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耀县近两年来对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药王山石刻"进行了维修,并将其所属范围内的八十三通北魏以来造象碑石,于1972年8月从县城内搬迁到药王山石刻聚集处,与山上其它所有石刻集中在一起,加强保护管理。搬迁到药王山的造象碑石,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朝代的作品。其中有年代可考的六十余通。这批碑石是耀县人民与文物爱好者从清朝光绪末年就开始搜集的。大家从县城周围的寺庙、村堡、河滩发现这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碑,便逐渐移置到县城内集存起来,曾命名为"耀县碑林"。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不断遭到破坏。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保护下,县文化馆建立碑廊二十四间,将原碑石移入廊内陈列。耀县造象碑石虽然其内容反映了浓厚的迷信思想,但它是有名的北朝佛教艺术品。如北魏始光元年"魏文朗造象碑",为魏太武帝灭佛前的遗物,是研究当时佛教艺术的重要资料。又如北魏太和二十年"姚伯多造象碑",由于雕法古朴浑厚,书法劲健有  相似文献   

2.
《文物》1958,(11)
麟游县在陕西关中西部,全系山区,著名的唐代九成宫遗址就在县城西面。1958年6月间,陕西文管会派员协助该县进行文物普查,发现了石窟三处,摩崖造象四处,寺庙内的石雕佛象十余尊,北魏延昌二年四面造象碑一通。现将其中三处较完整的、规模较大的石窟和摩崖造象介绍如下:喇嘛帽山摩崖造象据县志载:"喇嘛帽山在县城西南约三十里,  相似文献   

3.
在晋东南沁县城北六十里,南(?)水村的东北土台內,早在十多年前就有古代石刻造象出土。1967年秋季山西省文管会协同县里进行了清理。这里石刻的特点,是数量种类多,包含年代长(从北魏到宋代),只是保存上較差,已有部分殘破。石材即用当地的白砂岩块,全部石刻按出土时的块数計算,約近千件(封里图1),茲就清理后初步了解的情况,略叙如下: 1.石塔造象:約五十余座,均为五石迭成,作方柱形,由下而上逐漸收小,通高4米左右,每节均为四面造象,都是北朝时期的作品,其中此較重  相似文献   

4.
石夫 《文物》1961,(12)
历来出土的佛教造象很多,但是有关道教的造象却较少。现将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两件北朝道教石造象(文化部文物局于1959年拨交),介绍如下: 隆绪元年王阿善造象(页5下图) 隆绪是萧宝夤的年号,萧宝夤是齐明帝萧鸾第六子,字智亮,封鄱阳王。在神龟中,曾出任雍州刺史。后因受朝廷疑阻,遂反。僣号称隆绪,仅二年。按隆绪元年即北魏孝明帝(元诩)孝昌三年(公元527年)。由于隆绪只有二年,所以这一时期的石造象,非常少见。这件造象高27.8厘米,宽27.5厘米,青灰色砂石,石质略显粗糙,但尚坚固,制  相似文献   

5.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从雅隆迁都到今天的拉萨。为了巩固新兴的吐蕃政权和加速社会生产力发展,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全新的思想文化,藏王松赞干布从尼婆罗迎请了赤尊公主,从中原大唐迎请了文成公主。两位公主进藏时各自带进了两尊珍贵无比的释迦牟尼佛象,松赞干布为供奉两尊佛象修建了两座寺庙,这两座寺庙是佛教在西藏最早的寺庙,也是藏  相似文献   

6.
名山,古曰平都山,在丰都县东北,以东坡诗句“平都天下古名山”而得名。为“道书七十二福地之一,亦张道陵二十四化之一也”。据记载,早在西晋时期,这里就开始创建寺观庙宇,随着佛、道教的影响和盛行,造寺建观也逐年兴起,唐宋时,山上寺庙已初具规模,到了明清两代,殿阁林立,楼亭遍布。前人有诗云:“览胜珠宫一吐奇,山灵应笑我来迟。天开地辟壶中景,月白风清画里诗。”名山古建筑迭经沧桑,大部分寺观废圮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赏画     
刘良 《文史博览》2006,(9):42-43
在江西瑞金城东约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红岩山冈,叫东华山。山顶上建有一座古寺庙,寺庙坐东北朝西南,庙后是陡峭的岩壁,庙周围松柏成荫,枝干挺拔。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张学良统率的东北军曾起过积极的历史作用。笔者认为,应以历史事实为依据,正确评价东北军。  相似文献   

