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可以作为宣纸发展的分水岭,在概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通过翻查古代文献和学者的讨论,结合制纸工艺发展特点,发现真正与现代意义最为接近地宣纸出现较晚,宣纸的产地一直在泾县地区。  相似文献   

2.
号称“纸中之王”的中国宣纸,产于山青水秀的泾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然而,“八·一三”事变后,上海、南京、芜湖、杭州等商埠相继沦陷。从此,经销宣纸的咽喉被敌人掐断,纸棚倒闭、工人失业、山林荒芜,致使泾县的宣纸濒临于停产、失传和灭绝的险境。一九三八年四月,新四军来到皖南,七月,军部迁驻云岭。陈毅、李一氓、朱镜我  相似文献   

3.
宣纸是我国的文房四宝之一,产于皖南泾县。泾县有多处生产宣纸,但最早生产的是小岭。勤劳的小岭人民充分利用了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汲取前人的经验,造出了无与伦比的“宣纸”。宣纸的制造,与小岭曹氏分不开。据传,在曹氏到达小岭定居前,小岭己有金、门、许、方、汪等姓人氏居住,但没  相似文献   

4.
汪青云 《江淮文史》2016,(6):156-160
正宣纸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珍贵遗产,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实践中,不断探索研制所创造出来的手工艺术产品。在中国宣纸发展史上,泾县"汪六吉"牌宣纸因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质地被尊为"纸中之王"、"东方稀有艺术瑰宝"。林散之大师赞道:"汪六吉宣纸质地精良,寿逾千年。"当代书画家钱松岩在《砚边点滴》中写道:  相似文献   

5.
从宣纸的技术渊源看“宣纸”概念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泾县宣纸是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作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专用纸蜚声海内外。由于对宣纸概念的理解不同,学术界对宣纸的起源问题存在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拟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探讨宣纸的技术渊源,在此基础上阐明宣纸概念的内涵及由来。  相似文献   

6.
雷虎 《风景名胜》2015,(1):86-97
在中国数以百万计的村落中,小岭,是一个不起眼的名字。全国叫小岭的村庄,可能有成百上千个。但是,在中国文化中,小岭却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地名——这里是中国宣纸的发源地。作为宣纸发源地的小岭位于安徽泾县,无论走在何处,人们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宣纸气,就有了"不辞常做小岭人"的打算。2014年春,我和老婆一起辞去工作,她扛着相机,我拎着键盘,开始闯入小岭。试图和小岭人一起生  相似文献   

7.
新四军与中国宣纸曹天生宣纸,是我国文房四宝中的一宝。它以质地上乘、宜书宜画,并以耐久性、润墨性、吸附性俱佳而著称于世,为历代书画家所搜求、使用和珍藏的纸中精品,享有“纸中之王”、“纸寿千年”之美誉。郭沫若先生生前曾挥毫盛赞:“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  相似文献   

8.
书画装裱与宣纸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具一格的魅力。由于书画装裱的历史远比宣纸的久远,探索书画装裱与宣纸的关系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想揭开装裱材料与书画装裱技艺发展之间潜在的逻辑联系。为了厘清这一联系,本文试图从历史渊源、技术关联和文化观念三个角度对书画装裱和宣纸的关系进行剖析,以期能够透过媒材的力量去诠释中国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方面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16,(5)
正2016年4月20日,由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由中国宣纸博物馆承办的"书画同春·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家作品展"在安徽泾县中国宣纸博物馆开幕。中国宣纸博物馆是保护和弘扬宣纸文化的重要基地该馆建筑面积近一万平方米,除专门对宣纸工艺  相似文献   

