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家》2021,(4)
正三、乾隆朝御窑瓷器的主要品种1.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瓷器乾隆朝御窑青花瓷器系大宗产品,不但产量大,而且式样多。其最大特点就是生产逐渐程式化,而且费尽心机去体现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其中既有承袭雍正朝御窑青花瓷器遗风的仿明代青花瓷器之作,也有独具本朝特点的创新之作。雍正朝盛行的仿明代永乐、宣德、成化朝等青花瓷器,影响了乾隆朝很长一段时间,不署款识的作品很难区分哪是雍正朝,哪是乾隆朝。乾隆朝仿明代永乐、宣德朝青花瓷器造型见有无挡尊、梅瓶、玉壶春瓶、玉壶春式执壶、锦纹壮罐、折沿盆(图21、图22)、撇口碗、松竹梅纹盘、把莲盘等。这些仿品在青花色泽方面,  相似文献   

2.
《收藏家》2021,(3)
正乾隆皇帝,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享年最高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将清朝康熙以来的繁荣推向顶峰,史称"康乾盛世"。乾隆朝在总结和发扬康熙、雍正瓷器艺术的基础上,使清代制瓷业取得了空前的繁荣。乾隆官窑瓷器的生产,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艺术上均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同时也成为中国制瓷业由强而微、盛极而衰的转折时期。山东博物馆收藏乾隆官窑瓷器近百件,今择其中的代表性器物进行介绍。一、青花和青花釉里红青花是乾隆官窑瓷器生产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冯小琦 《收藏家》2007,(6):61-61
乾隆一朝是我国瓷器发展的极盛时期。瓷器品种繁多,造型丰富、装饰技法多样,制瓷技艺达到鬼斧神工的境地。釉彩的发展达到封建社会的顶峰。之所以有如此成就,主要是历代制瓷工艺的经验积累与乾隆皇帝本人酷爱艺术,直接干预制瓷过程亦有一定关系。从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中,乾隆皇帝对制瓷的画稿、木样、器物品种、造型、釉色、款识、烧造数量、器物入宫后的存放地点、摆放位置、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21,(3)
正乾隆一朝六十年(1736~1795),景德镇御窑瓷器生产达到历史顶峰,无论青花、彩瓷、颜色釉和仿古釉,都达到极致。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评价乾隆官器"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清乾隆时期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烧造品种之丰富,种类之多样,装饰之华丽,令人赞叹。其青花瓷的生产达到巅峰,斗彩、粉彩、珐琅彩等彩绘瓷的烧造,更加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5.
尤晓红 《东方收藏》2022,(10):22-24
宝月瓶以明月之盈亏,被赋予圆满、和谐的寓意,为清代宫廷常见的陈设瓷。乾隆时期,青花宝月瓶承前朝之余绪,器型、纹饰、工艺及审美意境都达至炉火纯青的程度,是清高宗慕古情怀的时代产物,也是帝王艺术趣味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6.
张诚  阎蜜 《郑和研究》2006,(1):113-114
青花,是我国瓷器装饰艺术中非常成功且被大量采用的品种,青花瓷器质量的优劣,最关键的是青花颜料的问题。被誉为中国瓷品瑰宝的青花瓷,在其持续生产的六、七百年中,一直是以精选钴土制成的“青料”彩绘著色,中国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青花艺术,对世界陶瓷装饰艺术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曾有人想把我国盛产青花瓷的年代,命名为“青花文化”时期(如“青铜文化”等),这不无一定道理。  相似文献   

7.
常熟博物馆所藏的一件清乾隆“彩华堂制”款釉里红“八仙过海”纹盆,集青花、釉里红于一身,色彩的深浅浓淡相互补充,和谐统一,堪称乾隆朝官窑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8.
青花瓷器是我国古陶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品种之一。起源干南代,发展于元代,成熟于明、清,并成为上流,一直沿用至今。清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的高度发展时期,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各种具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云集景德镇,形成该镇“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繁荣局面。体制上承袭明代,继续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烧制宫廷御用瓷,并实行官搭民烧的办法。清代青花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最能代表景德镇制瓷工艺水平的仍然是官窑产品,品质精良,主要担负着朝廷陈设和生活用器及对内外赏赐和交换的需要。而民窑青花风格上则表现出自然、淳朴、流利,富于艺术气质。  相似文献   

9.
正清朝前期,景德镇瓷器代表了国内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随着国内外及宫廷对景德镇瓷器需求量的激增,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景德镇瓷业进入了制瓷历史高峰。仿古和创新品种层出不穷。康熙的创新品种有郎窑红、豇豆红、珐琅彩、粉彩、"青花五彩"等釉彩装饰品种,风格别开生面;雍正时期的官窑则以各种仿古高低温颜色釉见长,特别是仿宋代五大名窑釉色古朴典雅,朴素清逸;乾隆的制  相似文献   

