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笠是国民党的军统特务头子,胡蝶是著名电影皇后,他们两人的同居曾经有过许多街谈巷议。抗战期间,电影皇后胡蝶原来居住于香港。1941年香港被日本军队占领,她和她的丈夫仓皇出走,先到广东韶关,再由韶关到桂林,最后抵达山城重庆。戴笠是登徒子之流,在他手里不知糟蹋了多少女性。这时,他爱上了胡蝶,软硬兼施,终于把她占为己有。在这之中,戴笠钻了一个空子。原来,日本军队占领香港后,胡蝶因不想躲来躲去,疲于奔命,打算滞留在香港。不料日本人却找上门来,邀她赴东京拍一部《胡蝶游东京》的影片,宣扬所谓“中日友善”思想。胡蝶这才意识到继续留…  相似文献   

2.
一、“电影皇后”和“洋行皇帝” 胡蝶原名胡瑞华.祖籍广东鹤山.光绪三十八年(1908年)生于上海提篮桥辅庆里第一弄,其父胡少贡曾任京沪铁路总稽查.也算是“官宦人家”了。胡蝶天生丽质,两颊各有一汪若深若浅、若隐若现的酒窝。被称作“梨花窝”,其容貌,令无数的风流男子欠了她相思债。民国13年(1924年).16岁的她考人中华电影学校.“从艺生涯”开始.定艺名为“胡琴”,后改为“胡蝶”.主演过《火烧红莲寺》等,走红全中国。  相似文献   

3.
四十年代的电影《建国之路》,是电影星后胡蝶唯一没有拍完的一部影片。说起来,还有一番曲折:这是一段桂林失陷前后的艰辛苦难的历程。那是一九四三年十月份,作为《中央日报聪社记者的我,得到一大新闻——电影皇后胡蝶要光临山城贵阳。于是我便—一通知同仁们,在醒狮路省府接待处的朱红大门外等候,省市要员和各界名流也在大门外恭候着胡蝶的到来。胡蟀——中国的第~位电影皇后,也是当时影迷们崇拜的偶像。迎接胡蝶等人车队在红门外依次停下:只见胡蝶影后兴致勃勃,满面春风地下了车。她身着一件白细呢子旗袍、外罩白绸长披风、披风…  相似文献   

4.
早期明星广告趣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以影视或体育明星做广告 ,无论于银屏或报刊上 ,已屡见不鲜 ,比比皆是。但在30年代 ,却是“少见多怪”的“顶尖时尚”。最早的广告作品 ,起源于“电影皇后”胡蝶。胡蝶以主演无声片《战功》一举成名 ,接后又以《秋扇怨》《夫妻秘密》《歌女红牡丹》等故事片 ,轰动全国 ,风靡南洋。 1931年春节过后 ,上海“大世界”游乐场举办“迎春招待会”。胡蝶作为特邀贵宾 ,自然分外引人注目。会上 ,有记者问她最喜爱哪一家商店的服装。胡蝶脱口而出 :“鸿翔服装店的衣服 ,不但做工考究 ,而且款式时新 ,我常去选购。”此话本很平常 ,岂知出于胡蝶之…  相似文献   

5.
赵韫如 《百年潮》2006,(5):73-78
编者按:美国前外交官约翰·谢伟思因其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的经历,以及向美国国务院发回大量有关中国情况与中美关系的前景预测报告,而为人所熟知.然而谢伟思与中国的不解之缘不仅于此:他在重庆期间,还曾有过一段美好的恋情.中国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赵韫如女士在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梦飞江海>一书中,回忆了她与谢伟思的这段鲜为人知、感人至深的爱情.  相似文献   

6.
当得知自己刚满11个月的女儿,被医生诊断为先天性重度耳聋时,南京的陈卉女士差点晕倒!然而,她很快就从极度地悲伤之中振作了起来,决心把女儿拉回有声世界。从各大医院到民间偏方,从配戴助听器到植入人工耳蜗,从简单的中文字词到复杂的英语会话,陈卉的十几年努力,终于  相似文献   

7.
张宁静 《文史春秋》2005,(10):41-43
白求恩大夫的事迹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但对凯瑟琳·霍尔女士知道的人可能就比较少了。霍尔女士的中国名字叫何明清,生于1897年,1923年受新西兰圣公会的派遣来到中国。她先在北平学习中文一年,以后又在河北、山西一带做医务工作并传教。霍尔女士曾在安国县圣公会医院任护士长,  相似文献   

8.
王道 《名人传记》2018,(3):18-24
她曾孤身探访“民国七君子”之一史良,并冒认其“表妹”,写出令人动容的报道.她曾奔波于抗战前线、后方,记录战况与民生。并“斗胆”逼问孔祥熙“养生”问题.影响一时。她曾在“重庆谈判”期间,采写了《毛泽东先生到重庆》,因披露了诸多亲历细节,因而与《挥手之间》一起被誉为姐妹篇。她就是——  相似文献   

9.
吴军 《文史博览》2013,(4):35-35
周璇(1920-1957)一生共拍摄了43部影片,她和阮玲玉、胡蝶被誉为中国影坛的三大“影后”。可是,翻阅当年的报刊,周璇对于“影后”这个称号,并没有接受过。  相似文献   

10.
记胡蝶     
认识胡蝶是八年前的事注,那时我刚从国内来到这块新大陆;虽然这个城市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但较诸世界上其他大城市来说,她还是年轻的。温哥华有来自各国的移民,也有人说,这里是藏龙卧虎的地方,这句话不无几分道理,我就是在这里认识了心仪已久的三十年代影后——胡蝶。那时我在一个专为华侨、华人服务的社区机构工作,工作的一个部分是负责妇女组的英文学习。有一天,英语教师请假,我去代课,一个班十来二十个人,年龄从二十来岁到六、七十岁,这些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妇女却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学些基本的英语,以作为生活在这个英语…  相似文献   

