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央区志》的资料工作:胡乔木同志在全国第一次地方志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地方志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科学的资料。”资料是编写地方志的基础,是修志的先决条件,这已是志界同仁的共识。一部志书的成败得失、质量高低,首先取决于资料是否丰富、翔实,是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一部志书在篇目大纲基本确定之后,资料的搜集就成为志书编纂工作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地方志本质属性和特征是关系到写出什么样的志书,是编纂志书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它关系到新志书的编纂质量和方志事业的前途。然而,它却是古往今来,在我国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而至今仍然是众说纷纭的一个问题。本届修志之初,胡乔木同志曾提出新方志“是一部朴实的、严谨的、科学的资料汇集”,这概括了新方志的性质。但后来有许多同志认为有不足之感,主要是在志书的学术品位上。多数人认可新方志“是一部朴实的、严谨的、科学的资料著述”这一提法。笔者认为后者的提法较准确。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地方志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在众多的著述和信息媒体中是独树一帜的。许多方志学专家和地方志编纂工作者的研究和实践中都认识  相似文献   

3.
一本志书是否有价值,价值有多大,主要看志书是否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资料。胡乔木同志说,“我们要求科学化,在不能做到高度科学化的时侯。我们也可以要求一种比较低的科学化;至少要求整部地方志从头到尾都力求严谨,要保持一种科学的、客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早在1986年全国第一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上,胡乔木同志指出:“地方志是严肃的、科学的资料”,“是一部朴实的、严谨的、科学的资料汇集。”胡乔木同志对地方志本质属性的表述,较之前人更科学、更准确,使我们对地方志的认识大大跃进了一步。而在2001年12月召开的全国第三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映同志在讲话  相似文献   

5.
仓老:惠书收悉,大作也已拜读,受益良多。您在纪念乔木同志的文章中所概括的六个观点,即编修地方志就是做学问,地方志是严肃的、科学的资料书,要避免“政治化”倾向和宣传色彩,地方志不是评论历史的书,编写新的地方志一定要重视质量,要把好选人这一关等,都已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江苏地方志》2007,(5):13-14
地方志是严谨、科学的资料性文献,质量是地方志的生命。因此,二轮志书编修的过程中,对志书质量标准及其实现路径作深入研究,是修志题中应有之义。本文认为,提高二轮志书的质量,必须抓牢三个依据,即以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作为二轮修志的法理依据,以确保志书存真求实,全面客观;以《中共  相似文献   

7.
谈续修志书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1996]47号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规定:“各级地方志每20年左右续修一次”和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志书开修之时”的要求,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发了宁政办发[2000]114号《关于开展续修新方志工作意见的通知》,计划2003年完成续修志书的编纂任务。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指出:地方志要“全面、客观、真实、科学地反映当地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及现状。”地方志,志地方。反映当地地方特色,既是地方志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衡量地方志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充分写出地方特色和地方特点,才称得上是一部上乘的志书。  相似文献   

9.
<正>地方志资料是编修志书的依据和基础,地方志资料是编修志书的先决条件。没有地方志资料,编纂地方志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成书,可见资料在志书编纂中的决定性作用。为了避免修志资料的缺失和不足,消除修志工作中"编着历史的,丢着现实的"状况,保证下一轮续修工作全面、客观、系统地编纂地方志,2008年,我市启动了地方志资料年度化工作,同年6月,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哈尔滨市地方志资料年度化实施办法》。2009年11月,市地方志办公室又制定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一轮修志开展以来 ,人们对于志书的学术定位并不一致。有的把志书定位为资料性编述 (或资料汇编 ) ,有的把志书定位为资料性著述。自 1 996年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召开以来 ,李铁映同志多次指明地方志是一种资料性著述。他指出 :“新编地方志不同于一般的史书 ,不是一家之言 ,不是史家的专著 ,不是史料汇编、资料大全 ,也不是百科全书 ,而是一种有特殊体例的著述”。他在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指出 :“新编地方志是一种有特殊体例的著述”。“每一部志书都是一部学术著作 ,都是一部精品 ,这是对新世纪修志工作的基本…  相似文献   

