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张云 《史学集刊》2015,(2):60-70
"软权力"的出现是"权力"从国家领域向社会领域流散的结果,侨民和移民作为软权力资源,形成了原籍国和现籍国在非国家领域的"非零和"权力博弈。华人华侨是中国国家软权力建构的基本资源,族群特征、民族习性、文化传统、文明特性是"软权力"建构的基本常量,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是"软权力"建构的重要变量。中国国家软权力的建构是基于"中国价值观"的探索与实践,华人华侨的社会实践在孕育中国价值观、建构中国软权力中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要重新审视华人华侨与中国的关系,改变对华人华侨"血统主义"的传统认知,并在制度设计上赢得华人社团等社会性力量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中国史视野中的“公共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从事中国史研究的学术群体对于"公共领域"理论的认知过程,展现了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中国史研究领域关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学术旨趣,对于"国家与社会关系"提供了更具兼容力的解说方式,并提供了许多操作性很强的研究单位。但另一方面,在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实证研究时,研究者们往往难以摆脱"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限定性概念,此外,还存在着对于"公共"的界定不清晰,对于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公共性"关注不够,对于体制化的"公共领域"和现象层面的"公共领域"区分不明确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刻反思,将会有助于揭示中国历史上公共领域的独特性格。  相似文献   

3.
在大好的经济环境之下,中国企业已经逐步夯实了其硬件基础的建设。但是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公民、企业家慈善等"软件"领域,一场更有意义的挑战正在逼近。今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30个年头,我们将开启一个"现代化中国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的新话题  相似文献   

4.
正2007和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先后主办过两届"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对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集中展现近年来近代文化史领域的新成果,2015年10月23日至25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办了第三届"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近40个学术机构的6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共提交学术论文50余篇。本次研讨会以"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为主题,围绕近代思想文化、学人与学术、社会文化、文化交流、教育等主题展开热烈的研讨。与会学者充分肯定近代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总结了近年来相关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宏图 《史学月刊》2005,(10):16-19
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世界史研究涌现出了像六卷本《美国通史》、"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丛书"、"英联邦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世界文明史》等或具有里程碑意义、或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新成果,同时出现了若干令人欣慰的新变化与新趋向,如研究领域的拓展,学术视野的开阔,新的学术生长点如世界现代化史、经济-社会史、日常生活史、生态环境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的兴起等。由于许多新的史学生长点在中国世界史领域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全面总结近十余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新变化也许为时过早,但对其中的个别领域进行初步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学术质量和水平进行大胆的新构想,或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新建议,还是可为的。鉴此,《史学月刊》编辑部约请了王乃耀、李宏图、阎照祥、黄安年等先生就他们各自所关注的史学领域,结合自己的研究,对近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新变化、如何提升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水平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观感、思考和建议。我们诚恳希望有更多的世界史学者来密切关注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的新变化与新趋向,提出更多的新思考和新建议,并将观察和思考所得惠赐本刊,以飨读者。来稿径寄《史学月刊》编辑部,或将电子稿发至本刊电子信箱:sxyk@henu.edu.cn。  相似文献   

6.
高度重视20世纪世界史教学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安年 《史学月刊》2005,(10):23-26
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世界史研究涌现出了像六卷本《美国通史》、"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丛书"、"英联邦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世界文明史》等或具有里程碑意义、或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新成果,同时出现了若干令人欣慰的新变化与新趋向,如研究领域的拓展,学术视野的开阔,新的学术生长点如世界现代化史、经济-社会史、日常生活史、生态环境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的兴起等。由于许多新的史学生长点在中国世界史领域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全面总结近十余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新变化也许为时过早,但对其中的个别领域进行初步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学术质量和水平进行大胆的新构想,或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新建议,还是可为的。鉴此,《史学月刊》编辑部约请了王乃耀、李宏图、阎照祥、黄安年等先生就他们各自所关注的史学领域,结合自己的研究,对近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新变化、如何提升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水平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观感、思考和建议。我们诚恳希望有更多的世界史学者来密切关注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的新变化与新趋向,提出更多的新思考和新建议,并将观察和思考所得惠赐本刊,以飨读者。来稿径寄《史学月刊》编辑部,或将电子稿发至本刊电子信箱:sxyk@henu.edu.cn。  相似文献   

7.
近百年来,传统中国疯癫史经过数代人努力,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医疗史领域明确了身心合一的有机整体论;在文化史领域明确了"士"的佯狂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及中西疯狂表现上的差别;法史领域则明确了在必要宽恕的同时,根据犯罪严重性决定相应的处罚。目前,有关研究仍存在历时性考察不足、视野有待进一步放宽等问题。同时,中国的疯癫史研究还应立足于中国的现实,积极与外国学者对话,而不应受其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8.
阎照祥 《史学月刊》2005,(10):19-23
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世界史研究涌现出了像六卷本《美国通史》、"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丛书"、"英联邦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世界文明史》等或具有里程碑意义、或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新成果,同时出现了若干令人欣慰的新变化与新趋向,如研究领域的拓展,学术视野的开阔,新的学术生长点如世界现代化史、经济-社会史、日常生活史、生态环境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的兴起等。由于许多新的史学生长点在中国世界史领域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全面总结近十余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新变化也许为时过早,但对其中的个别领域进行初步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学术质量和水平进行大胆的新构想,或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新建议,还是可为的。鉴此,《史学月刊》编辑部约请了王乃耀、李宏图、阎照祥、黄安年等先生就他们各自所关注的史学领域,结合自己的研究,对近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新变化、如何提升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水平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观感、思考和建议。我们诚恳希望有更多的世界史学者来密切关注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的新变化与新趋向,提出更多的新思考和新建议,并将观察和思考所得惠赐本刊,以飨读者。来稿径寄《史学月刊》编辑部,或将电子稿发至本刊电子信箱:sxyk@henu.edu.cn。  相似文献   

