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音乐表演形式之一的声乐表演具有特殊的艺术美感,歌唱者的嗓音与声乐歌曲的音乐传达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两者的结合实现了声乐艺术魅力的完美展现。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的声乐表演知识,更要注重对声乐表演专业学生审美技能与审美艺术的教授,提高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审美,推动声乐音乐的再创造。本文主要针对声乐表演专业中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展开分析与探讨,从而为我国的声乐表演审美培训提供可行性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2.
荀洪梅 《神州》2011,(1):45-45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挖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那么如何把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声乐教学之中,如何提高演唱者及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将进行逐一论述。  相似文献   

3.
"审美"是《新课标》中音乐教育的核心,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师的音乐教学必须以《新课标》的理念、标准为基点,发挥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从声乐作品欣赏教学的重要作用为切入点,剖析了声乐作品欣赏的美学元素与审美价值,并对声乐作品欣赏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茵东 《神州》2012,(20):116
高等学校的声乐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有助于学生在校期间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欣赏能力,在声乐表演中创造美和传播美的能力,如何在日常的声乐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所在,笔者提出了对于审美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常丹丹 《神州》2012,(9):27
音乐教育从属于艺术教育范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高校声乐教学在培养学生掌握声乐技能的基础上,更需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审美的感悟、表达与创造等方面的艺术审美能力。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在声乐教学上将面临又一重要课题:注重对学生"情感诉求"和"视听审美"的培养,这对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婉敏 《神州民俗》2009,(12):24-27
《江河水》是“辽南鼓乐”中的笙乐曲牌,本文通过对比《江河水》的管子版本和声乐版本,探讨器乐音乐与声乐音乐各自的特征,以及两者在审美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张志明 《神州》2014,(8):208-208
随着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声乐教学发挥了它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演唱作为表演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是体现一个歌唱者对整首作品的理解程度。一个好的歌唱者在歌唱的过程中,就算是有一副好嗓子对歌词倒背如流,忽视对作品的情感表达,就会缺少一定的感染力很难打动听众。所以要想真正的唱好一首歌曲,首先就要重视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对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从教经验,浅谈了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柯苗 《神州》2013,(15):19-20
在当代较为复杂的社会文化氛围之中,人们审美观念有所改变,其中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审视也有了一定改变,同时在传统背景文化下的中国民族声乐文化也有了较高程度的审美意识。与其他的艺术相比,中国的民族声乐是较为古老的,而对于古老的艺术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民族文化对其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审美观上,它要求民族声乐在声音和感情上均要符合民族文化的标准。这种标准对我们以后分析中国的民族声乐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本文将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与中国的民族声乐文化方面的审美观念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贾琳琳 《神州》2020,(5):54-54
声乐表演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人类的其他文化活动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从事声乐表演艺术,需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有较宽广的参照域,从而对声乐表演艺术所体现的文化内蕴有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才能有较独特的发现和体会。开阔的艺术视野既可丰富多元文化修养的知识结构,又可从中受到艺术的感染和启示,激发自身对声乐艺术的理解与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0.
牛丽媛 《神州》2011,(8X):44-45
所谓声乐表演艺术,即通过声乐表演的一系列手段将声乐作品转化为实际音响并实现其作品价值的创作性活动。声乐表演艺术是人们审美意识外化的产物,其存在通过自身的特性进行对人类的审美需求进行刺激,并促进其不断的演化与进步,这使得人类与声乐表演艺术的渊源由来已久。但是,声乐表演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必然要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即其表现形式必然要具备美的属性,而这一属性的具备与否则需要用协调统一来衡量。本文即从声乐表演过程中的协调统一出发,探讨其对观众接受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时琳 《神州》2013,(13):227-227
声乐演唱是一门艺术,是借助人的听觉器官来感知和领会音乐中最美、最动听的旋律。在声乐演唱中注重内心听觉的培养,可以提高声乐演唱者唱歌水平,感悟声乐演唱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主要分析声乐演唱中内心听觉的内涵、培养声乐演唱者内心听觉的方法,以及在声乐演唱中内心听觉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乌红梅 《神州》2013,(34):251-251
声乐审美在歌唱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歌唱者对声乐美的体会。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需要融入自己的审美感受,把对音乐和审美意识的理解通过声音的媒介在演唱过程中传达给观众,这就要求演唱者必须具备正确积极的审美观,具有清晰的审美意识。艺术的意识形态性是以美的方式体现出来的。“情以声为本,声以情为形”-是声乐演唱中重要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苏雅军 《丝绸之路》2012,(24):92-94
悉心研读我国音乐史料,可看到中国声乐的发展道路崎岖而艰难: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唱法问题"的争论,随后声乐界持续多年的"土洋之争",到"新的中国唱法"命题的提出,老一辈声乐家执着奋斗而提出创立"中国声乐学派"的宏伟目标;从80年代"中国青年歌手声乐大奖赛"三种唱法的设立,到三种唱法最终不能顺应大众的审美需求,于是"模糊唱法"的新概念提了出来;从2001年中国首届"金钟奖"声乐大赛上三种唱法被取消,到2002年"第二届中国国际声乐大赛"上规定所有选手必须唱一首中国声乐作品,到2004年"原生态"唱法的提出和出现,再到中国民歌最终走出国门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一展风采。经过整整半个多世纪的不懈追求,中国声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前进方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声乐学派"。  相似文献   