11.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是代代相济的千秋大业。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志书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修志事业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生生息息永不尽竭的光荣事业。志书是中华民族世代奋斗、兴衰荣辱的史诗画卷。  相似文献   

12.
<正>质量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而地方志书(简称志书)质量是指志书的优劣程度。如何测评一部志书质量的优劣,或者说一部合格的志书应具备哪些标准?2008年9月16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对志书质量的总体要求是:"观点正确,体例严谨,内容全面,特色鲜明,记述准确,资料翔实,表达通顺,文风端正,印制规范。"但是,在各地开展的志书质量评比活动中,有些评审人员因对志书质量的总体要求理解不深、把握不透,或多或少影响了对志书质量的客观  相似文献   

13.
《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指出:新方志应“着重记述现代历史与当前现状,力求体现当地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反映地方特色和专业特点.”而不少地方志书,其篇目设计、体例结构差异并不大,这是因为地方志作为社会科学著作的一类分支,有它的内在规律和要求;再就是国家同级行政机构的职能基本相同或相似,故同级同类机构编纂的志书主体篇章相差无几。但是,我国幅员辽阔,  相似文献   

14.
2006年5月18日《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翻开了青铜峡市地方志工作崭新的一页。市志办公室及时组织全体编辑认真学习,树立法制理念和责任意识,在志书编修及年鉴编辑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并进行广泛宣传。翻印“条例”送达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并及时向市委、政府分管领导传达自治区地方志编审委员会关于学习、宣传、贯彻“条例”的通知精神。  相似文献   

15.
志书的生命力在于翔实准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书是传世之作,这是国人公认的。但就其所载内容而言,则并非条条都能世代相传。于是,志书亦有优劣之分。一般地说,一部真正优秀的地方志,除其体例科学、特色明显、文字优美等因素外,最主要的还在于“内容翔实,记述准确”。也就是说,一部志书“翔实、准确”的成分越多,它的生命力就越强。《地方志工作条例》之所以要求“编纂地方志应当做到存真求实”,就是基于这个缘故。笔者在参加首轮修志工作中,对这方面体会尤深。下面就这一问题作个探讨,当否,尚请修志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6.
地方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编纂的连续性。连续编纂地方志使得我国方志文化蔚为大观。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讲话说:“普遍地延续不断地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的历史传统,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新方志承继这一优良文化传统,肯定是要持续不断地编纂下去的”。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上,李铁映同志讲话强调说:“修志事业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不尽竭的光荣事业。志书是中华民族世代奋斗、兴衰荣辱的史诗画卷。伴民族、随历史,代代相济,永不断章。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志书开修之时。”他还把方志编修事业比喻为“常青树”。  相似文献   

17.
面临续志工作,重温胡乔木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倍感亲切,受益颇多,特别是引发了第一届修志和续修志书的科学性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地方志是严谨的、科学的资料著述,它的主要价值在于提供系统的科学的资料。地方志这种本质属性,无论现在和将来,都不会改变。因此,资料工作做得好不好,仍是修志成败的关键。资料工作是一种基础性的工作,必须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存真求实,是志书的灵魂,是资料工作必须遵循的最高准则。在修志过程中,还要下很大功夫认真鉴别、核查、考证资料的真伪,绝不能让虚假失实的资料以讹传讹,贻误后人。  相似文献   

19.
地方志是一项兼具行政与学术双重属性的特殊的文化事业,在二轮修志研究和实践中,要客观认识志书的官方属性,避免志书功能夸大化的流弊.同时,志书要保持足够的时代敏感度,针对已经发生变化的时代主题,主动转变记述角度、扩大修志队伍,特别是逐步将社会调查作为常规性工作来抓,力求解决二轮志书资料性不足的问题,并推动地方志事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地方志是地情资料书,地方性、资料性是地方志的基本属性。资料是地方志编纂的基础.资料工作是贯穿于志书编纂过程始终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但是,仅仅一般性强凋资料的重要性还不够,因为地方志不是一般的资料书。正如胡乔木同志所指出:“地方志是严肃的、科学的资料书”(《在全国地方志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李铁映同志也提出:“地方志是我国地情、国情的重要载体”,“新编地方志是一种特殊体例的著述,是汇集我国自然、人文、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