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鉴是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特形式.被称之为“史志快餐”。正因为年鉴具有方志最重要、最基本的特点,又具有短、简、新、快的特点,从而更贴近社会、更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的需要,因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正因为这样,目前,各种年鉴如雨后春笋纷纷亮相。不过.年鉴并非一般闲书或时髦作品.它的编写是一种政府行为(特别是综合年鉴),传递的是一种社会信息,因而,编鉴的目的是为了用鉴,而用鉴又必须读鉴,编鉴、读鉴、用鉴,  相似文献   

2.
钱晓琴 《新疆地方志》2003,(2):49-49,51
作为资料性工具书的地方综合年鉴 ,虽具有官书色彩、史册性质 ,但其本质上属于工具书 ,要面向社会 ,编以致用。因此包含的信息量是衡量其价值、实用性的重要标准。而长期以来 ,地方综合年鉴功能更多地定位在“资政、存史、教化”上 ,年鉴作为信息源、信息产品的重要功能得不到充分重视。各部门总结多 ,内部事务多 ,而可用性资料不多 ,资料多停留在宏观层次 ,缺乏对中观、微观层次的深入开发。编辑地方综合年鉴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信息服务工作 ,需要年鉴编辑树立起信息意识 ,把年鉴作为一项信息产品来经营开发 ,努力扩大年鉴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方志》2011,(12):58-58
沈国睛在《江苏地方志》2011年第4期撰文指出,多年来,作为文化产品的年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年鉴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年鉴无法满足大多数读者的阅读需要。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创新。年鉴的创新一直是年鉴工作者长期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年鉴,顾名思义,就是以年为限,一年一鉴。年鉴要发展,就要常编常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变化、新面貌的不断出现,一味地沿用旧模式、旧思维、旧方法.已然无法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年鉴的发展与创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笔者阅读了40几本1995年地方综合性年鉴,发现在内容上出现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与市场经济接轨的一些新变化,现介绍给修志同仁,以作借鉴。 一、增加了市场经济的内容。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各地普遍实行两  相似文献   

6.
李文华 《黑龙江史志》2006,(10):22-23,33
地方综合年鉴作为某一行政区划的年度性百科全书,内容包罗万象.新时期以来,在各级政府创造的极为优越的社会环境下,使地方综合年鉴如沃土之林茁壮成长,逐渐成为中国年鉴发展史上起着拓展、促进作用的中坚力量.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地方综合年鉴面对市场经济的考验,也逐步显现出内在质量不高,实用性不强,脱离市场经济轨道等等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弊端.因此,地方综合年鉴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成为摆在我们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者面前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县(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在年鉴编纂过程中,既要树立"依法治志"的信心与直面困难的决心,又要弘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既要坚持"一纳入、八到位"的工作机制,又要根据编纂实际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既要遵循年鉴体例与记述方法的特殊性,又要提高质量不断创新;既要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又要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储备与队伍建设,使县(区)年鉴的编纂在法治化的轨道上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年鉴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记载内容必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定决议保持高度一致;推动年鉴标准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年鉴编纂质量;要坚持创新导向,持之以恒地推动年鉴工作创新;既要注重"编"的高质量,也要注重"用"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9.
孙关龙 《沧桑》2013,(4):9-12
有关年鉴创新与规范的问题,已经讨论了多年。作者回顾了中国年鉴三十五年的发展历程,认为中国年鉴奇迹史的重要动力就是创新。创新与规范是事关年鉴发展的两大主题,规范与创新是互动的。不能讲创新就不要规范,全盘否定规范化;也不可讲规范而限制创新,把创新视为不规范行为。在年鉴编纂工作中,既要强调规范,又要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年鉴事业才能兴旺发达,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0.
收到2008年的《江阴年鉴》,我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感觉《江阴年鉴》“与众不同”,有新意、有创意。既体现了年鉴的“常编常新”,又充满着“自然和谐”的韵味。在新的历史时期,年鉴事业如何科学发展.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本文以《江阴年鉴》为例,谈谈年鉴编纂理念的嬗变与回归,以示对此问题的关心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多年以来,作为文化产品的年鉴还没有被大多数读者所接受.无形中有被边缘化的趋向。年鉴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在我看来,主要问题一是年鉴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年鉴无法满足大多数读者的阅读需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创新。有位资深专家曾经说过,创新实质上是变革、改革,是优化结构、优化机制、优化人员,提高质量,是自我加压、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是推陈出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市邮政局史志办在完成《哈尔滨市志·邮政志》的编纂工作后,把工作的重点转向了编纂年鉴,从编鉴的实践中,我认为应转变年鉴的编辑方式。 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市场经济越发达,这种开放性的经济联系越广泛。年鉴作为一个地方、一种行业通向外部世界的窗口,并服务于市场经济,其本身就应该具备开放性。年鉴的开放性,决定年鉴编辑方式的转变。年  相似文献   

