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0年2月1日,宝应县红卫公社西荡大队傅庄生产队社员在宝应大运河西的大王庄后头挖鱼塘时,在一米以下的土层里,发现了一面铜镜。这铜镜表面锈蚀很少,四周光洁如新,可以自照,直径为16厘米,水银包浆呈浅黑色,断面呈银白色,较厚重,边缘为葵花形素缘。镜背主纹为:左边竹林,在竹林前有人席坐弹琴,前置木案,上有笔砚等物。下方为池塘,池水涣涣。四周是山石和草地。荷叶高出水面,正好作为纽座,上面蹲着一个小乌龟作为镜纽。池塘右上边,一只凤凰翘首展翅,正欲高飞。远处有山和树,隐约于云气之中,一只仙鹤展翅飞翔,  相似文献   

2.
仪陇县南图乡华堂村农民刘长映于1991年12月25日在宅旁建造新房时,掘出一面古代铜镜。随即上交给县文物管理所,受到表彰和奖励。此镜质地白铜,外表含有玄锡和白银成分,光洁照人。镜背有高0.7、阔1.6的圆拱钮,钮座外有素线纹内饰有朱雀2只,葡萄2串,按上下左右方位对称排列。纹外饰有佛手4只,仙桃4只,环绕镜周均衡排列。镜外缘为0.7厘米宽的8阙粗犷内向连弧线组成的荷叶纹边。此镜直径17.5厘米,厚0.4厘米,净重513克。初步鉴定为唐代铜镜。  相似文献   

3.
荆门历年来搜集一定数量的铜镜68面,现选择有代表性意义的铜镜34面,按时代顺序分述如下:(一)战国1.四山镜镜作圆形,四弦钮,重方座。主纹为浮雕的羽状地纹,自然间隔为四区;每区的羽状地纹上各饰双勾右旋山字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博物院藏有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各类铜镜260余面,其中以唐、辽、金铜镜数量较多,类别丰富,品质较好。辽金铜镜中尤以辽契丹纹铜镜最为大众所熟知。这些铜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时期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与中原文化的交流情况。馆藏铜镜中,汉代铜镜有38面,可分为铭文镜、蟠螭纹镜、博局镜、禽兽纹镜、人物故事镜等,时代分布在西汉早期至东汉晚期之间,这些铜镜具有明显的中原铜镜特征。  相似文献   

5.
近年,在内蒙古东南部陆续出土了一批汉代铜镜。这批铜镜无论其形制和纹饰,都与中原地区的同类产品一脉相承,中原式铜镜所以能够在塞北地区广泛流行,应该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本文拟对这批资料作一类型上的分析,辨明其流行年代,进而探讨其所以出现于该地区并得以流行的原因。一、铜镜分类  第一类  花叶纹镜仅出土 1 面,乌海市新地汉墓出土。M10:6残。三弦钮,圆形钮座,原报告称四乳周围有羊头、羊角状纹饰,实际应为变形的花叶纹。外缘为内向连弧纹。直径 11.5 厘米(图一,1)①。第二类  铭文类镜 此类镜发现数量最多,有日光镜,昭…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习惯把宋、金时期的一种以"牛、水、星、月"纹饰为主题的铜镜称为"犀牛望月镜"或"吴牛喘月镜",但笔者经过仔细辨别和考证,发现前人在这类铜镜的认识和定名上有一些不妥之处。一是宋金时期这类铜镜纹饰中的"牛",既非犀牛,也非水牛,而是镇水神兽"井木犴";二是宋金时期这类纹饰的铜镜并不是"犀牛望月镜"或"吴牛喘月镜",实为"井宿镇水镜"。至元明时期,这类铜镜的纹饰才逐渐简化,直至最后演变为"犀牛望月镜"或"吴牛喘月镜"。因此,我们在鉴定这类铜镜时要仔细辨别,不能盲目地把元明时期的"犀牛望月镜"或"吴牛喘月镜"与宋金时期的"井宿镇水镜"相混淆。本文所说的一些鉴定方法可用在此类铜镜的鉴定上,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范淑英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1,(3):30-44,108,109
自1945年梅原末治《唐镜大观》著录两面"永徽元年"铜镜以来,考古出土和文物征集发现多件带有"贞观元年""贞观十六年""永徽元年""上元二年""大和元年"等唐代年号的铜镜。这些铜镜因有明确的纪年,在唐代铜镜艺术研究中曾被作为标准器对待。但这些铜镜在造型、铭文书体、纹饰等方面,皆与唐代铜镜有异,而与宋代铜镜相合。本文对5种8件带有唐代年号的铜镜予以重新考察,认为它们与一般宋代的仿唐镜不同,一是没有铸镜作坊铭或是姓氏铭;二是铜质精良;三是花纹清晰。因此,这8件器物应为宋代铸造的仿唐镜。  相似文献   

