《神州》2013,(15):220-221
加快农村社会的发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都离不开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撑。由于畜牧兽医公共服务固有的农村公共服务的共性及其自身的特殊性,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是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它的研究我们可以追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历史变迁、了解现实中各种农村公共服务的供求关系、供给现状以及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3.
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是作者对原始人的思维和心理进行的描写。这种对原始民族思维结构的猜想也对我这个在所谓"现代文明"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的思想造成了强烈的撞击,我认为原始人观念中的思维原则同样也存在于现代人的观念中,人类思维确实是存在一种模式(结构)的,并且这种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全人类一致的,或者说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的循环式叙事结构,反映了中国人特殊的"出世—入世—出世"的生死轮回的民族文化心理,反映了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5.
于洋 《神州》2012,(18):36-37
唐朝时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国,富强地立于世界的东方,日本的国力远不及中国,而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推移使得在近代的中国落后于日本,这个变化有历史的原因,更离不开历史串件背后的民族群体心理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中国落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尤其着重于从文化方面入手分析中国的民族群体心理。其次对日本的快速发展进行探究,究其背后的民族心理因素。总结后对民族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婧杰  马显明 《攀登》2013,(1):60-63
我国心理干预体系尚处于完善阶段,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心理援助路径和相关管理组织经验迫在眉睫。玉树灾后心理救援工作是在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下展开,在没有既定参照模式的情况下进行的心理干预调适与创新,无论在心理干预方式还是应急管理方面,为我国心理干预体系的健全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并对探索民族地区灾害心理救援模式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在总结玉树灾后心理干预工作的特点、经验基础上分析不足,并就如何建立适合高海拔地区、民族地区的心理干预体系提出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和文物工作实践,概述、论析扇面画的修复过程及方法:先对扇面画作科学的病害诊断,然后采用传统工艺方法,对此扇面画进行抢救性修复、保护,恢复其原貌,使其利于收藏展示、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在满汉杂居的东北, "旗户"地主与"民户"地主之间在土地经营管理及日常生活交往中形成了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民族心理表现出"常态"与"变态",满汉民族文化在碰撞磨合中既相互吸纳又交融共生.  相似文献   

19.
高句丽民族的婚丧习俗及宗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文献与考古资料,阐述了高句丽民族的婚姻、丧葬及宗教信仰三方面的习俗,并揭示了其自身的特点,反映了高句丽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与中原汉族文化的互融性。  相似文献   

20.
民族关系是民族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共生学的视域中,民族关系是社会共生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因为"互利性"的"刺激"而产生的民族共同体的自觉行为.它以民族共生系统中的能量分配为核心内容,受民族共生单元、民族共生度、民族共生环境、民族共生力以及民族共生界面的影响支配,是一种从间歇共生向一体化共生、偏利共生向对称性互惠共生不断发展的民族之间的共生运动.向更高层次的有序化和一体化不断演变是民族共生运动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