14.
基于当前的声乐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指出教学的效率、效果、教学手段的正确与否与当今音乐院校在校生声乐学习的成功与否息息相关。为此,着重从"精"与"美"两方面着手,阐述了对于"师"与"生"两者间的几点见解,以提升教学水平,使学生少走冤枉路。  相似文献   

15.
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声乐演唱学习主要由声乐课堂学习和声乐舞台实践两部分组成,课堂学习主要传授的是声乐演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发声技巧和理论知识,它最终还是要服务于舞台实践,但是舞台实践却离不开发声方法、发声技巧和理论知识的支持,只有在舞台实践中不断寻求自己进步,这样才能够达到提升自己演艺实力的目的。舞台实践在学习声乐演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舞台实践在声乐演唱中的教学影响进行论述,为学习声乐的学生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甘翠贞 《神州》2012,(15):311-312
声乐艺术的发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从一开始就体现了鲜明的社会性和审美性特征。在我国音乐教育史上,声乐艺术是由封建社会的“学艺”体累向现代社会的“育人”体系转化。从形式到内容,从社会地位到功能作用都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在素质教育下发展声乐艺术,以提高整个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17.
廖红梅 《沧桑》2010,(3):251-252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对审美追求由来已久,丰富多彩的民族语言和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民族声乐这一闪烁着中国人精神和智慧的艺术品种。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传入后,中国出现了现代音乐美学思想,在保存了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成分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了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巨大影响,是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交融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其审美风貌和精神,它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理论的一个永久性课题。本文试图从"情"这一角度对当代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特征作出自己的归纳和总结,并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情"这一美学理论方面作一些粗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张智辉 《神州》2020,(6):45-45
声乐艺术属于一种听觉上的声音艺术。演唱者通过语言文字去表达音乐旋律变成声音的一种艺术发展的过程。它可以通过旋律的描绘能够以直接地去表达人们的丰富情感。声乐艺术要通过舞台实践才能够给观众展现出更为直观丰富的视觉感受体验,舞台实践能够将声乐作品中的情感更加生动丰富,赋予情感视觉力更强,更加打动观众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9.
辛兆义 《神州》2014,(12):216-216
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主要的形成地点是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无论是硬件设施、软件设施还是艺术的严谨性上都数一数二,因此对于学术要求特别高。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学术定位主要民族性、艺术性、科学性、时代性,本文也讲从这几方面进行学术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北京第四届国际视唱练耳交流盛会提出的关于视唱与声乐的建议和结论,通过"声乐中的视唱和视唱中的声乐"这一命题,对声乐与视唱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与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前景的展望,以期待对推动视唱声乐的教与学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