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早在东汉末年,扬州地区即有道教活动,据《女仙传》载:东陵圣母,广陵海陵(今江苏泰州,属扬州市)人.嫁杜氏,从刘纲(汉末道士)学道.杜不信道,常怒之.圣母治病救人,常离家他往,杜愈怒,诉于官,云其妻奸妖,不理家务;官捕入狱.顷之,已从狱窗中飞去,人望见之,转高入云中,唯留所着履一双于窗下,于是远近为之立庙奉祀.  相似文献   

2.
扬州出土的唐代铜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79,(7)
扬州自隋代开凿大运河以后,成为全国水陆交通的枢纽,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唐代有"扬(州)一益(州)二"之称,以经济繁华和文化发达著名于世。这从扬州出土了许多造型优美、纹饰精致的唐代铜镜这个侧面,就可得到很好的证实。扬州铸造铜镜颇有盛名。在文献中,记载与扬州铸作铜镜有关的事例很多。《河洛记》中载:"隋焬帝喜奢侈,幸江都,王世充献铜镜屏,帝甚喜,擢江都通守。"这  相似文献   

3.
日本元开《唐大和尚东征传》中记载,唐天宝二年(843年)鉴真首次从扬州东渡日本,同行者中就有"玉作人、画师、彫佛、刻镂、铸写、绣师、修文、鐫碑"等艺术匠师,证明了当时扬州艺术人才很多,他们创  相似文献   

4.
扬州是隋唐铜镜的重要产地。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这一时期涉及扬州铸镜的相关文献,并结合考古发现中若干可能与扬州有关的铜镜实物,初步探讨了隋唐时期扬州铸镜业的兴起,上贡的不同形式及过程,铸镜的特征以及铸镜业的性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唐代扬州民俗文化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在唐代文化典籍中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商业都市的典型,如当时民间谚语中就有"扬一益二"之称①,而且构成了一种文化情结,体现出时人对扬州历史和风尚等内容的理喻.同唐帝国的京都长安、洛阳相比,扬州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意蕴,这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唐代扬州(广陵郡)手工业的兴盛,主要靠工匠们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同时也存在着几种有利因素: (一)扬州"土甚平旷",宜于农业。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逐渐成为富饶之区。唐代的扬州,水利事业发展,农业生产上升。"维扬右都,东南奧壤"。唐代扬州七县(江都、江阳、六合、海陵、  相似文献   

7.
近二十几年来,在扬州市的唐代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其数量之多,品类之丰富,色彩之绚丽,在我国东南地区是少见的。这为研究唐代陶瓷,提供了有价值的实物资料。现对有关的几个问题作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六年夏,笔者曾与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共赴扬州参观古建及园林。当时承扬州市博物馆和扬州师范学院等有关同志介绍,得知在师院发现出土唐代文物之建筑遗址二处。由于我们正好住宿在该校,得以就便进行实地观察与调查。 扬州师范学院地处扬州市西北,瘦西湖之南侧。依历史文献及现存城垣遗址考证,其所在适位于唐扬州放城之西南郊。一九七五年秋,师院在修建人防工程时,发现了二处估计是属于唐代的建筑遗址。一处在校址内之东北隅,除掘得若干夯土墓址外,出土的有条砖、莲纹及兽面纹瓦当与脊饰残片、残石佛像及刻有唐咸通十四年(873)铭记之石经幢身一段,估计是一处佛寺的遗址。另一处在其西南,出土有大量牛骨料、铁工具及骨簪等雕制品,大概是一座手工业作坊的残址,但未见任何较具体的建筑遗迹。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16,(2)
正唐代长沙窑的研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成为中国古陶瓷研究的重要课题。长沙窑产品与素雅的青瓷和洁净的白瓷不同,它以彩瓷最为突出,尤其是以色彩丰富的彩釉、纹样精美的模印贴花和绚丽多姿的彩绘等装饰,让人目不暇接,深受海内外市场的喜爱。因此,在唐代晚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上,长沙窑彩瓷与越窑青瓷、邢窑白瓷成为我国对外输出的  相似文献   

10.
铜镜是一种以青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照面饰容的用具,同时也是一种精美的具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它的出现怀人们的审美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古代铸造铜镜的历史悠久,发展到唐代已是  相似文献   

11.
扬州新发现的唐代青花瓷片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花瓷器是我国古代陶瓷中最富民族特色的优秀品种之一,历来受到国内外人们的喜爱和赞赏。近几年来,特别是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浙江等地相继报道发现了来代的早期青花瓷片和青花瓷器的消息,更引起了人们对青花瓷器的兴趣,围绕着青花瓷器的起源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目前已发表的文章看,对青花瓷器的起源,总的可分为两种观点。一些同志从已发现并被确认的元代青花瓷器着手,研究、分析了元青花的工艺水平和成熟程度,认为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陶瓷枕我国枕的历史悠久,春秋时期《诗·陈凤·泽陂》“辗转伏枕”,这是关于枕的最早记载。古代枕多作日常生活用品——寝具,并作为随葬品,亦说用作切脉。其质地有木、玉、石、漆、竹、布、陶和瓷等多种。从扬州现存传世和出土古枕来看,陶瓷枕为最多,其它质地枕则罕见或未见。瓷枕实物始见于隋。河甫安阳隋开皇十五年(595年)张盛夫妇合葬墓出土的瓷枕,是目前已知时代最早的瓷枕实物。唐代陶瓷制造工艺的进步,新的釉下彩绘工艺的出现,促进了陶瓷业的长足发展和陶瓷市场的繁荣。陶瓷枕成为唐人喜欢、爱用的日常生活用具…  相似文献   

