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公帝王陵园是秦都城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帝王在驾崩后一般都葬在都城的附近,因而在建都城时,都要事先考虑规划陵区所在,秦也不例外.按照“秦公陵园建筑,随国都面转移”的规律,秦先后有四大陵区,即天水附近陵区、雍城陵区、栋阳陵区和咸阳陵区.秦公帝王陵区成系列化,自西而东延伸,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完整的,为研究秦公帝王陵园奠定了基础.秦的都城前文已讲过,是由西而东逐步护大的,从甘肃的陇东,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而进军关中,并以关中为根据地,发展壮大,逐步统一了全国.因而其陵园也是由西而东,由天水附近的秦、西垂到关中的雍  相似文献   

2.
南汉康陵是目前所发现的五代十国时期陵园建制最为完备的一处帝王陵寝,本文从陵园制度着眼,对比唐宋皇陵乃至五代十国其它帝陵和贵族墓葬,指出康陵虽然规模不大,却建制完备,个性突出。其整体布局沿袭唐代,但圆形方座陵台改变了汉唐封土以方为贵的传统,封土刷灰粉饰的作法为宋代皇陵所继承,陵前的廊式建筑则为唐宋皇陵所不见。尤其是方座陵台上的覆钵状包砖封土丘,是否与印度佛教建筑中的率堵波有关?  相似文献   

3.
试论秦始皇陵园布局对后代帝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始皇陵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王陵园。历经两千多年沧桑,这座陵园已失去它当年的风貌,今天能看到地面上的唯一标志,是它那仍显示着昔日规模的高大墓冢,其它地面建筑则荡然无存。所幸的是,近年来经过考古工作者的辛勤探掘,湮没于地下的遗迹逐渐被揭示了出来。根据这些遗迹现象,大体可以勾勒出它的基本布局。从布局看,秦始皇陵园是经过精心规划而建造的。它是在“悉纳六国”,“采择其善”(《史记·礼书》),集战国各国陵墓制度之大成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种新的陵园建筑格局。  相似文献   

4.
刘向阳  高小超 《文博》2011,(1):82-85
乾陵是唐代帝陵营筑的楷模和典范,是目前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帝王陵园。陵园内现存的百余件大型石刻、十余处建筑遗迹和已发掘的五座陪葬墓中出土的唐三彩、壁画及石椁线刻画等珍贵文物是研究唐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的重要资料。如何保护好这些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文化遗存免遭破坏,正确构建其基本保护体系,合理利用这些文物古迹为当代社会教育和经济建设服务,是文物博物馆工作者和文物资源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主要探讨乾陵的管理者对陵园保护范围内的石刻、建筑遗址及陪葬墓出土文物等采取的抑制人为破坏和运用科技手段保护文物本体不受自然因素损害的保护方法及措施的不足与存在问题,旨在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石宁 《文博》2013,(5):75-78
西汉时期五行思想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人们用五行来解释一切,在重要的帝王陵墓设计中,五行思想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通过汉阳陵帝陵陵园的南阙门和东阙门的发掘,对汉阳陵帝陵陵园的设计有了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文博》1997,(3)
历史上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建都陕西,统治者的下葬地亦少有例外的择在都城附近.在“事死如事生”的古代社会,帝王陵墓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最高丧葬礼仪,从某种意义上也构成了统治阶级社会历史活动的缩影.对帝王陵的维护,可溯至汉初对始皇陵的整修;唐宋时加而有甚,如北宋开宝年间“发厢军千人”重修了一批帝陵下宫;清代时,陕西巡抚毕沅曾两次修茸昭陵陵园,还对境内陵墓做了系统的勘察、考定和立碑.本世纪以来,随着考古调查和抢救发掘工作的展开,以及一批帝陵博物馆和保护机构的相继建立,则划时代地把对陕西帝王陵的总体认识与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严家沟秦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办严家沟村北侧,陵区由陵园和陪葬墓区两部分组成.陵园平面为南北向长方形,由双重陵园、陵墓、陪葬坑、祔葬墓、建筑遗址、道路、陪葬墓等遗迹组成.内陵园中除南、北陵墓外,还有少量的建筑遗址、陪葬坑及大量祔葬墓.陪葬墓区位于陵园西部、南部.严家沟陵园叠压在汉成帝延陵陵园之下.根据叠压关系以及陵园、墓葬形制、陪葬坑、采集遗物等分析,严家沟陵园应为战国晚期秦陵.  相似文献   

8.
秦建明  姜宝莲 《文博》2002,(2):31-37
西汉帝陵是中国古代各王朝中规模最宏伟的帝王陵墓群,九代君主十一座帝陵,无不封土高大,陵园恢宏,加之诸帝后陵与王公大臣星罗棋布的陪葬墓,使得渭水两岸古塬上高丘累累,巨冢连绵。悠悠二千年之下,后人面对这些陵墓,且不说地面之下掩藏的复杂建筑和丰富的葬品,仅一座座巍然如山的封土,  相似文献   

9.
大明王朝雄图霸业276年,留下十三座帝陵作为历史圣地,数百年间它被严密封闭:建国以来,这片举世无双的“中国帝王谷”中大多数陵园。也始终闭门谢客。 2003年,北京明十三陵特区做了一次严肃的自我评定;它是一个时代的创造性成就;一项正在消逝文明的见证;一组建筑的艺术、纪念物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正> 清朝的帝王陵寝就其建筑年代和地理位置,可分为三个陵区。清初三陵,又称关外三陵,建有永陵、福陵、昭陵,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清室祖陵。清朝入关后,顺治年间开始建筑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附近。陵园内建有孝陵(顺治)、景陵(康熙)、裕陵(乾隆)、定陵(咸丰)、惠陵(同治)。雍正年间又建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建有泰陵(雍正)、昌陵(嘉庆)、  相似文献   