11.
我和林湄女士结识是在1994年在瑞士召开的欧洲华文作家协会年会上。在此之前,我在西班牙的寓所已拜读过她的许多作品,耳闻她的芳名及奋斗史,对她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奋斗而成为海外知名的华人作家深感钦佩。此次年会,不仅得缘能与她相识,而且成了莫逆之交。年会以后,我们经常相互拜访,也频繁通信。我对她的身世及创作史越来越了解,对她的作品也越来越熟悉和喜爱,对她的人品也越来越敬重。林湄女士原名林梅,原籍福建福清,出生于泉州的一个华侨世家。她的母亲对诗文不仅酷爱,而且颇有研究,这对林湄从小就喜爱文学很有影响。读小学时,她就曾两次…  相似文献   

12.
胡友松,一代“影后”胡蝶的私生女,向本刊讲述其五味俱全的人生经历见到胡友松是在她的家——山东台儿庄的一栋别墅里。作为李宗仁的最后一任妻子,今年67岁的胡友松独居于此。当年,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血战日本侵略者,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如今,为纪念这位国民党将领,台儿庄修建了李宗仁史料馆;同时在距史料馆不远处,为胡友松建造了一栋别墅,并邀她出任史料馆的名誉馆长。  相似文献   

13.
提起澳门镜湖医院,关心中国现代历史的人也许不会不知道它同孙中山先生之间的渊源。1892年9月,孙中山先生曾在镜湖医院免费为病人治病,以医术作为“入世之媒”。几十年后,这家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医院又成就了一位伟大女性,她就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澳门镜湖医院慈善会秘书长、镜湖医院院长梁秀珍女士。●高尚职业梁秀珍十多岁就开始在“镜湖”学习与工作,从事慈善、医疗等公益事业。在那些曾经受到过“镜湖”爱心沐浴的民众眼里,她就代表着镜湖医院,而镜湖医院也离不开她,她和这家医院已经完全融为一体。梁秀珍生于澳门,1939年入读镜湖护士…  相似文献   

14.
《文博》1997,(4)
在外表看起来,毛泽东夫人贺子珍女士简直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少妇。其实,她的性格是非常活泼的。很少有人看见她穿长衣服,十年来总是穿着那一套红军的制服,皮带上掛着手枪;她曾与中央政府的剿共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中华民国陪都史,最主要的是研究重庆陪都的历史。 民国时期,除了重庆以外,长安和北平也曾被国民政府定为陪都。长安虽然被称为陪都10余年,但它自始至终只是名义上的陪都,有其名无其实。被定为陪都的“西京”市,始终停留在“筹备”阶段,并未成为现实,既未具备作为陪都的功能和规模,也未有过国民政府及其主要机构移驻的历史。即使在名义上“西京”陪都也未取得“永久”的地位,所以在明定重庆为陪都后,1943年“西京”改称西安,  相似文献   

16.
川军爱国将领郭勋祺抗日事迹唐维华郭勋祺将军的夫人罗显功所捐献的“警枕”,日军战刀,郭沫若、谢无量补书题诗、她本人身着军装的历史照片等一组文物资料,在1985年《重庆抗战文物资料展览》中,曾吸引了广大观众”这组“历史见证”曾记录了郭勋棋将军奋勇杀敌的事...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1月9日,美国圣荷塞当地时间凌晨,在一家名为“猫”的餐馆附近,人们在一辆私人汽车里,发现年轻貌美、才华横溢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女士自杀身亡。1997年她撰写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下文简称《南京大屠杀》)曾经震憾整个英语世界,而如今斯人已逝!她留给我们这个世界许多无价的精神财富,也给我们增添了无穷的感叹与惆怅!噩耗传到南京,人们难以相信这一无情事实!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以第一时间给张纯如女士的家人发去唁电,表示沉痛哀悼。唁电高度评价了张纯如女士的光辉成就,并指出:“她的不幸去世,是世界和平事业的…  相似文献   

18.
她,淦女士,20年代初登文坛即以卓异的才情和对女性恋爱心理的大胆描述引起评论家注意,被称为“新女性作家之先锋”,鲁迅也赞誉她的小说是“精粹名文”。正当人们对她充满了期待,她却突然在文坛销声匿迹,给后人留下一个难解之谜…… 淦女士,真名叫冯淑兰,河南唐河县人。1917年秋,随兄长冯友兰负笈远行,考入了北京女子高  相似文献   

19.
杨思敏 《人物》2018,(7):21-21
“非常悲痛,公司创始人觊特·丝蓓(Kate Spade)离开了我们。在这个令人心痛万分的时刻,我们的感受与她的家人一样。感谢凯特曾为这个世界带来的美好。”6月5日,Kate Spade公司在官网上发表公开声明。这一天,美国轻奢品牌Kate Spade的创始人凯特·丝蓓女士在位于纽约的家中自杀身亡,结束了她55岁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张昌华 《江淮文史》2010,(3):138-148
吕碧城。何许人也? 柳亚子称她“足以担当女诗人而无愧”,聊见其誉隆盛。苏雪林在《女词人吕碧城与我》中云:“碧城女士不但才调高绝,容貌亦极秀丽。”认为她是“十三娘与无双女,知是诗仙是剑仙”.并曾把某杂志上吕碧城一幅“美艳有如仙子”的玉照剪下,供奉多年,直至抗战入蜀始失,“可见我对这位女词人如何钦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