10.
清代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战乱不息,制政不稳,经济、文化衰落,景德镇御窑厂瓷器生产更趋萎缩,直落而下。从故宫博物院传世的这三朝青花瓷器来看,从制作工艺到装饰艺术等方面,整体水平明显下降,尤其是咸丰、同治二朝,就品质和数量而言,光绪青花要比前两朝好得  相似文献   

11.
乾隆瓷班簋     
乾隆瓷班簋(图版三)是清代御窑厂于乾隆时期烧造的瓷质仿古彝器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器原称清乾隆古铜釉双兽耳炉,今用此名是笔者在整理故宫旧藏乾隆朝瓷器时见到其外底部的长篇铭文(图版三)后而加以更定的。本文简略考述与此簋相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瓷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最高峰。这时期的瓷器,胎质细腻,釉面润泽,品种丰富,特别是乾隆朝的仿古瓷质礼器其烧造数量、质量、种类都创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13.
刘畅 《收藏家》2022,(1):72-76
<正>青花最早出现于唐代,经过元代景德镇在制胎原料、发色等方面的突破和创新,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创烧,并逐步形成了成熟的烧造工艺。明代青花瓷器已成为景德镇御窑制瓷的主流产品,特别是明永宣时期,可谓中国青花瓷器烧造的黄金阶段。这一时期青花结晶斑的晕散效果与传统水墨画缥缈灵动之神韵有异曲同工之妙,成为别具一格的时代特征。宣德时期的青花器形中,有这样一类菱花口盘:宽斜折沿、弧壁、浅腹、矮圈足、口沿及器壁呈菱花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釉下繪的青花瓷器萌芽于宋代,成熟于元代,极盛于明代。明代在傳統的基础上,造瓷技术有很大的提高并有不少新的发明創造。永乐、宣德、成化时期的造瓷技术,可以說是工則良巧、色则美备,器則精全了,如永乐时創制的白釉脫胎瓷器与宝石紅釉;宣德时大量燒制的青花瓷器;成化时燒制的多色彩瓷都超越前代,故有"官汝之次称宜成,历代愈降制愈精"的評語。(清高宗御制詩四集壬辰卷之一) 从各种文献記载上看,永宣时期的釉下繪青花原料是由东南亚输入的苏泥勃青(一作苏麻离青又  相似文献   

15.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瓷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最高峰。这时期的瓷器,胎质细腻,釉面润泽,品种丰富,特别是乾隆朝的仿古瓷质礼器其烧造数量、质量、种类都创历史纪录。下面就乾隆瓷质礼器烧造的背景,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瓷质礼器及其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我国瓷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江西景德镇窑异军突起,在元代的基础上,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及一批技艺高强的制瓷匠师,一跃而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是对景德镇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瓷器品种极大的丰富,制瓷工艺日臻成熟,制瓷技法日益提高,制瓷水平达到了历史高峰。瓷器不仅供国内各阶层人士使用,而且远渡重洋,销往亚洲、非洲、欧洲等不少国家和地区。其中以青花、五彩瓷器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应北京一家拍卖公司之邀,赴外地协助工作,在一朋友家偶然发现一件清乾隆时期带有青花纹饰的大瓶,感到惊喜。此瓶型体高大,装饰色彩较为特殊,值得介绍出来与陶瓷爱好者共赏。青花瓷器自元代后期烧制成功后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器表装饰为白地蓝花非常雅浩深沉,给人一种恬静舒适,赏心悦目的感受,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最具民族特色,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制瓷工艺上随着时代的推移由白地蓝花  相似文献   

18.
嘉靖官窑青花鱼缸评略张兆祥我国明代官窑青花瓷器的烧造,从早期永乐、宣德奠定了基础,经过中期成化以后的发展,已日臻成熟,到晚期嘉靖时又出现了一番新的气象,不论是制瓷规模还是品种数量,均达到了明代制瓷史上的颠峰。嘉靖后期,由于皇室生活的极度奢侈,嘉靖皇帝...  相似文献   

19.
国宝档案     
《文史月刊》2012,(5):F0003-F0003
青花瓷始创于唐朝。经宋、元、明、清。延宕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乾隆青花双耳尊,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釉色亮丽。器型规整。再看双耳尊底款。为清乾隆中期官窑惯用的“大清乾隆年制”篆文题款,刻划工整。 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  相似文献   

20.
阵边勇 《收藏家》2002,(4):50-50
在中国的瓷器生产史上有着许多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器形,如:唐代的三彩凤首壶、明永乐青花抱月瓶等,这是因为瓷器的生产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产的,受到当时的社会风气、文化背景的影响。同样,清代瓷器的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乾隆时期正处于清代盛世康雍乾三朝的巅峰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瓷器的生产也进入了最辉煌的时期。乾隆皇帝本人博古通今,有着极高的艺术鉴赏水平,特别是对瓷器的生产更有着独到的见解,常有亲下谕旨指定瓷器器形、品种烧造之事。乾隆一朝瓷器的生产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品种之丰富,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