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为了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而上下求索1875年1月10日,杨度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姜畲镇石塘乡一个偏僻的山村。父亲杨懿生平日耕田务农,闲时参加乡民组建的木偶戏班,担任吹鼓手。母亲李氏育有两子一女,杨度为长兄。杨懿生因体质羸弱,兼有嗜酒之好,30岁便撒手人寰。父亲的早逝使本已清苦的家庭顿陷艰难。正当孤儿寡母为生计惶恐担忧之时,伯父杨瑞生给予杨度一家最大的关怀。杨瑞生早年参  相似文献   

2.
贺伟 《文史天地》2009,(4):19-21
1975年冬,重病中的周恩来总理在与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交谈时特意指出,在重新修订《辞海》时,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注意客观公正,尤其是对于既有反动的一面、又有革命的一面的人物,应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周总理还特别提到了清末民初的著名人物杨度晚年参加共产党一事,点明是由他本人于1929年亲自批准杨度为中共特别党员并由他亲自领导,他派当时在上海中央特科的陈赓与杨度单线联系,  相似文献   

3.
杨度,湖南湘潭人。生于1874年,1931年在上海病逝。在中国近代史上,他算得上是一位风云人物。他一生的经历十分曲折,几经浮沉,最后转向革命,投人中国共产党的怀抱。从他的几则联语中我们可以窥见其从保皇党到中国共产党的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辛亥革命后,杨度曾任袁世凯内阁学部副大臣,参政院参政。1915年著《君宪救国论》一文,为袁世凯恢复帝制摇旗呐喊,并为首组织筹安会,极力主张恢复帝制。1915年12月,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恢复帝制。在全国上下一片讨伐声中,只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于1916年6月6日死去。临死时袁世凯大声叫…  相似文献   

4.
四 民国七年(1918年)3月,北洋政府颁发赦免 令,所有"洪宪帝制祸首"和"宣统复辟罪犯"一 律特赦。在洋人地皮上做了一年又八个月的苦囚之 后,杨度终于可以公开回到北京了。 声名狼藉的他,一时无人理睬,只能天天闷在 家中参悟佛经、悬腕写字,他甚至找到他从老家召 来的木匠出身的画师齐白石,跟人家学画起花鸟鱼 虫。求字者众,润笔费高,杨度就是靠一支笔养活 一家人。  相似文献   

5.
近三十年来,大陆学术界对杨度的研究逐渐升温,对于这样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学者们对他的经历,在人生各阶段的思想和政治活动,及其思想转变的历程给予了关注与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的来说尚缺乏系统的总结性著作。本文试就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杨度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述评,以期对于杨度研究的深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我的叔父李克元烈士是一位出生、读书、从军在武汉,驻防、空战、击落日机在武汉,牺牲、安息在武汉的抗日英雄。1938年8月21日,他牺牲时,差8天满28岁。叔父在世时我还不到8岁,我与叔父接触前后不到一年,1934年我随祖母到杭州笕桥叔父家中住了几个月,1938年叔父在汉口驻防时又去他家中  相似文献   

7.
正王宽诚,祖籍浙江宁波,1907年6月17日生于江苏靖江,经历过清朝、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代。一他8岁入私塾读书,后来在一家猪行当练习生。18岁时,他对人生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转行到了源吉钱庄打工,开始接触金融业。1932年,25岁的王宽诚在一家面粉厂当采购主任。这是他在商界初试啼声。他朝夕奔走,习练业务,不辞辛苦。当时做  相似文献   

8.
冯磊 《钟山风雨》2012,(5):63-64
1916年11月8日,蔡锷将军在日本病逝。这位最先挑起护国大旗的军人,在弥留之际,留下一封遗书。他写道:“湘人杨度,曩倡君宪救国论,附袁以行其志,实具苦衷,较之攀附尊荣者,究不可同日语。望政府为国惜才,俾邀宽典。”  相似文献   

9.
李英 《文史春秋》2008,(10):35-37
朱自清先生原名朱自华,号实秋,1898年11月22日诞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4岁随父迁居高邮县,6岁后定居扬州,在扬州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他自幼勤奋读书,品学兼优,毕业于江苏南京省立第八中学。  相似文献   

