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70—1914年英国的济贫法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70—1914年英国的济贫法制度仍然遵循1834年新济贫法所确立的“济贫院内救济原则”。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英国的济贫法制度在1870—1914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是,这种以对贫困的消极被动性救济而不是积极主动性预防为基本特征的济贫法制度已经不能适应英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以及济贫法制度本身的改革,英国的济贫法制度作为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而暂时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2.
陈日华 《世界历史》2007,33(1):98-105
中世纪后期,教区是英国最基层的行政单元,在济贫、道路的修建与维护、教堂的管理以及民众日常生活方面,教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教区中,社会活动的主体是教区居民,他们监督教区官员的行为,教区的生活体现着自治性与参与性,培养了地方民众早期的民主意识。教区也在国家政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英格兰“地方自治之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消除持续发生的社会贫困现象,都铎政府通过颁布系列《济贫法》,将教会主导的慈善捐款转变为政府强制征收的济贫税。济贫税是在地方实践基础上创建的新税。它以教会堂区为征税单元,自定税率,定期征收,税款用于救济本地贫困家庭,是一种议会授权的地方税。济贫税的出现标志着英国赋税功能从单纯获取财政收入,向直接用之于民、调节贫富差距的社会治理转变。税款用于国家内政和征收常规化成为英国近代赋税制度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19世纪英国济贫院制度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贫在英国有着久远的传统,从17世纪开始,济贫院在英国逐步发展起来,1834年后,“院内救济”成为新济贫法体系的核心。济贫院遵循“劣等处置”和“济贫院检验”两个原则,济贫法委员会希望通过济贫院的威慑作用,促使贫民自力更生,减少济贫开支。济贫院在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国家形成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术界对济贫院的评价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拟对这一制度进行评析,希望引起学术界对这一制度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5.
16世纪中叶伦敦济贫改革是英国济贫改革的先驱,是政界、知识界与商界合力的结果,其主要成果是五所王室慈善救济院的建立与近代慈善救济院制度的初步形成.伦敦王室慈善救济院以政府主导和差别救济为标志,成为世俗政府化解社会问题、实现社会转型的有效工具.伦敦济贫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地方城市甚至国家层面的济贫改革,为英国济贫制度从宗教慈善向世俗公益的全面转型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6.
论20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20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立法刘华平英国早在16世纪就有了针对贫穷、流浪等问题的社会立法,1601年汇集为济贫法,但只有20世纪初的大批社会立法才真正奠定了现代"福利国家"的基础。本文择其历史长河中的这一重要转折点,对该时期的社会立法及相关改革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英国工业化时期贫困问题较为严重,苏格兰社会活动家托马斯·查尔莫斯通过考察分析英国的贫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济贫主张。与同时代主流济贫观不同,查尔莫斯强调自立和互助在脱贫中的作用。他认为,贫困阶层应改善自身的生活习性以减少新生贫困人口,贫困者还应重视自救认知和自立能力的培养,建立自愿原则下的地方互助体系。查尔莫斯的济贫思想对英国济贫法改革和欧美慈善救助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16世纪威尼斯的贫困与济贫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场普遍的贫困危机,欧洲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各种济贫措施,以缓解贫困问题对社会造成的压力,天主教城市共和国威尼斯也不例外。通过颁布济贫法和改革大兄弟会等旧式救济组织,威尼斯引导宗教慈善组织朝着世俗化方向发展,从而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近代济贫制度,有效地缓解了贫困问题造成的压力。威尼斯的经验表明,在推动近代早期欧洲济贫活动世俗化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环境,而非传统上认为的宗教因素。  相似文献   

9.
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是英国最强盛的时期,即"日不落时期",也是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顶点,大英帝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期。然而,在这个"最美好的时代"里也充满了贫困和社会的矛盾。这一时期,英国出台了相应的济贫法案,建立大量的济贫院,福利思想在英国发展,并为以后福利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英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徐滨 《史学集刊》2004,(3):102-107
16世纪以来的济贫法直到工业革命时期都是规范贫困救济的重要法律依据,但旧济贫法主要体现的是传统的经济观念,这与工业革命的经济社会变化越来越不相容。倡导自由放任的古典经济学的兴起为人们创造了一个理解现实的新的理论基础,在新思想体系的影响下,社会对贫困救济的观念不断变化,最终导致济贫法改革和1834年新济贫法的确立。  相似文献   

11.