8.
北安市博物馆馆藏一件金代双鲤鱼纹铜镜,因镜背边缘有錾刻铭文"上京巡院"字样,又称"上京巡院"铜镜。金代官铸铜镜上的铭文款识是识别金代铜镜的一个重要标志。双鱼纹铜镜成为金代经典纹样,与女真族早期渔猎生活中对水与鱼的崇拜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黄成木 《江汉考古》2003,(2):82-84,F003
武汉市文物商店集藏着大量的古代青铜镜,其中有日本铜镜十数枚,形制有圆形和圆形带柄,也有异形镜。装饰题材以松、鹤、竹、梅吉祥纹为主体。均有铭文。日本铜镜带有我国宋代铜镜遗风,其铸镜艺术起步较晚,我国铜镜艺术开始衰落时,日本铜镜艺术则渐趋成熟与发展。但昙花一现,很快衰落。通过文中介绍的铜镜,本文初步勾勒了日本铸镜概貌及日本铜镜传入中国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0.
魏杨菁 《收藏家》2003,(11):23-27
中国铜镜的发展历史,从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开始,就像一条源远流淌的长河,其间无论是汉代的规矩镜、画像镜,还是唐代的瑞兽镜,花鸟镜,都以其多姿多彩装饰着这条铜镜的长河,使其熠熠生辉。而神兽镜又是这长河中另一朵绚丽的浪花,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神兽镜是在铜镜背面以浮雕手法作出纹饰,主要装饰内容是东王公、西王母等神人和龙虎等兽形,故名神兽镜。其装饰方法有环绕,有重列,有同向,式样不同,风格却统一,反映了道家的神仙思想这一主题,因而神兽镜有别于同时期的规矩镜、夔凤镜而独具一格。特殊的题材、独特的技法,将中国铜镜的发展推向新的阶段。神兽镜出现在东汉中期,是东汉铜镜纹饰的一个种类,在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出土较多。这是由东汉延续到六朝时期的一种铜镜,从墓葬发掘的情况来看,由于东汉贵族墓少见,因而神兽镜在东汉墓中发现不多,而六朝的贵族墓中大量出土神兽镜。我馆(南京市博物馆)发掘的近四百座六朝墓葬中出上了百枚铜镜,神兽  相似文献   

11.
<正>铜镜是古代人照面容的器具。从目前考古资料看,铜镜至迟在商代已经出现了,经历三四千年的发展,到清代才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在这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铜镜的式样、质地、纹饰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征,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金代铜镜造型和纹饰多种多样,有动物类纹饰(瑞兽镜、双鱼镜、龙纹镜),有历史人物、神仙题材编外(如许由巢父故事镜、柳毅传书故事镜、唐王游月宫故  相似文献   

12.
乾隆皇帝好古仿古,存世的“乾隆年制”款仿古铜镜见有仿汉晋、仿唐代、仿宋代制品,镜形以圆形镜为主,也有长方形镜、菱花形镜等。乾隆仿古铜镜仿古而不泥古,纹饰繁缛富丽,装饰圈带铭文,体现出浓厚的乾隆本朝特色。清代宫廷内铜镜铸造因玻璃镜的使用而衰落,但乾隆款仿古铜镜精美的铸工和独特的风格,仍堪称铜镜铸造史上辉煌的结束。  相似文献   

