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备墓 位于四川成都市南郊武侯祠侧。刘备于东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兵伐东吴,在琥亭大战中遭到惨败后退守白帝城。次年4月病死于白帝城中,同年8月灵柩运回成都南郊安葬。陵墓四周环以墙垣,封土高达12米,墓地茂草浓荫,为苍松翠柏所环绕。墓前竖有石碑,上刻“汉昭烈皇帝之陵”,史称“惠陵”。 孙权墓 位于江苏南京钟山独龙阜玩珠峰麓,三  相似文献   

2.
元旦的由来中国的元旦,据传说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  相似文献   

3.
韩艳 《神州》2010,(2):76-79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相似文献   

4.
《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一中记载:“康熙四十九年正月壬午,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先是谕礼部:‘蟒式舞者,乃满洲筵宴大礼,至隆重欢庆之盛典,向来皆诸王大臣行之。今岁皇太后七旬大庆,朕亦五十有七,欲亲舞称觞。’是日,于皇太后宫进  相似文献   

5.
“三望”一词不见于其他文献,仅《春秋》中有三次记载:僖公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宣公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望”;成公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不郊,犹三望”。古人对“三望”有三种解释。《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释云:“三望者何?望祭也。然则曷祭?祭泰山、河、海。……犹者何?通可以已也。何以书?讥不郊而望祭也。”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引郑玄之言:“望者,祭山川之名。……鲁地三望,谓淮、海、岱也。”杜预沿用贾逵、服虔之说:“三望,分野之…  相似文献   

6.
1·《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云:“更始元年正月甲子朔,汉军复与甄阜、梁丘(?)战於沘水西,大破之,斩阜、(?).”这里所载“甲子”,当为“壬子”之误.《汉书·王莽传·下》云:地皇四年“三月辛巳朔,平林、新市、下江兵将王常、朱鲔等共立圣公为帝,改年为更始元年,拜置百官.”《后汉书·刘玄传》亦云:地皇四年“二月辛巳,设坛场於淯水上沙中,陈兵大会.更始即帝位,……建元曰更始元年.”据此可知,王莽地皇四年,亦即刘玄更始元年.另据《汉书·王莽传·上》载.王莽上台后,改国号,并改元,同时又改历法,把汉初始元年“十二月朔癸酉”,改为“建国元年正月之朔”,也就是说.王莽时所用历法比原来西汉时所用历法提前了一个月.更始即位后,以汉统自居,复用原西汉历法.这样,《汉书》、《后汉书》记载这一段历史时,往往有一个月之差.因此,《汉书·王莽传·下》所载:地皇四年“三月辛巳朔”,亦即更始元年“二月辛巳”.既知更始元年二月朔日为“辛巳”,那么其正月之朔日即可推定.当时正月为二十九天,查干支表,上推二十九天,则为“壬子”,而非“甲子”.另查陈垣《廿史朔闰表》,更始元年正月朔日亦为“壬子”,恰好相合.以此可证,《后汉书》当属误记.  相似文献   

7.
八旗主要由三部人组成,即女真(满洲)、汉军和蒙古。在天聪七年和天聪九年以前,并没有设汉军旗和蒙古旗,这三部分人的界限还不像后来那样分明,而且他们人旗年代都比较早,交往和联系也就更为密切。从女真的情况看,建州女真与扈伦四部居处相近,交往甚早,自认为是同族。如《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载:“叶赫贝勒纳林布禄造使宜尔当阿、摆斯汉来告上曰:乌喇、哈达、叶赫、辉发、满洲,语言相通,势同一国,岂有五主分建之理”,①天命六年(1621年)正月,努力尔哈赤也曾说:“其乌喇、辉发、哈达、叶赫,同一语音之国,已蒙垂拓,悉以授…  相似文献   

