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阮哲 《湖南文史》2013,(9):11-14
枯燥的内部演出"文革"时期的电影演出是分级别的。公开发行的电影人们可以买票到电影院去看,但是那只有少得可怜的几部片子,而且演了好多年,一般只有普通老百姓才会去买票看这些电影。内部的电影演出就丰富一些,但是想看这样的电影都要讲级别、讲关系,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看到的。  相似文献   

2.
著名现代女作家张爱玲是1920年9月生于上海的,她的青少年时代也主要是在上海度过的。在这座现代中国电影事业最为兴盛发达的城市里,她从小就得以广泛地接触中外电影文化,深受电影艺术的熏陶,进而与电影结下了终生的不解之缘。张爱玲很小就独自一人去电影院看电影,虽然来回都需家里佣人接送,有时遇到佣人迎接不及时,看完电影后,还要在电影院门口等上好一会儿,但她从不厌烦,乐此不疲。她平时从学校放假回家,或去舅舅家与表姐们玩,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也是看电影。有一次她和弟弟张子静从上海去杭州亲戚家玩,刚到的第二天,看到…  相似文献   

3.
李俊基来了     
去韩国朋友家做客,正值一电视剧在播,上面的二号男主人公瘦脸,碎长发,细长眼,身材也不是RAIN那样的健硕,当时和朋友一起说,韩国没新人了吗?后来,在街上闲逛,看到电影《王的男人》的海报,为古装长发丹凤眼的那位所吸引,看了预告篇后,对这部电影很是期待。影片上映了,和朋友说一起去看吧,朋友却说,这样的电影适合出了DVD在家里看,于是去影院看了《金刚》。谁料不几日,《王的男人》火了,各路媒体都在宣传,而且几乎全是赞美之词。而那丹  相似文献   

4.
孙珂珂 《神州》2012,(22):74-76
看一部电影,有时候看一眼就能看出是谁导演的作品,贾樟柯的电影,就是如此。纪录片式的电影,镜头里出现的视野如此凌乱,不会刻意去考虑构图,只用叙事的长镜头表现所想要表现的内容,而往往反映出来的东西,平淡之中又是如此的深刻。  相似文献   

5.
烫着短发、穿着订做的改良旗袍、坐着黄包车去看电影的大小姐成了后来的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形象,形容着一个领风气之先又市民气的老上海  相似文献   

6.
这部电影关键看你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看。体现的是一种世界观、宇宙观和人性观。首先提醒我们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不能再肆无忌惮地糟蹋下去了;其次,人之间应该有爱,  相似文献   

7.
梓君 《旅游纵览》2009,(6):36-36
<正>题记:看电影早就成为了人们司空见惯的娱乐休闲方式,而一部经典电影甚至可以引领时尚达人去电影的拍摄地或影片中故事的发生地玩玩、看看。从电影第一次进入我国民间播放到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那些大片儿,人们经历了一次次或快乐或震撼的视觉旅行。  相似文献   

8.
有关逻辑     
杨潇 《南方人物周刊》2013,(33):108-108
MemoryPolitics(记忆的政治)的老师布置了作业:回去看一部1961年的黑白影片《纽伦堡的审判》,大多数同学都去图书馆电影资料室,  相似文献   

9.
向哪里走     
家里电视柜的下面有我一只装影碟的盒子,经常去里面抽取想看的电影,再把买了却觉得可看可不看的那种往底下放。这样,一来二去,那张买了好儿年的《向左走,向右走》不知不觉已经躺到了盒底。  相似文献   

10.
谁更性感?     
巫解 《南方人物周刊》2012,(19):111-111
多年前,我交过一个挚爱布拉德·皮特的女朋友。只要是皮特的电影,她必去捧场。我作为陪看,也耳濡目染了诸如《搏击俱乐部》《七宗罪》等一系列酷片。有一天,她拉我去看一部皮特的新片,片名叫《史密斯夫妇》。我一听这破名,以为是类似《中国式离婚》之流的家庭伦理片。顿时情绪十分低落。  相似文献   

11.
三十多年前,电影《刘三姐》以它那如诗如画的山水,优美动听的歌曲,和演员们精彩的演出,风靡大江南北,在海内外引起轰动。当时,在中国还没有一部电影超过它的票房记录;在新加坡《刘三姐》超过了美国影片《乱世佳人》的上座率;在马来西亚,它被评为世界十佳影片之一;早在60年代,曾有过成千上万人从马来西亚去新加坡看《刘》片的盛况,电影所到之处,到处是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在马来西亚一位当年随奶奶去新加坡看《刘三姐》的华侨至今仍能成段地唱出其中的山歌,令人难以置信。刘三姐已作为一代偶像进入了千家万户,而“刘三姐”…  相似文献   