10.
李强 《安徽史学》2005,(5):128-128
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5年3月出版的<中国宣纸史>一书,是安徽财经大学曹天生教授的一部新著.该著是作者在<中国宣纸>第二版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搜集材料写成的.该著是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宣纸历史的专著,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宣纸是我国传统书画装裱重要的修复用纸,近年来由于生产工艺的改变造成宣纸性能的改变。为了解不同宣纸书画装裱的适用性,对02红星棉料单宣、08红星棉料单宣、14红星棉料单宣、13汪六吉棉料单宣、红星特净和红星古艺宣六种宣纸的基本性能、尺寸稳定性、柔软度和耐久性等进行评测。分析结果表明:几种常用书画文物修复宣纸pH值符合文物保护用纸中碱性的要求;棉料单宣中以02红星尺寸稳定性、柔软度及耐久性好;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古艺宣纸尺寸稳定性和耐久性能是所选纸样中最好的,柔软性低于棉料单宣,但比同样材料的特净皮单宣柔软度好。综合考虑修复纸的应用性能和耐久性,需要进一步开发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古艺宣的原料种类,以满足书画文物保护修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明矾对宣纸耐久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明矾对中国书画长期保存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研究了胶矾水对宣纸的作用。通过pH值、颜色、抗张强度和耐折度的测定分析可以看出,随着胶矾水浓度的增大,宣纸的老化速率增加。从明矾浓度变化对宣纸影响的总的趋势来看,在书画保护过程中应该尽量少用明矾。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克服熟宣纸古旧书画修复后变脆的缺点,本工作以牛宣纸制成的熟宣纸为样品,通过加速老化,模拟古旧字画现状,根据文物保护"最小介入原则",以超纯水为溶剂对样品进行缓慢有限洗涤脱酸实验.通过pH值、色差、耐折度的测定分析得出,用超纯水针对熟宣纸脱酸,不引入新的杂质,且环保、低成本,减少了对占旧书画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漂白对中国书画纸,特别是宣纸的影响情况未见系统的研究。为此,首先研究常用漂白剂-漂白粉(次氯酸钙)对宣纸的影响,又将硼氢化钠、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钙四种漂白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次氯酸钙具有加速纸张老化的作用,在文物保护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漂白粉。不同的漂白剂对纸张的影响不同。因此在文物保护中,要弄清各种斑点产生的原因,首先采用水洗等物理方法,无法去除时再慎重选择漂白方法。  相似文献   

15.
书画装裱材料——宣纸形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加强纸质物的保护,对书画装裱材料宣纸的湿形稳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条件下干燥方法对宣纸形变影响的研究,对纸张变形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宣纸具有随湿度变形的特性,变形程度与纸的纤维组成和干燥方法有关。采用梯度干燥的方式纸张的尺寸稳定性没有明显的改善。厚度和收缩率相关分析说明二不存在相关性。随着纸张干湿交替处理次数的增多,其变形性趋于减小。为提高纸张的形稳性,可预先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比不同加热温度豆浆水在宣纸中的应用效果,分别制备25℃生豆浆水,50℃、80℃半熟豆浆水,95℃的熟豆浆水涂刷于宣纸表面,考察豆浆水处理宣纸前后的pH值、抗墨滴晕散性能,老化前后的色差、耐折度及抗张强度变化,对比生熟豆浆水及胶矾水对绘画常用国画颜料朱膘、花青、藤黄等的呈色效果,并用扫描电镜(SEM)与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研究豆浆水与纤维结合的微观形貌及化学键合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生熟豆浆水处理宣纸后,pH值均呈现弱碱性。样品抗墨滴晕散性能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80℃半熟豆浆水95℃熟豆浆水50℃半熟豆浆水25℃生豆浆水。在热老化中胶矾水及豆浆水样品均逐渐泛黄,胶矾水的泛黄程度大于豆浆水。经过加热的豆浆水处理宣纸的耐折度、抗张强度均好于生豆浆水。豆浆水施胶后,不仅包覆了纤维,在纤维之间还产生交联,促进了两者之间的结合;ATR-FTIR表明随着温度增加,油脂从大豆中分离,多糖分解转化为小分子糖类。豆浆水的大豆蛋白可与纸纤维形成氢键,从而提高了纸张的抗水性。可见,豆浆水在书画修复中的应用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汪谦干 《安徽史学》2006,(4):128-128,95
近日我拜读了曹天生教授点校、整理的<王茂荫集>,颇有感慨.我与曹教授是1990年相识的,那时我们作为研究中共党史的同道,共同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此后,我们又同受徐则浩先生邀请参加<新四军军部在皖南>一书的编写,学术上相互有更多的了解.我知道曹教授过去主要研究中共党史,在此领域颇有成就,发表过不少论文.但近年的学术视野进一步开阔,先后撰写、出版了<中国宣纸>、<中国商人>、<19世纪俄国布道团驻北京人员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著>等著作,这次又点校整理<王茂荫集>.从这些书里我发现曹教授有浓重的家乡情结.他是皖南泾县人,所研究的课题大多与皖南有关,或由此延伸.如他以较多精力研究新四军,是因为新四军发展初期集结皖南、军部也在皖南;他研究宣纸,是因为宣纸主要出产皖南,特别是泾县;他研究中国商人,是因为徽商曾独树一帜,影响中国几百年;而王茂荫也是皖南歙县人.  相似文献   