8.
阎崇年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4,(3):99-108+141-142
1972年江苏无锡出土一件明正德九年(1514)京本誊黄“诏书”,其前有序文、中有宽恤事宜二十七款,末署“京本誊黄”,加盖“皇帝之宝”,但无题名。此诏书《明武宗实录》和《明史》等官书不见记载,但其对了解明中期宫廷、社会、经济、赋役、民生、刑事、吏治等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冯其庸先生《瓜饭楼藏文物录》(下)题此件名为《明正德皇帝罪己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冯氏捐献此件名为《正德皇帝罪诏》。本文依据原诏内容并非皇帝“罪己”,参酌以明廷三殿两宫四朝重大火灾后诏书,并以九条史料作旁证,析议其不应作《明正德皇帝罪己诏》,似应作《明正德皇帝宽恤诏》。  相似文献   

9.
三、太监管理制度乾隆七年(1742年)十二月,弘历皇帝在编写《国朝宫0史》的上谕中说:“明亡,不亡于流贼,而亡于宦官。”又说:“我朝列圣家法事事超越往古,而内庭法制尤为严密。世祖章皇帝御位之初,即立铁牌于内务府,永禁内监不得干预朝政,迄今百有余年,从无一人能窃弄威福者,固由于法制之整肃,而实由于君德之清明。”事实也确是如此,清朝最高统  相似文献   

10.
(《宋史》标点本卷二十二,徽宗四载:“绍兴五年四月甲子,(徽宗)崩于五国城,年五十有四,七年九月甲子,凶问至江南……”。而同书卷371王伦传则为“七年春,徽宗及宁德后讣至……。”那么究竟徽宗死讯什么时间传到江南呢?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08载“(绍兴七年正月)丁亥,阁门祗侯充问安使何藓,承节郎都督行府帐前准备差使范宁之至自金国,得右副元帅宗弼书,报道君皇帝、宁德皇后相继上仙……”。《宋史全文》卷20上、《中兴小纪》卷21、《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21、《三朝北盟会编》  相似文献   

11.
刘勃 《环球人物》2020,(3):110-112
《史记》里有一篇《佞幸列传》,开篇就说:不但女人有因为长得好讨得皇帝欢心的,男人也一样。比如汉文帝时的邓通,除了弄水撑船,没别的本事,只是取媚于上,皇帝得了痈疽病,可以为其吸吮脓血。再如汉武帝时的韩嫣,擅长骑马射箭,“常与上卧起”;还有写过《佳人曲》的李延年,也是“与上卧起,甚贵幸”。显然,这一篇讲的是得到皇帝宠爱的各式“花样美男”。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年五月九日,《光明日报》在报眼刊登雍和宫永佑殿的照片,在说明中谓雍和宫“原为清世宗胤祯府第”。出版物中,以清世宗名讳为胤祯的,也屡见不鲜,如在雍和宫门前出售的小册子《雍和宫》中,即说这个地方“原为清朝第三代皇帝胤祯即位前的府邸”。稍前,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出版肖奭的《永宪录》,编者在“前言”里有“胤祯‘夺嫡’”的话,亦以胤祯为世宗之  相似文献   

13.
洪武元年(1368)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当上大明开国皇帝。据《明实录·太祖实录》卷二九记载,即位前,朱元璋先命礼部书高祖、曾祖、祖考、先考四代皇祖考妣神主,并先期设祭坛。礼毕,朱元璋率世子暨诸子,奉神主诣太庙,追尊四代祖考妣为皇帝、皇后,奉上玉宝、玉册,册曰:“孝玄孙嗣皇帝元璋稽首、顿首、上言尊敬先世人之至情,祖父有天下,传之于子孙,子孙有天下,追尊于祖考,此古今之通义也。元璋遇天下兵起,躬擐甲胄,调度师旅,戡定四方,以安人民。土地日广,皆祖宗深仁厚德所致也。诸臣庶推尊元璋为皇帝,先氏考妣未有称号,谨上皇高祖考尊号曰玄皇帝,庙号德祖,皇高祖妣曰玄皇后;皇曾主考尊号曰恒皇帝,庙号懿祖,皇曾尊妣曰恒皇后;皇祖考尊号曰裕皇帝,庙号熙祖,皇祖妣王氏曰裕皇后;皇考尊号曰淳皇帝,庙号仁祖,皇妣陈氏曰淳皇后。伏惟神明在上,鉴此孝思”。追封后亦按规定仪式进行祭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最早出现"皇帝"一词,是在战国时期的《尚书·吕刑》中,在这本上古时代的《书》里,曾两次出现"皇帝"一词,一次是"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另一次是"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虽然孔传注疏、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和王先谦《孔传参正》等书中对上文中"皇帝"一词解释不一,看法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里的"皇帝"是对前代帝王的尊称。《庄子·齐物论》也曾有"皇帝"一词出现:"长梧子曰:‘是皇帝之所听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这里的"皇帝"是指三皇五帝中的黄帝。  相似文献   

