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小芳 《神州》2014,(5):133-133
"思辨"一词在现代汉语里的释义为"思考辨析"。议论文是以思想性见长的文体。一篇议论文思辨色彩的强弱度直接影响着思想的深刻度。文章有无思辨性直接决定其可读性。关注思辨性在议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进而探究材料作文怎样写出具有思辨性的文章来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读写引导教学法重在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它与传统的读写方法有着显著得区别。传统的读写训练中不少教师只重视积累,一味的要求学生读、背、抄,学生非常厌烦这种机械的学习方法。笔者认为,传统的教学法不能科学地处理读与写二者的关系。为了提高学生读写质量,让学生在读书之后,将感受最深的句、段、篇章予以摘记,经过揣摩、玩味之后,将触发的一束束灵感之花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推广使用读写引导教学法。  相似文献   

3.
一般说来,考场作文在自选文体的情况下选择写记叙文难度较大。因它所受话题(或命题)和选材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远远大于写议论文。要想使考场记叙文拿到高  相似文献   

4.
黄瑜 《神州》2011,(6S):29-29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朝着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引导他们尽可能去探索,做到读写结合,从读学写,以写促读。阅读是为了理解和汲取语言文字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在作文教学中重视仿写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5.
晓君  蔡雄辉 《南京史志》2011,(19):20-22
【中考真题】两选一作文:作文(一):给自己一个拥抱作文(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也可以说是自己的一张名片。例如,豪迈奔放是苏轼的名片,婉约清丽是李清照的名片,坚贞不屈是文天祥的名片……那么,什么是你自己的名片呢?请以"是我的一张名片"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⑴文体限于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600字;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⑶卷面整洁,字迹清楚。(50分)  相似文献   

6.
吴乃华  刘喜东 《神州》2012,(9):122-122
作文是语言和文字表达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作文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如今的作文教学是以说话、写话、写段、观察、想象、篇章、综合为系列,从内容人手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在教学实践中,为把作文写好、写活,注重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作文与生活实践结合,实施开放式的,多渠道的,课前、课上、课后全程作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内驱力,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使师生在愉悦的习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7.
正"好生活,好作文,作文和生活一同进步!"这是生活作文的宝贵经验。"作文和生活"怎样才能"一同进步"呢?笔者试用"五步法"训练,怕写作文的学生,找到了作文的源泉,作文不难了,既能轻松完成,又能从生活和作文中分享种种乐趣。以下,是"五步法"作文训练的基本过程及成功经验:第一步:选读一篇佳作,透视文中的生活故事。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的充实与作文能力提高并行。"学生怕写作文的首要原因,是生活体验不足:想写景,没看清;想写人,没熟识;想写事,没参与。怎么办呢?引导孩子乐于走进生活,在生活中长见识,这是第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8.
李晓娟 《神州》2012,(29):84-84
读写结合阅读教学法是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精华之一。从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到程端礼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都是强调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教学中,怎样做到读写结合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下面是我的主  相似文献   

9.
袁会成 《神州》2014,(3):51-51
作文半壁江山。作文立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文成绩的及格与否。笔者在材料作文的这一方面做了一些探索,觉得还是有路可寻的。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巧方法,让学生好学,乐学,易学。如"对话抓词句""故事析原因""角度取动心""多写正能量"等方法,学生以此为试金石,去实践应用,学生的作文一定能够稳中取胜。  相似文献   

10.
一、把议论文写鲜活初写议论文,不少同学极易写人家写过的,说人家说过的,很容易落俗。其实议论文是最具时代性与针对性的。我们常把鲁迅先生的杂文比作“匕首”与“投枪”, 就是因为鲁迅先生总是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把自己手中的笔当作战斗武器使用。所以,要让议论文鲜活起来,就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找米下锅”。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将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做到了限制性和开放性的和谐统一。作文命题独具特色,在贴近生活、回归人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写出个性特征的命题理念指导下,请考生就“泥土”引发的联想,写一篇作文,让所有的考生都有话可说。题目要求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情感积累,写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它改变了较长时间以来,“文体不限”后只能写记叙文类、议论文类的状  相似文献   

12.
张洪艳 《神州》2011,(2X):100-100
高中语文《考试大纲》对写作的要求是: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也巳首次把“人文性”写了进去,突出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承认和重视“主观性”在语文学习中的存在。我以为,我们平时的作文训练也应该按照这两个要求来进行写作和评改。因此,作文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我们的评改理念也应该与整个语文教育的理念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晓君 《南京史志》2011,(21):6-7
【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微笑是一束馨香的百合花。给家人一个微笑,让花香沁入彼此的心间;给朋友一个微笑,让花影在彼此的记忆中;给陌生人一个微笑,让花朵绽放在每个人的心中。请以"微笑"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内容充实,感情健康真实;2.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3.标点正确;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4.文中请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和校名。  相似文献   

14.
李磊 《神州》2012,(9):39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作者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和创造性阐述世界的过程。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  相似文献   

15.
黎杏 《神州》2011,(9X):88-88
近年来,考场作文突出文体特征已是约定俗成的一个隐性要求,在四大文体中,选择频率最高的是议论文。议论文文体特征容易表现,特别是可运用的素材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学生的首选文体。但是,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学生对议论文的把握还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6.
刘敏 《神州》2012,(21):129-130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也就是说写好作文的开头非常关键。但是,写好作文的开头却也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初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有不少的同学感到无从下笔,尤其是开头如何巧妙地引出论点,直接影响作文成败的关键。我国元代乔梦符曾说过,“起要美丽,有如凤头。”“凤头”是传说中的凤凰的头.这种鸟谁也没有见过,但在画家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小小的凤凰头上的羽毛,色彩斑斓,引人注目,给人以美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议论文通过一系列的论证来阐述一定的道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的成立。初中阶段,学生不仅要能够"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语文课程标准》),而且要"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相似文献   

18.
浅谈读写结合,提高习作能力的训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荣 《神州》2012,(7):54-54
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内涵丰富,只要我们充分地挖掘教材这一资源,作文讲究技巧。技巧是开启思维之门、智慧之门的钥匙,人们在作文的迷宫中穿行,会领略到无穷的乐趣,彻悟到博大的精神,感受到自然的美景,体会到人间的真情。经常地加强读写结合训练,不但能更好地促进阅读,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习作的能力也是大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9.
正匡互生,又名匡济,是"五四运动"中因点燃赵家楼第一把火而出名的湖南邵阳人。然他的两篇习作引发一桩湖南省教界命案的故事,却知之者甚少。1913年,匡互生就读于邵阳驻省中学。学习期间,匡互生写了两篇作文,一篇为《救国大计策》,为议论文,511字,老师改动21处,增字45个,批语是:识见卓越,能言所欲言。另一篇为《岳麓游记》,为记叙文,689字,老师  相似文献   

20.
肖天和  代景芝  代春凤 《神州》2012,(19):252-252
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中对李杜诗篇的评价是否公允姑且不论,但提出的诗歌要“新鲜”的主张,应该说是颇有见地的。常见一些同学作文,写老师不是深夜批改作业,就是背生病同学上医院,再不就是语重心长一番话说得“我”幡然醒悟:写好人好事,不是乘车让座,就是拾金不昧,再不就是扶老太太过马路;写议论文要摆事实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