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以立法的形式设立公祭日,使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成为一项彰显国家意志的重要活动。国家公祭悼念的对象,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国家公祭是继“两个法庭”关于南京大屠杀案审判,1985年前后建馆立碑编史后,以国家立法的形式,第三次固化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它对于凝聚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2.
南京大屠杀是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中绕不开的问题。在世界历史范围里,像南京大屠杀这样,对事件本身(不仅是如何评判,甚至就是否发生)存在纷繁歧异的认知,十分罕见。为了还原历史真相,反驳日本右翼的谬论,中国学者,尤其是大屠杀发生地南京的学者做出了卓越的努力。新著《南京大屠杀史研究》①(以下简称《研究》)上下两册即为南京大学张生教授及其弟子们近期研究成果的展现。  相似文献   

3.
2005年12月27日至28日,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和江苏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首发式“暨南京大屠杀史料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南京举行。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志军,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皓等人出席了《南京大屠杀史料集》28卷的首发式,吸引了在宁  相似文献   

4.
为推动调查研究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促进中日友好和平,经旅日华侨中日友好促进会秘书长林伯耀先生积极倡议,在南京师范大学设立南京大屠杀研究资助项目,鼓励国内有志于从事调查研究南京大屠杀的专家学、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及民间个人积极申请。  相似文献   

5.
书讯     
《澄清历史———南京大屠杀研究与思考》2005年7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孙宅巍著的《澄清历史———南京大屠杀研究与思考》,40.3万字。该书分十章论述、探讨了南京保卫战与南京大屠杀的多重关联、南京大屠杀的原因、南京大屠杀的内容与时空范畴、安全区在南京大屠杀中的历史地位、性暴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位置与特点、新发现的埋尸资料及其诠释、民众的抵抗、“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界定、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影响、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并附录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搜集的日军暴行记录470件。《论反法西斯盟国的对日作战》2005年6月云南大学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国际惯例、人民的呼声和未来的祈望三个纬度,论述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同时认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法案,全面体现了我国宪法人民主体性的根本精神,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77年以来,我国通过“两个法庭”审判和建馆、立碑和编史,先后两次对...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深化日本侵华与南京大屠杀研究,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历史.和平.发展——多元视域下的日本侵华与南京大屠杀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主办,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编辑部承办。  相似文献   

8.
《民国档案》2005,(3):38-38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宅巍新《澄清历史——南京大屠杀研究与思考》,最近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共40万字,分为10篇,对南京保卫战与南京大屠杀的多种关联,南京大屠杀的原因、时空范畴、难民区、规模、性暴力、抗争、幸存、历史影响以及人们对它的记忆等问题,进行了深度论述和探索,首次披露了一批最新发现的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研究》2000,(1):33-45
针对日本右翼团体1月23日在大阪集会否认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事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召集部分研究人员举行座谈,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和日本右翼否认历史真相反映出的日本社会右倾化问题进行了研讨。这里选录了张海鹏、张振鹍、庄建平、齐福霖、王建朗.研究员及本刊副主编荣维木的发言。发言标题均由发言者根据发言内容自行拟定。  相似文献   

10.
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年以来,不断发现许许多多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证据,使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真相越来越清楚。但总有人不时地提出种种奇谈怪论,挑战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历史判决和定论。本文着重从上述两个法庭审判过程中用法律文书的形式认定的证据链,来透析南京大屠杀最原始最基础性也最具有说服力证据的由来...  相似文献   

11.
书讯     
《澄清历史———南京大屠杀研究与思考》出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宅巍新著《澄清历史———南京大屠杀研究与思考》,最近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共40万字,分为10篇,对南京保卫战与南京大屠杀的多种关联,南京大屠杀的原因、时空范畴、难民区、规模、性暴力、抗争、幸存者、历史影响以及人们对它的记忆等问题,进行了深度论述和探索,首次披露了一批最新发现的档案资料,拓展了南京大屠杀研究的视野,提出了若干有价值的新观点。附录中完整辑录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搜集的日军暴行记录1—470件。《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增补本出版《抗…  相似文献   

12.
<正>张连红、孙宅巍主编的《南京大屠杀研究——历史与言说》(上、下)一书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于2014年10月出版,该书为旅日华侨、中日友好促进会秘书长林伯耀先生资助,在南京师范大学设立的"南京大屠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成果之汇编,共收集了基金资助48项成果中的27项,内容涉及南京大屠杀史真相与研究、叙述与表达、战后调查与审判、国民认识与记  相似文献   

13.
2014年12月9日,“国家公祭视域下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学术报告厅召开,来自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江苏省社科院、南京市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员,以及纪念馆的...  相似文献   

14.
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必要性,在于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乃至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在于铭记中国被日本侵略的惨痛历史。这具有恒久的价值,不以当时中国大陆的国民党政权已被更替、今后国际关系冷暖而改变。世界上许多国家设立种种类似国家公祭目的纪念日,主要也是为了悼念死难者、铭记历史,...  相似文献   

15.
章开沅先生是我非常敬仰的历史学家 ,也是一位非常可亲的长者。一个偶然的机缘 ,他在耶鲁神学院发现了以贝德士博士 (也是章先生早先的老师 )为代表的原金陵大学以及当时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部分外籍教师和传教士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目击证词 ,并由此一头扎进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研究 ,终于在古稀之年迎来了又一个学术高峰。他先后整理出版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南京 :193 7 11— 193 8 5》(合编 )、《天理难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杀 ( 193 7— 193 8)》等一系列著作 ,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强烈的反响。章先生对南京大屠杀的…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南京大屠杀成为众多影像文本叙事的重要内容,甚至出现了专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电影,以此揭示、控诉和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进行了各方面的叙事探索,通过历史资料的影像证明、个体命运的共同体建构、超越民族的叙事立场、国际化叙事等方面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进行了影像建构。同时,这些电影也凸显了南京大...  相似文献   

17.
姚群民 《民国档案》2005,(4):96-100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以后,制造了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12月20日,中共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对日军的这一残暴行径进行了及时的报道。作者认为,这是目前所知中共在海内外关于南京大屠杀真相的最早披露与宣传,颇具史料价值和研究意义。同时,这一事实表明中文报刊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早期报道具有中共最先、国外早于国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1992年底,德国政府将一批原藏于国家档案馆中的关于1937年底至1938初“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史料公诸于世。其主要内容及大量血淋淋的历史照片被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报刊转载,在世界上引起广泛注意。中国的《瞭望》杂志、《光明日报》等报刊也作了登。这批史料的公开给日本朝野一些千方百计掩盖否定“南京大屠杀”惨案真相的右翼人士以有力一击。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探讨我国以国家公祭的形式祭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合理性及必要性,以及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对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的灾难博物馆的功能发挥起到的积极作用,主要从灾难博物馆功能中纪念与凭吊、见证与警示、科普与科研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20.
周军 《文史精华》2010,(8):10-16
1947年4月,制造南京大屠杀的主犯谷寿夫,在南京受到正义审判。在铁证面前,刽子手低下了罪恶的头,并得到应有惩罚。是谁在血腥恐怖的日子里冒死密藏了日军屠城的血证?这些血证又是如何艰难地被保存下来的?《南京大屠杀:"京字第一号"证据》一文解密原历史真相,为我们讲述当年两位普通青年的英雄壮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