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早就知道他们会对我下手的!”  相似文献   

2.
陈勇  张莹 《史学史研究》2024,(1):32-42+82
钱穆是民国时期研究古史地理成绩卓著的一位学者,在他长期的考地研究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探检古史地理的理论和方法,他把这一套理论、方法概括为“地名原始”“地名迁徙”“地名沿革”三原则、三通例,并自觉运用到古史地理的研究中,取得了不少开创性的成果,对于推动传统的舆地之学向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转变,尤其是推动中国地名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受当时疑古思潮和中原文化中心说的影响,加之过分重视地名迁徙理论,泛用声训、训诂,缺乏对考古材料的关注,他治古史地理的一些结论不免会有诸多可商榷处。对钱穆治古史地理理论和方法得失的检讨和总结,既可加深对民国历史地理学的认识,也可为当今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人教会的社会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美国华人基督教教会组织发展迅速,其在帮助华人新移民群体,整合华人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作用已经超越了传统华人社团。本文依据实地考察并结合文献研究,探索美国华人教会组织的多方面社会功能。作者认为,华人教会在华人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从使用标准化地名、断限内更改的地名、新旧地名、地名与机构、人物籍贯地名的层级、在凡例中说明地名使用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探讨了目前志书在地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要充分认识地名对于志书的重要意义,本着完整、准确、科学的原则,下大力气做好对地名的使用,以进一步增强志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福安是明清时期中国天主教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教案频发之地,而清乾隆十一年爆发的福安教案在中国传教史上极具影响力。它不仅是中国天主教传教史上第一次流血的教案,而且还促成了嘉道时期清政府在立法中订立了对西洋人治罪的律令专条。这对中国天主教的正常传播与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以往对此事件研究者虽多,但由於资料、档案屡屡披露发现,故以往成果多有偏颇。本文竭力综合各类中西原始档案,深挖全案的过程、原因及影响,以图超迈。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政治思想的变化,折射出不同时期公民参政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对但丁、彼特拉克、布鲁尼、马基雅维里政治思想的解读,本文揭示了文艺复兴时期公民参政的目标是建立自由的、充分反映民意的公民国家,对近代政治学的诞生具有重要影响。公民参政要求建立新型的政府,既能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秩序、又能为民众提供良好的生活。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公民参政已经突破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模式和中世纪公民参政的传统,发展成为以建立近代政府为目标的、人民的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先通过语音分析建立历史地名“钩玉弄”和“狗肉弄”之间的同一性关系 ,然后以历史文献资料的旁证和周围相关街巷在名称上的内在联系 ,以及该地区地名体系的整体特征 ,拟测了在两个多世纪前该弄之所以得名的最可能的原因 ,以现当地城镇历史地名与日常经济生活关系之一斑。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代更改重复地名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名重复是中国历史上的常见现象 ,历代曾进行过六次大规模更改。以西晋太康元年、隋开皇十八年、唐天宝元年及民国三年的更名规模最为宏大 ,使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县级及其以上重名问题得到较为彻底的解决。更改重复地名的原则与标准 ,经历了一个由加方位及对称字来修饰 ,至完全更改用字相同的重复地名 ,再至取消文相类及声相近的地名的演进过程。当今地名存在类似问题 ,建议在适当的时候更改因字同、形似、音近而容易引起混淆的 50多组地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上党地名的历史特色、自然和人文特色、民族心理特色和社会特色等方面审视上党地名文化的主要特征,探讨地名管理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改进地名命名中的随意性和无内涵倾向,弘扬和传承优秀的地名文化。  相似文献   

10.
论黑死病期间的英国教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会看来,黑死病是上帝因世人的罪孽而降下的惩罚,故而对之主要的防治也应该以忏悔为主.这些对策的确没有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但这是当时科学水平有限的情况下教会所能采取的最好选择,并且,对这种解释迅速的传达和有关措施周密的布置本身就证明了教会面对瘟疫的积极态度,对社会的稳定也不无裨益.另外,教会还积极的进行临终抚慰、开辟墓地等稳定社会秩序的活动.尽管有一些教职人员的确有腐败的行为,但对此我们必须辨证地看待,因为他们相当多数并非原来教会的成员,而是在原有教士大量死亡之际紧急补充进来的人员.  相似文献   

11.
关于但丁"文艺复兴先驱"的三次大辩论及其政治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围绕着但丁"文艺复兴先驱"问题的三次大辩论,揭示其文艺复兴运动性质的转变: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宗旨的早期文艺复兴运动是如何转变成为以建立自由公民共和国为目标的政治运动的.这三次大辩论,不仅反映出早期人文主义者们思想的矛盾,也透露出他们思想的发展和日渐成熟的信息.辩论者用来评价但丁是否符合先驱的几个标准(古典学权威、新文化的开拓者、优秀的共和国公民、共和国的保卫者),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人文主义者们的政治态度.但丁最终被奉为文艺复兴运动先驱这件事,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尤为重要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宗旨是在但丁"文艺复兴先驱"的大辩论中确立的,这也说明了从研究古籍的文化运动向以建立自由公民共和国为目标的政治运动的转变是具有其内在深厚政治传统的,不尽是外敌入侵佛罗伦萨所造成的自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西欧教会法对教会与国家关系的理解和规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依据中世纪西欧《教会法大全》讨论当时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中世纪的教会法学家和教皇们有一种二元论的政治理论 ,认为世俗政权和以教皇为首的教会领导机构应该有各自不同的势力范围 ,前者负责国家的治理 ,后者负责宗教事务。他们以为这一理论有利于教会和国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划分清楚教会和国家的权威范围 ,教会法学家把教会法界定为独立的法律体系。在复杂的现实政治中 ,对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做这种区分是极为困难的。  相似文献   

13.
靖西地名体现了壮族传统的具象思维,是靖西历史文化的佐证,是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反映,也体现出一些语音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的修道院在中世纪历史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这个被称为"上帝之城"的地方随着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发展变化经历了它的兴起、繁盛和边缘化的过程,对当时社会的政治及经济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读王亚平先生《修道院的变迁》的基础上,同时参考其他学者著作,尝试理清有关中世纪修道院与教会的关系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闽侯县由清末的闽县与侯官县合并而成。然而清代以前,侯官县应为候官县,清代中期以后,候官与侯官并用。当代许多新编地方志把古代的候官县写成侯官县,从古代地方志对闽侯县名的演变过程的记载来看,当今侯官县的写法有误。  相似文献   

16.
在黑龙江这片富饶的黑土地上,由于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独特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尽管常住于此的满族衰败了,满语也在逐渐消失,但满语所使用的时代遗留下的地名依然存在.本文以黑龙江境内的现存满语地名为起点,对其进行语言学分类.  相似文献   

17.
地名是人类社会对地球上和其他星球上表示特定方位、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一种语言文字标志,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它的命名、演变始终都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新疆地名档案记载着约20万条地名信息,充分体现了地域性、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对中世纪婚姻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也有着相当突出的现实意义。因而较早就受到了西方学们的重视。当然,对其研究的发端还有其深刻的社会化根源。大致而言,学们对中世纪婚姻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6个大问题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会大学史是在华基督教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这一领域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多集中于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与中西文化交流、与民族主义以及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之上。本文以时间为线索 ,拟对教会大学在 50年代初的变化直至消亡的历史性结局作一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要想把“武汉”说清楚,我们必须将汉阳和武昌说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