英国“过渡时期”的贫困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6世纪初至 1 7世纪中后期传统上被认为是英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 ,英国普通民众在此期间遭受了普遍的贫困。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英国史学界对“过渡时期”的贫困问题有了进一步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和一些具体史实表明 ,英国这一时期的贫困远没有以往史家所描述的那样严重 ,而且由于生产发展和济贫制度的建立 ,使可能出现的严重贫困得到了缓解。同贫困相关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也显示了人们对贫困的理解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济贫政策是在两个重要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是强调社会等级与维持社会秩序,二是工作伦理观念。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决定了美国人在贫困问题上的根本立场,即认为贫困的根源是穷人自身的陋习。这导致了南北战争前美国的济贫政策带有很大的屈辱性特征。但另一方面,美国人也将济贫政策视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手段,使得人们日益重视济贫政策,从而推动了南北战争前济贫政策的控制权从地方政府向州政府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曹婉莉 《黑龙江史志》2013,(11):292-293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教育制度已不适合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韦伯夫妇进行的各项教育改革和实践,立足于扩大教育范围、增进教育平等、发挥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为国家管理下服务于工业社会发展的教育体系改革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王广坤 《世界历史》2016,(4):91-104,158,159
在近代英国,医生群体遵守严格的三等级秩序,内科医生、外科医生、药剂师三大群体等级依次降低,且各自成立协会,维护等级分离。随着19世纪社会的发展和民众医疗需求的提升,传统的三等级秩序逐渐崩解,熟悉外科手术与配药工作的全科医生群体开始出现,并逐渐占据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为打破传统等级秩序的束缚,构建以全科医生为主导的医疗新秩序,全科医生进行了一系列医疗改革实践。在他们的努力下,英国医学界由内科医生、外科医生、药剂师所形成的等级秩序最终被破除。由此,整个社会构建起一套适应时代发展、极具英国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中期,随着英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公共卫生环境日益恶化;以查德威克为代表的有识之士通过调查,认为卫生环境恶化导致疫病流行,不仅危害个体健康,进而可能引发贫困普及,出现道德崩坏、伦理失序和国力衰退等糟糕后果;建议国家必须全面彻底地介入公共卫生管理,改良环境卫生,保障民众身心健康与社会稳定繁荣,并将此作为中央政府赈济贫困的必备策略,以便匡扶社会公平与正义;这种“因病致贫”论将卫生、济贫与经济发展、社会正义联系起来,深刻影响了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构建,并为后续福利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自16世纪始,教区成为英国道路治理体系的基层组织。17世纪英国商品经济日趋活跃,陆路运输愈益专业化,引发了交通困局。17世纪下半叶,议会立法力图强化教区制,但无法解决道路通行的外部性问题和资金瓶颈问题,困局并未缓解。从17世纪末开始,经议会授权的收费信托成为道路治理体系的另一主体。收费信托解决了旧治理体系下用路者与维护者分离的矛盾,在确保公共道路通行自由权和公共所有权的前提下,实现了道路的有效维护和监管,同时扩大了维护资金的融资渠道,实现利益的均衡增长,为交通繁忙路段的维护、建设和改进提供了有效途径。近代英国的道路治理是地方治理的重要内容,并始终受议会监管。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社会经济领域中的深刻变化,政治民主化逐渐成为19世纪英国历史的主旋律。英国的民主化进程不仅在议会改革中体现出来,而且也在城市政府改革中体现出来。英国19世纪的大众民主是在城市率先发展,并普及推广开来的。城市在此充当了大众基层民主的摇篮和发源地。以纳税人资格确定投票权,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摒弃了议会选举中的财产资格条件,这是向现代民主制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一个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18.
高岱 《史学集刊》2008,11(2):54-60
20世纪初,在英国自由党的支持和推动下,英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旨在减少贫困、缓解矛盾的社会改革,推出了养老金条例和国民保险法案,调节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打下了社会保障的基础,从而对20世纪英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工业化程度较低的非都市郡,英国北约克郡保存着完好的乡村景观和历史建筑。自19世纪,英国便出现乡村生活的博物馆化,在保护乡村景观的同时也致力于收藏、保存乡村记忆。北约克郡乡村博物馆的产生和发展植根于英国社会和文化情境。乡村博物馆实践不仅是国家价值的体现,也是调节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机制。在国家话语体系内界定"乡村"的同时,也承担起塑造地方感和地方认同。反观我国乡村博物馆,其实践以20世纪90年代的生态博物馆建设为肇始,秉承对村落景观进行整体性保护的理念。然而,在具体建设中仍然面临激发村落居民文化自觉性,建立有效的运营、管理机制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中期以来,英国进入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递变时期,鉴于犯罪活动猖獗,传统治安管理制度渐趋瓦解,符合英国历史传统和宪政原则的社会警务模式以组成巡逻队、诉讼协会、职业抓贼者等形式,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填补了“警察真空”.社会警务虽然不是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但它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安全需要,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的有序发展,是英国社会转型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自然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