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各类民间文学品种中,民歌是最能直接反映生活、参与社会、表达人们的愿望和好恶的。具有丰厚文化积淀和富于艺术才能的西藏人,把民歌这种艺术形式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事态中的作用发挥到了令人折服的地步。他们不但快乐时唱“吉鲁”(欢乐歌),悲痛时唱“觉鲁”(苦歌),恋爱时唱“噶鲁”(情歌),劳动时唱“来协”(劳动歌),而且往往用歌谣来表达他们生活的愿望和政治上的诉求。曾经被拉萨人津津乐道、百唱不厌、甚至成为当时人们的政治生活、社会新闻一部分的白拉姆歌,就是民歌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例。我在拉萨工作期间收集过数十首这…  相似文献   

2.
客家山歌是客家下层民众在山野间即兴唱出的原汁原味的民歌,被誉为客家文学的明珠。客家地区自古以来就盛行山歌,客家人通过唱山歌来反映他们的劳动生活、风土人情、社会风貌、男女爱情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3.
巢湖民歌     
《文史月刊》2013,(9):F0002-F0002
<正>安徽巢湖地区既是鱼米之乡,也是民歌之乡,正如一首巢湖民歌所唱:"红公鸡尾巴拖,三岁孩儿会唱歌,若问歌儿有多少,芝麻三斗并三箩。"巢湖人爱唱歌,他们自豪地唱到:"叫我唱歌不费难,舌条弯弯嘴动弹,三个五个随我唱,十个八个随你还,田里干活唱着玩。"巢湖民歌分为山歌、秧歌、船歌、渔歌、茶歌和小调等多种形式。"望风采柳"是巢湖民歌的传统创作形式,农民们智慧风趣,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唱什么。比如,春夏季节,在水田里插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地区长期生活着大批蒙古族人民,他们在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产环境中创作了无数优秀的蒙古民歌,本文就这些民歌的形成和分布以及价值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邱新宇 《神州》2013,(17):241-241
黑龙江地区长期生活着大批蒙古族人民,他们在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产环境中创作了无数优秀的蒙古民歌,本文就这些民歌的形成和分布以及价值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我省的少数民族中,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居住分散、支系繁多的民族。仅生活在楚雄州的五十一万彝族人民,就有罗罗濮、纳苏濮、俚濮等十二个支系。它们多数散居或聚居在全州十一个县的高寒山区、半山区,少数在平坝区。虽然他们属于一个民族共同体,在许多基本方面是相同的,然而由于关山阻隔,交通不便,长期闭锁的自然经济等原因,使他们在社会生活、生产水平,以及在语言、文学艺术、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形成各自的特点,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生动局面。楚雄州的彝族民间文学,长期以来被埋没,无人问津。对它的发掘、搜集、整理和研究,可以说是解放以后的事。正如一首彝族民歌唱的那样:  相似文献   

7.
侯晋元 《文史月刊》2006,(11):47-48
“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平定的砂锅亮晶晶……”这首家喻户晓的山西民歌,我们祖祖辈辈传唱至今,唱遍了大江南北。然而,有谁知道在这首妇孺皆知、世代诵唱的民歌中唱到的平定砂锅,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史话。  相似文献   

8.
连山民歌     
连山境内壮、瑶、汉各民族均有独特风格的民歌,内容丰富,流传甚广,有“出门三步起歌声”之俗语。壮族居民用壮话唱的称壮歌.亦称南歌;瑶族居民用瑶话唱的称瑶歌:汉族居民用连山方言唱的称连山山歌。现在,壮、瑶、汉各族民歌也统称为连山山歌。  相似文献   

9.
《神州民俗》2010,(9):20-22
沙田民歌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它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沙田水网地区,是在当地“量家人”唱的“蛋家歌”和“渔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歌统称。沙田民歌已有170余年历史,目前尚在流行的民歌有5000多首。  相似文献   

10.
毋庸置疑,时至今日,人们不会再以花儿是情歌伤风败俗,花儿是"野曲"难登大雅之堂来审视花儿、妄评花儿。也不会用"花椒树上你嫑上,上去时树杈儿挂哩,庄子里去了你嫑唱,胡唱时老汉们骂哩"禁锢花儿的演唱活动。花儿作为口传心授的民歌,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早以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众多的曲令,特色各异的演唱方式深  相似文献   

