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苏金坛三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1998年 ,考古工作者在三星村北发掘了一处新石器时代墓地。该墓地的使用年代约为距今6500~5500年 ,已清理新石器时代墓葬1001座 ,出土随葬品4000余件。墓葬分布密集 ,葬制可分为单人一次葬、多人一次合葬、二次葬、二次迁葬与一次葬合葬等几种形式。随葬品除了精美的玉器和陶器外 ,还出土两套有完整组合的石钺 ,以及刻画抽象符号的板状刻纹骨器。作者将该文化遗存分为三期,认为它们是连续发展的同一考古学文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第三期文化,即新石器时代中期墓葬出土的颅骨进行人类学考察,通过对颅骨的观察与测量,并将后套三期组与相关对比组进行比较和分析。该组颅骨在体质特征上可归入亚洲蒙古人种,在若干近代和古代对比组中,后套三期组与近代华北组及抚顺组、古代组中的东北地区青铜时代的关马山组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五年春季,金坛县文管会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了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该遗址在茅山东边丹金溧漕河的西侧,属金坛县西冈乡三星村。遗址呈方形,高出地面2米左右。中心面积16000平方米(24亩)。遗址上现在为一片竹林。在竹林内排水沟底部距地表1.5米左右的地方,暴露出大量的新石器时代墓葬。三星村总面积900000平方米,四周环水,在其边缘地带亦有零星的新石器时代陶片发现。  相似文献   

4.
江苏金坛三星村新石器时代墓葬中的人口统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8年,南京博物院联合金坛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金坛三星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新石器时代不同时期的墓葬1001座、灰坑55个、房址4处,出土了大批文物。其中,墓葬的分布十分密集,各墓之间的叠压、打破关系复杂,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已清理的墓葬中,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占有一定比例。另外,少数墓葬无坑,或无法辨别出墓坑。葬制可分为单人一次葬、多人一次合葬、二次葬、二次迁葬与一次葬合葬等几种形式,以单人一次葬居多。葬式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另有少量俯身葬和侧身屈肢葬。墓主的头向除极少数外,均一致朝东北方向。墓中出土…  相似文献   

5.
1999年以来,喇家遗址的房址和墓葬中出土了大量人骨,其对于研究齐家文化古代居民的性别年龄结构、体质特征、遗传关系、食性结构、健康状况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初步研究显示,不同性质的遗迹出土人骨的性别年龄结构差异较大。人骨的主要体质特征属于明显的东亚蒙古人种,其主体形态特征可能更多地继承了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群的体质特征,也不排斥有小规模基因交流的可能性。同时,喇家组的聚类位置显得较为特别,主成分因子的3D散点图显示,喇家组与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甚至汉晋时期的人群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陕西潼关南寨子遗址出土人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南寨子遗址半坡文化墓葬M2、M3、M4和M5中采集了一批人骨。因骨骼保存状况较差,头骨大多破成碎片,多数骨骼只能进行性别、年龄的推断,无法进行系统的种族人类学的研究。性别、年龄的判断方  相似文献   