13.
一年一本的年鉴已成为志书每20年一续不可替代的信息资料源,年鉴存在的必要性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年鉴的生命力在续志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年鉴与志书是地方志中两个不同的资料文献载体,两者在记述时限、编纂体例、内容表现形式、编纂要求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既不能用编纂年鉴来代替编修志书,也不能用编修志书来代替编...  相似文献   

14.
年鉴作为地方政府主办的“官书”,装帧设计并非只是对年鉴进行简单的包装.而是既要突出年鉴本身的特点,又要适合读者的审美需求,还要体现设计者独到的创意和风格,三者缺一不可。1.注重体现地方特色。年鉴作为全国发行的地方综合性期刊.体现地方特色尤为重要。年鉴装帧的地方特色即地方特色元素在年鉴装帧中应有所体现,使读者翻开年鉴,从感官上能对一地风貌有所体会。2008年,《宜兴年鉴》为体现出宜兴书画之乡特色,通篇采用水墨风格的“中国风”设计,运用书法、传统国画及水墨痕迹打造清新典雅、端庄大方的格调。  相似文献   

15.
试论年鉴信息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年鉴编纂,除了存史,更重要的是应开发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只有开发年鉴信息资源,使丰富的信息为社会各阶层所利用,才能使年鉴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任何单位和个人需要查阅一地之年度信息,只有年鉴能全面提供。如此浩繁丰富的年鉴信息,却没有得到充分开发。  相似文献   

16.
2004年8月12日,由栖霞区政府主办、区志办承编的《栖霞年鉴》2003年卷正式出版发行,这是我区历史上首部综合性地方年鉴。这部年鉴,系三年合编本,正好与《栖霞区志》记述下限相衔接。首部《栖霞年鉴》问世后,受到了包括国家中指组及省、市地志办在内的各级领导和业内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较高评价。我区首部年鉴编纂工作之所以能获得成功,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其一,在客观上,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全力支持,省市  相似文献   

17.
<正>档案编研是指档案工作者对档案信息进行再加工,系统、科学地向社会或有关方面提供档案利用的过程,其最终成果是以书籍或其他载体形式与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参与社会发展进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注重追求社会效益的档案编研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要  相似文献   

18.
方志和年鉴如何在加入WTO后的氛围中生存和发展,是摆在方志界和年鉴界眼前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国外化企业进军中国后,对国内化产业的冲击是全方位的。为了适应WTO的“游戏规则”,我国将调整和修改现有的化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如版权法已作了相应修改。方志和年鉴作为图书(期刊),想置身于WTO运作之外是不可能的。国外化公司与志鉴界可能首先在志鉴资源、编和读三个方面蹭出火花。  相似文献   

19.
我有幸连续数年参与《泰州年鉴》的审稿工作。本文拟就政法篇栏目编写的科学性和特殊性,结合几年来审阅政法篇的情况,谈两点体会。 一、把握政法篇内容编写的科学性和特殊性要求 我觉得,政法篇栏目内容的编写,既要符合年鉴公报性工具书具有的资料性、科学性、权威性的一般要求,又要符合政法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法律性以及一定程度上的保密性的特殊要求。从几年来初审的情况看,编撰者在这两个方面的认识尚不够充  相似文献   

20.
在《启东年鉴》的编纂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要使年鉴常编常新,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年鉴的时代性客观的社会实践是年鉴的记述对象,社会实践的变化决定了年鉴记述的内容必然发生变化。因此,年鉴的编纂必须具有时代性,要深刻感知社会实践,密切关注时代脉搏,与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