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迁安市博物馆现藏一件直銎铜斧和一件竹节形铜灯台,均系征集而来,分别为西周初期和辽代晚期遗物。直銎斧为研究燕山南北地区青铜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竹节形灯台则填补了辽金时期随葬实用灯具的实物资料空白。  相似文献   

2.
云南姚安首次出土一批编钟施文辉1993年3月,楚雄州姚安县前场镇新街办事处彝族农民杨自伟在新街小学校园山包(原武庙旧址,今毁)取土时发现一批青铜器,其中编钟四个,铜斧两件,铜尖叶形镢两件,铜条锄两件,铜凿两件,铜镦一件,碎钢片和碎陶片两件。我们闻讯赶...  相似文献   

3.
试述绍兴新出土的越国青铜器周燕儿一、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及种类1991年11月,绍兴县东南约14公里的上灶乡在昌峰村整治古若耶溪(今名平水江)过程中,先后于河床深处的泥沙层里出土一批青铜器,品种有剑、削、斧等三类。剑1件。系半成品,通长65.9、茎长9厘...  相似文献   

4.
亚腰形铜盒是东周时期比较少见的青铜器,形制独特,器形微小。目前发现的亚腰形铜盒,年代集中在春秋中晚期至战国初期,主要出土于南方吴越文化分布区,应属吴越文化系统青铜器。根据出土位置、器物组合及器内所盛放之物,可以推测亚腰形铜盒是放置花椒等香料的香盒。  相似文献   

5.
张智勇 《文物春秋》2012,(1):9-14,45
东北地区直銎铜斧分布地域广泛,形式多样,本文对东北地区直銎铜斧的形制演变、区域特征、文化性质进行了讨论。以此为基础,通过东北诸区之间以及与中原地区、内蒙古长城地带、朝鲜半岛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之间的比较及相互关系的分析,对其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1982年5月份,大冶县金牛镇黄泥大队,竹林柯自然村一农民在挖基做屋过程中,于1.5米深处挖出一陶罐。罐中装藏有完整和残缺青铜器个体300余件。其中有斧、锛、矛、带钩、铜佩、剑、弩机构件和二棱、三棱,四棱箭镞等青铜器物。农民柯某随及将挖得青铜器卖给废品收购站,并留部分青铜器于家中。我们在废品收购仓库清选文物中,了解到这一情况,马上派几名同志深入  相似文献   

7.
夏家店上层文化存在大里青铜器,除一部分典型中原输人品之外,大部分具有北方系或东北系青铜器特征,文中将这部分器物称为该文化的"‘本源青铜器",并详考了这类铜器f该文化之陶器、石器和骨角蚌器、仿皮质器物等日常用器之间的渊源关系。指出在夏家店上层文化中存在着一个青铜器铸造中心,大量青铜器制品为本文化所独有,并向周边地区输出其影响,同时也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镂空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一直是学界争议的热点,近些年来有人认为铜梗上的褶皱是所谓的"蜡流痕迹",但作者认为,失蜡铸造只有在烘焙退蜡工序有流蜡,蜡已失掉,留下的空腔是蜡原先填充的空间,不会有所谓"流蜡痕迹"。褶皱是铸造过程中青铜液在型腔中流铜不畅造成的,镂空青铜器系范铸工艺所制,交织的铜梗体现了范铸工艺的分层制范技术。  相似文献   

9.
山东长清、桓台发现商代青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南市博物馆于1980年2月征集到两批商代青铜器。一批是长清县归德公社前平大队社员在该村附近耕地时发现,有铜爵、铜斝各一件,伴出陶豆一件,出土地点距小屯村商代遗址3里许。另一批是济南市环境卫生处工人所送交,有铜爵、铜觚各一件,据说在桓台县东北12里田庄公社史家大队西南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商周青铜器之所以能在全球古代青铜器占有最辉煌的位置,与它作为礼器沟通人、神的作用并具有十分高超的技艺有关;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生产力之发达,与早在2000多年前即已发明和使用性能优良的铁和铜有关。中国古代金属技术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作用不亚于四大发明。然而,中国古代金  相似文献   

11.
湖南宁乡新发现一批商周青铜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宁乡县位于湖南省中部,是目前我国长江以南发现商周青铜器最多的一个地区。近年来,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修筑公路时,又新出土了一批青铜器,现简介如下。兽面纹大铜铙 1977年底,在老粮仓毫明大队的北峰潍山腰。农民修筑公路时发现,系属窖藏。与此铙相距五、六米处,还发现了一件四伏虎兽面纹铜铙(此铙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2012年3月20日,宝鸡石嘴头村四组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共计175件.其中礼器5件,有乳钉纹鼎、乳钉纹簋、亚共尊、(凤)卣和涡纹铜罍.另有当卢、节约、銮铃、铜泡等车马器百余件,及铜矛、铜斧和玉鹿等.墓圹已经被完全破坏.由于简报未发,这里仅选取其中最具特色的亚共尊做以介绍,并兼论西周时期部分形制特殊的单鋬铜器.  相似文献   