11.
“隔河看见子一团花,走到门前满面麻,若要隔河听渠做点私情事,世间那得更个长鸡巴.”(《山歌》)这是一首明代江南的民歌,冯梦龙用原汁原味的吴语方言,将这首作品做了完整的记录. 这首明代江南民歌,具有五个特征,一是四句头山歌;二是一、二、三句押韵;三是艳歌;四是用“隔××××××”起兴.这种起兴在现在的江南民歌中依然丰富.如苏州民歌“隔河看见美娇娘,头浪青丝亮澄澄,面熟陌生口难开,唱支山歌姐思量”、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县民歌“隔河看见白牡丹,我远详要倷几化难;我荷叶盘打水滴溜溜心里转,雨笃知了口难开”、上海市崇明县民歌“隔河看见姐情深,唱支山歌姐听听;半真半假思量你,落雨芝麻口难开”、南京江浦县民歌“隔河看见牡丹开,牡丹开花红艾艾,左手摘个头上戴,右手摘个怀里端.  相似文献   

12.
武当山下"民歌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4月的一个晚上,丹江口市六里坪文化站站长李征康从他家打来电话,告诉我他在武当山南麓发现了一处叫吕家河的“民歌村”。这里唱民歌的风气很盛,歌手多,流行的民歌分为“阳歌”和“阴歌”  相似文献   

13.
壮族人民勤劳、勇敢、聪慧,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造就了幽默、乐观、爱美的品格。不但壮族民歌充分反映了壮族劳动人民真、善、美的思想感情,而且壮语成语、俗语,也是准确、鲜明、生动,音韵铿锵优美。两交相辉映,成为壮族化中两道亮丽的风景线,使壮族人民的交际生活增添了诙谐、幽默及美感情趣。本谨就壮族成语、俗语的特点作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4.
《沧桑》1995,(3)
晋西北的河曲县,元明时代就“户有弦歌新治谱,儿童妇老尽歌讴”,有着深厚的民歌土壤。经过600多年的孕育、成形、交融、发展,河曲已成为以山曲为主,辅之以小调、号子、二人台等形式多样、风格独具的民歌之乡。河曲人几乎都会唱几句河曲民歌,在游泳、洗衣的河岸边,在车轱辘滚动的小道上,在山、梁、沟、峁, 在闹哄哄的打谷场,到处可听到粗扩、豪放的民歌声。河曲民歌质朴、厚重,  相似文献   

15.
<正>摄人心魄的乌兰布统大草原"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多少人是通过这首敕勒人唱的民歌,了解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最南端,有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摄人心魄的乌兰布统大草原,又俗称坝上草  相似文献   

16.
杜青梅  罗成 《攀登》2007,26(4):217-220
原生态民歌热唱现象,反映出当今社会大众的心理和文化倾向,引起了全社会对民族口授文化遗产更多的重视。分析并关注这些大众心理和文化倾向,不仅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的更多关注,也为从民歌角度认识社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傈僳族民歌     
傈僳族民歌按曲调性质可分为四种。其一,木瓜布。适合中、老年人演唱。曲调高亢、激昂,具有吟唱性,多用来唱《古歌》、《生产调》、《盖房调》、《葬歌》等。唱丧葬歌时,音调转为低沉、悲切。其二,摆时摇。为青年人演唱的歌颂爱情的曲调。领唱人唱完“引子”,众人围绕在一起,边齐声合唱边作各种动作。每首末句以“呀拉伊”为结尾,曲调奔放热情。其三,伏叶叶。曲调深沉感伤,用来抒发痛苦、悲愤心情,内容多为生离死别的生活中不幸故事。其四,本瓜熟。是怀念情人、朋友或跳舞、游戏时唱的抒情短歌。曲调欢快、流畅,适于抒情,为少…  相似文献   

18.
林旭 《丝绸之路》2006,(9):54-55
岩上滴水滴滴清 滴在龙窝万丈深 捡个石头试水深 唱个山歌试姐心 …… 这首流传在四川丹巴的民歌被称为“啦啦调”,与《康定情歌》的“溜溜调”一道,堪称康巴高原民歌艺术里的一对姐妹花。  相似文献   

19.
可可以她圆润甜美的童声歌唱博得了大人们的赞赏。老师教她唱陕西民歌《走西口》等,可可因此经常参加一些少儿的演唱会。可是,可可的声音却越来越嘶哑了,虽然经过了治疗,但还是没能恢复到原来的童声。了解儿童脆弱的发音器官儿童发音器官的特点是质地脆弱,音域较窄,因此曲调过高,音域过宽的歌曲都不适合于儿童歌唱。有些孩子唱成人的歌曲,模仿成人的音量、音色,喉咙撑得大大的,喉头肌肉过分紧张,舌要尽量后缩,这样发出的声音似乎“宏亮”一些,实际上是听觉上的一种错觉。儿童唱高音时不得不用声嘶力竭的叫喊来应付。他们用不自然的紧张的声…  相似文献   

20.
现在是刀郎,过去是王洛宾,把新疆和新疆改编民歌唱到全国人民的听觉里。新疆改编民歌采自于南北疆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真正的新疆民歌就封存在那偏远的村庄、草原和牧场,而民歌就是少数民族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