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宝箴湖南巡抚任内使之成为全国最有朝气的省份。其革新措施多数与其赈灾兴湘紧密相连。本文对其赈灾、灾后重建及其相关的革新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叙述了张之洞与陈宝箴自光绪十二年(1886)至二十四年的交谊,说明陈宝箴是张之洞志同道合的僚属和政治盟友,且在学术思想与政治思想上大体一致。张之洞对《湘学报》及湖南维新运动的干预,陈宝箴都予以支持和配合。两人共同上奏了废八股的科举改制奏摺,暗中有抵制康有为学说之意。陈宝箴上奏要求下旨康有为将《孔子改制考》自行毁板,并在变法最关键时刻提议召张之洞入京,主持朝政。由於御史黄均隆的不实弹章,慈禧太后误以为陈宝箴曾保举康有为而将之革职,张之洞根据陈宝箴的请求,保全了长沙试办的保卫局。  相似文献   

3.
晓川 《文史月刊》2011,(4):42-42
履,本来是指单底的鞋子,由穿鞋引申为踩、踏,故而履历的原义是行步所至,并由此解释为人的经历。  相似文献   

4.
楷书《敬斋箴》,人们皆当作明代沈度书法的主要代表作加以推介,从此卷的书写时间、书者官职、所用印章、书写内容等加以研究,此作为赝品无疑。  相似文献   

5.
唐人张蕴古的《大宝箴》是一篇很有价值的资政文献.它集中展示了儒家的君道理论,被史家认为“文义甚美”,其中不少警句成为后来执政者之龟鉴.张蕴古因上奏此《箴》受到唐太宗的赏识和重用,被擢授大理丞,但三年后却因李好德一案引起太宗盛怒被斩于东市.研究证明,他的被杀,固然是由唐太宗喜怒无常的性格缺陷所致,而张蕴古本人也确实存在恃宠而骄、自作聪明的玩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咎由自取.  相似文献   

6.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是研究有清一代中下级官员及职官制度,乃至清代历史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其中第30册《索引》按官员姓名笔画顺序排列,以方便读者检索。但《索引》存在不少讹误漏略之处,主要表现为姓名遗失、姓名书写错误、人物资讯遗漏、人物资讯误加、册次讹误、页码讹误、姓名排序错误等方面,本文分别加以纠正,期有裨于读者检索利用。  相似文献   

7.
书画作品的跋文对于书画本身的研究非常重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传顾恺之《女史箴图》,幅后有四篇跋文,跋文作者以及跋文里涉及数人大都属于元代到明初人.他们是谁?目前并没有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作者翻阅很多资料,从而探得跋文所涉人名情况.  相似文献   

8.
陈三立,晚号散原老人,清末“四大公子”之一,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清末地方督抚中唯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人物)的儿子,近代诗坛大师,诗风自成一派,人品高风亮节,为世所重。但此老的日常生活,好些人提起来,都当作笑谈。  相似文献   

9.
宋本《女史箴图》卷探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故宫博物院的南宋佚名《女史箴图》卷为本,对比相关的图像和文献材料,用风格比较、结构分析及逻辑推理的方法,考证出该卷的后九段系临绘唐代同名摹本(大英博物馆藏)而得,前三段临者依照《女史箴》文自创而成,其制作过程是先题后绘。箴文的书写风格属于南宋高宗一路,临者露出了马和之的笔法,故该图临绘的时间是在唐摹本入金明昌内府之前。临写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留下副本,更是出于宫闱教化的需求,以顺应南宋朝廷推行封建纲常的需要。在艺术上,南宋本意味着宫廷首次肯定了北宋文入画中的白描样式。  相似文献   

10.
从山水画法探索《女史箴图》的创作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女史箴图》中一段山水及虎等的造型和画法,对比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画像砖(石)、佛教造像碑和敦煌壁画中的山水及虎等的造型和画法,认为此图只能产生于北魏后期和南朝齐梁时代。从画作的题材论述,笔者认为刘向的《列女传》是一部对社会各阶层都适用的道德教科书,据此而创作的图画为社会所普遍需要,多见于早期画史记录;而张华的《女史箴》是一篇针对晋惠帝贾皇后的讽谏文章,一般只适合于宫廷,而且不是普遍需要,否则会激起宫廷内部矛盾,据此所创作的图画必须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即宫廷中出现有关类似贾皇后的人物,且握有实权的皇帝有整顿内宫的要求。因为没有最高权力的支持,画家是不敢进行创作的。在考察当时所存在的各朝政权时,笔者认为顾恺之没有创作的可能,其它各朝的可能性也极小。只有北魏孝文帝时期,前受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专政,后接废掉和诛杀两位皇后,符合前述历史背景和需要,故《女史箴图》应是魏孝文帝亲政后宫廷画家创作的。文章最后通过对原本与摹本书法风格的分析,否定其为“唐摹本”,而确定其为北魏宫廷绘画的原本。通过文献考证,笔者认为今本《女史箴图》上的“弘文之印”和“顾恺之画”书款均系米芾作伪,“三槐之裔”为王旦家族收藏印,“广仁殿”印为金章宗完颜景收藏印。  相似文献   