7.
魏东  朱泓 《四川文物》2008,(2):44-47
本文对出土于金沙遗址雍锦湾墓地的人骨进行了性别、年龄的鉴定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该墓地特殊的葬俗进行了分类描述,希望从人类遗骸的角度对该遗址的考古学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人骨的现场保护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保护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村史前灾难遗址现场,对4座房址中出土的21具人骨进行了原地的加固和保护。根据人骨的保存状况及其埋藏环境的调查情况,在加固材料对比实验的基础上,选取三甲树脂的二甲苯和丙酮(溶剂体积比6:4)的混合溶液,采用多次缓慢滴注的办法进行加固处理。结果表明,滴渗法对脆弱的骨头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鹏 《文物》2012,(9):51-55
三星村遗址位于江苏省金坛市西岗镇,1993~1998年,南京博物院、金坛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遗址西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并在《文物》发表了简报(下文简称简报)[1]。本次发掘共清理新石器时代墓葬1001座、房址4处、灰坑55个,出土陶、玉、石、骨、角、牙、蚌等各类遗物4000余件。其中M636出土的板状刻纹骨器极为特别,前所未见[2]。该骨器共4件(M636∶5~8),均用大型哺乳动物长骨制成,呈扁平薄片状,经过打磨、剖光,正、背面刻有圈点纹以及由凹点组成的线纹,长12.8~13.2、宽1.8~3.7、厚0.2厘米。经过拼对组合,发现各片纹样之间存在密切联系[3],片片间的组合变化复杂繁多[4]。本文以骨片的形制以及纹样之间的联系为线索,结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山西泽州和村遗址出土的三例春秋时期人骨进行的包括性别与年龄、骨骼病理观察和身体发育等体质人类学初步研究可知,三例个体均为男性,死亡年龄大体处于成年期。M1个体存在龋齿、脊柱的退行性骨关节炎和"骑马人小平面"病理改变,M1和H26∶1还存在足骨跪踞面。另外,和村遗址男性居民的平均身高约为164.58厘米。这为了解春秋时期山西高原古人的生存状态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江苏邳州梁王城遗址西周墓地出土了67例西周人骨,对其性别、年龄、人口寿命、体质类型、身高情况的分析特别是对颅骨形态特征的研究表明,梁王城西周组居民属于蒙古人种,具有中颅型结合高颅、狭颅的特点,同时具有狭额、高眶、阔鼻、正颌的面部特征,并且具有长狭的下颌。梁王城西周组居民的颅型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最为接近;面部特征与东亚类型、北亚类型比较接近;体质形态与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出土的同时代人骨存在一定差异,但这种差异小于梁王城西周组与梁王城大汶口组、殷墟中小墓III组、滕州前掌大B组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前言古病理学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对考古发掘出土的人骨进行自然科学范畴的医学检查,因此这一科学领域涉及到医学、人类学和考古学。古病理学研究的对象通常为出土的古代人骨,也有很少量的干尸,甚至还有在沼泽中保存的尸体。因为考  相似文献   

13.
2005年6~7月,南京博物院对新浮遗址进行试掘,发现了灰坑等遗迹,出土陶器、石器以及少量的原始瓷器等遗物。该遗址属于早期湖熟文化,遗物与郑州二里冈遗址下层有很多相似之处,年代相当于中原的商代早期。此次发掘丰富了早期湖熟文化的内涵,反映了早期湖熟文化在茅山山脉以东也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97—1999年发掘的天津蓟县青池遗址,为研究燕山南麓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提供了一批新资料。文章通过对青池遗址所出新石器时代陶器进行分析,区分出三个年代组,分属于兴隆洼文化东寨类型、青池二期遗存、赵宝沟文化西寨类型。其中青池二期遗存为本地区新发现的一种考古学文化,可分为两期,年代大约为公元前5500—5000年。  相似文献   

15.
五庄果墚遗址位于陕西省靖边县黄蒿界乡小界村西北部,距离县城约30公里,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中心位于五个连绵的山峁上,相传该处曾有五户人家居住,因而得名五庄果墚。五庄果墚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以上,文化内涵以仰韶时代晚期至龙山时代早期遗存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刘庄遗址下七垣文化墓地出土人骨的鉴定报告。共对202例个体进行了鉴定。对死亡年龄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批古代居民的死亡高峰集中25~35岁和40~50岁两个年龄段。该墓地古代居民齿科疾病患病率低。  相似文献   

17.
该遗址位于广西贵港市上江口村郁江边。1996年发掘,堆积共3层,可分两期,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发掘证明了一期遗存早于二期遗存。前者出细长、厚体的石器,陶片以夹粗砂的红褐陶、红陶为主,胎较厚,饰绳纹,可见罐、釜类;后者出宽短、薄体的石器,陶片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新出胎薄的夹细砂黑陶和泥质红褐陶,除素面外,见拍印曲折纹等,有鼎、甑等。二期新出双肩石器和南传的陶鼎,文化面貌有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Recently, two Late Neolithic skeletons belonging to the Single Grave Culture (ca. 4500 BP) were discovered in the province of North-Holland.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such complete and well-preserved skeletons of this age have been found in The Netherlands. Both skeletons were subjected to an extensive and close examination in order to gain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se two individuals and their way of lif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methods resulted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ex (a male and a female), the age at death and the stature of the skeletons. Pathological features could be established in the female skeleton by means of radiography. The male skeleton was incomplete owing to animal scavenging. The tooth marks on the bones were studied in an attempt to discover the circumstances of death. In order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diet of the two individuals, the dental microwear and the remains of plaque and calculus were investigated. This investigation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physical anthropological studies with regard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life in the past.  相似文献   

19.
青树岭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屈家岭文化早期遗存,主要遗迹有房子、灰坑和灶。主要遗物有鼎、罐、有领罐、盆、豆、瓮等。青树岭遗址的发掘,为进一步弄清屈家岭文化早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对于解决屈家岭文化来源问题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