12.
于红  穆林 《旅游》2006,(8):12-12
自从看了电影《周渔的火车》,我就迷上了夜间行驶的硬座火车。这次去泰国旅游,坐火车的机会终于来了,从泰国南部的合艾到曼谷,那条贯穿南北的铁路大动脉正好最适合坐火车。火车是下午5点半开车,提前半小时我们到了车站,进站口坐着一个身穿铁路制服的男人。出示车票看了看,他清癯的  相似文献   

13.
看外文电影学英语的方法在我国由来已久。比如在我国老一辈的旅美作家和学者中,大部分都有过看电影学英语的经历。很偶然的一次我看了一盘原文的《小妇人》V CD,里面有大量的经典英文对白这让我突然对英语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从这以后我保留了看原文电影的习惯,所以我的绝招就是看电影学英语。看电影学外语四步曲第一步:硬着头皮看电影。在看一部新电影之前,千万不要看剧本,看不懂也要硬着头皮上,至少能对情节有所了解。第二步:边看电影边研读剧本。电影中的有些对话听起来很费劲,里面充斥着习惯用法和美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要多看多听,才…  相似文献   

14.
在华盛顿分手,几个律师去了德州,我同另几个回国,在三万英尺的高空,看了这锋利的电影。新闻片和法庭片,是我影碟收藏的两个拳头产品。当导演把法庭径直搬到直播厅,你想我有多么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5.
冲过“封锁线”●吕律●汤新生祁连山高原牧场雄伟壮阔。草原上的生活,悠远而平淡。那时,我们马队的一帮小伙子,正当青春年少,耐不住寂寞,听到哪里有热闹,即便山高路远,也要去潇洒一回。我们最喜爱的事,莫过于去场部看电影或看宣传队演出。放牧点离场部有几十里。...  相似文献   

16.
陈南 《神州》2004,(12)
为什么说美国仍然是新富心中的一个梦? 根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调查,65.3%的新富主要的文化活动是看电影。"看什么电影?众所周知,中国人最爱看的是好莱坞大片.这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社会学家李明水告诉记者。在一家媒体担任中层的许林向记者描述了一幅中国新富和美国文化的图景:"这些新富中.最多的就是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在大学里面.很多男生最喜欢的是美国的NBA篮球赛.约会经常去的地方是麦当劳和肯德基。大学里面最热门  相似文献   

17.
韩艳 《神州》2011,(2):76-78
本来对此电影不是有多大的兴趣,要不是怕票浪费,也不会在这么冷的天跑去电影院看了。到电影院一看才明白为什么《赵氏孤儿》没上映多久就票房如此高了,因为同期上映的只有《大笑江湖》和《哈利·波特》。大多数没看全或者压根没看过《哈利·波特》的观众一般是不会选择此片。一般是冲小沈阳去的或者是真的挺闲、还有钱的主,才会花几十元看个连春晚小品都不如的、称之为电影都有些牵强的《大笑江湖》。那么《赵氏孤儿》的票房在这种环境下优势略见一斑了。葛优果然是位"票房保障"内地一号男演员。  相似文献   

18.
电影记忆     
今天的外国电影多叫大片,30年前没这概念,却另有一番风景。那时,我正在云南兵团插队,地界儿紧靠缅甸,无书可看,只能眼巴巴盼着每月的两场电影。主流电影是八个样板戏,人谑“八亿人民八个戏”,由团场放映队用手扶拖拉机载了,去各分场打转转,虽比没有好,久看则腻。好在不时有外国电影作调剂,主要来自四个国家,大伙戏谑地概括为四句话: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朝鲜电影又哭又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苏联电影饿得惊叫。为什么“饿得惊叫”?缘于电影里有太多饥饿细节,譬如《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  相似文献   

19.
高军的电影情结,始于他记事之后看的第一部电影《小兵张嘎》。他说,到现在为止,这部电影他看了差不多150遍。年轻时,高军在内蒙生产建设兵团插队,每天放马、放羊、种地。那时候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国人还爱看电影,只要是片空地,天黑后就可能成为露天影院。我家附近有块坟地,我此生的第一场电影,是在坟场上看的。人们爱电影已经到了毫不考虑现场气氛的程度。而现在的中国人已不爱电影,或是某种原因,令国人不能再爱电影。为了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