13.
刘百舸  涂婧 《四川文物》2023,(1):107-114
红铜铸镶是东周时期一种高超的青铜器表面装饰工艺,此工艺基于范铸法,其技术源于垫片工艺。目前已知的红铜铸镶青铜器相对多见于鲁南地区、中原地区及楚文化区域。基于纹饰的形式设计、工艺特征以及纹饰的铸造缺陷等,对绵竹清道出土铜豆、铜钫进行考察,证明二者均采用了红铜铸镶工艺。绵竹清道所出此两件铜器是迄今已知的、距红铜铸镶青铜器发祥地最远的案例。通过将两器的纹饰设计,尤其是铜豆上具有的高度特征性的勾连纹,以及铜钫整体装饰风格,与目前已知的红铜铸镶青铜器进行比较,可以认为,此两件铜器的年代应为战国初期,不晚于战国早期。考虑到此类青铜器的铸造难度和高度统一的纹饰风格,以及目前所见的分布区域,蜀地工匠应无自作该器的可能性,此两器应为舶来品,流转至蜀地。  相似文献   

14.
青铜器"纯铜晶粒"现象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平陵 《文博》2002,(5):65-69
青铜器鉴定或修复过程中,不时地会发现有的器物表面或在锈蚀产物掩盖下的器物表面呈现出金黄色,仿佛鎏上一层金或镀上了一层铜,故称此器物出现“纯铜晶粒”现象。这种现象是鉴别青铜器真伪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它是在一定的金相组织状态下,  相似文献   

15.
<正>在辽东地区双房文化的器物群中,除了陶器以外,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所谓的"东北系青铜器"。这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青铜制品,除了见于辽东地区的双房文化以外,还广布于辽西、河北北部、朝鲜半岛和吉林、黑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长期以来一直为中外学术界所关注。  相似文献   

16.
铜鍑在北方草原民族的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一般除用作烹饪炊具外,兼作盛食器,也是祭祀活动中的礼仪用器。2006年4月27日,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河湾村出土了一件形似高脚杯的大型青铜器——青铜鍑,该铜鍑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的三虎耳小圈足青铜鍑,也是迄今在甘肃境内发现的器型最大的早期青铜器,具有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匈奴统治武威时期,这里是匈奴休屠王的牧地,曾在这里修建了休屠城、姑臧城,该铜鍑当是这一时期的遗物,由此可见当时匈奴国力的强盛,在北方草原民族中其青铜铸造水平首屈一指,社会经济已相当发达。  相似文献   

17.
铜■是东周时期数量较多的一种青铜器,以往学者大多将它定为酒器。但是从考古学提供的证据来看,铜的功能应该是水器。在研究青铜器的功能分类时除了根据青铜器自名和文献记载以外,还需要兼顾考古学背景,充分考虑青铜器的组合关系和在墓葬中的放置位置,它们是重建古代器物主位分类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8.
山东平度出土七件青铜器1976年秋,山东省平度市麻兰镇岔道口村的农民在挖土时发现了一批青铜器,共7件,现存平度市博物馆.后经专家签定这批青铜器系墓葬随葬品.现介绍如下:铜钫2件(图一,2),皆无盖,方嘴,鼓腹如壶,器两侧各有一个铺首衔环,平底,圈足....  相似文献   

19.
牛长立 《南方文物》2014,(1):101-114
<正>一、先秦时期青铜斧的已有研究及分类关于铜斧的专题研究,数量较为有限。齐晓光《夏家店上层文化空首青铜斧及相关问题》一文将十二台营子等不同文化类型直銎铜斧分为扇刃型和弧刃型,探讨了演进规律;朱永刚《中国北方的管銎斧》全面梳理、分类、编年中国北方管銎斧,讨论其分布区域特点、文化性质、形成机制、存续发展过程,所划类型为窄斧身和宽斧身,进而细分出长管  相似文献   

20.
1979年12月10日,大悟县丰店公社龙潭大队社员挖渠道时在雷家山南半坡一巨石下发现了一批窖藏青铜器,计有甬钟七件,臿二件,鼎、戈、矛、斧、锛各一件,共十四件。据当事者说,这批青铜器出土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