10.
杨度(1874-1931年),湖南湘潭人,清末举人。辛亥革命前他主张君主立宪,后依附袁世凯,袁复辟称帝,他为筹安会六君子之首。晚年他的政治主张发生重大变化,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927年他曾设法营救被捕的李大钊,1929年秋他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中坚持做党的工作。 作为清末民初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杨度满腹诗书,同时也是联坛圣手,从他题写的几副挽联中,我们可以察知他从拥护君主制到支持孙中山民主革命,进而拥护共产党领导的思想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朱熹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9月15日,卒于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3月9日,共活了七十岁。他虽然早年登第,十八岁就考中了进士,但此后五十余年间,仕宦的日子却不多;他的一生,主要是在读书、著书、讲学中度过的。他学识之博,著述之富,门人之众,影响之深,不仅并世无双,在整个宋元明清时期,也罕有其匹。作为一个哲学家,对他的研究已经很多了;作为一个学问家和教育家,似乎研究得很不够。他自己是怎样读书做学问的,又是怎样教学生的,其中是否还有可资借鉴之处,探讨一下这些问题,对于纠正浮夸空疏的不良习气,发扬朴实认真、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造就新一代的学问家,也许还不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2.
正陈潭秋,1896年1月4日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陈宅楼一户书香人家,其祖父陈寿田,1875年考中湖北省举人第六名,取得了做官资格,但他性情耿直,最后只得终身做一名教书先生,从那时起陈家人格外注重子女的读书。陈潭秋的父亲陈受之,终身以躬耕为业,陈潭秋有兄弟姐妹共10人,在八男二女中,他排行老七,陈潭秋的五哥陈树三,比陈潭秋大五岁,在湖北工业学校读书时,  相似文献   

13.
正投身抗日救国,参与民族工作周仁山,原名周翔生,字凤岐。1912年11月生于甘肃省华亭县的一个贫苦农家,汉族。他七岁丧母,受到继母善待。其父生性耿直,深明大义,在他很小的时候就送他去私塾读书,教导他要胸怀大志,报效祖国。1927年,15岁的周仁山在甘肃省立中学读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甘肃平凉的外围组织  相似文献   

14.
爱国华侨歌唱家黄源尹,1921年12月29日生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棉兰市一个华侨商人家庭,由于生就一副得天独厚的好嗓子,从小就喜爱唱歌,经常拿着吉他自弹自唱。他6岁进入棉兰敦本小学,10岁转入苏东中学。13岁时父亲将他送回祖籍福建读书,先在厦门同文中学上学,后在上海暨南大学附中学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6岁的黄源尹在“八·一三”淞沪抗战中,目睹了日寇对我国同胞的疯狂屠杀和残酷掠夺。举目无亲的他,不得已随一批南洋归侨学生一同回到侨居地。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文学大师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1906年,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4天,但他仍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鲁迅在日  相似文献   

16.
杨度作挽联评人论事 杨度,湖南才子,近代名人, 一生颇多曲折,富于色彩。他早年为坚定的君主立宪派,后转而服膺孙中山,晚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毕生勇于探索反省自新之精神世所少见。他生前为他人及自己所作之挽联,评人论事抒政见,颇令人玩味。  相似文献   

17.
杨度的政治主张在辛亥革命前后发生了急剧转向:从主张君主立宪转向赞同民主立宪,并组织共和促进会,为建立民主共和制度而呼号。杨度政治主张的这种转变,是迫于客观形势的暂时策略,还是政治思想的根本转变?学界向来有不同看法。本文认为,杨度从主张君主立宪向赞同民主共和的转变,是一种暂时性的策略,并不是其政治主张的根本改变,更不能说他根本放弃了孜孜追求的君主立宪理想而倾向民主共和。从总体上看,杨度仍然是君主立宪的信奉者,赞同共和制度只是权宜之计,不过君主立宪的"君主"内涵有了根本不同:立宪君主不再是清帝,而是一代枭雄袁世凯。正是抱定借"君主"以实现立宪的思路,杨度才会撰写《君宪救国论》并发起筹安会,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大造舆论。  相似文献   

18.
正王林肯原名王麟阁,因仰慕美国政治家、思想家和农奴解放者林肯而改名。他于1888年10月出生在山东高密县王家苓芝村,因家境贫寒,9岁方入本村私塾读书,18岁时考入高密县立高等小学堂。在高等小学堂读书期间,他接受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和学说,并涉猎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报道和理论。不久,由他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在中国十二生肖中毛泽东是属蛇的.毛泽东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他的父亲毛顺生本来并不希望毛泽东读书,在他看来读书太浪费钱财,后来家里吃了一场官司,因为不识字官司打输了,这下爱财如命的毛顺生才决心让儿子毛泽东读书.  相似文献   

20.
我和张政(苑峰)同志是山东同乡,又是北大史学系同学。我长他一岁,我北大1 935年毕业,他36年毕业。他毕业后即受傅斯年先生之约去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苑峰是个饱学之士,读书多,记忆力强,好像他什么都知道。读书多、博学强记的傅斯年先生非常赏识他,称赞他。苑峰还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傅先生就称赞他是“小王国维”。苑峰字写得好。我儿子何芳川六、七岁学写字时的启蒙老师就是苑峰。他写了字,蒙上纸,何芳川在上面描着写。好像这叫作“描红”。在史学界,我和苑峰还是志同道合的魏晋之际封建论者。2 0世纪50年代争论中国社会史分期问题时,我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