11.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国古代人民心目中的吉祥之神。“龙”的形象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却一直被视为帝王皇权和封建权威的象征,同时,也是宫廷建筑、皇室生活,神祭祀等代表皇室或供皇室使用的建筑、器皿、衣物、文书上专用的装饰图案。龙不仅常常出  相似文献   

12.
桥陵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园,通过对陵园遗址开展考古勘探,了解了陵园下宫遗址的总体布局和陪葬墓的数量、分布及墓园形制。在对陵园南门门址、南门西侧门阙、西侧番酋殿遗址进行发掘后,对唐代帝陵陵园建筑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刘湘墓沿革     
刘湘陵园(原称刘故主席墓园)古建筑群始建于民国三十年(1942年),为北方官式建筑,是西南地区唯一的一组北方陵园建筑群,为近代陵园建筑的杰作。1981年4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园采用轴线对称的建筑布局,颇具纪念陵园严谨庄严的气氛。在长达400米的南北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坐落着石桥、牌坊、(甬道)、旌忠  相似文献   

14.
佚名 《文史月刊》2012,(6):24-28
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每一个下落不明的帝王后面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隐秘。权臣和近亲为了掩盖自己争权夺利的野心以及为控制帝王而玩弄的手段,对他们匆匆拥立又匆匆撵下台的帝王的下落,封锁了消息。这些掌握不了朝政大权的帝王或者被害于封地.或者被囚禁于密室……  相似文献   

15.
东汉陵园布局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存在标准与简化两种模式。标准模式中紧邻封土东侧、南侧2组建筑单元构成内陵园,其余3组建筑单元则分布于内陵园之外的东北部,各建筑单元可依次与石殿、钟虡、寝殿、园省、园寺吏舍相对应。原陵最初的寝殿与后来的石殿可能在同一位置,东汉上陵礼一直在此举行。以石殿、寝殿为代表的朝寝分离模式形成于明帝在位期间。东汉陵园布局还表现出以西为尊向坐北朝南转变,其内、外陵园结构可能对唐代陵园的上宫、下宫格局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文的本部分考证了4幅元中期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创作年代,并且论述了元末宫廷绘画的发展。元末宫廷绘画包括英宗、泰定帝、明宗、文宗、宁宗、惠宗六朝,在这段时间,由于每个帝王对绘画的兴趣不同,使得宫廷绘画或兴或衰,本文论及了这一时期在宫廷活动的主要画家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7.
王志高 《文物》2015,(3):48-52
<正>2010年9月~2011年1月,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唐陵园的考古勘探和试掘,所发现遗迹、遗物甚多~([1]),被认为是对20世纪50年代初南唐二陵考古发掘的重要补充,也是除南汉康陵之外经过正式考古工作确认的五代十国时期唯一一处布局比较完整的陵园,为全面揭示该陵园布局,为进一步研究南唐乃至唐宋时期的帝王陵寝制度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本文根据相关考古发现,并结合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8.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文章依据二十三种珍本、善本、抄本、孤本古籍资料,对明代山西武状元杨俊卿家族陵园群进行实地考察与文献对比考析,从饧杨氏祖陵园、杨瞻陵园、杨暚陵园、杨博陵园、杨俊民陵园、杨俊卿陵园、杨俊臣陵园及牌坊、祠堂和庙宇八个视角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认为:明代山西武状元杨俊卿家族陵园群雄伟壮观,建筑风格独特,堪称“蒲州第一陵园群”,由于战火损毁于兵燹,但地下文物保存尚好;呼吁政府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打造旅游景点,为保护保存明代建筑和陵园文化、发展地方旅游经济服务。同时,文章对研究明代晋商、人文地理、经济文化、时政教育、建筑结构、雕刻工艺、纪检监察、社会时局、兵马粮草、军事战略、处世哲学、书法艺术、经济管理、武举制度、锦衣卫制度、生态环境、碑文石刻、陵园墓群、牌坊、祠堂、庙宇等多元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咸阳“周王陵”考古调查、勘探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王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北侧,陵园平面为长方形,方向170°,由南北两陵、内外双重围墙、双重壕沟、外藏坑、建筑遗址、小型墓葬等部分组成。内陵园中除南、北两陵外,还有少量的建筑遗址及外藏坑。外陵园内则有较多的外藏坑及建筑遗址。外陵园的西北角、东北角及东侧外围墙、外壕沟之间的北段发现小型墓葬三组。据陵园形制、布局特点及出土遗物分析,周王陵的时代为战国晚期,为秦悼武王及其夫人的陵墓——永陵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王咸秋 《中原文物》2023,(5):123-131
东汉陵园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封土、地宫、神道、石殿、钟虡、寝殿、园省、园寺吏舍、行马(垣墙)、门阙以及祔葬墓。陵园布局可分为以朱仓陵园为代表的早期模式和以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白草坡东汉陵园为代表的成熟模式,成熟模式又可细分为成年帝陵陵园的标准模式和早殇帝陵陵园的简化模式。陵园可划分为内陵园、寝园、管理区和祔葬区等不同的功能分区。西汉帝陵的内外双重陵园、陵庙、寝殿、守陵宫人居址、园寺吏舍、祔葬墓等要素在东汉时期得以继承,因为帝后同穴合葬的出现,陵寝建筑布局发生了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