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缩小地区差距 消灭绝对贫困 实现共同富裕彭官章一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消灭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党中央提出的伟大战略任务。认真研究和完成这项伟大艰巨的任务,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缩...  相似文献   

2.
陕甘宁接壤区反贫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甘宁接壤区是西部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2000年末仍有50余万人口未能脱贫。文章在分析本区贫困问题现状基础上,提出未来反贫困的主要途经是:转移贫困人口,减少贫困区人口数量;加快交通建设,提高贫困区与外界的空间可达性;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特色经济;加速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并相应提出新世纪反贫困的制度创新对策: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放弃粮食自给;赋予地方政府对大型矿藏资源的较大支配权。  相似文献   

3.
贫困与反贫困,是贵州省民族自治地区发展的一个瓶颈,而且反贫困越是到最后,其困难程度也越大。为此,本主要从贵州民族自治地区的贫困状况、2000年贵州民族自治地区的反贫困的工作成效,致力于探讨今后民族自治地区的反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建龙 《攀登》2014,33(5):96-101
新中国前30年的反贫困实践包括城市反贫困实践和农村反贫困实践。城市反贫困实践主要表现为城市社会救济。农村反贫困实践除了农村社会救济,还有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帮扶工作。新中国前30年,不论是城市反贫困实践,还是农村反贫困实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留下了行之有效的好经验,但也有惨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5.
正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上不断满足全体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者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把防止两极分化作为自己坚定的政治目标和坚守的最后底线,并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张力甚至反差中推进了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晚年毛泽东探索共同富裕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是个充满矛盾的复杂体,有成功,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反贫困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信息系统为决策支持服务的角度出发,以GIS、RS为手段,综合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多学科交叉,设计反贫困GIS的总体框架结构,研究和解决面向管理和决策的数据模型,实现致贫基本因素、贫困类型分布与贫困形势变化监测等方面的信息查询与辅助决策分析为一体的综合地理信息系统,为区域反贫困决策的各层次提供辅助分析与决策支持,为反贫困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吕登蓉  左文华 《沧桑》2010,(2):78-79,81
教育在西部农村反贫困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教育返贫却与教育反贫困共生。成本—收益不均衡是教育返贫的直接原因,教育收益的长周期和强时滞性是教育返贫的催化剂。通过分析反贫困的三个阶段,提出相应的解决教育返贫困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胡德平 《人物》2011,(2):15-16
消灭贫困、共同富裕,当然要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但绝不能认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发展生产、消除贫困就没有任何政治、体制上的障碍了。1949年以后,我国消灭了剥削阶级,但却加重了工人与农民、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等级色彩。  相似文献   

9.
教育在西部农村反贫困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教育返贫却与教育反贫困共生。成本—收益不均衡是教育返贫的直接原因,教育收益的长周期和强时滞性是教育返贫的催化剂。通过分析反贫困的三个阶段,提出相应的解决教育返贫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王田 《神州》2013,(4):149-149
社会主义理想自诞生之日起,就将消除人类社会的不平等、不公正现象,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个性解放作为己任。无论是空想社会主义者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他们都认为资本主义的罪恶在于私有制及其导致的社会两极分化。邓小平在创造性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时,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这个价值目标实际上包括两方面内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富民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强调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政府历来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领导人在各阶段的扶贫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扶贫道路及扶贫理论体系。从理论溯源看,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是中国扶贫思想形成的基础,共同富裕是贯穿扶贫思想体系的核心。从理论内容看,扶贫开发理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贫困的产生以及贫困的缓解和消除。围绕这些根本性问题,历届中国领导人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  相似文献   

12.
精准扶贫:中国扶贫脱贫的新模式、新战略与新举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建议》提出未来5年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是:“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它同时规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精准扶贫,成  相似文献   

13.
肖小华  朱元兰 《神州》2013,(4):257-258
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众多,反贫困任务艰巨。本文旨在为扶贫项目的有效落实提供高清晰度的贫困分布状况信息,找出贫困人口。据此进一步分析贫困形成因素,最后从交通设施改善、教育培训投入、资源开发利用、扶贫资金规范管理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反贫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其理论基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理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发展方向,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为总体价值取向,其思想意蕴科学而先进。  相似文献   

15.
以共同富裕为发展主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寓于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之中;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制定的一系列治国方略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原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共同富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1949~2002年:走向共同富裕的两条思路及其实践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9年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在领导中国人民奔向共同富裕目标的进程中,经历了1978年之前和之后的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都成功地解决了特定历史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也都留下了新问题.实践表明:在解决共同富裕的模式问题上,指导思想起决定作用;平均主义是共同富裕的对立物,两极分化也是共同富裕的对立物;找到既有效率又富公平的分配方式,是一个社会主义难题.正确地总结正面与反面的经验,有助于解决这个难题,并将实践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经济建设的理论主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现实前提;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三步走”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小康社会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和发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的理解。在1980年代由邓小平提出,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到中共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之际,完全成熟。由"大同论"向"小康论"转型,有其深刻的现实、历史、理论与文化的根源。"小康论"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社会化大生产与工业市场文明为目标诉求,在强调公有制的主导作用下,显示出对个人利益的认可、宽容与疏导,强调"法治"、"市场""、共同富裕"与"民主"。注重循序渐进而不急于求成。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是辩证统一的。邓小平当年提出的小康社会就是共同富裕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共同富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在实现途径上都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20.
薛红焰 《攀登》2008,27(4):119-122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启发我们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各个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根本问题认识上的理论贡献。本文通过历史回顾和理论分析,梳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聚焦马克思主义各个发展阶段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