18.
清内府刻书所用"开化纸"的来源和纤维成分在学界一直有很大争议,近年有学者将档案和现存古籍比较,发现清代"开化纸"实为"连四纸","开化榜纸"实为"泾县榜纸",皆出自安徽泾县。通过分析4种清代"开化纸"和1种"开化榜纸"残片样品的纤维显微图,从纤维形态、纤维宽度、纤维纹理、胶质膜、晶体形状等各个角度鉴别古纸样品和对照样品的微观特征。结果表明:5种残片样品纤维成分皆为纯青檀皮,这一结论跟文献史料考证结果相吻合;清代内府刻书用"开化纸"和"开化榜纸"很可能为来自安徽泾县的纯青檀皮纸。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胶矾水熟化书画用宣纸的科学内涵,通过胶矾水固化性能、墨滴晕散实验揭示明矾在胶料固化及抗墨滴晕散中所起到的作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场~(27)Al核磁共振波谱(~(27)Al-NMR)和红外光谱(ATR-FTIR)研究胶与矾在熟化宣纸时各自的作用及协同效应。最后,通过湿热老化实验探讨明矾的负面影响。结果表明:1)明矾作为促干剂加速了胶水凝聚固化;作为软化剂增加了胶料弹性。2)明矾也可作为助留剂,起到墨滴助留作用。施加胶矾水的宣纸抗墨滴晕散性能优于单纯的胶水或矾水;有胶无矾时,墨迹浮在纸上,存在大量微孔,易漏墨。3)SEM、~(27)Al-NMR和FTIR分析表明,胶和矾在提高宣纸憎水性及抗墨滴晕散性能方面可起到协同作用。明矾以单核物Al(H_2O)_6~(3+)、AlSO_4~+,高聚物Al_(30)([Al_(30)O_8(OH)_(56)(H_2O)_(24)]~(18+))等形式与明胶的羟基或羧基键合,形成的紧密网络结构加强了胶料的交联,提高了胶料的抗水性。同时,铝离子可起到桥联作用,将带负电的明胶粒子转化为带正电的明胶粒子,促使明胶微粒沉淀在带负电的纤维表面。4)明矾用量越大,湿热老化后酸性越强,纸张越脆,严重威胁纸张的寿命。因此,传统胶矾水在熟化纸张时可起到促干剂、软化剂及助留剂的功能,但用量越大,纸张酸化越严重,建议研发可替代胶矾水的新一代施胶剂。  相似文献   

20.
吴海滨 《收藏家》2009,(8):77-82
古代书画作品所依托的材料较早时一般是帛和绢,后来使用较多的是宣纸,它们的质地纤薄柔软,宣纸虽可寿之千年,但因着墨着色后容易破损,也会起褶不平,为了便于保护与收藏,均需要对之进行保护加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