9.
美国学者柯文提出的"中国中心观"在中国史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以往的相关探讨多将目光局限于"中国中心观"本身及附带的理论内涵等问题,探讨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实际上,如果没有国内外形势变迁催生的美国学界的"反思"潮流,以及费正清等人的大力支持等诸多因素,"中国中心观"或许不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中心观"是为解决"冲击—反应论"的弊端而提出的,给困境中的美国中国学指明了一个前行方向。但它并非完美,有着自身的适用范围和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人民大学发起和组织、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承办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6月19~21日在北京举行.研讨会以"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为主题,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对1949年后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和社会发展等领域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现将研讨会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黄留珠先生系著名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专家,在秦汉史、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周秦汉唐文明、陕西地域史等领域都做出了突出贡献。黄先生主张历史与企业家对话,倡导"大历史"史观、通俗史学、陈直学、长安学等。应本刊编辑部邀请,黄留珠先生就史学如何突破创新的话题作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2月2—4日,中国明史学会、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肇庆学院和中国明史学会利玛窦分会共同举办的第四届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肇庆召开。来自海内外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研讨会以"互视: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他者"为主题,重点集中在"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研究"、"西方传教士眼中的明清中国"、"明清时期的西学传播"等领域。会上,美国学者魏扬波介绍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美学术界对于利玛窦的研究成  相似文献   

13.
周思源,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红楼梦学刊》编委。主要著作有《周思源看红楼》、《周思源正解金陵十二钗》等。一本《红楼梦》,成就了一门"红学"。从饮食到服饰、从建筑到诗词……红学专家们从《红楼梦》中读出了几乎涵盖社会所有领域的内容。然而"管理"在红学领域,还是个新鲜的词汇。  相似文献   

14.
正胡适(1891~1962),安徽宣城市绩溪县人,字适之,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领域都有精深的研究。写就了中国第一部具有现代学术风格的文学史专著《白话文学史》。代表作有《说儒》《胡适论学近著》《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终身大事》等。胡适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他把整理国故或国学研究纳入他的"中国文艺复兴"的范畴之内。胡适在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及其深远影响,使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步入现代化进程。影响了梁启超、郭沫若、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金岳霖和冯契等一批学人。  相似文献   

15.
汤飞凡是中国投身病毒学研究的第一人,被后人尊称为"中国疫苗之父"。他曾领头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微生物学研究基地,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生物制品检定机构,领衔研发生产了国产狂犬病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等多种疫苗。汤飞凡也是成功分离出沙眼病毒的第一人,而这项科研成果解决了困扰世界数千年的传染病。著名英籍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他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赞叹汤飞凡为"预防医学领域里的一位顽强的战士"。  相似文献   

16.
《安徽史学》2015,(6):5-5
<正>【编者按】民间文书的大量发现和利用是20世纪以来中国史学界的重要成就之一,有力推动了历史人类学、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等研究的拓展,催生了"敦煌学"、"徽学"等重要研究领域。有关民间文书的整理也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近期,本刊组织了一组关于"民间文书的整理、研究与利用"的笔谈,一些从事相关领  相似文献   

17.
董国强,1962年出生于江苏南京。曾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与社会思潮研究、"文革"史研究和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等领域,出版《亲历"文革"——十四位南京大学师生口述历史》《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及其政治思潮研究》《遥想盛世——人治的理想与现实》《国共两党关系史》等著述。日前,本刊编辑汪丽就新史学观念下的"文革"史研究及史料的选择应用等问题对其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8.
正当年,福建船政局创办的马尾船政学堂,在客观上培养造就了一批在"技""政""教"多领域为中国社会变革开出新路径、新境界的民族精英。《福建船政局史稿》一书作者林庆元教授指出:"19世纪90年代以后,在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经济等领域,活跃着一支新的社会力量,这就是船政前后学堂的毕业生和留学生。这支新型的知识分  相似文献   

19.
《神州》2004,(2)
罗奇华,中国服装行业著名民营企业家,中共党员,宁波市人大代表。2001年被中国服装协会评为中国服装业十大"领袖"企业家。他用10年时间把一个总资产不足万元的村办企业发展成为一个拥有5000名员工,年销售收入10亿元,在全国服装市场综合占有率名列前两位的现代化股份制企业。他领导的浙江宁波洛兹集团出品的"洛兹"系列服装先后获得"中华精品"、"中国十大著名男装品牌"和首届"中国名牌"等殊荣。他在服装业取得卓著成绩的同时,坚持产品系列化、品牌多元化和跨领域经营的战略,与美国、日本大型企业合作开发国际市场:斥资进入房地产业,开发工业园区,建设住宅区;还进军高科技领域,并致力于住宅智能化产品在国内的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神州》2004,(5)
罗奇华,中国服装行业著名民营企业家,中共党员,宁波市人大代表。2001年被中国服装协会评为中国服装业十大"领袖"企业家。他用10年时间把一个总资产不足万元的村办企业发展成为一个拥有5000员工,年销售收入10亿元,在全国服装市场综合占有率名列前两位的现代化股份制企业。他领导的浙江宁波洛兹集团出品的"洛兹"系列服装先后获得"中华精品"、"中国十大著名男装品牌"和首届"中国名牌"等殊容。他在服装业取得卓著成绩的同时,坚持产品系列化、品牌多元化和跨领域经营的战略,与美国、日本大型企业合作开发国际市场;斥资进入房地产业,开发工业园区,建设住宅区;还进军高科技领域,并致力于住宅智能化产品在国内的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