9.
造象题记是北朝石刻文字之一大宗,今存世拓本以数千种计。其中又分造象、造塔、造窟、造寺等类别,制作精粗不同。就内容而言,有三言两语,仅发愿祈祷之词,鄙俚不经;有长篇累牍,皆浮靡虚妄之文,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赏画     
在江西瑞金城东约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红岩山冈,叫东华山。山顶上建有一座古寺庙,寺庙坐东北朝西南,庙后是陡峭的岩壁,庙周围松柏成荫,枝干挺拔。1932年1月,毛泽东带  相似文献   

11.
莫干山,因春秋战国时期莫邪,干将铸剑而得名。山明水秀,别墅成群,寺庙林立,风光旖旎,令历代名士、文人墨客和中外游客向往。据志载:自南朝梁大同年间(公元535~546年)性正禅师因慕莫干山林泉幽美在山后建天泉寺起,历代皆有登山修院造庵者,时达一千四百余...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五九年,古代建筑修整所李竹君、李哲元、张智等三同志曾赴陕西省北部进行革命纪念建筑物的勘查和测缯工作,顺便看了一些古代建筑和石刻造象,现在就所见到的两处石窟寺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3.
张僧繇是南朝梁武帝时期的著名画家。金陵当时所建的许多寺庙,都有他画的壁画。他画的龙,栩栩如生,十分可爱。2建于晋朝时期的金陵名刹安乐寺墙壁上,传说他曾画有4条白龙,但都没有画上眼睛。张僧繇曾说:如果经他点上眼睛,龙就会飞走3一日,有人请张僧繇当众...  相似文献   

14.
六朝石窟造象,绝大部分都在大江以北,江南仅有棲霞山石窟为南朝遗物;可惜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全部用水泥补修,将这具有世界价值的艺  相似文献   

15.
庆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早在1930年就建立了中共庆城特支,在东北抗日战争时期,庆城(今庆安)是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抗日义勇军的重要战场和游击根据地,在这片热土上曾留下许许多多抗日将领的足迹,金策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6.
钱霞 《丝绸之路》2014,(18):44-46
佳木斯市这座东北边城曾被老革命家称为“东北小延安”,在解放战争时期空前辉煌。这里是巩固的战略后方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佳木斯市保存了大量宝贵的革命文物资源,奠定了其发展红色旅游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绒布寺四章     
绒布寺始建于1899年,属于藏传佛教宁玛派寺庙。我们现在看到的绒布寺面貌,是1982年开始维修后才形成的。这座不大的寺庙位于珠穆朗玛峰北麓的绒布冰河末端,海拔4980米,被认为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距珠峰峰顶约 20公里,最早曾是从北坡攀登珠峰的大本营。  相似文献   

18.
赵征  林丹娜 《神州》2013,(34):22-22
尊崇和扶持藏传佛教是清代传统的民族宗教政策。康乾时期为巩固边防,利用蒙藏等民族信奉藏传佛教的特点,实行“因其教不易其俗”的宗教政策,在承德陆续修建了12座藏传佛教寺庙。这些寺庙不同于一般的皇家寺庙群,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战争中清廷面对前线军队节节败退的局面,曾陆续从东北抽调了近两万八旗兵丁入关增援。这些部队的参战对扭转战争态势,特别是堵截太平天国北伐军产生过重大影响。本文拟从档案史料出发,考察该时期东北调兵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北方地区的大小村落中普遍存在寺庙,基本可以说是"无庙不成村"。通过对武清、深州、定州、青县、唐县、望都、延庆七州县的具体考察可知,一般而言,千人以上大村落拥有的寺庙数大幅度超过该地区村平均数,百人以下小村落的寺庙数则低于村平均数,但相反者也不乏其例。乡村中寺庙以土地庙最为常见,关帝、龙王、真武、观音等亦为众多寺庙所祀的主要神佛道。而主持寺庙庵观的究竟是僧或尼或道,则呈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并不存在一定的界限和规则。另外,寺庙不仅是乡民精神寄托、免灾祈福之所,也为人们设立社会救济机构、举办义学乡塾等提供了空间,因此,当时的寺庙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