15.
台北中研院史语所廖伯源先生所著《使者与官职演变——秦汉皇帝使者考论))2006年8月由台北文津出版社印行,这是作者前后历时29年才得以完成的专著。全书由导论、上编“使命考论”及下编“使者考论”三部分共十二卷组成。作者指出使者的性质如下:“皇帝之使者是皇帝之代表,为皇帝之耳目爪牙,统治帝国之工具”;  相似文献   

16.
北京中華書局於公元2002年出版了北宋人劉摯(1030—1097)《忠肅集》點校本(附輯佚等),這是現存最完備而精審的本子。其底本爲文津閣四庫全書本,惜書中尚有不少被清人竄改之文字未曾改回,也存在一些失校之處,爲使新本更臻完善,兹據頁數、題目、行數的順序試加校正如下:頁6《賀神宗皇帝即位表》,行2—3:“光符歷之在,丕協人神之依。”頁6《元豐八年賀即阼表》,行1:“恭承皇帝陛下祗若遺訓,嗣膺大歷。”頁57《分析第二疏》,行4:“其利也,則下至於歷日,而官自鬻之。”頁179《上政府啓》,行2:“天相炎歷,日太和。”頁214《興龍節疏》,行4:“天保…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反映的是西周到春秋时代的历史。其中“麦”字凡七见,与麦同意的“来牟”二见。今从这九次对麦的歌咏中分析《诗经》时代麦子的种植特征。首先,《诗经》反映了周王对种麦的重视。《周颂·思文》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民,莫匪尔极,诒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说文·来部》:“来,周所受瑞麦来牟也,二麦一锋,象其芒束之形。来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此诗说周之先租后稷之功能配天享地。昔后稷播种百谷,■民乃得粒食。后武王伐纣时,赤鸟以来年(大麦小麦)俱来,天…  相似文献   

18.
填仓节     
这是汉族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传统节日。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民间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这一天黎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院子里或打谷场上,用筛过的炊灰,撒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粮囤形状,并在里面放一些五谷杂粮,象征五谷丰登。按照民间传说,正月二十五填仓,是为了纪念一位好心的无名氏仓官。相传北方连续三年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可皇帝不顾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02年第11期《黄河八里胡同栈道的勘测》(下称“勘测”)一文中,有两则题记录文有误,今试作订正。第一则题记,原录文为:“正始贺晃领帅五千人治此道天大雨正始九年正月造。”其中“帅”字应为“师”字之误。“师”为魏晋南北朝时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于细微处见真知,是《文史博览》的一大亮点。每篇文章细读下来都颇有收获,或得愉悦,或获新知,或释谜团。如第10期《朱元璋三招逼死刘伯温》,以犀利的文笔,辛辣的语言,简短的篇幅,破解了一桩历史谜案。原来是和尚皇帝忌恨这位“刘老先生”功高盖主,便用了“压威”、“树敌”、“撤金”三招,逼得曾叱咤风云的一代雄杰刘伯温郁郁而终。不久,他的长子,32岁的刘琏在江西参政任上亦被逼跳井而亡,可见政治斗争之残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