13.
1978年2月下旬,在扬州市迎宾路西工段地下道工程工地,于深5.5米处发现一座木桥的桥桩残迹,横跨在南北流向的古河道上。我馆当即派人去现场调查,出土桥桩,计共六排(最多一排四根,其它不一),露在自地表下掘至5.5米的地层上。最高的一根桥桩,已露出的部分达2.05米。并有大量唐代文化遗物伴出。鉴于这一发现的重要性,决定扩大范围清理,要求弄清桥的宽度、河床的深度与具体时代等项问题。自3月14日起,在南京博物院主持下,我馆配合了这一清理工作,至3月20日结束,已初步弄清了河道的流向,木桥的走向和同存伴出文物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扬州王氏是中唐崛起的文化世家,堪称唐代扬州第一望族。尽管扬州人对唐代王播的名字比较熟悉,对"饭后钟""碧纱笼"典故耳熟能详。但对唐代的这个王氏家族则了解不多,尤其对这个家族"一门四进士两宰相"更是知之甚少。王播同其弟王炎、王起皆为进士,侄子王铎也是进士。《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一书收录的唐代扬州进士仅九人,王氏兄弟独占其四。"一门两宰相"也殊为不易,王播和其侄王铎,都曾两度出任唐朝宰相,在扬州历史上尚无先例。王播居官10年,历经唐穆宗、唐敬  相似文献   

15.
唐代扬州坊市制度及其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解析了唐代扬州的坊市制度,并进一步探讨了坊市布局的突破对于城市布局和工商布局的影响,指出唐代扬州坊市为宋以后开放式的街巷体制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16.
扬州是我国唐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都市。这个城市经济的繁荣,通过1975年的发掘,得到了实物证实。1974年以来,曾陆续发现了一些佛教遗物和一处寺庙遗址。1977年我们进行了部分遗址的发掘,大体弄清了它的时代关系和有关范围,进一步证实了唐代以来扬州的佛教是十分兴盛的。1975年在扬州师范学院进行第一次发掘,1977年在扬师进行第二次发掘(图一、二),现将有关发现和发掘情况以及我们的初步看法,简要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83年8月,扬州市三元路西首的建设银行工地出土了一批精美的唐代金首饰。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扬州博物馆及时征集了这批金器,使之较为完整地保护下来。据现场调查,这批金首饰出土于该工地东侧距地表3米左右的地层内,集中埋藏在一处,当属窖藏性质。首饰中有极为罕见的金栉和精巧玲珑的耳坠、戒指、挂饰和串饰等品种,现介绍如下。金栉 1件。高12.5、宽14.5厘米,重65克。似马蹄形,纵剖面上部呈弧形,是用0.2—0.4毫米厚的金箔剪制錾刻而成的。下部剪成栉齿,齿上端保留着剪制前的划痕。共有39齿,中间较长,两侧渐短,每齿宽度2.5—4毫米不等,齿尖均剪成尖角。栉上部满饰花纹,中间主纹凸起,以卷云形蔓草纹为地,中心饰一组如意云纹,上方錾刻一对奏乐的飞天,身系飘带,其一吹笙,另一手持拍板。  相似文献   

18.
《文物》1979,(4)
1977年5月,扬州郊区城东公社的基建工地上发现了一座唐代砖室墓。该墓南北向,由甬道和前、后墓室组成。残长9.6、宽4.9:米。墓底离地表2.6米。甬道和前室部位(向上约85厘米处)有一座简陋的五代墓迭压着。据当地群众说,这里解放前还是一片高地,解放后,由于平整农田,移土填塘,才被削平。  相似文献   

19.
1980年,扬州博物馆考古组在东风砖瓦厂肖家山工地A区清理第九号汉墓时,发现一座叠压在该墓上面的唐代木棺残墓,清理出土四件随葬器物(参见《考古》1982年第8期)。其中有一件青釉绿彩背水扁瓷壶,高17、宽13、厚9厘米。直颈,唇口,口径6厘米(图一、二)。壶的两侧上下各有两系,中心各画有一条贯通上下的绿釉彩直线。壶的正背两面皆有一组绿釉彩饰,正面为一组阿拉伯文,背面饰云气纹。经有关专家鉴定,阿拉伯文乃"真主最伟大"(旧译  相似文献   

20.
1979年7月,扬州博物馆在市西郊双桥村征集到一件唐代三彩小执壶(见图)。三彩执壶高10、足径3.6厘米。鸟形口,短流,束颈,双鸟尾状柄与口部连接,鼓腹,饼形足外撇。颈上端施桔黄色单色釉,腹部施黄、蓝、绿三色釉。腹下无釉处露白色化妆土,胎色白中泛红。这件三彩执壶无论从造型、色彩和施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