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使日本华侨、华人的历史遗传后代,“日本华侨、华人史研究会”于1990年12月1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了成立大会。该会的发起人是东京华侨总会会长陈昆旺等东京、横滨地区侨胞30人。在成立大会上,陈昆旺作了该会成立筹备情况说明报告,通过了会章,选出了理事。该会宗旨是:研究旅日华侨、华人历史,出版有关著作,以利于  相似文献   

2.
与东南亚各国华侨相比,旅日华侨人数较少,而华侨社会的形成却较早。旅日华侨在日本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占地位虽较低下,但在辛亥单命期间却对国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起过十分显著的作用。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往来密切。然而,对于旅日华侨的研究过去很少予以足够重视,近年来虽有不少著作问世,但相对于世界华侨研究的整体来说,还是薄弱的一环。放眼中日两国人民的未来,加强对日本华侨的研究其意义及作用自不待言。  相似文献   

3.
一 问题的提起  在我国的日本研究中 ,旅日外国人问题从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相对东南亚华侨华人研究而言 ,关于旅日中国人即日本华侨华人的认识是相当贫乏的 1。关于旅日朝鲜人 2的研究更为罕见。这种现状不仅不利于正确认识海外华侨华人的多样性 ,而且不利于从民族角度 (ethnicperspective)认识日本社会的复杂性。由于日本在东北亚区域的特殊重要性3和中、日、朝·韩的特殊关系 4 ,对旅日中国人和朝鲜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无疑是有意义的。本文旨在分析旅日中国人和朝鲜人的族群状况和经济状况 ,但并不是因袭一般的现象描述 5,而是尝试根据…  相似文献   

4.
正旅居日本的中国人已经超过了50万人。改革开放以后赴日的新华侨,因其知识水平高、思想观念新、活动能力强而备受人们关注。其中,日本山西同乡会首任理事长李扩建就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在促进中日友好交往方面所做出的成绩尤为突出,曾多次被国务院侨办邀请回国参加国庆观礼,也曾多次作为旅日华侨代表在东京会见访问日本的中国领导人。李扩建先生1956年7月出生于山西省太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日本“强掳中国人思考会”和“旅日华侨中日交流促进会”主办的《花冈悲歌》展览于1993年6月29日在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日本参议院议员田英夫先生和竹村泰子女士,日本“强掳中国人思考会”代表田中宏教授、内田雅敏律师、新美隆律师、福田昭典  相似文献   

6.
由沈殿忠、沈殿成、赵玲、何平等编著的《中日交流史中的华侨》一书已于1991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学者首次从中日关系史角度对我国旅日华侨的历史进行较全面、系统地叙述的第一部专著。旅日华侨研究是介于中国学和日本学之间的边缘性课题。该书作者充分利用了多领域的相当浩繁的文献,使该书具有相当的学术和史料价值。同时作者在对旅日华侨的探讨中,注重动态与静态的结合,从整体上把握旅日华侨的特征。所谓整体,正如统稿人及作者之一的沈殿忠在前言中所说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神户华侨华人研究会创立 1 5周年 ,由神户华侨华人研究会主办 ,中华会馆、神户华侨历史博物馆和神户新闻社协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2年 1 1月底在日本神户中华会馆举行。来自中国、日本 (包括旅日中国人 )、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首先由研究会代表、神户大学安井三吉教授致开幕词 ,中华会馆周金园副理事长致欢迎词。之后 ,神户华侨历史博物馆王柏林馆长向与会者大致介绍了早期的神户华侨历史 ,安井教授对神户华侨华人研究会以及本次国际研讨会的宗旨作了说明。本次国际研讨会的主题是“华侨华人与全球化…  相似文献   

8.
陈德仁、市川信爱先生访问我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月3日,日本神户中华总商会会长陈德仁先生、日本国立宫崎大学教授市川信爱先生访问了全国华侨历史学会。两位先生分别介绍了日本华侨、华人社会文化教育现状,以及日本方  相似文献   