13.
1979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莫拐农场工人王喜庆,在家中院内距地表0.5米深的土层中,挖出一面古代铜镜。 这面铜镜为圆形,直径10.8、边厚0.8厘米。镜面微鼓;镜背正中有一兽形钮,边缘内斜。镜背图案分3重,中间有一突出的环棱,环棱内兽形钮的四周分布4只海兽,另有葡萄等纹饰挽杂其间;环棱外为第二重,有形态各异的飞鸟、昆虫及葡萄等花纹;边缘为水波纹图案。 这种纹饰的铜镜,最早出现于唐代,辽金时期的东北地区多有仿制。牙克石市莫拐农场发现的这面铜镜,  相似文献   

14.
南阳市博物馆馆藏铜镜达几百面。上至战国,下到明清,历代皆有。有圆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铜镜,还有带柄的铜镜。这批铜镜铸造工整,设计新颖,花纹清晰,不论人物、花草、鸟兽都非常生动精致。至今有的镜仍可用于照面。现将馆藏带有年款的铜镜按时代简介如下: (一)东汉元兴元年镜(公元一○五年),半球形钮,圆形钮座,主纹饰似变形四叶纹,纹内有铭文:“富且昌,乐未央,师命长,  相似文献   

15.
<正> 海兴县境内的小山曾多次发现汉代铜镜,但大多流失。近几年县文化馆文物组已征集到山上出土的几件铜镜,现作一简介。 1985年春,小山东村村民,开山取石时挖出鼎、炉、罐等陶器和盉、剑、五铢钱等铜器,同时还出土了几件铜镜,其中有二件保存较完整。一件是规矩龙虎镜:镜径8.9厘米,半球钮,座柿蒂纹,座外有一方栏,主要纹饰是龙虎和规矩组成的图案,外缘呈斜蓖、三角连纹和素面的5个圆圈(图一)。一件是规矩日光镜:镜径11.7厘米,半球钮,  相似文献   

16.
金代铜镜纹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出土金代铜镜较多,其纹饰除一部分为仿中原的外,大部分具有本民族自身的特点。通过对这些铜镜的整理,可以找出金代铜镜纹饰的一般特点和规律。现按类型分述如下: 一、龙纹镜金代龙纹镜造型及构图都和同时期中原的龙纹镜有明显的差别,它基本分为单体龙纹和双体龙纹两大类,目前尚未发现多龙或以龙的头部及以龙为主和其它动物组合的纹  相似文献   

17.
《文物》2017,(7)
<正>1988年5月,湖北省房县门古寺镇马家河村秦口榔玉小学在基建时发现一座墓葬。墓葬已遭破坏,经清理确定为一座券顶砖室墓,出土陶鸡2件、影青刻花缸1件、盾形铜镜1件。其中盾形铜镜(总0079号)较为精美,现介绍如下。铜镜边缘连弧,形如盾牌,形体较厚大,表面有绿锈,保存完好。镜面光洁平整。镜背纹饰精致,铭文清晰可见。镜背中下方饰一双耳丹炉,炉上置盖,三蹄形足。丹炉上方饰腾升的火  相似文献   

18.
2020年11月24日,经过精心筹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主办的“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展览(以下简称“镜里千秋”展)开幕(图一)。该展览展出国博馆藏铜镜及其相关文物260余件(套),这是国博首次举办有关铜镜的专题展览(图二),其学术意义非同凡响。展出的铜镜考古发掘品30面,不仅有一般工艺镜,而且还有较为少见的特种工艺镜,具有较为重要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铜镜的起源是一个饶有兴趣、富于吸引力的学术问题,不少学者经过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种种观点,精心构筑起自己的铜镜源流式;而且随着考古材料的不断出现,这个问题又被一次又一次的提出来.何堂坤在1988年《考古》第二期上发表了题为《铜镜起源初探》的文章,对以往关于中国铜镜起源的三种主要观点,即镜由鉴来、镜由阳燧来、镜由铜泡来,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且提出了新的铜镜源流式.他认为铜镜是受多种早期金  相似文献   

20.
千阳县图博馆十分重视零散文物的征集工作,近几年来征集到一批战国、汉、三国、晋、唐、宋铜镜,现将部分铜镜介绍于后: 一、战国镜三件: 蟠虺纹镜馆藏327号,战国,园钮,钮外为四祖阳线雕刻的首尾盘绕的蟠虺纹,间饰有四乳钉纹,边缘为内向十六连孤纹。镜径13.7厘米,重450克(图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