11.
正很多杭州人也许不知道,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诗人"的陈三立安息地就在九溪牌坊山。据郑逸梅《艺林散记》记载,1936年,英国伦敦举行国际笔会,邀请中国代表参加。当时派了两位代表:一是胡适之,代表新文学,一是陈三立,代表旧文学。但当时陈三立已经84岁高龄,最终没有成行。作为中国旧文学的代表者,陈三立显然是无愧的,但与他代表的这个"旧"字相反,他其实是一个颇具创新思想的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名人,与兰州有深厚关系且名播中外的,可以说无有出左宗棠其右。兰州有关左宗棠的遗迹、物甚多,常常为前来参观、旅游的中外人士所瞻仰。左氏是晚清名的爱国人物,统治阶级中颇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莅官陕甘总督长达14年。他在任时对兰州城市建设所做的贡献,是很值得一说的。甘肃省博物馆所藏《金城揽胜  相似文献   

13.
宋诗广泛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生活状况以及纷繁的社会矛盾,是人们全面准确认识宋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判断宋诗的史料价值,需与相关文献资料对照,从而增强宋诗作为史料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4.
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正如词文所示,"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  相似文献   

15.
茅海建 《中华文史论丛》2011,(3):221-311,0,3,394,395
本文詳細敍述了張之洞與陳寶箴自光緒十二年(1886)至二十四年的交誼,説明陳寶箴是張之洞志同道合的僚屬和政治盟友,且在學術思想與政治思想上大體一致。張之洞對《湘學報》及湖南維新運動的干預,陳寶箴都予以支持和配合。兩人共同上奏了廢八股的科舉改制奏摺,暗中有抵制康有爲學説之意。陳寶箴上奏要求下旨康有爲將《孔子改制考》自行毁板,並在變法最關鍵時刻提議召張之洞入京,主持朝政。由於御史黄均隆的不實彈章,慈禧太后誤以爲陳寶箴曾保舉康有爲而將之革職,張之洞根據陳寶箴的請求,保全了長沙試辦的保衛局。  相似文献   

16.
历代碑刻是流传至今最为重要的历史资料之一,宋代的碑刻对宋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现存文献很少记录有关宋代社会、宗教、风俗、妇女等诸多领域的资料,而碑刻却能弥补传世文献之不足,拓展宋史研究的视野;另一方面,碑刻可与史籍互证,相得益彰,更好地恢复历史本来面目。二者互证能纠正现存文献的某些错谬,为历史研究提供更为可靠、准确的史料,从而有助于对宋史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杨妹 《东方收藏》2021,(4):62-63
内蒙古新州博物馆收藏有一方墓志铭,据志文记载,墓主人刘子志天会三年(1125)閤门袛候即从军南征,于天会九年(1131)任知辽西路钱帛使,后步步高升,加官进爵,皇统七年加任宁远大将军。刘子志卒于金皇统九年(1149),享年48岁。他一生为官,清正廉洁。通过解读这方墓志铭,对了解金代初期的伐宋战争及降金后辽代境内汉人的状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李卫雨是李聚奎将军的女儿。这篇文章是她亲历的回忆,史料价值自不待言。我们深信,这种人妖颠倒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相似文献   

19.
正人物简介陈寅恪,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中国著名诗人、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载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1927年王国维投湖自尽,众说纷纭中,陈寅恪在故友的纪念碑上留下这句话,他以"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赞誉这位大师。20多年后,双目已盲的陈寅恪解释了碑文的内容:"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  相似文献   

20.
志锐是有清一代重要的竹枝词作家,其创作的《廓轩竹枝词》百首具有重要的价值:就史料价值而言,它作为研究清代蒙古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资料,补正史之不足;从文学角度来说,它是清代文人边疆竹枝词的代表,其诗性功能远超过一般文人竹枝词,展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凸显其人作品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