9.
论文以浙南华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日本官方档案的解读,对20世纪初旅日浙南华工群体的兴衰史进行了研究。旅日浙南华工群体形成于一战之后,鼎盛于1922年,衰退于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的屠杀事件。虽然浙南华工群体的出现在日本悠久的华侨华人史上存续时间短暂,但是从其人数规模和社团组织等方面来看,应该是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证明了日本华侨华人社会并不仅仅是由华商组成,华工也曾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日本政府历来排斥从事非熟练劳动的华工,因此华工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孙中山应冯玉祥、段祺瑞等的电邀北上共商国是,宋庆龄陪同孙中山乘日本邮船“上海丸”,取道日本赴天津,于二十四日下午到达神户,受到日本有关人士、中国留学生以及旅日华侨共数百人的热烈欢迎。二十八日下午,宋庆龄应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回国五十年——建国初期回国旅日华侨留学生文集》一书为中心,结合其他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20世纪后期从日本归国的华侨留学生在国内工作与生活的情况,希望能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归国华侨历史与日本华侨华人历史的研究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5月大事记     
张丹 《黑龙江史志》2013,(12):69-70
<正>3日省政协联谊会六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省政协主席杜宇新,省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赵克非等出席会议。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了省政协五届联谊会理事会工作报告;表彰了2012年度在"三个一"活动中成绩优异的会员;审议通过了《省政协联谊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省政协六届联谊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及理事会理事。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青田人赴日谋生、20世纪2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及排华政策对青田移民的限制、日本经济环境的持续恶化和中日交战对青田侨民的影响等方面,对民国时期赴日及旅日的青田华侨移民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对青田移民路径转移问题进行研究。论文认为,日本一度是青田人最为重要的聚居区,20世纪20年代以来,日本驱逐华侨的政策及其侵略行径使得青田赴日人数逐渐减少,转赴欧州谋生。但是移民先驱们已经形成了的"连锁移民"通道与人际关系网络所提供的便利,使得青田人赴日谋生这一移民惯性一直延续到了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在日本经济环境的恶化和中日交战的影响之下,青田民众仍连续移民日本,已经很难简单用"推拉理论"的市场导向和经济理性选择来解释。连锁移民一旦启动,不会因推拉因素的改变而戛然停止。  相似文献   

14.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华侨历史学会1981年底成立以来,国内华侨历史研究取得哪些进展,今后如何把这项工作扎实深入地进行下去,这是许多人所关心的。最近部分在京理事曾就这两个问题交换过看法,今天我向大会报告。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1927年底,抱着灭亡中国野心的日本政府秘密制订了全盘侵华计划,由首相田中义一上奏天皇。这是当时日本的最高核心机密,被密藏于戒备森严的日本皇宫。由于一位旅日华侨的爱国壮举与机智行动,方使日本这份见不得天日的阴谋计划暴露在全世界面前……一、东京华侨蔡智...  相似文献   

16.
5月12日至14日,“纪念魏特琳逝世60周年暨南京大屠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美国、日本、德国和中国港台及北京、上海、哈尔滨、武汉等地80余名代表汇聚南京师范大学,通过举办学术研讨活动来纪念这位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挺身保护和救济成千上万名南京妇孺难民的美国友人。这次会议由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和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联合主办,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美国日本侵华浩劫纪念馆、旅日华侨中日友好促进会等单位团体对本次会议也给予了积极协助。  相似文献   

17.
一传略旅日华侨麦少彭,原籍广东南海西樵大瀛乡,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2月5日出生。自幼聪明慧敏,有着一般广东人敏锐的经商才能。其父麦梅生和叔父旭初都是日本华侨贸易商。早年麦梅生便东渡日本,在长崎经营杂货海产品,向中国输出稣鱼、海参、琼脂、菇类等海陆产品,然后从中国运入丝绸、陶瓷,以及玻璃器皿等等。不久,横滨、大阪、神户先后设港开埠,他也从长崎来到关西的阪神地区,在大阪的川口和神户的荣町分别开设了信和号商行,生意蒸蒸日上。同时又结识了当时神户商工会议所的陇川共三会长,并成为深交的老朋友。后来弃三的义…  相似文献   

18.
《华侨与抗日战争》展览在京举行刘建业由全国侨联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联合举办的《华侨与抗日战争》展览,于7月7日在卢沟桥畔开展。来自全国的华侨代表及9个国家的归侨联谊会负责人共200余人冒雨参观了展览。《华侨与抗日战争展览》以18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  相似文献   

19.
许金顶 《史学集刊》2012,(3):24-30,98
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和不同的区域,华侨与侨乡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联系状况。基于普通华侨社会生活史的角度,考察了近代旅日闽侨与侨乡的多元联系及其演变形态,认为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普通华侨,与侨乡社会保持了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逐渐成为侨乡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拓展了侨乡社会的外部发展空间,倡导今后运用历史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探寻其联系的不同方式及其影响,以期拓展日本华侨史研究的学术视野,深化对侨乡社会文化变迁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1989年12月11日至15日,在梅州市举行了广东梅州市客家联谊会成立庆典暨世界客属联谊大会,有国内外嘉宾一千多人参加(其中有来自9个国家的客属华侨及港澳台同胞近700人),值此盛会之际,由梅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牵头,联合市侨史学会、嘉应民俗学会、嘉应大学客家文化研究室和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